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英國人不反對英國每年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養王室?

j江麗


每年英國政府要給王室大約4000萬英鎊,也就是差不多4億人民幣左右的補貼。每年王室自己的地產收益差不多在3億英鎊左右,也就是人民幣30億。

胡哥曾經出於好奇問過英國的小夥伴:你們怎麼還留著王室?(注意,這樣問很不禮貌,大家不要學習。和英國人打交道除非你們特別熟,不然不要問他們王室的問題)

英國小夥伴像看智障一樣看著我:那是我們國家統一的象徵啊,幹嘛不留著?

王室的作用有:

1、維護國家統一。

是的,英國是一個聯合王國,王室是共主。要是哪天王室沒了,英國本土分分鐘分裂給你看。

2.維護英聯邦存在。

女王還是英聯邦的共主。目前英聯邦有52個成員國,鬆散但密切地團結在女王周圍。比如加拿大,雖然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政府首腦是總理,但上面還有個總督,名義上是英國女王任命的,定期是要來述職的……

現在英國的經濟和政治一定程度上會依賴這些英聯邦國家,所以,一旦王室沒了,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估計會下跌還幾個層次。英國女王就好像是《紅樓夢》裡的賈母一樣的存在,一旦不在,家裡立馬雞飛狗跳。

3.給英國人民掙錢。

王室不光花錢,人家還能製造就業機會,給人民掙錢啊。王室的花邊新聞養活了多少八卦記者和報紙先不說,開發王室的周邊和用王室的名頭搞旅遊業,參觀白金漢宮等王室景點每年都是上百億英鎊的收入啊!

前不久哈里王子大婚,就給英國帶來了10億英鎊(100億人民幣)的收入。

說完英國王室的重要性,再來說說政府給的撥款,也就是那4000多萬英鎊。這些錢叫做主權津貼,基本的協議是,通過交換“王冠資產”——王室大規模地產和資產的全部利潤,女王從政府得到補助。女王每年得到的錢相當於兩年前地產利潤的15%。例如,2013年,王冠地產利潤2.67億英鎊。這意味著,在2015年,女王的主權補助金總數為4010萬英鎊。

也就是說,政府打著王室的名義管理王室的財產,獲得收益之後再給王室15%……自己花自己的錢不可以嗎?!

這些錢是用來家庭旅行、宮殿的維護和公用設施、龐大的員工工資,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啊!你們還有啥不滿的呢?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公元1688年,經過“光榮革命”後,英國延續了上千年的君主制得以保存了下來,不過卻已經成為了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組成部分,不再具有任何“專制權力”。英國國王仍然實行王位繼承製,只不過此時的國王只是英國的象徵,充其量也就是個“虛位元首”,實權則牢牢掌握在英國議會和責任內閣手中。不僅如此,英國國王不僅不享有對國家政治權力的支配身份,而且英國政府每年為支持王室的開銷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財政收入。那麼既然如此,為何英國人民還要繼續堅持英國國王的存在呢?


在我個人看來: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自英國君主立憲制產生之際就已宣佈了英國王室遺留下來的意義了!雖然英國早已遠離封建社會而步入資本主義現代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國人民之所以仍不遺餘力地贊同和支持英國王室的存在,是因為英國王室的存在在英國現代生活中的確發揮著積極作用。英國人民眼中看到的是英國王室於英國不可或缺的意義,並不是英國王室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如果說英國王室的存在是不可取代的,那麼供養王室的上億英鎊還算什麼嘛?


其一:英國王室的“經濟反哺”

根據美國《商業內幕》透露道:英國政府每年至少要向英國王室提供款數4000萬英鎊。這個數字對於英國人來說固然龐大,分配到每名國民頭上,大概就是0.45英鎊,其實負擔也並不是很重。更重要的是,雖然英國政府每年向王室撥款4000萬英鎊,但其實英國王室每通過“皇家文化遺產”的旅遊行為間接帶給了英國政府大約4~5億英鎊的外匯收入。通過這項旅遊效益也算是英國王室成員對全體英國國民的感謝和回饋了吧?

從英國王室的花銷來看,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王室成員的生活還是十分簡樸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曾經一度對王室成員進行了裁員,當時只剩下的伊麗莎白女王、凱特王妃、安妮公主和安德華王子。而且伊麗莎白女王時常還會採取對白金漢宮和溫莎堡的有償開放,通過門票收入進而獲得生活資本。


其二:英國國王的“政治象徵”

如今的教科書上都這樣寫道:“君主立憲制的確定,便正式標誌了英國君主制的名存實亡。”是的,此話固然不錯。但在我看來,雖然英國舊式君主制已經凐沒,但是英國國王這個神聖權威人物的存在卻不是名存實亡的。英國國王從古至今都一直是英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象徵,正是他的存在,才使得“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等英聯邦的人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國王雖然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但是他往往卻能在關鍵時刻產生巨大的作用,能夠對政治鬥爭、黨派摩擦起到一個很好的緩衝調節作用。


其三:英國王室的“雙重慣性”

誠如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所說:“如果有一天人們對我和我所代表的制度不滿,我們將悄悄離開”。英國人民在面對保傳承至今的英國王室時,它的存在早已對人民產生了“歷史傳統和心理依賴”的雙重慣性作用。正是具備這種慣性,才使得英國王室的存在顯得那麼理所當然。簡而言之,英國王室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英國人民心目當中的——崇高信仰。


尚武菌


英國王室對英國的價值遠超上億英鎊!

首先說明一點,英國政府每年給英國王室的錢沒有上億英鎊,但也不少。

2016年至2017年的財政年度中,女王從英國政府獲得了4280萬英鎊的免稅撥款。當然這筆錢有一部分要用於白金漢宮的修繕,比起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英國王室)

不過除此以外,英國政府花在王室上的錢遠不止這些,單是2018年的哈里王子大婚,英國政府就花了3200萬英鎊,2億多RMB!一場婚禮就花這麼多錢,說是世紀婚禮毫不為過。(哈里王子大婚)

花這麼多錢養活王室,自然也有些英國人不願意,英國有不少人也支持廢除君主制。不過英國現在的主流政黨都是支持王室的,在英國政府看來,英王的存在能最大程度的維繫英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起碼能保證英國的統一。

在歷史上英國曾建立了著名的大英帝國,這也是人類歷史版圖最遼闊的帝國,同時也是繼西班牙帝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不過在一戰之後大英帝國盛極而衰,開始走向解體。

率先走向自治的地區是英國白人建立的幾個殖民地,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而在二戰之後,英國的國力更加衰微,1947年整個英屬印度殖民地全部獨立。到1954年,在美國人的壓力下,英國放棄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英國政府這才明白自己早已力不從心,無力在維持帝國的存在了。隨後英國人放棄了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大部分殖民地,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

在此後的幾十年中,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也逐漸喪失,直到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交還給中國政府,大英帝國的歷史正式落幕了。

不過由於曾經受到英國的長期統治,許多殖民地和英國之間的關係還是剪不斷理還亂。為了維繫英國對這些殖民地的影響,英國早在1926年便成立了英聯邦組織,這是一個以英王為中心的國家聯合組織,在組織內各個國家都是平等的,大家共尊英王為國家元首。(英聯邦國家)

雖然後來為了接納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加入,英聯邦修改了規定,大家無需在尊奉英王為本國元首,但英王至今都是英聯邦的元首。

時至今日,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三個國家仍舊是奉英王為君主,這三個國家的國家元首都是英王派來的總督,例如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新西蘭總督。

在英聯邦內,雖然各國都是平等的,但英王畢竟是英國國籍,英國在該組織之內還是處於老大的地位。如果英王不存在了,那麼英聯邦肯定也就解體了,到時候英國的國際影響力會進一步降低。

除了能夠提高英國的國際地位以外,英王的存在同樣維護了英國的統一。要知道英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這四個地區都是擁有一定主權的政治實體,大家之所以都臣服與倫敦,無外乎都是效忠於英王。蘇格蘭當年就是因為與英格蘭共享同一個君主,大家最後才合併的。

目前雖然蘇格蘭獨立公投已經結束,蘇格蘭人又一次否決了獨立的提議,但如果英王沒有了,那麼必定會助長蘇格蘭獨立的傾向,到時候再舉行一次公投,蘇格蘭估計就保不住了。

(目前除了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不穩定,若沒有英國王室鎮場子,這地方很可能就懸了)

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英國王室還是英國的象徵,雖然政府每年要為王室花不少錢,但王室每年同樣吸引了不少觀光客。在西方很多國家都超級迷戀英國王室和貴族,其中以法國和美國最為狂熱。

美國人是非常自戀的,但是在美國人心中只有英國王室才是貴族範兒,才是高貴和典雅的代表。而瞧不上英國佬的法國人也對英國王室情有獨鍾。

這些為了一睹王室風采遠道而來的各國遊客極大地帶動了英國的觀光業,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增長,給英國帶來的收入也是真金白銀。

所以,不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政治角度,還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文化角度,英國王室對英國都是意義重大,保留王室對英國是有好處的,相比之下英國政府往王室身上花倆錢根本不算啥。


千佛山車神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它的君主立憲不同於日本以前的實君立憲,英國的立憲是虛君立憲,英國王室的權力非常小。但英國人每年卻花費上千萬的英鎊供養王室,於是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白白浪費納稅人的錢。放翁想說的是英國人雖然錢多但並不傻,保存王室至今,當然有他的道理。


王室的作用很重要。英國王室雖然沒有權力,但作用卻不容忽視,它是英國統一的象徵,更是英國輝煌歷史的見證。英國王室在英國人心裡已經成為了一種寄託,英國一位作家曾這樣說到“一旦坍塌,人們必然感到惋惜”,所以在英國的民眾心裡,差不多就是王室在,英國就在。

王室的存在反而能給英國賺更多的錢。英國納稅人雖然每年花費千萬英鎊供養王室,但王室帶來的收益更多。比如王室的大婚,王子公主的降生,都讓英國吸引了不少目光,僅僅轉播費就收入不菲,更不要說間接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了王室每年的供養費用。


英聯邦的存在要求王室不能廢。英聯邦有52個成員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加拿大為例子,雖然首腦是總理,但名義上還有一位總督,總督隔三差五的要去王室那裡敘職。大家平時雖然不見面,但組織畢竟還沒廢,而且還很團結,王室在其中的地位相當於《紅樓夢》的賈母,如果王室廢了,英聯邦也會四分五裂。

正是出於這幾條的考慮,英國人才會一直花錢供養王室。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客觀地說,有人擁護就有人 反對,只是當前的英國社會更多的聲音是支持和不反對政府每年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來養王室。其實其中的“不反對”也不代表就是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其中不乏有些人覺得無可奈何而有些人覺得無所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轉變,英國王室的存廢早晚或將被真正提上議事日程。就當代而言,之所以英國王室沒有被時代所拋棄,說明有他存在的必然性,他不屬於過時的產物。當下的存在既有憲法賦予的權利和歷史傳統的沉澱,也有現實的依據和國際影響的訴求。要知道,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英國王室的作用和意義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君主由過去的統治演變為今天的統而不治,由曾經具備實質性權力蛻變成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正是這種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的轉變,英國也由君主制國家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雖讓出了治理國家的權力但卻保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且贏得了民眾廣泛的尊崇和擁戴。


對於英國人而言,君主是國家名譽上最高的統治者,是國家元首,也是英國宗教領袖。王室的統而不治看似沒有權力,但卻能在英國政府中調解執政黨和在野黨的矛盾,起到平衡政治的作用。也因此下議院反對派被英國民眾冠以“女王陛下的反對黨”。特殊時期關鍵時刻,君主還可行使君主權力,確保英國政局平穩過渡。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受間諜事件影響下臺後,女王隨即任命霍姆為首相。霍姆也成為最後一位由英國君主指定出任首相的人。除了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王室憑藉自身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還能為英國經濟的發展產生無形的效益,譬如帶動英國旅遊等產業的發展,刺激民眾的消費需求。諸如王子大婚、女王的生日、以及王子和公主的誕生、都會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再有如威廉王子結婚時給英國帶來了大概10億英鎊的收益,喬治王子出生時又帶給了英國零售業幾億英鎊的刺激。包括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後花園開闢的一塊地,所種植的一些蔬菜瓜果,每天都會吸引一大批人前去觀賞。除此之外,王室成員還不遺餘力地發展公益事業,大部分核心王室成員都有以自己名字成立的慈善基金。比如查爾斯王子建立了“王子慈善基金”,每年招募一億多英鎊用以改善教育,保護環境等。威廉王子與其弟弟建立了“威廉王子與哈里王子基金”,用以改善底層青年的生活、教育條件、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軍人福利等。而女王本人則以嚴於律己,勤懇工作,愛民親民的形象成為英國民眾崇拜的偶像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所以說,雖然英國政府每年撥出一部分款項用於王室生活以及維修,看似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但王室的貢獻亦是巨大的。


就國際環境而言,今天的國際社會普遍認可並接受了英王室的存在。大英帝國雖然瓦解,但英女王仍是包括英國本土在內及海外15個國家的名譽元首: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圖瓦盧五國;北美洲有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有伯利茲、巴哈馬、巴巴多斯、牙買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何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和格林納達。除此以外,英國王室還是英國與英聯邦國家保持友好關係的關鍵紐帶。對維持英聯邦發揮著重要作用。再有英國王室和歐洲國家的王室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據統計,歐洲王室的許多成員都和伊麗莎白一世有密切的聯繫,有的是她的後代,有的是聯姻關係。這種關係的存在,對英國來說無疑又縮小了英國與這些歐洲國家的距離。因此說,英國王室的存在是英國出於國際環境的需要。多數的英國人對此也毫不懷疑。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實際上,當今社會,基本上大多數國家都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君主制,就算是沙特,其實關鍵在於君主在國家人民的心中那種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本領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現代思想變革的結果。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願意養著這些貴族呢?我們來看看現在還有多少國家有君主?

據統計,至今保留有君主政體的國家:亞洲有馬來西亞、科威特、約旦、阿曼、卡塔爾、巴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日本、泰國、文萊;歐洲有英國、盧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麥、荷蘭、比利時、摩納哥、安道爾、列支敦士登;非洲有摩洛哥、萊索托、斯威士蘭;大洋洲有湯加。

真正有實權的國家有:

沙特阿拉伯:規定國王兼任內閣首相(大臣會議主席);
文萊: 蘇丹兼任首相、國防大臣和財政大臣

阿曼: 蘇丹兼任首相和國防、外交、財政大臣
卡塔爾:由卡塔爾埃米爾任命卡塔爾首相
阿聯酋: 阿布扎比酋長國酋長世襲擔任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統、迪拜酋長國酋長世襲擔任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總理,為專制酋長君主制。
科威特:國王稱埃米爾,兼任國家元首跟軍隊統帥,享有立法權、行政權、人事任命權,有權解散議會。
巴林:國家元首為國王。2002年10月設參、眾兩院制議會。參議員由國王任命,眾議員由選舉產生。
約旦:國王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議會和君主共同掌握國家權力,君主是真正的權力中心,擁有全部政權,政府對君主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摩洛哥:國王身兼國家元首、宗教領袖和軍隊統帥
斯威士蘭:國王對司法、行政、議會事務擁有的絕對權力。國王仍可根據自己意願否決法令、解散議會、任命和解職首相、內閣和部分兩院議員。

大家發現沒有,除了斯威士蘭外,其餘九個均為伊斯蘭國家,其中七個位於中東。

那麼王室為什麼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1 象徵意義

如英國的女王,日本的天皇,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歷史事件與這些皇族是有關係的,與其去博物館看,還不如看現實的,國王的存在有利於凝聚民心。就像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樣,這些皇族更是活的化石,不過主要體現在具體的習俗、禮制。

2 開銷也不算大

上面的人說了一年開銷30億,而實際上,國王的很多資產本來就是自己的,財政撥款也只有一部分,實際上,國王現在已經淪為為政府打工的人了,作為政府和國家的門面為為國家和民眾爭取利益,並維護形象。而一個大使館一年的開銷都不止這麼多錢了;

3 政治妥協的歷史遺留

歷史上,這些君主與改革派達成了協議,願意改變政治制度,放棄實權,而這部分行為也為國家的進步貢獻了力量,也在過去為國家減少了很多損失。現在翻臉不認人,哪個政府也很難做出來,因為這都是政府的面子工程。

然而中國的革命就有所不同了,一來滿族並不是佔據大多數的民族,另外清政府在鎮壓革命者上有累累血債,所以革命者很難放過。另外,中國的落後很多時候被歸咎與清政府,留著清王朝的貴族不是相當於把一張髒紙貼在自己的臉上麼?而且清政府通知中國也只有200-300年的時間,還不足以形成民眾的廣泛認識。


以股易金


首先說明英國每年並沒有花超過1億英鎊來供養英國皇室。根據2017年年初美國媒體《商業內幕》所報道的消息,英國王室的花銷不菲,每年正常的運行費用約為3億英鎊左右。但這3億英鎊不全是英國政府提供的資金,因為英國皇室還有很多產業性資產收益。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當時的報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每年都會獲得一大筆主權津貼。這筆主權津貼,一部分是來自於英國財政部和納稅人,並給英國政府簽訂協議。這個協議是通過交換“王冠資產”,也就是英國王室的大規模的地產和資產的利潤,女王從政府獲得補助,女王每年得到的錢相當於地產收益的利潤的15%。

而從英國政府獲得的財政供給費用約為4000萬英鎊,當然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員在英國都有大規模的土地,包括住宅、商業和農業地產,這都是英國王室數百年下來積累的財產,屬於王室的私人收入,每年收益也在2000萬英鎊左右。而英國女王個人則是標準的億萬富翁,據估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個人財富超過3.5億英鎊。是英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當然超過英國女王的身價的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



很多人會奇怪了,現在都什麼年代了,英國怎麼不實行共和制,直接把王室踢出去,還留著王室浪費財政資源幹什麼?

其實讀過英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英國王室的保留是一個妥協的結果,而且它發揮的作用巨大,英國人非常心甘情願的供養王室。17世紀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那一場光榮革命根本沒有流血,所以英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成本非常之低,也避免了像法國大革命一樣巨大的社會消耗,可以說英國王室的存在為英國人省錢省大發了。



另外英國王室不真正的掌握實權,英國真正的權力在英國下議院手中,而英國王室則是名義的最高統治者,甚至說英國王室現在已經成為英國人的象徵,吉祥物般的存在。但就是因為這個吉祥物,讓英國人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維護英國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英國曾經在殖民時代是日不落帝國,二戰後英國雖然衰落了。

但英聯邦國家應運而生,而英聯邦國家全都承認英國女王是英聯邦的最高領袖,所以英國王室的存在能夠維繫英國繼續發揮曾經在殖民帝國時代的影響力。現在英國王室,也是世界其他國家的人非常向往的存在,受到的關注度非常高,畢竟是傳承數百年的貴族。英國王室的舉辦的活動,基本上都成為英國人的節日,乃至英聯邦國家的節日,英國王室的存在為英國人起到極大的宣傳作用,比如英國王子大婚,基本上都是世界新聞的熱點,每年為英國帶來的GDP收入,超過英國政府和納稅人給英國王室供給的費用多倍。



可以說英國王室是英國這個國家最大的品牌資產之一,而且這個品牌存在了數百年之久,如果現在有英國人想要改變君主立憲政體,毀了英國王室這個數百年的老品牌,估計英國全民都不答應。可以說英國王室為英國全民帶來的價值太多了,遠遠超過英國人花錢供養英國王室的費用。


大正看世界


現在的英國,是王室反哺政府,而不是政府供養王室。


首先,英國王室這個名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印鈔機。

根據國際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16年,英國王室每年能為英國經濟貢獻將近18億英鎊,王室的整體商業價值和品牌價值分別高達675億英鎊和445億英鎊。

比如很多外國人去英國旅遊,就是奔著看王室去的。這是一筆無形的商業附加值,每年能給英國帶來巨大的財富。

還比如賓利汽車、卡地亞珠寶、伊麗莎白雅頓護膚品、蘇格蘭威士忌等著名品牌的品牌附加值之所以那麼高,就是因為這些品牌都有“英皇御準”的標籤。(相當於我國的“國家免檢產品”)

美國和法國由於沒有王室,無法借王室的價值炒作,所以美國只能“炒總統”,而法國只能“炒冷飯”。

所以說,相比於王室每年從納稅人手裡領到的那筆年金來說,王室對英國的經濟貢獻明顯要更高。


其次,英國王室的政治隱形附加值極高。

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不多說了,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英聯邦元首,英聯邦王國君主等。看名號就知道,沒有王室,英國在英聯邦的名義影響力要低很多。

下面重點說英國王室在英國國內的政治隱形附加值。

英國是三權分立國家,司法、立法、行政三權分立,但這是“公權力”的三權分立。

實際上在這套三權分立之上,英國還有一個更大的三權分立:人民、王室、政府。

在這套三權分立模式下,王室是對政府權力的重要制衡。政府在行使政權的時候,王室就猶如緊箍咒一樣的存在;同時,王室還是政府與人民溝通的重要橋樑,當公民大眾在面臨重大事件對政府不信任時,英國王室可以從中起到調和作用。

比如二戰期間,英國王室成員的帶頭作用就非常明顯。如果政府敢投降,王室帶領國民反對政府的情況,並非不可能出現。(英國沒有強權政府的出現,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英國王室存在的意義,絕對不單單是一個吉祥物的角色。當英國政府崩盤時,王室就是英國人的最後一道保險。

第三,王室的實際政治影響力並不低。

英國是私有制國家,英國王室出讓權力的過程也非常和平。所以實際上,王室自古累積的家族產業非常龐大。(光榮革命後,英國王室主動出讓的權力,並非是日本天皇那樣的被動放權)

有一些英國網友就說,別看英國女王平時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她其實是英國最大的資本家之一,最大的地主之一。她不僅是英格蘭銀行的大股東,同時還擁有英國將近三分之一的海灘的所有權。就連英國境內的所有的天鵝都是女王的財產。

在英國這種國家,有錢就有政治影響力,政治家也只不過是資本家的傀儡。女王看似沒什麼權,但架不住她有錢。

雖然說英王財產收入大部分歸了政府,但財產所有權還是在女王手上。政府只是替她代為管理而已。如果王室跟政府鬧掰了,要強行收回財產,就憑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條,政府也不能為難王室。而如果英國政府失去了王室的財產代管權,必然也會失去一大筆收入。


事實上,王室每年的年金、補貼,都是從王室私產收益中提取的。(維持王室的開銷每年大概是四千萬英鎊,而王室的家族土地給英國帶來的收益則是每年兩億英鎊,這等於英國政府每年從王室掙1億6千萬英鎊)

所以,你以為歷代首相都那麼尊敬女王,僅僅只是因為首相們尊老嗎?並不是!王室實際上是他們的“金主爸爸”之一。



↑“卡中堂”與“老佛爺”

另外,英國是個階級固化很嚴重的國家,貴族非常多,貴族掌握的資源也非常多。這些貴族除了不能從政,不能當官以外,對英國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而王室是貴族之首,是英國所有貴族的門面招牌。貴族們為了讓子孫後代繼續生下來就理所當然地高人一等,就必須維護王室的地位。否則王室都沒特權了,貴族高人一等的合法性又何在?

所以,現在英國王室的地位固若金湯,一般人不可能撼動。誰挑戰王室,就是與整個貴族階級作對。這無疑是蚍蜉撼樹。



當然了,也有英國人反對王室享有特權,反感王室不納稅,主張廢除王室制度。這種情緒在經濟危機時,尤為明顯。很多激進派都主張沒收王室財產。

但是,英國人的思想普遍偏右,偏保守,主張順其自然,反感激進派思想。再加上貴族階級也會維護王室,所以英國王室目前的生存狀態,應該還能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


Mer86


胡說八道,英國王室花的根本不是納稅人的錢,而是王室自己的錢。

英國和中國儘管都有很長的封建社會,由國王和皇帝統治,但兩者的差別是很大的。

英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度。國王把土地、山林、資源等分封給大貴族,大貴族再分封給小貴族,小貴族分封給騎士,騎士管理農奴,這麼層層分派。但是每一層的封建領主頭目,都會給自己留下厚厚的一份。

所以,英國王室本身就擁有厚厚的一份自有產業。後來英國革命了,國王不再真正控制國政了,但是王室的產業還在。每年王室自己的地產收益差不多在3億英鎊左右。

所以,英國王室根本沒花你納稅人半毛錢,人家自己的錢,你憑什麼管怎麼花呢?

至於中國的封建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家天下,臣民沒有私產。所以皇朝一被推翻,皇帝也別想保留什麼王室私產了,最多新政府允許你保留一些家族財物。

有人或許要問,那英國幹嘛不把王室這些地產全部充公呢?

過分了啊!

西方是資本主義,保護私有財產,王室也是人,憑什麼不保護人家的私有財產呢。

再說,王室現在並不干涉政府的行政,不干涉法院司法。相反,王室是國家凝聚力的象徵,也讓整個英聯邦有共主。人們那裡還忍心剝奪王室的財產呢。


巴山夜雨涮鍋


1丶沒有經歷社會革命,通過和平方式君主交出國家實體統治權力,實現君主立憲的國家,會保留君主(國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地位,作為代表國家的名譽象徵。如英國女王丶日本天皇丶泰國國王等。

2丶英國女王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由英國前殖民地獨立出來的部分國家組成的英聯邦國家的國家元首。如加拿大丶澳大利亞等國的名義國家元首亦是英國女王。

3丶英國保留國王的國家元首地位是因為:

(1)歷史上國家最高法律憲法(君主立憲國體)的規定。

(2)英國王室是英國曆史上最輝煌時代(日不落國)的象徵。

(3)國王為英國國家的象徵。

(4)英國是個注重傳統的國家,英王室作為英國最高規格的貴族獲得英國人的尊重。

4丶英國王室每年收入來源來自2個方面:(1)國家每年撥款4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億元)。(2)英國王室自有地產及其它財產性收入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0億元)。英國沒有經過激烈的社會革命,英王室保有巨量的私有財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