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退縮了的小米

小米撤回了CDR申請。

關於CDR鋪天蓋地的大討論,輿論沸沸揚揚。據說在端午節前,證監會還專門組織了機構詢價對象培訓會。

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小米CDR是很難定價的。小米帳面是虧損的,一旦定價高了,到了A股,散戶接不住,那麼大力推行CDR的監管層就要背上收割機割韭菜的罪名。

所以,很有可能的方案是,小米先去港股發行,過半年看看市場定價到底是多少,再回國來發CDR。

核心問題:小米的估值到底貴不貴?

當然是貴的。

小米2017年的財報中,真實利潤應該在52億元,不到10億美金。按照800億美金估值算,市盈率80倍,天方夜譚啊。

我記得2013年時,小米的估值100億美金。轉眼到了2014年上半年,小米含稅銷售額到達了3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49%,那一輪,小米估值飆升到了450億美金。

此後,資本寒冬來臨,小米業績也一度銷量大跌,直到2017年挺了過來。2017年新一輪融資時,估值460億美金。

媒體一度宣揚說,小米IPO估值要1000億美金左右,還有說2000億美金的。還有的媒體說,小米希望達到700億美金的估值,底線是650億美金,因為最後一輪PE投資者有退出訴求。

有意思的是,小米香港IPO的基石投資者名單確認,都是中資機構:中銀資管、農銀資管、光大資管等等。外資機構由於所出價格區間過低全部出局。

據說外資機構認為400億美金以下的估值是合理的。

小米到底是做什麼的?

小米的商業邏輯是很清晰的:

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等等,這些硬件是第一層小米。

小米基於安卓改造的手機操作系統MIUI,是第二層小米。MIUI可以理解為蘋果App Store,在系統內上軟件,小米手機都要收錢的。

就像蘋果一樣,硬件可能有利潤,但更多的利潤來自於系統的軟件服務,蘋果有20%利潤來自於軟件系統。

小米的周邊生態系統,各種各樣的智能硬件,是第三層小米。小米產品強調高性價比,有設計感,以好的產品和較低的價格打開市場,例如智能門鎖、自拍杆、插線板、手錶、行李箱、床墊、掃地機器人、淨水器等,種類多的不得了。

這個和網易嚴選是相似的。過去分銷渠道層層加價,小米就通過電商直銷,來輸出自己的理念。

雷軍自己也曾說過:拿襯衣來說,任何百貨商場的襯衣沒有低於400塊的,其實最好的襯衣製造成本125塊,差的是15塊。可是為什麼大家不賣成本125塊的要賣15塊的呢?因為拿到商場都是賣400塊,125塊的襯衣只賺三倍,算上渠道和銷售成本是不夠的,襯衣的定倍率都是以10倍計算的,所以倒逼只能去做成本40幾塊的襯衣。

小米招股說明書中寫道,2018年3月,MIUI活躍用戶1.9億,其中存在著一群被成為“米粉”的熱心用戶。截至2018年3月,擁有5個以上小米互聯產品(不包括手機和電腦)的“米粉”數量超過140萬。

小米的確是一家偉大的公司,短短八年時間,從無到有,銷售額過千億,中國新經濟能出現這樣的公司,是值得驕傲的。

但是,它的核心依然是一家手機公司,比照一下蘋果Apple在美股的歷史高位上,至今仍只有13倍的市盈率。

@IPO早知道 寫道,雷軍和周受資甚至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屬於“老年人公司”,所以小米應該獲得一個超高的估值。

錯了,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是過萬億市值的巨無霸,仍能保持50%的業績增速,這才是真正的神話。包括網易,他們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基於硬件基礎上賣軟件的商業模式,跟它們沒有任何可比性。

因為手機,向來是一個“花無百日紅”的行業。諾基亞、索尼,哪個不是曾經的霸主。即便是國產智能手機,競爭也異常慘烈,OPPO、VIVO、華為,國外有蘋果和三星。

雷軍在路演時說,小米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公司,是一個新物種,應該取得硬件外加軟件(互聯網)的估值,而不是兩者中間取一個平衡點。

可是,小米來自於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的比例近70%,互聯網服務收入不到10%。讓人甚至覺得小米也不算是一個純正的互聯網公司。

在這一輪互聯網新浪潮中,每一步的估值,基本都卡在投資人的喉嚨上。一級市場自娛自樂,一輪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最後指望二級市場的韭菜全然接盤,那是不可能的。

掐指一算,小米的合理估值在500-600億美金之間。

金融圈女神經:

這個公眾號記錄資本市場那些好玩的事兒

主要討論如何快樂地投資

希望能以輕鬆、簡潔、準確、一目瞭然的方式

給讀者們帶來更多的實用金融知識。

長按二維碼,並選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可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