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古代沒有眼鏡,看下古代人是怎麼應對的!看完大吃一驚!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古代社會的至理名言,那個時候只有好好讀書做上官才能說是光宗耀祖。所以許多古人為光宗耀祖,挑燈夜讀也是常有的事。而在古代,照明沒有現代這麼發達,古人的眼睛不會近視嗎?近視了又該怎麼辦呢?

古代沒有眼鏡,看下古代人是怎麼應對的!看完大吃一驚!

答案是否定的,古人如此刻苦讀書,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得了近視眼的。比如在《祭十二郎文》中韓愈稱:“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歐陽修也曾在《讀書》說:“眼力雖已疲,心意殊未倦。”可見,在古代就已經有人是近視眼了,只不過當時他們並不懂得近視是怎麼一回事,只當是把眼睛熬壞了。

雖然有近視眼,但是數量上還是要比現代少很多。那麼得了近視眼,古人又是怎麼治療的呢?

首先,休息法。

古人認為眼睛之所以會被熬壞,原因就是用眼過多,所以近視的古人就會大大減少看書的時間,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比如劉禹錫曾在《閒坐憶樂天以詩問酒熟未》一詩中說:“減書存眼力。”就是在說要讓眼睛休息,存點眼力。這個說法是不是很新鮮!

古代沒有眼鏡,看下古代人是怎麼應對的!看完大吃一驚!

其次,環境法。

有些人認為眼睛近視並不是因為看太久的書,而是因為蠟燭、燈油上的黑煙把環境燻壞了,於是眼睛也被搞壞了。所以有人就直接從燈油上著手,把普通的植物油換成枸杞子榨出的油。沒有那麼多錢買枸杞油怎麼辦?就買一種叫作石菖蒲的植物吸走黑煙。

古代沒有眼鏡,看下古代人是怎麼應對的!看完大吃一驚!

針對近視眼,古人還是有治療的方法的,治療法包括:針灸、熱敷、外洗、服用等等。最常見的就是針灸,用針刺激眼部穴位,使眼部血液循環,從而視力變好。也有人用熟地、黃連、菊花、決明子、沒藥等等對眼睛有益的藥材,敲打到它爛了,然後敷在眼上,同樣也是可以刺激眼部血液流通。

而最簡單也是最多人使用的就是外洗法。只需一盤熱水,用雙手將水灑在眼睛周圍,也可以緩解眼部疲勞。這個方法著名詩人蘇軾最喜歡用了,他因為經常寫字,眼睛發痛,所以堅持使用外洗法,還曾寫下:“沃之而愈”。

治療法中也有包括服用法,《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多種有明目助讀的藥物功效,比如蕪菁花、槐實、蒼朮之類的,都有益於眼睛視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