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小于其他若干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斥巨资征战世界杯广告市场的公司也吸引了众多注意,其中数家汽车企业借势宣传自动驾驶等性能,包括老牌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企业。俄罗斯本土汽车制造商卡玛斯还带来了一款无人驾驶电动公交车,这款自动驾驶摆渡车可以在粉丝区和体育场之间长约650米的封闭轨道上行驶。摆渡区域还配置了5G移动网络信号,以便这些自动巴士能够更准确的导航和定位。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小于其他若干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0到5级(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NHTSA将自动驾驶分为0到4级),0级为完全人工驾驶,5级为彻底的无人驾驶,中间的级别为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目前L1和L2技术已相对成熟,L3技术即将量产(特斯拉、奥迪均声称已经达到3级自动驾驶),彻底的L5无人驾驶可能还需要至少十年才能达到产业化阶段。

中国无人驾驶发展起步虽晚,在L2、L3技术发展上不如欧美国家,但有可能在L4(超高度自动驾驶)赶上。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2005年,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2011年7月,由一汽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完成了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人工干预的距离仅占总里程的0.78%;2012年,军事交通学院的“军交猛狮Ⅲ号”以无人驾驶状态行驶114公里,最高时速105公里/小时;2015年12月初,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进行全程自动驾驶测跑,实现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完成了进入高速到驶出高速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最高时速达100公里/小时;2016年4月12日,两辆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前往北京;2017年12月,长安汽车完成L4网联式城区无人驾驶系统测试;2018年1月,重庆造的中国首款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力帆330EV在美国硅谷推出,这是中国共享汽车与无人驾驶结合在海外首次亮相;,2018年5月,百度宣布已开始在雄安新区开展全自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小于其他若干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无人驾驶技术方向上起步较早,但是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学习算法的相关技术中,中国与欧美的差距并不大,而且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应用端发展机会更多,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在新技术浪潮中具备很大的后发优势,也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有希望在无人驾驶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新秀,如Roadstar.ai、景驰科技、小马智行等。综合看来,这类初创科技企业已逐渐成为国内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无人驾驶公司。

截至2017年底已有45家公司取得加州路测许可。加州是全球首个通过无人驾驶汽车正式法规的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无人驾驶测试基地。45家公司中,中资和华人背景公司共14家,占比高达31%,仅次于美国19家,远高于欧洲8家、日韩4家。45家公司中包含传统车企11家(大众、通用、长安、上汽等)、零部件供应商6家(德尔福、博世、大陆、法雷奥等)、科技巨头7家(谷歌、苹果、英伟达、特斯拉等)、初创公司21家(Zoox、Drive.ai、蔚来、Pony.ai等)。由此可见,未来中美将引领全球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在这项技术上的差距小于其他若干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具备相当的创新活力。

在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上,中国企业的突破值得关注。如新岸线公司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UHT(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新技术,包括芯片、产品、应用技术标准,已经能够在高速铁路时速160公里至300公里区间上实现信号的上下行传输,而且响应时间只有毫秒级。从单车作战的模式,转换到车车、车路协同,通过专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可靠且实时的信息交互。如果以此为基础形成车-车、车-路通信的车联网,将会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如何?小于其他若干领域与国外的差距

从行驶中车辆通过EUHT信道实时回传的高清监控视频

2017年3月,新岸线在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展示基于EUHT技术的车载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车辆在装有EUHT基站的试验场高速绕场一周,车内1080P高清视频无延迟传输回基地大屏幕,在当天的恶劣天气环境下仍然保持低时延、高可靠、超宽带的车地无线通信,展现了新岸线EUHT技术超高性能、产品可靠稳定,得到了高度的认可。践案例。2017年底,广深高速利用EUHT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以及路警联勤联动、社会车辆、车路协同等拓展应用,打开了EUHT(5G)技术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大门,并为未来高速路信息化和智慧交通进程打开关键的突破口,为万物互联、工业互联时代的智慧高速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案例。

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智能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要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相信有国家的支持,汽车领域的各类企业和一批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及投入,无人驾驶在中国将会加快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