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历史上哪些家族是顶级的士族门阀?

用户4474642174


你知道500年不分家的“天下第一家”德安义门陈么?了解下会让你完全震惊。

我们知道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门阀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还有孔氏、谢氏、王氏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德安义门陈,在唐宋时期,虽然没有像其他著名的家族一样出现闪耀历史的人物,但是其规模和延续时间,以及后世的发展也完全可以跻身中华民族的顶尖家族的行列。


义门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诏封这个家族的五人为国公。至公元1063年,义门陈氏一家历代为官人数约400人,历受封赠42人,历代累计中举120余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据查,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人物陈云、陈毅、陈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国民党将领陈诚、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陈独秀等,都是江州义门陈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后代。

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包拯等重臣上疏建议下,担心其结党营私,势力过大,威胁朝廷权力,于是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这是什么概念,都有点跟三峡移民的动静差不多了。


据普查全球各地陈姓总人口在9000多万左右。估计其中义门人口约有千万之众。一个家族人丁如此兴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也是前所未有的。


义门陈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发展的奇迹,背后固然有深厚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但是最重要是和他们所提倡的“孝义”分不开。他们以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每天吃饭都是长幼有序,按照辈分和年龄进行排位,长辈不动筷子,其他人都不能动。久而久之连狗都受到了感染,年纪大的伤残的狗不开始吃,或者还有狗没有来,其他狗也不吃。所以,流传有百犬同槽,一犬不至,诸犬不食的传说。


还流传有孩子六岁不知母的故事,因为家族里的孩子,哪一个女人都会一样用心的照料喂养,给奶吃,所以导致孩子到了六岁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又有传说,在义门,男男女女进了家门,竹竿上晾晒的任何衣服,拿了就可以穿,都可当自己的。


更有传说义门子弟读书求学,一切吃穿用度差旅费用自小到大全部都是由家族负责,等到长大了考取了功名,出外做官了,自己所得的俸禄首先应该拿回家入公账,然后才分配出来给做官的人用。这些官员的产业都不是私人的,都属于家族。这类的故事和传说,在义门陈内还有很多,并且都有历史记载。


这些,在今天一切讲私有,将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丁点财产都分得清清楚楚,一个家庭内贫穷贵贱地位高低分明的今天,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家族


左壁观书右壁观史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我是“李艺泓西平王后裔”


李艺泓


门阀士族,是一种政治形态,不是单纯的地主土豪。它的形成与官员选拔任用机制有直接关系。如东汉的察举、征辟,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简单说就是家族长辈是高官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进入官场,并被重点培养,有机会继续成为高官,差一点的也弄个中级干部。渐渐的整个家族中做官的越来越多,掌握着朝廷和地方的各种政治资源。面对门阀,皇帝也是无奈的,只能互相扶持的维系政权。

东晋时期是门阀的最厉害的阶段,所以才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当时南方士族分为两类,一是侨姓世族,即永嘉之乱从华北南迁的,最显赫者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另一是南方本土士族,概称吴姓(取孙吴之意),其中以吴郡吴县的顾姓、陆姓、朱姓、张姓等门阀为首,号称“吴四姓”。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汉姓,以元姓、长孙姓、宇文姓、于姓、陆姓等贵族为首,号称“国姓”。而一些原来汉人地方氏族也继续存在,一般在之前加上所在郡名,如太原王氏。

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再到北齐北周,东边是山东士族,以崔、卢、王、郑为大姓。西边是关陇集团,以韦、裴、柳、薛等为大姓。

到了唐代又有七姓十家之说,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 、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等。

上述只是个梗概,供入门参考。推荐本专业书


几苇渡


中国最典型传承百年,千年的士族门阀家族当属《五姓七望》,所谓五姓就是: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些家族或传承百年,或者千年。

但是除了这几个家族以外,还有两个家族传承至今2000多年,无论是王朝更迭,时代变迁,这两个家族在华夏大地都有一种超然的地位,那就是山东孔家和龙虎山的张家。

山东孔家:也就是孔子的家族。

孔子是谁不用我多介绍了。他的后代,在汉高祖的时候就有了世袭的爵位。到了宋朝的时候,孔家的后人被封为《衍圣公》,那还是1055年的时候。一直到民国1935年才取消衍圣公的封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这个衍圣公大家不要小看没什么具体职位,就是一个称号,在封建时代,孔家人是可以终生不用缴税,而且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孔家人都是礼待有加。

龙虎山张家:祖宗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

龙虎山张家的老祖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道陵创下道教后,受到很多皇朝的尊崇,到了元代,皇帝亲自册封张家族长为天师,而张家天师的身份从元代到如今,一直都被完整保留。

你可以想象,只要有人信道教,那么张家的地位就不会衰落。直到如今,在中国大陆张天师的后裔已经传承至第65世孙,他的名字叫张金涛。张金涛目前乃是中国大陆道教协会副会长、人大代表、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主持。

上古流传的五姓七望,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失去了势力,而唯独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得以保存的孔家和张家,依旧耀眼。即使经历了万千朝堂的变更,依旧保留完整。


陈正有话说


世族门阀不仅仅是地主土豪。实际上士族门阀大都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文化世家,同时掌握着巨大的政治资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这些门阀士族对国家政局的影响。

世族门阀产生于两汉时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让其发展到了顶峰,衰落于南北朝时期,之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但是在唐朝彻底消失。



陇西李氏

秦朝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后来更有助秦始皇 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

第一支;南北朝时期李氏出现了第一个君主,西凉武昭王李暠。

第二支;由李渊建立了大唐王朝。

第三支;李密建立了瓦岗寨。



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共计建立了西汉、东汉,季汉,刘宋四个政权。出现了无数的帝王将相。分支更是多不胜数。不过,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陈郡谢氏

顶级门阀之一。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功劳,奠定了陈郡谢氏以后的辉煌。谢氏进入史书中记载的就有12代人,100多人。遍布军政界高层。



琅琊王氏

当时有一句俗语“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形象的说明了王氏家族和司马氏共治天下的局面。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清河崔氏

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到了唐朝是仍然有23人做过宰相。



除此之外还有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等等。

门阀士族大多都是以九品中正制保护发展起来的。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实行贯彻落实后。这些顶级的士族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是越关


门阀其实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了政治特权,后来的西晋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然后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典型门阀,这种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

在东晋甚至有“王马共天下”的说法,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有段时间势力甚至超过了皇室。可见当时的顶级门阀贵族,可以媲美到皇室。而到了隋唐,门阀政治影响依旧庞大,依然享有超然的地位。

在唐代民间一直流传着“娶得如意妻,必为五姓女”的俗语,这“五姓”便是当时世家大族,堪称豪门中的豪门,贵族中的贵族。当时很大一部分贵族是宁愿得罪皇家,也不想娶公主,五姓女才是他们的首选。

而五姓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与太原王氏。由于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两个分支,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五姓七宗,也有人称其为五姓七望或者五姓七家。

曾经的唐朝宰相薛元超说过自己平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之一就是未能娶到五姓七宗家族中的女子为妻。最夸张的就是皇室想下嫁公主给清河崔氏,但是清河崔氏因为嫌弃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种汉人(或有其他原因),居然拒绝迎娶大唐公主,把皇帝气了个半死,真正是热脸贴冷屁股。

而且为了保证自身血统,当时的五姓七望基本上都是内部通婚,连当时的皇室都插不进来,坚决不与外姓家族的人论及婚嫁。但是这种态度也激怒的当时的皇族李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这些家族的影响力。

细数我国古代的豪门贵族很多,但是能够成为顶级氏族门阀贵族的却很少。这样的顶级门阀后人认为有陇西李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

所以如果有幸娶到这些姓氏的女生,说不定别人几百年前流淌着顶级贵族的血液。但是从宋开始,通过科举制度,逐渐打破了门阀制度,平民逐渐掌握了权力。在皇室和通过科举入士的官僚打击下,当时的门阀也逐渐衰弱,逐渐退出来历史主流的舞台。


小王子木有钱


门阀士族是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高门大族基本垄断多数高级官职,在政权中处于主导地位。门阀士族萌芽于东汉,最兴盛的时代是东西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依旧保持很大影响力。唐末五代后基本消亡。

门阀士族时代的顶级家族,唐代的柳芳总结过,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过江的侨姓,指的是西晋灭亡后渡江过下到南方的士族们,在东晋南朝时代处于主导地位。侨姓士族王谢袁萧四家为最顶级士族。

王谢袁萧分别指的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被看做是士族的代表家族。王谢的代表人物王导谢安也有较高知名度。陈郡袁氏其实就是三国时代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绍袁术那一家。陈郡袁氏在东晋南朝不如王谢,但也是顶级家族。兰陵萧氏建立了南朝的齐梁两代王朝。王谢袁萧在隋唐后多数衰落,唯有兰陵萧氏在隋唐时代依旧兴盛。

(谢安)

吴姓则指的是江南本地的顶级士族,以朱张顾陆四家最为顶级。四家都出身吴郡,名号自然是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吴郡顾氏、吴郡陆氏。朱张顾陆四家在三国时代的孙吴已经是势力极大的本地士族,孙吴名将陆逊就出身吴郡陆氏。东晋南朝时代四家依旧是顶级士族,但整体被侨姓士族压制。隋唐时代,四家则大都衰落了。

山东郡姓,指的是山东地区的著名士族。这个山东的范围是崤山以东,不是太行山以东,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王崔卢李郑五姓其实是七家,分别是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陇西李氏在隋唐时代也主要生活在山东地区,同样被视为山东郡姓。五姓七家被统称为五姓期望,是隋唐时代最受人尊敬的顶级士族。李唐皇室自称是陇西李氏,其实私下里不受认可。唐代的高官贵族子弟,以娶五姓女为荣。如果唐朝一个贵族子弟有两个结婚对象,一个是五姓女,一个是公主,贵族子弟和家族基本都更愿意选择五姓女。

关中郡姓指的是主要在关中地区发展的大族。关中郡姓与隋唐政权关系更为密切,其中位于今天山西运城地区的河东一带,在东西魏争霸时属于西魏,与西魏北周隋唐政权关系密切,河东三姓也被视为关中郡姓。

关中郡姓的韦裴柳薛杨杜分别指的是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关中郡姓威望比山东郡姓稍差点,山东郡姓文化上更为主流和强势些,但论做高官的数量,也可以平分秋色。

山东郡姓和关中郡姓一直到隋唐时代依旧兴盛无比,唐末五代后才退出历史舞台。山东郡姓和关中郡姓的代表人物太多,就不一一列举,可以说你看到任何一个北朝到隋唐的著名人物,只要姓和这几个姓重合,基本上都属于山东郡姓和关中郡姓的人物。

代北虏姓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让鲜卑贵族们改汉姓的那帮人。代北虏姓重要性相对较差,延续时间也较短些。


仁勇校尉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下“士族门阀”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因各种因素,导致对士族门阀的称号也不一样。

门阀的不同称谓一共经历三个阶段。从东汉到唐末为第一个阶段,学者称他们为门阀士族或高门;五代白马之祸到清代末为第二阶段,称他们为名士望族;清末到现今为第三阶段,称为著姓高族。

三个阶段的称谓不同,是因为这些豪门巨族对当时政局的影响力,第一阶段的“门阀士族”,是他们对政局的影响和代表中国古代贵族的精神。第二阶段“名士王族”,是这些家族依靠家族里的名士构成的名望,但这些名士的产出不稳定,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阶段性的地区望族。第三阶段称为“著姓高族",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比前两个阶段明显下降了。

下面我来举出历史各时期出现过的那些士族门阀

东汉时期:

  1. 汝南袁氏 ,东汉初期兴起的家族,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绍、袁术。

  2. 弘农杨氏,先祖杨敞西汉昭帝时即为丞相,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杨震、杨修。

  3. 平舆许氏,汉灵帝时许敬为太尉,与儿子许训、孙子许相,称“三世三公”,代表人物:许慎。

4.桓氏,齐桓公后代,代表人物:桓荣。东汉明帝时封关内候,后世有谯国桓氏。


三国魏晋和南朝:

  1. 颍川陈氏,灿若星河,后世到南朝陈家,代表人物:陈纪、陈群、陈泰。

  2. 中原曹氏、江东孙氏。

  3. 琅琊诸葛氏,代表人物:诸葛亮、诸葛瑾、诸葛瞻。

  4. 河内司马氏,代表人物:司马懿、司马昭。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级氏族。

  5.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一级氏族。

  6. 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一级氏族,王谢氏高门的别称。

  7. 陈郡谢氏,王谢同时期氏顶级门阀和汝南袁氏是同宗,代表人物:袁宏。

  8. 兰陵萧氏,在新唐书中,“王谢袁萧”是四大侨姓。南齐、南梁都是萧氏建立的。

  9. 谯国桓氏,代表人物:桓温、桓玄。


北朝至隋唐:

  1. 河南长孙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长孙皇后。

  2. 太原王氏,先祖可追溯到王翦,代表人物:王允、王维、王之涣。

  3. 范阳卢氏,先祖可追溯东汉卢植,取北魏三个公主,唐朝出八位宰相。

  4. 清河崔氏,起于北魏,唐朝出十二位宰相。

  5. 博陵崔氏,起于前燕,唐代出十五位宰相,被称为天下“氏族之冠”。

  6. 荥阳郑氏,起于北魏,唐代出八个宰相。

  7. 京兆韦氏,经南北朝后,韦氏发展成关中首族,唐朝出十七位宰相。

  8. 京兆杜氏,唐代出十位宰相,代表人物:杜佑、杜牧。

  9. 河东裴氏,族中将军、公主,驸马,太守等,有600余人,兴盛百年。真正豪门巨族,代表人物:裴度。

  10. 琅琊颜氏,起于曹魏,兴于唐,代表人物:颜真卿。

  11. 河东柳氏,起于南朝,唐朝出三位宰相,代表人物:柳公权、柳宗元。

  12. 京兆独孤氏,代表人物:独孤信、贞懿皇后独孤氏。

两宋时期:

  1. 相州韩氏,也称真定韩氏,家族奠基人乃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韩琦。儿子为宋徽宗宰相,曾孙为宋宁宗宰相。

  2. 东莱吕氏,从宋太宗时家族便开始显赫,代表人物:吕蒙、吕夷、吕公。

  3. 河内向氏,家族从向敏中时开始显赫,向敏中为真宗时期宰相,曾孙女嫁给了宋神宗后家族得到庇护。

  4. 两浙钱氏,这一家族并不显赫,只有钱象祖做到了宁神宗时期的宰辅,但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开始大有作为。

  5. 春明宋氏,家族出了两位北宋著名文学家:宋绶、宋敏求。虽不显赫,但也被王明清列入名门望族之列。

  6. 临川王氏,王安石的家族,人丁兴旺,南宋时有家族子弟三兄弟同时进士及第,被称为“王氏三桂”。

  7. 范氏,范仲淹的家族,儿子范纯仁宋哲宗宰相。

  8. 南丰曾氏,代表人物:曾巩,其弟为宋徽宗宰相。北宋后家族开始中兴,北宋四朝九个进士。

  9. 寇准、司马光子嗣较少,但却比以上任何宰相在历史上评价都要高。寇准在《澶渊之盟》中力挽狂澜,在后世能比肩寇准的唯有于谦一人,司马光的功绩在于编撰《资治通鉴》,利在千秋。


明清时期:

明清望族非常多,可能是因为年代跟以上的家族相比不算久远,所以研究明清家族比较兴盛。

  1. 长洲申氏,代表人物:申时行。申家的兴旺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2. 杭州横桥许学范家族,许学范:乾隆年进士,他有七个儿子,历史上脍炙人口的“七子登科”的典故,源自他的七子。

  3. 昆山徐氏,徐乾学康熙年探花,徐家从他手上兴旺。他有两个弟弟,一个顺治年状元,一个康熙年探花。在康熙年兴旺,也在康熙时期没落。

  4. 余姚王氏,王阳明家族,代表人物:王阳明、孙子王承勋。

  5. 明代武进唐氏,八人进士及第。

  6. 吴县潘氏家族,四代七人进士及第。

  7. 吴江叶氏家族,明清八人进士及第,现如今依然是名流。

  8. 长洲彭氏,明清十四人进士及第。

  9. 太仓王锡爵家族,祖上太原王氏,王锡爵曾是万历年内阁首辅,明清时家族十人进士及第,一门三榜眼。

  10. 太仓王氏,琅琊王氏的余脉,三代三品九卿,一门九进士,代表人物:王世贞。

  11. 华亭徐氏,代表人物:徐阶、徐光启。


近代期:

  1. 绍兴周氏,代表人物:周树人、周作人。

  2. 吴越钱氏,宋代两浙传人,千年名门。代表人物:钱谦益、钱穆、钱钟书等。

  3. 海宁查氏,代表人物:穆旦、金庸、查良鉴。

  4. 绩溪胡氏,代表人物:胡雪岩、胡适。

  5. 曾氏家族,代表人物:曾国藩、曾国荃。自己名望可能不足,但联姻高层名流众多。

  6. 山阴俞氏,这个氏族可以写一部近代史。

  7. 修水陈氏,代表人物: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

  8. 蒋氏家族,宜兴蒋氏后代。

  9. 梁氏,代表人物:梁启超、梁思成。

  10. 李鸿章家族

  11. 袁世凯家族

以上为大家列举出来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士族门阀,有的门阀后代名人不多,所以只写代表性人物。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影响深远,族中子弟皆是达官贵人,他们联合起来甚至可 以左右当权者的决策,所以就连乾刚独断的李世民对五姓七望也忌惮三分。

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不知道大家的姓氏是否是以上我列举的门阀里面出来的?

欢迎大家谈谈自己姓氏的由来,最远能追溯到什么年代?


大国布衣


历数中国历史上顶级的土族门阀,还真是有不少。

比如,陇西李氏。

始于秦代陇西郡守李崇,李崇也成了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的次子李瑶成为狄道南郡守,不过,他的孙子李信更为显赫,因助秦始皇灭燕赵、生擒太子丹而赫赫有名,是为陇西候大将军。

不过,到了汉时因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了匈奴,狄道李氏就此受牵连呈“衰微矣”。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了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崛起。论来是李广三子李敢留下的孤儿后代将家族兴旺起来的,这个孤儿的后代名叫李暠。在五胡乱华之际,出现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就是他。公元400年,其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世称西凉王。至此,陇西李氏一跃成为陇西豪族。

这之后,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任职官衔,再后来他们将家安置在各自做官的地方,最后就形成了不同的支派。

其中,最为兴盛的有四房。一是武阳房、二是姑臧房、三是丹阳房、四是敦煌房。就这四房间,就出了宰相十名。而武阳房的后代中,更出了世人皆知的大文豪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李煜被毒杀身亡,而渐渐没落。

比如,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可谓是最显赫的皇族。

据统计,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之多。在过去是许多年里,刘姓人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作为帝王家,其声名显赫自不在话下。关于这个姓氏的来源,咱们着重聊下。

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来自祁姓,相传,这个姓氏是皇帝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于是其子孙皆以国为姓,就此有了刘姓。世称其为刘氏正宗,被称为祁姓刘氏。

二是,来自姬姓。此为周太王的后裔。传说里周武王去世,周成王继位,于是封王季的儿子叫刘邑,如是后裔皆以邑为氏,世代相传里都姓了刘。到东周时,重封王室时刘康公被封为刘国国君。就此这一脉被称为姬姓刘氏。

三是,来自他姓改嫁或被赐姓为刘。史书中有如是记载: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他刘姓。汉高祖刘邦为实行和亲政策,而将皇室宗女嫁给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于是乎,单于的子孙皆从母而姓刘。如此,便生成这支刘姓。

再比如,陈郡谢氏。

在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就是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了。

这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即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的始祖,是曹魏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后来,他们这一脉相继进入仕途,而使得陈郡谢氏成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到了东晋时,谢尚和谢万使得这陈郡谢氏迅速崛起。而出自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之手的淝水之战,更是让其家族成为历史洪流里最传奇存在。

从东晋到南朝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就达100多人。有皇亲贵族,亦有文学大家,比如谢灵运、谢眺,更有六朝第一大才女的谢道韫。

不过,树大招风,盛极必衰,在侯景之乱和皇帝的猜忌里,陈郡谢氏迅猛没落。至陈朝末年,谢贞去世这昔日豪门步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如上等等,还有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就不一一详尽而列了。反正,是在历史的洪流里,他们各有千秋,各具辉煌。就留待下次,细细分享了。


作家桑妮


士族门阀萌芽与东汉,鼎盛于东晋,隋唐依然回光返照过,最后唐末之后才消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12家世族:崔卢李郑,王谢袁萧,顾陆朱张

五姓七望

这个比王谢还牛。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1、陇西李氏据说可以追朔到秦国时期,飞将军李广就出自陇西李氏。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李渊建立唐朝,称自己家出身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同样可以追朔到秦国李昙,其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的共同祖先。

2、崔氏

崔氏不得了,历仕东汉、曹魏、西晋、汉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14个王朝。

"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唐文宗曾经无奈的说过一句话: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也?

最有名的两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

3、范阳卢氏

从东汉卢植开始奠定家族基业,之后魏晋北朝时期,世代有高官,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

4、太原王氏

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社稷上的力挽狂澜而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在北魏,太原王氏凭借祖上荫功和贵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兴盛不坠达两百年之久。

"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誉流行开来。到了唐朝,太原王氏这块沃土中终于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

5、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北魏四姓卢崔郑王之一。

东晋之王谢

东晋门阀分为侨居与本土,侨居就是衣冠南渡的士族以王谢为首;本土便是原江南地区本地的士族以顾、陆为首。

江南门阀把持了东晋政治,南北朝开始后,南朝虽然开始掌权,但是门阀力量依然不可小觑。南梁时期侯景想要娶谢家女,结果萧衍认为侯景身份配不上,可见当时门阀身份之贵

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结果侯景娶了萧衍的女儿。

虽然历经孙恩之乱、侯景之乱等,王谢深受打击,但是士族领袖身份即便在南朝陈时期,都不曾动摇。


妖鬼杂谈录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在这句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这两大家族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门阀政治的顶端。其中更为突出的就是门阀之首,被称为“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家族。而王氏家族的地位到达什么地步呢?“《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同时,东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句话也为我们做了解释,这句话就是“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不是传统意义上裂土分封关系的“共分天下”,而是指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与一般君臣不同的关系。指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堪称势均力效,而当世甚至多不以为非分。百姓便称这天下并不单单属于司马家族了,而是王马共治天下。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是天子之榻?然而这并不是时人夸张之词,而是一种确有实际内容的政治局面。

“王与马共天下”这一政治格局的形成,既是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的地域结合,王氏精英评价庞大的家族力量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也稳定着东晋的政治根基。而王马结合的历史渊源,更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期,即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峙期间,司马越与王衍的关系。可以说东晋司马家族与王氏家族之间盘根错节彼此影响深远,这就导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形成。

而更令人惊诧的是,“王与马共天下”发生在东晋创业、元帝壮年继嗣之时,不是末世权宠也不是挟幼主而僭越,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意味着琅琊王氏进入鼎盛时期。

在此推荐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是研究魏晋史非常有效的阅读资料,在其中田先生会详细梳理“王与马共天下”的来源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