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發佈

日前,我國第一本面向中學生的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正式發佈,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即將進入高中課堂。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持續壯大,融合應用不斷湧現,諸多行業受益於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人才“缺口”是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障礙,人工智能教育面臨著知識儲備不足、體系不完整、師資力量有限等問題。在科技日報社、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創新中國·未來AI科技領袖峰會上,與會專家就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強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養進行了討論。

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學科的支撐,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提條件。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鄭志明認為,作為一門交叉學科,人工智能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比如數學就是交叉領域最基礎的‘平臺’,如果不懂數學,人工智能就很難與其他學科‘交叉’起來,自然也就很難做好。”

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發總監鄒欣表示,青少年學習人工智能,培養計算思維是關鍵。處理人工智能領域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問題,重要的是觀察並找到“無變化的模式”,將其轉化成基礎性的問題。“基礎數學、基礎編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可以教學生怎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人工智能教育離不開完備的體系。“如果建立人工智能學科,就需要有一套培養計劃,而不是把原來的教材改些內容就完成了。”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小燕說,人工智能需要體系化的培養模式,而不是填空式的教育,這樣才能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創造教育分會秘書長沈俊認為,人工智能課程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還需要科技界、教育界、產業界的充分融合,把技術產業的應用和經驗融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

人工智能教育不應忽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地平線公司副總裁賈志鵬認為,人工智能相對於互聯網來說,其實也是共性技術,需要與各個行業疊加。“舉例來說,在人工智能時代,汽車出行的功能並沒有變,要把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系統嵌入汽車當中,就需要對傳統汽車的架構、運行的機制有深入瞭解。”

“人工智能的涵蓋面很廣,要特別重視特色型、專業型人才的培養。”西普教育副總裁趙戈洋表示,人工智能自身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系統,因此相關教育也要“軟硬結合”,在若干方向上培養出既懂算法、又懂硬件的複合型人才,這樣才能真正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

人工智能產業的壯大,需要雄厚的人才基礎。專家表示,人工智能產業既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因此做好人工智能的科普工作,讓更多青少年認識人工智能、瞭解人工智能,將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