03.05 老人瘫倒床上,应该指望儿子和儿媳妇还是指望女儿和女婿照顾?

西北陈哥


谢谢悟空小秘书!老人瘫倒床上,应该指望儿子一家还是女儿一家照顾?



老人含辛茹苦的把子女抚养成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儿女同他们的配偶平时对老人如有隔阂,但现在老人已瘫倒床上,动弹不得,作为子女及配偶,也应该冰释前嫌,照顾瘫倒的老人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有感动之举,更何况自然界的主宰者呢?

瘫倒的老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围绕着床前,除了照顾自己以外,也给自己增添战胜病魔的力量,否则,这样的晚年生活,真的是太悲惨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瘫倒的老人,还能有指望是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照顾的非分之选吗?估计,有得来都算不错了吧。

所以,如果平时父慈子孝,家庭和睦,老人瘫倒床上时,不管是儿子儿媳,还是女儿女婿,都会围绕在老人床前,悉心照顾老人的。

否则,老人如同子女及配偶有矛盾,在老人瘫倒床上时,就会出现推诿和各种借口不照顾老人了。因此,为什么有些老人存钱傍身,或自己的财产自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和原因吧。

为人子女,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照顾瘫倒床上的老人,而不是让瘫倒床上的老人把子女对自己的照顾当做奢望。


那天那海那滩


中国有一句古话养儿防老,父母生儿养女,一辈子辛苦劳动,老了生活不能自理,儿女应该不分儿子或女儿,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共同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在我们这里,农村的女儿大多数不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都美其名曰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完全是一派胡言。我婆婆生活不能自理一年多了,我的两个小姑子就是这样,说他们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都不愿意照顾父母,我和我丈夫都要上班我们和他们商量出钱请她们照顾父母,她们都不愿意,实在没办法我们只有请护工照顾父母,在农村向这样的人很多,父母生病了都是儿子儿媳照顾,父母住院养老都是儿子出钱。所以农村人会重男轻女,因为他们知道在农村女儿再好将来也要嫁出去要照顾她的公婆。所以农村一定要生一个男孩,没有男孩的家庭会受到周围人的欺负。


荷叶清香123


有三种情况,依法依理都是相同的做法。但首先是必须搞清老人的家庭边际界线,才能合理合情也合法。

1.老人有儿有女,随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共同生活。照顾的责任是儿子、媳妇。于法于理都逃不掉。女儿、女婿不一定就必须照顾!老人是这个家庭成员,做为媳妇是本家的“内人”,是家中重要成员之一,逃避不了照顾之责(先不急着喷)!女儿、女婿有次要之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本家的“外人”!有道理么?(当然媳妇可以依没血缘关系拒绝照顾,合法不合情)

2.老人是独生女,随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一起生活,女婿有照顾的责任,因为女婿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同样逃避不了照顾的责任。是本家的“内人”!女儿照顾自己父母也就不用说了吧?大家认为有道理么?(同理,女婿也可拒绝,还是合法不合情)

3.老人是独生儿子,随儿子生活,当然要儿子、媳妇共同照顾了。这种家庭没有推诿的借口了,儿子、儿媳会协作照顾,问题较少,没有搬出儿子媳妇或女儿女婿的借口了。只有在本家中争议是儿子还是媳妇照顾,但没有责任的推脱和经济负担的转嫁,相对社会引不起争论,造不成什么恶果。

不管结婚的男女,只要分清各自的家庭边界,老人的养老(平时生活的经济往来)问题就不是问题。现在闹到要牵涉到血源关系、依据法律关系照頋(瞻养)老人之争,问题症结在什么地地方呢?

①传统养老模式正在转变②自私自利,借口推诿。③独生女孩老人的养老在夹缝中摇摆。

由于现在独生女孩的老人增多,而男去女家(男嫁女娶)组建的家庭很少。大部分嫁出女儿,女儿(女婿)必须要尽养老之责,与传统模式相向反弹得不到社会(习惯伦理)认可,只有借助法律“据法力争”;反映在社会现实中,一部分女儿(媳妇)是为了自已的老人争赡养义务,一部分媳妇(女儿)是为了转嫁丈夫的赡养义务,以法律按血源的归属取舍“自个”的赡养义务。

这种“据法力争”,具有时代的阶段性意义,但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果。有两个困难的节点:

1.女儿对于父母,有兄嫂养老,没有继承父母遗产、分享娘家财产的权力,借口不养;对于媳妇,虽分享公婆财产、也随丈夫继承了财产,但法律没规定有养老之责,所以有权不养。

2.女儿出嫁在別人家生活,有心有力去赡养亲生父母,但需离家做“客”去养父母,本身就存在客观不养少养之责。同理,媳妇依法不养与自己一家的公婆,就得去娘家养自己的父母。

同理,女婿也可以推脱养岳父母责责,逃避养父母的义务。

任何理性的法律都有局限性。当然,回答和在实践中去做是另一回事了。


农人心语


这个儿子女儿都有义务照顾。

但是也要就事论事,不早说一定就要儿子挑大头,有些婆婆,儿子给生活费,自己舍不得花,然后都给了闺女,自己年级大了儿子让搬过去跟儿子住,老太太把自己家除了房子之外的全卖了,扭头把钱斗给闺女。吃的喝得还给儿子要,自己孙子孙女从不看,外孙从小带到大。女儿啥也不给买,就这也是女儿好,还经常给媳妇挑刺,你说就这人媳妇凭啥管伺候,能不拦着老公管就可以了。

不过作为老人,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养大,不看僧面看佛面吧,总要谢谢老人的养育之恩


我愿意爱咋咋


我婆婆特别偏心自己的女儿。我加到他们家,彩礼就几千,结婚后收的礼钱还都他父母拿了,接了多少也没人跟我说,我也没问人家。女儿嫁了借钱还赔了9万。。。。我怀两个婆婆都不来照顾一天,鸡和蛋永远都有她女儿的,她女儿吃不完了, 她女儿才拿几个给我,说吃不完醒了可惜了,我才知道人家拿了蛋出来。至于说钱嘛带孩子嘛婆婆永远都是当我们是死了的。至于说孝顺嘛,年年节节我们都拿钱买衣服买礼物,女儿最多给个红包。买玩具买零食买衣服永远只给外孙买,,开始我气,现在我都习惯了。你当我们是空气,看不起我们,我们也这样。老家的房间,我们结婚还是旧床,就买了一个梳妆台。现在我们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一直在比外面打工租房子,而他父母村里修路补助了十万拿了9万给了她闺女。说是人家酒店需要资金周转。越是穷苦的人家越是踩你看不起你。连我们平时给他妹妹的孩子买的衣服我婆婆都说要买买贵的不然人家看不起。女儿嫁的家里房子是复式楼带两个车库,加装修100多万。还有三辆小车。我们就一个电动车。我们穷,怪我们自己没本事,可是带孩子,什么的,孩子生病,我那时候子宫大出血,需要她来照顾两天三请四请都不来,什么是我对她不好?她来月经的内裤我都给她手洗,大个肚子她有时候来了每日三餐做好端给她手里,我真是太绝望了


浅浅碎碎的流年


老人瘫倒在床上是指望儿子儿媳还是指望女儿女婿呢照顾呢?照顾自己本是儿女应该做的,现在老人瘫了病了。儿女照顾自己却成了奢望,儿女照顾父母本是应该的事,为什么还会有指望一说。这说明什么老人平时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一般般,儿女对他也不定怎样。要不然就是自己对待儿女财产分配不均,要不怎会有这样的想法。老人好时要做到的就是合理分配财产,平等对待。当生病时就不需要想那么多,有孝心的不用指望他们也伺候你,没孝心的指望也指望不上。



敖汉人的生活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放现在,估计都是国人的痛……我认为,老人瘫痪了儿子和女儿都有养老人的义务,互相商量,照顾老人至归于尘土。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管老人的现象很常见,子女对赡养老人也是互相推诿,甚至是反目成仇。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中国几千年来的孝文化,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估计和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关系。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匮乏。

一座房子都可以掏空6个钱包,何况很多人,不仅没有6个钱包,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对一个家庭来说,照顾老人,就养育不了儿女。他们缺一样东西,钱,养老人要钱,养孩子要钱,而挣钱的人就那一两个。所以很多家庭都不想放着钱不赚,去照顾老人。

2.重男轻女,财产分配不均。受文化影响,老人喜欢把财产留给儿子,女儿什么都没有。传统式财产分割,律法式养老要求。

把财产留给儿子,状告出嫁女不养老的也有。在老人心中,养育女孩,是赔钱货。中国有多少女孩是用低成本的教养方式长大的,即使女孩子很优秀,考上大学,有的家庭不让读,有的自己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工作成家后,很多成为父母的提款机或者伏地魔。这其实是对女儿的不公平。当然养育之恩大于天,女儿在养老中,应当起辅助作用。

希望我国能改变养老体系,不能以原生态家庭养老为主,计划生育实施35年,造就了很多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会成为社会问题。有退休金的老人,至少还不缺钱。那些农村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怎么办?

如果你是农民,请给我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


幸福像花美


老俗语:“养儿防老,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老人的观点不同将决定瘫痪的老人靠谁照顾。如果老人是封建迷信思想观念严重的老人,那他只有靠儿子来照顾了。

重男轻女的迷信思想决定着财产分割的是否公平,也决定着养老人是谁。

一般来说,老人随儿子生活,所以儿子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为老人的子女都有照顾老人的义务,子女应该商量面对,不能互相推诿。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父母无过天无过!无论父母做的如何,都不能作为不养老的依据。

社会保障养老也是一种好办法!

母爱是海,父爱如山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照顾我们的父母。


东邪体坛泰山


在我国法律中,公婆对儿媳没有抚养义务,儿媳对公婆的也无赡养义务。


在非特定条件下,儿媳对公婆遗产也无继承权,要儿媳尽孝赡养公婆,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同样女婿也是如此,因此只能要求儿女尽孝了。

当然在婚姻存续期,媳妇和女婿有协助尽孝的责任,毕竟家是一个整体。假如离异或丧偶,则完全没有关系了。

因此指望儿女理所当然,养儿(女)防老嘛,女婿媳妇用民间的话说"站得拢,走得开”,全凭良心。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女婿不好可以十年八年不见面,旁人也最多说关系不好,若是媳妇不好,便会有不孝的骂名。这与传统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相关。而且不少地方,女儿除了陪嫁无继承权,因此对父母尽次要责任。

再说儿女,如果你将希望寄托于他们,不说一碗水端平,起码要保障女儿的权利,否则女婿有怨言。

以心换心,上慈下孝。老人瘫痪在床,如果是父亲,儿子要多费心,母亲则女儿多尽力,毕竟把屎把尿洗澡等照顾,男女有别。

儿女都指望不上,那么就走法律途径,由他们分摊费用住进养老院,请人照顾吧。


元元的天下


老人瘫痪在床是指望儿子与媳妇呢还是指望女儿女婿?这个可能不是老人愿指望谁就指望得了的,全凭自己健康时身体立行的教诲。

俗话说,屋檐水点点滴,前人做来后人学。这话意思是自己孝敬父母,自己的子女才会孝敬自己。一个对自己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孝敬的人,不用说指望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假如自己真的生病,后代都会全力来孝敬的。

我外婆就是一个非常孝敬长辈的中国传统妇女。自我记事,当时她的公公与她自己的母亲还健在,她的母亲离她家有1.5公里,她有一哥哥是个单身汉,所以为自己母亲洗衣洗澡缝补都落到我外婆肩上,她从未怨报她哥哥。

我外婆的公公先瘫痪,由于我外公每天要出门做手艺,照顾我太公的任务只有外婆干,太公拉屎拉尿都只能在床上,但我随时去太公寝室里却没有太重异味。一年后我太公去世时,把攒的十二块银圆当着我外公的兄弟姊妹的面全给了我外婆。当然办完我太公丧事后,我外婆把银圆给了外公兄弟姊妹每人一块,说做个留念,自己留了5块。后来外婆的母亲也瘫痪了,我外婆总是在家炖了汤每天送去给我太太吃,外公也从没意见。三年后,外婆的母亲去世,丧葬费全由我外公出。再后来外婆的哥哥去世,外公外婆照样请道士为其做了一场法会,望他来世儿孙满堂。

外婆2018年腊月十三就满90岁了,但由于股骨头坏死已卧床三年了。由于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及后代儿孙的细心照料,照样精神矍铄。外婆共生有6个子女(两儿四女),最大的女儿68岁,所以为外婆洗澡都需要孙儿孙媳帮忙,去一次医院都自愿去出力,有时浩浩荡荡护外婆去医院得有二十多人。

总之,活人少说亏欠,自己福自己享,自己罪自己受,有因才有果,有来才有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