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抑鬱症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心脾兩虛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抑鬱症是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一種疾病,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抑鬱症為西醫病名,臨床表現與中醫“鬱證”“髒躁”“失眠”“善忘”相類,症狀多樣,病因病機複雜。

古代文獻中多將該病歸於“情志疾病”的範疇裡。《景嶽全書·鬱證》曰:“至若情志之鬱,則總由乎心,此因鬱而病也”,“又若思鬱者,則惟曠女嫠婦,及燈窗困厄,積疑任怨者皆有之。思則氣結,結於心而傷於脾也”。《類證治裁·鬱證》言:“七情內起之鬱,始而傷氣,繼必及血”。《證治匯補·鬱證》雲:“鬱病雖多,皆因氣不周流”。綜上可知,鬱證病因以情志內傷為致病特點。中醫學中情志與心脾兩髒關係最為密切。《素問·舉痛論》言:“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素問·本病論》曰:“人憂愁思慮即傷心”。《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思傷脾”。《靈樞·本神》言:“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若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導致心脾氣血不足,則不能濡養心神,心神失養,出現膽怯易驚、少寐多夢等症;脾氣虧虛,出現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食慾不振等症;氣血生化乏源,終致氣血虧虛,心神失養,而見鬱悶寡歡、情志不舒、心情低沉、興趣索然、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等一派神氣不足的表現。心與脾兩髒聯繫密切,二者陰陽相通,經絡相連,氣血互濟,兩者之間的相互關聯既體現在生理上,也體現在病理上:如過度思慮或者勞心過度,則導致心血耗傷,又可引起脾之運化功能失常,進而氣血生化無源,最終導致心脾兩虛,由此可見,心脾兩虛是抑鬱症的一個重要病機。

《中醫內科學》鬱證中辨證為心脾兩虛證,證見:多思善慮,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健忘,失眠,納差,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