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給我10億粉絲我就能打敗百度,滴滴,美團……

給我10億粉絲我就能打敗百度,滴滴,美團……

前幾天有個38億買了981個公眾號的新聞刷爆了新聞圈,引起了很多媒體的質疑,但是在我看來這家公司應該是賺大了。因為這2.4億粉絲,就相當於2.4億的用戶,在中國2.4的用戶估值多少錢,看看今日頭條,看看很多這樣的app你就會發現,2.4億的用戶估值至少是上幾百億美金。而泛海才花了幾十個億人民幣,所以說瀚葉股份是賺大了。

粉絲就是用戶,用戶就是粉絲

在當下,無論用戶,還是粉絲,都是用戶,他們之間是可以劃上等號的即粉絲=用戶。我們可以思考下,粉絲是怎麼連接的,用戶是怎麼連接的,粉絲是通過『關注』這個動作連接的,通過『關注』粉絲和主體產生了一對一的溝通通道。用戶是通過什麼連接呢?是通過產品連接的,這種產品可以是App、可以是網站、可以是H5,但是歸根結底都是通過產品連接的,因為公眾號或者微博都是一種產品。對於產品主體來說,這些無論粉絲還是用戶其實都是可以統稱的。但是粉絲相對用戶來說,粘性是最強的,粉絲通過『關注』建立了一對一的溝通通道,不過App、網站相對來說弱一些,要想強一些就需要註冊這個過程,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粉絲的流失性。總的來說,通過關注和網絡連接,他們都和產品建立了鏈接。

對於產品主體來說,他們也是用戶也是粉絲。既然有了粉絲,那麼必然會產生粉絲經濟,就像用戶能產生用戶經濟。你的用戶多了,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用戶需求,產生了需求,需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就產生了經濟,用戶的量級越大,產生的需求也就越多,隨之而來的經濟價值也就越大。有了這2.4億的粉絲,可以做電商,可以做增值業務,可以做虛擬業務,可以做廣告等等,商業模式不一而足。只要把一種模式堅持做好,就可以賺的盆缽體滿。你如果不信,我們可以看看小米!

在中國互聯網上玩粉絲經濟玩的最好的就是小米公司。小米用過各種風口飛豬,為發燒而生等眾多概念,吸引了無數的粉絲,這個粉絲有多少呢?來自網絡數據顯示,2017年的時候雷軍就告訴了大家,miui的粉絲就有3個億,還沒有包含其他的微信公眾號的,微博的粉絲等等,有了這些粉絲,小米就可以造出越來越多的產品賣給他們,比如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總之,小米為了滿足粉絲的各種需求,已經造出了上百種的商品,吃喝拉撒用,生活各個方面的商品,這些商品最終消化的用戶就是小米的粉絲。這種玩法也使得小米一旦IPO市值就達到了千億美金,不得不佩服雷布斯的能力。

得粉絲著得天下

只要擁有足夠多的粉絲,或許就可以稱霸天下。因為粉絲的需求最終會轉變成為購買力,轉變成為經濟價值。看看騰訊,阿里這些市值幾千億美金的企業,那個不是擁有了上億的甚至十幾億的用戶群體,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產品載體把粉絲粘起來,然後慢慢的滿足粉絲需求,這就是真正的粉絲經濟,也是商業模式。

我們可以去靜心的思考下,為什麼騰訊這個公司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生存下去。是因為騰訊的產品真的很好嘛,是因為騰訊的技術牛逼嗎,其實都不是,真正核心的是騰訊擁有超過10億日活的用戶,在PC時代,App時代,各種行業各種領域,依託自己龐大的用戶群體,想做什麼都做什麼,即使自己不做,用用戶資源入股其他公司也能賺的盆缽體滿,比如入股京東,入股摩拜等等,很多創業公司為什麼害怕騰訊抄襲他們的產品?並不是騰訊的產品厲害,並不是騰訊的產品經理比你們智商高,而是騰訊一旦做了相同的產品,就可以導入很多用戶來使用,而創業公司的產品如果沒有錢投入獲得用戶,就沒有人來用。沒有粉絲用戶來使用,怎麼能不倒閉呢?

所以說在未來的創業時代,無論做什麼產品,硬件還是軟件,都是需要粉絲的,沒有粉絲產品就無法銷售出去,沒有粉絲你就沒有粉絲經濟,沒有價值,可以說粉絲數量影響著產品的市值,再看看,陌陌、頭條、滴滴等這些產品,那個不是擁有龐大的粉絲量?正因為他們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才使得他們的估值上百億美金。

所以說得粉絲著得天下,公眾號粉絲是最直接的價值體現,很多公眾號靠著幾萬甚至幾百萬的粉絲,每月的盈利超過幾百萬,而且只有幾個人,為什麼呢?因為有幾百萬粉絲,只要把商品拿出來賣給他們就可以,如果沒有商品,和別人合作商品也是可以的,有的公眾號靠著幾十萬粉絲,做一次團隊淨盈利幾十萬,一個月做幾次團隊就是上百萬。除了團購,發佈軟文,廣告,等等很多盈利模式,只要做一種,就可以實現盈利。

粉絲經濟顛覆了傳統的創業模式

傳統的創業模式是什麼?是我們生產商品,然後去找粉絲購買,為了讓更多的粉絲購買,我們要做廣告,要招人,要招客服,要招聘加盟商,供應商,渠道商等等.......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成本,去尋找粉絲,一旦沒有粉絲購買,公司就立馬破產,甚至有的靠融資,一旦沒有融資也只有死路一條,99%的創業公司都在尋找粉絲的路上走向死亡。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尋找粉絲是個最艱難的過程,生產商品,開發產品是最容易把控的環節,也是成本很容易計算的過程,這個過程最簡單,但是尋找粉絲卻是最難的過程,3個月生產或者開發出來的產品,可能需要3年甚至10年的時間去積累產品的忠實粉絲,這麼長的時間,導致了很多創業公司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粉絲,或者還沒有積累夠自己的粉絲,就熬不下去了。因為前期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已經耗光了公司的資源和創始人的資源。當到真正尋找粉絲的時候,產品價值的時候,公司和創始人已經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尋找粉絲了,使得很多公司走向了死亡。

我們可以思考下小米公司和其他手機公司的不同,小米公司才成立8年,但是其他的手機公司如華為成立了40年,諾基亞成立了幾百年,酷派成了將近20年,蘋果成立了50年......一個成立僅僅8年的公司,卻幹掉了其他已經成立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公司,甚至已經和其他成立幾十年的公司平分秋色,這個是我們需要去真正思考它的成功之處或者它的優秀之處,是小米的技術比別的公司好,是小米的產品做的比其他手機公司好?其實都不是,小米的專利是短板,產品很多模仿,但是它卻成功了。粉絲經濟帶來的新型創業模式使得小米走向了成功。

給我10億粉絲,我創造的粉絲經濟價值就可以超過百度,滴滴,美團等,但是給我10億人民幣,我卻不敢這樣說!為什麼?10億粉絲的價值可能超過1000億美金,但是10億人民幣根本無法買到10億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