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

孤独的人57438532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十分的好奇,因此特意收集了一些资料,如果回答有不正确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对于问题所问,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我只能说不敢回答,谁也不知道,若是真要回答,那必须加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我们已知的行星当中,对我我们所未知的,谁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

对于我们人类目前已知的宇宙而言,最大的行星大概就是编号为HD 106906 b的行星了,这颗与地球隔着300光年遥远距离的星球被认为是不应该存在的,他的质量太大了,甚至于它被科学家成为进化失败的恒星。

他的质量足足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十一倍,木星有多大?看看下面的图就知道了。试想一下把十一个木星揉在一起的样子。在和地球比较。

而其实,真正使人疑惑的是他的轨道半径,距离自己所环绕的恒星足足有650个天文单位,这是什么概念?人们规定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距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不过三十个天文单位,六百五十个天文单位的存在使得所有科学家疑惑不解,当然,它代表的只是系外行星,一般而言,系外行星指的是位于距离地球5000光年之内的天体系统中。

说完这个,我们谈第二个话题,人类发现的是太阳吗?这个问题我想应该问的是,人类发现的最大星体是太阳吗?很显然太阳很大,但不是最大的,在比对最大的之前,我们先看看太阳有多大,我们以木星举例。

由此可见,在我们眼中庞大的木星在太阳的眼里是在是不值得的一提,但是,在人类已知的星体当中,太阳也成了不值一提的存在。

在人类目前发现的星体中,体积最大的是盾牌座UY、质量最大的是R136a1。

136a1是一颗蓝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质量恒星列表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 这颗恒星的质量估计是265太阳质量 。他的亮度则是太阳的870万倍。

不得不说,他真是一颗美丽的星体。那么从体积方面,他怎么看呢?

如果,136a1的体积已经让你吃惊了,那么以体积第一的盾牌座UY(英语:UY Scuti)又是怎么样的?,这是一颗位于盾牌座的红色特超巨星。这颗恒星是至今人类已知体积最大的恒星。他到底有多大?我们习惯的用图来说话。

或许图片表达的不是很明显,那么从数据的角度来说,虽然盾牌座UY的质量只有太阳的32倍。但是它的体积,却是太阳的210亿倍,没看错,二百一十亿。

而这仅仅是人类发现的,至于人类未发现的还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小火锅神秀


首先我觉得,问题题设应该说清楚,毕竟有直径和质量两个参数可以冠以最大的称号。

先来说说直接最大的行星。无图无真相,上张图。


上面这个大号的玩意是现在发现最大的“行星”,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还未确定它的性质,科学家还未确定它是不是一颗失败的恒星-褐矮星。好了,说说它的参数,直径为木星的6-7倍,上下有约2.5的误差,质量估计超过木星20倍,它能长这么大可能与它还是一颗新生的天体有关,还处于一种未完全稳定的状态,周围围绕的气体和尘埃很厚,等有一天它完全稳定下来,直接会比现在小不少,但质量还会增加。

目前记录在案的质量最大的行星是DENIS-P J082303.1-491201 b,质量估计是木星的29倍,同上,这颗行星也还没有确定其性质。

下面说恒星,太阳只是宇宙中很普遍的G型主序星,其直径139.2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目前直接最大的恒星为盾牌座UY,直径超过太阳的1700倍,如果把它放到太阳的位置,它的体积将越过木星轨道。


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2015拍摄的盾牌座UY的图像。

质量最大的恒星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科学家测定的R136a1,为太阳的265倍。
欧洲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的蜘蛛星云R136的图像,这个星团存在十几颗以上的15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怪物恒星,其中R136a1位于图像正中,它的右边是R136a2。


布丁的美好时光


行星,是指自身并不发光,绕恒星公转的一类天体。太阳系中就有八大行星,而随着近年来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杰出贡献,一大批系外行星被发现。那么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太阳系内部的情况。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两个巨无霸——土星和木星。土星是距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其赤道半径有6033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755倍,质量达到了5.688×10^26千克,足有地球的95.16倍。木星比土星还要大,它是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其赤道半径有71492千米,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质量达到了1.90×10^27千克,是地球的317.8倍。

不过,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比木星还要大上不少。目前来说,由于技术的限制,天文学家在寻找系外行星时,只能比较精确地确定行星的质量,而体积通常无法准确确定。因此,我们暂且就来比较一下行星的质量,看看宇宙中最重的行星是哪个。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行星的质量上限。行星是一种内部不进行热核反应的天体,这是因为行星的质量太小,其内部的引力不足以点燃热核反应。如果行星的质量大一些,那将成为一颗褐矮星。褐矮星又被称为失败的恒星,它们的质量介于恒星与行星之间,同样不足以点燃热核反应,其本身也不发光。目前,行星与褐矮星的质量分界大约是几十倍木星质量,但没有确切的数值。

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发现质量最大的行星,而是有些行星质量大到天文学家也不知道一个把它归类为行星还是褐矮星。就比如说行星DENIS-P J082303.1-491201 b,又名2MASS J08230313-4912012 b,它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28.5倍,是NASA存档中质量最大的行星。不过,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是如此巨大,应该被归类为褐矮星。


太空伊卡洛斯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不好界定。

宇宙很大,人类所能观测的范围又很小,太阳系以外的行星虽然看的到,但除了靠计算得出一个大概以外,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手段来获取更可靠的信息。

在已知的数据里,70%的恒星小于太阳,即半数以上的恒星属于红矮星和更小的褐矮星。褐矮星有多小?理论上18个木星质量的星球,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就足以引发有限的核聚变就可以被认为是褐矮星了,但有限的核聚变无法彻底点燃它,它的核聚变是断断续续的非常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的核聚变要持续到80个木星质量时。超过80个木星质量的星球,其内部就足以维持稳定的核聚变了。它就成了一颗真正的恒星。

这也不是绝对的。还与该行星离它的主序星的距离和主序星的质量有关,因为这决定着它从主序星中吸收的热量。吸收的越多,星球就会越“蓬松”,外围气体逃逸的越快,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就越小,它成为褐矮星的临界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太阳系形成之初,现在的类地行星外围也包裹着大量的气体,比现在可能厚的多,由于里太阳太近,空气中的绝大多数较轻的气体就都逃逸到太空中去了。只剩下了当初的内核,这也是为什么行星都是球形的原因,因为初始的时候,在大气层强大的压力下,内核融化而变成了合适的形状。随着外层气体的逃逸,内核逐渐冷却,凝固而成了球状体。较远的行星由于吸收的热量较少,原始气体得以保留,而且还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引力去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增大自己的质量和体积,朝着褐矮星一步一步走去。

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比如木星带着自己的卫星从太阳系中逃逸了,不围着任何一个恒星公转而成了一个独立的星系,它自己成了一个“主序星”,那么它又该如何界定?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尽管类木行星成为“主序星”的情况,人类目前还观察不到。但时亮时暗的褐矮星做主序星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陌上云白


看了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所说的,题主应该没有弄清楚行星和恒星的概念。太阳不是行星,而是恒星。恒星的特点是质量较大,并且能够通过氢核聚变反应制造能量。相比之下,行星的质量较小,所以它们会绕着质量大得多的恒星运动(除了流浪行星之外)。

理论上,行星的质量最高只有木星的13倍,因为当质量大于这个极限时,天体将有足够的质量来启动核心区域的氘核聚变,成为一颗不同于行星的天体——褐矮星。目前,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几颗质量达到木星13倍的系外行星,例如,位于410光年之外的SR 12 AB c。

但根据NASA给出的数据,位于绘架座方向,距离110光年的HR 2562 b被认定为质量最大的行星,但它的质量高达木星的30倍。这可能是因为考虑到褐矮星的核聚变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最多只有几千万年。

另外,质量最大的行星,半径不一定最大,因为当气态巨行星吸积物质时,它们实际上会不断坍缩,导致半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要知道,虽然HR 2562 b的质量是木星的30倍,但半径却只有木星的1.1倍。位于苍蝇座方向,距离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是现在已发现的最大行星,它的半径超过了很多红矮星,高达太阳的69%,木星的6.9倍。


火星一号


喜欢天文的朋友常讨论最大的恒星是哪一个,如今已知的体积最大恒星是盾牌座uy,个头相当于太阳的45亿倍左右,质量最大的恒星是R136a1,质量是太阳的265倍左右,都称得上是恒星中的巨无霸,那么行星中的体积和质量巨无霸都是哪个呢?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都是木星,这个气态巨行星的直径约14.3万公里,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在太阳系中也是庞然大物了,然而在宇宙中比它大的行星还有很多,已发现有很多“热木星”都比木星更大。

热木星指的是靠近主恒星的气态巨行星,本身特性和木星差不多,但是由于距离主恒星很近,所以表面温度很高,这类恒星由于硕大的体积,在围绕恒星运行时发生掩星现象很容易被我们看到,因此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热木星。



比如KELT-9b这颗距离我们650光年的类木行星,质量为木星的2.1倍,密度却只有木星的一半,所以其体积比木星大了四倍多,比红矮星这样的小型恒星的体积更大,而且它也是已知最热的行星,向着主恒星的一面温度高达4200℃,比红矮星这种小质量恒星的表面温度更热。


不过从理论上讲,行星最大的质量不会超过木星的13倍,因为质量到达这个限度的话,星体内部就会引发刀核聚变,这意味着这颗星体已经成为了一颗褐矮星海星,是介乎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气,其最大质量接近于木星的80倍,那么原则上讲,比木星的质量大13到80倍之间的星体,就没法说它们是行星,而只能说它们是褐矮星。比如距离110光年的HR 2562 b的质量高达木星的30倍,我们就无法确定它是行星。

目前已知质量最大的行星很可能是一颗编号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类木行星,据测定其质量是木星的12.7倍,接近了行星质量上的极限,但直径只有木星的1.2倍,奇葩的是它并非热木星,而是一颗流浪行星,它并不依附于任何主恒星运行,而且有着很强的磁场,是地球的400万倍,表面温度高达825℃,之所以能发现它,是因为它表面温度较高和距离我们也很近,约20光年,而其前进的方向则很靠近我们的太阳系。



另外还有编号为SR12c和HD 217786b的两颗行星,它们的质量恰恰位于行星的质量上限,均为木星的13倍,然而也正因为这个质量上限也是褐矮星的下限,所以还无法肯定它们到底是行星还是褐矮星,如果是行星,它们或将成为最亮最大的行星,如果是褐矮星,它们也或将成为质量最小的褐矮星。



如果论体积的话,那么距离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行星将会拔得头筹,虽然它的质量只有木星的7倍,但是体积却非常巨大,达到了太阳的70%,是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大的行星,比很多褐矮星、红矮星的个头还大很多,天文学家们认为它很可能还处在行星形成的早期。


人类的方向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

从问题的描述看,题主问的可能是最大的恒星,不过问题又是问行星的,那就统统理一遍吧。

一、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恒星是红超巨星盾牌座UY 其直径足以到达土星轨道,但质量却只有太阳的32倍

盾牌座放入太阳系后,其直径到达土星轨道附近

二、但质量最大的却并非盾牌座UY 而是大麦哲伦星系蜘蛛星云中R136A1,质量为太阳的265倍,是一颗伪沃尔夫-拉叶星,是目前在巨大质量恒星列表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

三、最大的行星 “TrES-4”是最新发现的一颗行星,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一颗行星,它的直径估计是木星的1.7倍,体积接近于木星的2倍!但质量却只有木星的80%左右!

四、质量最大的行星 已知的最大的固体行星是Keplier 10c(开普勒-10星系的一个行星)直径约为31000千米。

开普勒10C与地球对比

理论上气态行星的质量无法超过13倍木星质量,否则其内核温度将点燃氘聚变,成为一颗褐矮星,当然也有人认为褐矮星不是恒星,但80倍以上肯定成为一颗红矮星!

岩石质行星理论值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0.4倍,因为超过将坍缩为一颗白矮星,事实上并不能得到如此质量,因为过大的质量将留住氢元素等气体,直接发展成了一颗气态天体,几乎可以肯定是二代或三代的恒星中都有一颗固态内核,这也是为什么不存在超大质量的行星原因!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题主可能把恒星与行星的概念搞混了,恒星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且能量是来源于核聚变,这样的星体叫它恒星,而行星则是围绕着恒星公转的气态或岩石星球。

人类发现最大的行星是HR 2562B,它围绕着主恒星HR 2562运转,这颗恒星HR 2562距离我们大约110光年,比咱们的太阳的质量大个30%。

天文学家发现的行星HR 2562B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15倍,这颗行星位于恒星HR 2562的残骸盘中,什么是残骸盘呢?残骸盘主要由形成行星后的残留物以及尘埃、灰尘组成。

一般称这样的天体为褐矮星,就是还不能成为恒星的类木行星,自身的质量太小还不足以点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所以,此类天体温度虽然比普通行星高得多,但是依然是暗淡的,不容易发现它们。

至于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这个不知道,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行星质量上限数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是质量足够大的行星,就像HR 2562B这样的,都应该是类木行星。


科学船坞


理论上最大的行星只能达到70-80倍木星质量,如果质量更大,行星就会坍塌成为恒星。但实际观测到的最大行星是武仙座TrES-4行星,体积是木星的1.7倍,但质量却比太阳系水星还小。

在宇宙中,其它星系的行星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因为它们本身不发光,反射的恒星光经过长远距离的传播,到地球上之后无法用望远镜聚集形成物像。就连在太阳系内,以往曾认为只有八大行星加鸟神星、冥王星等矮行星和一些彗星构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系中似乎还有不少较大质量的天体没被发现。虽然可以通过行星运行规律做出一些推测,但实际观测时却不好下手不知道从哪开始找。



在太阳系中,较大行星如木星围绕太阳旋转时,太阳也会因为引力的作用,而“振动”。实际上,太阳和木星其实是围绕同一点在做圆周运动,基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研究恒星的运行规律,来判断恒星外是否有大质量行星围绕。借助这样的手段,科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地外行星,也得出每颗恒星都至少有一颗行星环绕这样的结论。

在宇宙中,有不少天体都无法直接观测,都需要通过这样的间接观测手段。比如黑洞的观测中,因为黑洞质量太大,以至于光都难以逃脱,不能很好地直接观测,而通过观测周围恒星演变和运行,却可以提供一些间接证据。未来人类观测手段会更加强大,大概率可能发现比木星大得多的行星。


来看世界呀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到06年时所发现体积最大、密度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径比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木星的直径还大三分之一。它的密度居然比一般的木头还小,有天文学家戏称它“像块大大的质地疏松的软木塞”,如果有足够大的水槽来装它,它居然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颗密度最小的行星名为HAT-P-1,是借助一套名为HAT的小型自动天文望远镜观测网发现的。HAT-P-1星距离地球大约450光年,围绕着一颗位于蝎虎座的恒星旋转。美国天文学家日认为这是一颗异常奇特的行星,他们此前还从未发现过如此怪异的天体。HAT观测网的设计者之一的贾斯帕·巴考斯表示:“或许,我们此次发现的是一种全新类型的行星。”
HAT-P-1的直径是木星的1.38倍,然而其密度却仅为后者的一半。如果你能想象把木星放到一只巨大的宇宙水杯里,它会沉,但是这颗新的行星,如果你想象把它放到宇宙的水杯里,它会浮起来,而且会浮得很高,因为它的密度只有水的四分之一。相当于其他行星而言,它就像块大大的质地疏松的软木塞。


HAT-P-1不同于木星、土星和其他的气体巨型星,它没有固态的核。这颗星与它的“母星”非常近,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七分之一,所以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非常短,只有大约4.5天。科学家之所以发现了这个行星,是因为当它飞过时,它围绕飞行的那颗恒星就暗了下来。那颗恒星是一个双星系统中的一颗,离地球大约有450光年。虽然这两颗恒星的特性与太阳非常相似,但它们的形成时间却要晚大约9亿年。
让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HAT-P-1的体积比现行理论预测的要大得多。天文学家罗伯特·伊斯则表示,这颗行星的尺寸之所以如此巨大,是由于其内部热量让整个星体膨胀起来所致。不过科学家还将进一步确定导致HAT-P-1密度特别小的准确原因。
而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目前在太阳系外发现的最大的行星,这颗行星的温度在1000到2000°C之间,引力是地球的15倍,它的一年大约只有相当于我们地球上的5.6天。这颗奇特的气体星球被命名为HAT-P-2b,坐落在距离我们440光年的武仙星座上(constellation Hercules)。
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们利用HATNet全球自动望远镜网络系统发现了这颗有着巨大密度的行星。该网络系统能够在每天晚上自动扫描夜空寻找系外行星。HAT-P-2b是该系统发现的第二颗系外行星。
天文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Gáspár Bakos说:“这颗行星是如此的异乎寻常,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错误的警报,因为很多看起来是行星的星球最后发现却不是。”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公布了这项发现。

研究小组可以在它通过公转星球时对其进行观察来确定一些有关它的特性。Bakos说:“我们估计它的引力很大,大约是地球的15倍。”这意味着一个在地球上重68公斤的人,到了HAT-P-2b星球上的重量可以达到950公斤。
科学家还认为这颗星球的密度非常的大,虽然HAT-P-2b这颗行星的体积比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木星大不了多少,但它要比木星重8倍,相当于2500个地球的质量。
HAT-P-2b距离其围绕恒星的距离很近,只有500万公里,环绕行程只有1500万公里,因此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只要相当于地球上的5.6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科学家认为有一种可能就是可能在它的周围还隐藏着另外一个行星。
Bakos说:“可能在HAT-P-2b的周围还存在着一颗我们未曾发现的行星与它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说,计算得出结论这样奇特的超密度的行星应该能够存在,而这项新发现正好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