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琅琊榜:长林军经历两代梁帝信任,为什么逃不出赤焰军的下场?

琅琊榜:长林军经历两代梁帝信任,为什么逃不出赤焰军的下场?

平旌决定以长林之名起兵,关于长林的编制问题,差不多可以想明白了。

长林的编制的确不同于其他的部队。在此之前,还很纳闷长林的军权问题,大梁的边境部队有大约两种情况:

一种是南境,属于偏远地带的云南,所以古代常用一种方法就是册封异姓藩王来进行守土。

有点类似于清朝的吴三桂,当然掌控度上应该高于清朝对于吴三桂的掌握,军权世袭,部队类似于私军。

另一种就是东境,主要有州府和边防部队,部队将领主要是朝廷的调派。

琅琊榜:长林军经历两代梁帝信任,为什么逃不出赤焰军的下场?

之前困惑于庭生的长林王和长林军的问题,现在到是可以猜到,长林军的部队是区别于南境和东境部队的。

长林军建成于林殊整饬边境防线以后的北境部队,应该和赤焰军当年一样,属于大梁的主力部队,负责北境安危,也是大梁最重要的防线。

庭生长大从军,进入了长林军,凭借军功和靖王义子的身份最终被景琰封为亲王。

而赐号长林王,一般王位都是以封邑作为封号,但是庭生的封号则是长林王,我想景琰应该是因为庭生继承了先师风骨,故而想要让庭生一脉掌握长林军,负责北境和大梁的主要安危。

琅琊榜:长林军经历两代梁帝信任,为什么逃不出赤焰军的下场?

一般长林军的军权不同于南境部队,所以军权并不能世袭传递,但是从梁帝对于平章的信赖和病重时候的安排来说,从景琰和梁帝两代表现来看,他们默认促成了长林军权的世袭。

长林军实际来说是赤焰军的加强版。

两代梁帝的信任和默许让长林王府对于长林军有着非常高的控制力,当然最基础的判断点是他们相信庭生的品行和风骨。

长林军应该是凝结了林殊、景琰、梁帝、庭生两代君臣的理想化部队,他们希望长林军能够在合适将领的带领下,保卫大梁和大梁的臣民,比如能够在圣旨压力下,保持人民在前的判断力来进行努力。

当然这种设定来自于两代之间的相互信任,当新帝登基,这支理想化的部队就成为了幼帝的一个隐患,长林的覆灭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琅琊榜:长林军经历两代梁帝信任,为什么逃不出赤焰军的下场?

长林军护卫北境五十多年,护卫两代帝王和百姓,如此说来,最后的勤王之战应该会成为长林军的绝响。

而长林这支理想化的部队也将留在人们的心中。

第一部中,梅长苏大堂朝辩,提到梁帝,林燮保他皇位;后期,金陵危机,林燮从北境千里勤王。

第二部中,萧元时登基,庭生辅政,平旌戍守北境,保证皇权顺利过渡,最后元时有难,平旌起兵勤王。

大家都以为觉得平旌应该步上林殊的路子,其实感觉平旌的路有点像林燮,林燮在梁帝登基以后早期荣宠后期被猜疑,但是未曾叛国。

庭生+平旌,简直是林燮的映射当然平旌没有步上林燮的路,在最后抽身而去,也算是好结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