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终于等到你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那些年农家宴里的浓浓乡土情

马洁

我的家乡是灵石县一个很有韵味的小镇。

说起吃席,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我们童年的时候,故乡小村里有人家吃席的时候是怎样的一幅风景。

吃席指的是我们在节庆、祝寿、满月、红白喜事等时刻。亲戚朋友、乡里乡邻、同学同事们齐聚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就是说这个吃席的时候,是「吃一看三」。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记得那个时候,谁家一有事了。一个村子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去帮个忙。大家会选出来一个总管来,将劳动分工明确了。

男人们在院子里和泥造土灶台。土灶是用砖块、妮、麦秸堆造而成。会看火的叔叔们堆起来的土灶台火特别旺,炒出来的菜也很好吃。一些阿姨们在和面,熬菜给大家吃;还有一些阿姨们带着小孩子剥葱捣蒜……大伙儿一边忙着,一边有说有笑的唠着嗑。说说这家的丈夫,说说那家的媳妇,当然还会说说某一家的孩子到了年龄还不找对象……那是那个时候的八卦。

饭点到的时候,大厨挥动炒勺,香味传半个村子都可以闻到。门外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邻居孩子们笑闹的声音。老人们张罗着孩子上桌吃饭,大人们也在互相叫唤着。一村子的人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菜端上来了,桌上的人们纷纷动起了筷子。一盘菜基本上没有几分钟就被大家一扫而空。大家聊着,吃着,就像是见到自己久违的家人一样的开心。

最后自然是上面的时候了。阿姨们在大铁锅里面捞出一碗碗的河捞面,浇上事先熬好的菜,放点调料,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菜熬的特别好吃的时候,叔叔们都可以连着吃好几碗。

散桌的时候,女人们收拾了桌子就聚在一块清洗碗筷;男人们则是还坐在桌上唠嗑喝酒。有的时候还会叫上两个小菜吃着。厨师和主人家也坐下来,大家笑呵呵的谈论这桩事办的如何如何,说说大厨今天炒的菜怎么样,哪道菜炒的好吃一些。然后主人家给大家敬酒,感谢大家来帮忙。

帮忙办事的人们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份小礼物作为回礼,大家帮着收拾好院子,就稀稀拉拉的散了。剩下住的近的乡邻们留下来,聊天喝茶。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那时候,不需要请什么酒店,不需要请家政。一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就能一起办好一场宴会。一场满满人情味的宴会。

那时候,我还小。

现在,人们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家中办事大都选择了饭店。似乎每个人都很忙,匆匆忙忙的去主人家转转,然后去饭店吃个饭。这事就过去了。

饭桌上,好几个月不见的曾经的乡里乡邻客套的寒暄几句。男的喝两杯,女的说两句。但是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

菜上来之后,大家依旧是像从前一样愉快的用餐。也似乎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找到一点点以前的感觉。虽然,这已经不再是大家共同劳动的成果。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社会发展带给我们更加幸福的生活,却渐渐疏远了曾经乡里乡邻最真挚的感情。现如今,无论做什么都非常方便的社会,很多老百姓也许什么都不缺。

大家缺的,是曾经热热闹闹的淳朴乡情。

后来,曾经的旧友们组起了微信群。大家没事扯扯话题,抢抢红包。曾经互怼的好哥们,发着语音继续互怼……

我想,乡情还在,只是借用了另一种媒介。

就像曾经的乡亲们,现在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还是一句话的事儿。

无论何时何地,但愿青山不改,乡情常在。

那时的农家宴|马洁

马洁,笔名离陌尘。1994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从小喜欢文学,对写作有着很大的兴趣。希望能有幸与各位文学爱好者们一起,把尘世间最好、最珍贵的东西传播下去、弘扬下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发现不一样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