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一轮禁养开始了,养猪小专业户的出路在哪里?

老张谈三农


这个问题提的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自身的发展,养猪业已经进入资本驱动、生态驱动、新技术驱动的新时期,那么养猪小专业户的出路在哪里呢?下面答主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享。

1、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养猪,而是准备做一个养猪小专业户,我的建议是放弃这个想法。你是养猪高手吗?你搞得定环保吗?你能烧的起钱吗?今天的养猪业已经不是普通新人创业的赛道,只有精英才有机会在这个领域生存和发展。

2、如果你已经是个养猪小专业户,若是养猪水平低、资金也不足,建议你趁早退出这个市场。若是养猪水平高,也有较强的资本,那么家庭农场是你发展的方向。若是养猪水平高,但资本不足,这种情况下选择靠谱的龙头企业成为他的加盟农户是一个好的选择。

3、时代变了,养猪散户的理念也要升级,要认真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养好猪的能力,有时候放弃才会迎来真正的海阔天空。

总之,在养猪业进入新常态以后,养猪散户面临的经营压力会变大,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畜牧大集网


最近一段时间,环保回头看又着实让养猪人难受了一把,被环保拆迁队猪场只能重新寻找出路,而还未受到环保影响到猪场也只是暂缓一口气继续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要说哪一类养猪群体受环保影响最大,当属农村散养户,他们一没关系,拿不到国家补贴修建环保设施;二没资金,无法自己修建环保设施。相比规模化猪场有关系的可以依靠补贴修建,没有关系的靠自己资金修建。环保的影响相对就比较少。


面对环保高压,散养户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受环保影响呢?

  • 一、同农民合作

散养户因为母猪存栏不多,粪污处理的难度相对并不是很大。可以同当地的农民合作,猪场粪污经过简单处理后还田利用,粪水用化粪池储存并经过发酵后可以浇地使用,猪粪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使用,只要保证自己猪场的粪污不外排,猪场又在适养区之内,那么是可以继续饲养的。


  • 二、同集团猪场合作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散养户可以主动寻求当地的集团规模化猪场合作,利用大猪场的影响力来提高自己抗环保的能力。同时可借助规模化猪场相对成熟的粪污处理经验处理自家粪污,粪污处理合格自然也就不会受到环保影响。

  • 三、禁养区的猪场

在禁养区的猪场,无论是大规模还是散养户,早晚都是要被拆除的。建议这些猪场老板还是早日放弃寻求新的出路比较好。



果然悠


今年生猪价格确实到了最近几年的新低,对于很多养猪户都已经是亏本运营了,但是也是没有办法,不养的话不光是是经济来源没有了,而且自己亏心经营多年的养猪场就这么放弃了也是不舍得。

加上最近几年的环保,禁养确实对于农村很多小型养殖户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我自己也是在农村搞养殖种植的,对于这种情况确实是深有体会,我市养殖黄牛,土鸡,蚯蚓,还有种植药材的,目前我们这边没有禁养但是环保也是非常严格很多养殖户已经被关闭了。

对于这些小型养殖户其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放弃搞养殖的话,在农村这些人基本都已经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了,出去打工是不可能了,即使是年轻人出去打工也不是永久之计。而且对于这些人,一直就在农村搞养殖的,出去打工还有人要吗?年纪也大了,手脚也不行了。在外面打工四十岁以上的找工作基本上没人要。

那么只能是在家坚持了,如果是没有进入这行的话,就暂时不要进来了,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法,当然如果自己有本钱,准备大规模建设投资的话,那还是可以的。

如果已经是进入这行了的,禁养区是不行了,如果不在禁养区,就想办法把自己的污水处理搞好,尽量不要随意排污,那还是可以搞的,比如我现在就是养黄牛,养土鸡,然后把鸡粪牛粪养蚯蚓,蚯蚓就送到我们这边的渔具店,蚯蚓粪再种药材基本上实现了没有污染的。或者是在禁养区的,或者是不想养猪了的,那就只能转型。我们这边一个以前养牛的,前年被关闭了,就转型种植药材了,种了第三个年头了,主要就是白芨,重楼。今年也是想多搞几亩重楼。重楼投资非常大,一亩地要好几万。所以转型也是要慎重的,选一个自己擅长喜好的,而且风险相对较小,市场相对还可以的。转型做种植是比较好的,现在种植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政策,所以搞这个还是可以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要盲目。相信你自己在这方面做了这么多年应该对这些有经验多,就不多说了,祝你成功。


三农帝国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环保禁养到底是打击弱势群体还是淘汰落后产能?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否能跳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站在科学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养猪,实质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工作。所谓科学养猪,是指按照猪的生理需求来给它提供环境/营养/防疫等条件,来满足它的生长和健康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实质对养猪人设置了一道门槛。首先需要规划设计-养猪是工业了;其次需要资金的投入-规模效应。

农村散养户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实际上从本人从事畜牧行业近20年的经历来看,散养户靠养猪赚钱是很难的,10个人中有1个盈利,2个保本,7个赔钱。这也促使了农村的壮年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再从事养殖业,这是人口趋势的必然。即使现在不查环保,多数的散养户还是会退出养殖业,因为没有规模养猪是很难赚钱了。

那么大型养猪公司就能盈利吗?其实不然。因为急剧的扩张和跑马圈地,畜牧业没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可用,猪场是建好了,要想出效益,还得等几年吧。再者,大型猪场的环保压力更大,稍有不慎就被罚款/拘留,我们再不能牺牲环境谋发展了。

最后,如果您没有环保压力还在从事养猪业,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提升生产效率,别无他路。





北海三哥跑世界


国家政策确实是新一轮的启动禁养模式了,而且只有更严格的,没有放松的趋势。

首先照在国家层面来考量,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养殖业污染,土地重金属污染,非常厉害,号称农村3个重点的污染源头,所以国家重点管控生活垃圾,建设美丽山村

所以国家启动禁止小规模无证养殖,是为了青山绿水计划。所以大家都在讨论中小养殖户的前途在哪里?四条路,看看自己前途和归宿

1,扩容(单独有实力的养殖户)

如果小养猪场所在的地方不是属于禁养的区域,可以申请扩容计划,满足国家抓大关小的管控目标。

一般来说扩容的基本要求是1万头的规模,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去审批,才能获得用地资格,否则免谈;

涉及到环保证件审批,沼气池改造,粪便液体处理发酵,卫生消毒等等一系列环保标准和措施,通过验收,才能获得扩容养殖的资格。

2,合并(组团合并,抱团取暖)

将几个或者数十家小的养殖场合并在一起,统一,集中管理,实现统一的环保要求,统一的环保标准,模式同扩容一个道理,一样的标准和验收。

不同的是,每家厂的规模不一样,实力不一样,如何进行申报,费用分摊,涉及到的户数较多,协调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要齐心才能办好。

3,租赁(大鱼护小鱼)

有实力的养猪大户,已经改好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养猪场,但是有多余的猪舍,可以对外招租,适当收取一定的租赁费,小养殖户,就不需要繁琐的审批和申报手续,

直接叫租金,就可以养猪的快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很吃香,不少的小规模养殖户,懒得去和部门打交道,租个猪舍,简单,不费事。

4,取缔或被淘汰

如果不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被取缔,强拆是大概率事件,现在很多小规模的养殖户,在这纠结着,时间不等人,政策不偏袒人,除非真的不愿意在养殖了。


亲爱的三农回乡创业的朋友们,是否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能给你一些帮助,给一个点赞吧,

如果觉得能够帮助到身边的朋友,就转发给他哦,这也就是《三农创业坑》的最初出发点,本文章原创,请监督版权,谢谢!


馒想你


走订单农业吧。

在资本运作盛行以及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小型的产业都会被严重挤压生存空间。我们村以前就有个养猪小专业户,那哥们样的猪在现在一些人眼中绝对是梦寐以求的。因为,他家养的猪主要吃两类食物,要么是河里的水草,要么就是专门种的很密小麦。夏天去河里捞水草喂猪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称之为“刀哇草(方言)”,因为长的扁平像长条的刀片,憋口气潜下水底薅断它们,飘起来后富集起来。因为对方是用草大户,用手弄很慢,所以他每次带一圈绳子加一长段锯齿,两人拽着绳子拉锯齿就可很快的收割水草,所以我们就和他搭伙。天冷了水里下不去了,他就在猪圈附近的农田里种了一块很密的小麦,这样小麦苗就当水草用,一茬一茬的割。但是后来实在太累就放弃继续了。

那么国家现在的政策下来了,所以在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环保设施后,就着力投部分人士所好,去用传统方式养猪吧,虽然产能低,但是可以卖个高价钱,反正这些人不差钱,就爱吃那一口。两情相悦,你辛苦点挣点你认为的“大钱”,那些人满足口福与实现他们的消费观,多花点他们认为的“小钱”,你好他们也好。


柳小庆


为了维护绿水青山,近年来养殖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也划分了禁养区和限养区,2017年底位于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被要求必须搬迁或者关闭!今年的6月、7月和8月,很多环保不达标的养殖场被关停,一些养殖户也因此退出了养殖舞台。

农村养殖户还能不能做养殖?环保高压下应该如何养?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

一、符合行业战略规划

就生猪养殖业来讲,有数据显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后,南方水网地区逐渐削减生猪养殖1600万头。在各地的禁养区划分出来后,又削减生猪养殖3600万头。养殖散户集中离场,猪肉供应出现了缺口,引起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好行情来了,那剩下的养殖户应该如何养呢?

其实国家已经形成了生猪养殖的战略性规划,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是生猪养殖约束发展区,养殖数量不再增加。而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是国家重点发展区,也将成为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内蒙,东北和云贵地区被定位为潜力增长区。生猪主产区将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迁徙。农村养殖户要做的就是顺应政策要求,及时调整。

二、种养结合,畜禽粪便里淘金

环保整治压力下,如果采用工业化治理养殖污染,养殖每头猪要增加35元的成本。环保和养殖,难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关键问题是把粪便利用起来,让它变成资源。而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种养结合模式,就能从粪便里淘金!

怎样才叫合理的模式的?比如在河南,一些地区采用了“猪+莲+大棚菜”的种养结合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什么用莲不用小麦呢?如果一家年出栏5万头的养猪场,通过种植小麦来处理粪污,那么需要种1万多亩,但因为莲藕需水量大,根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是小麦的50倍,只需要种1000亩就可以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5万头猪产生的畜禽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后,干粪发酵成有机肥,年销售额达95万;污水进行沼气发电,年收入78万;沼液用来种植作物,300亩蔬菜大棚纯利润300万,500亩莲藕纯利润300万元。粪污处理后每年带来700多万的收入,扣掉设备折旧600多万,每头猪增加收入130元钱。即使由于行情不好,很多人养猪赔钱的时候,种养结合循环链还在为你赚钱!

禁养和环保整治,让一些中小养殖户集中退出养殖舞台,而规模化养殖场借助资金优势和先进的环保理念占据了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资金不充足的散户要离开,相反散户由于周边都有种植区域,只要改变养殖方式,采用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模式,把污染物变成可利用的肥料和能源,就能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养殖业环保整治让种养结合成为趋势!


农家营


新一轮的禁养要开始了。养猪的小户,那么应该出路,寻求怎么样的出路呢?

由于环保的严抓,所以很多地方都没有通过环保,甚至出现了一些区域,开始划分为禁止养殖的区域。

那么对于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厂养殖还是能够找到地方,或者转移战场了。那么对于我们小户的养殖,那么这个养殖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吗?

我们觉得这个时候转型。


你现在的价格呢?一跌再跌,虽然近段时间有一点点回升,但是如果想要回到之前的状态,几乎很难。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如果可以转型养殖的,那么就转型吧,不要为难,等待这个时机或者等禁养,那么这个时候就麻烦了。

当然,我们的场地不能空着,但是如果做养殖的,那么我们应该转换思路,是否可以做一些生态的养殖或者无公害养殖。

因为现在主要技能的就是环保不过关,所以我们在环保这一方面下手,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

如果单纯是环保的问题。

那么我们把这些相关的环保设备。整理完善,建立起这个解决排污的问题,应该能通过环保审核。

如果是属于禁养区,那么我们觉得这个时候就应该转移战场。因为在禁止养殖的区域里面,不管你养殖什么都不能够,通过审核,都需要被拆掉。

所以我们觉得这两个方法,要么就是,转换这个养殖的行业,要么就是,搬迁,到另外地方,转移战场,再进行养殖。

大家希望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农人莫小道


没有出路,养猪是重点整治对象,在新一轮禁养开始了,养猪小专业户的出路在哪里,找不到出路,怎么办,我想上天关了一扇门时,也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的:

1、养猪小专业户,一年出栏量不,可以县乡规划养殖区域重建养殖场继续从事。

2、可以在政府规划的养殖小区里租场地进行养殖。

3、进行生态养殖,这也是我们以后的出路,预算出一亩地可以承载多少猪,猪屎发酵后可以还田,记得小时候,一到年关,父亲总主我与可一起把家里的存量猪屎运到自己责任田进行肥田,现在早已看不见了。生态养殖也是国家推广的模式,有猪沼果、猪沼田,也有猪沼草鱼、也可以森下养殖等模式。

希望农民朋友有更多的出路,现在禁养一刀切,农民真的没有出路了,离开家,照顾不了老与小,只能在城里当廉价劳力。


寻婺农业


今年的生猪养殖可算是遭遇了市场的双重打击,要知道今年的生猪市场价一直都是持续低迷的过程,中间一度降低到4元大关的价格,这样一来每头生猪要亏本300-500元。但这样还不是关键,最主要的是现在的环保风暴来袭,环保税的增收让生猪的饲养成本增加,所以说今年的生猪养殖户可算是苦不堪言。

但现在的农村环境污染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农村的臭水沟、臭水塘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粪便污水的排泄导致的,所以说国家也开始针对农村的饲养场加以管制。各地政府也开始设立了禁养区 、限养区和养殖区。一般来说距离农村500米之内禁止养殖。如果是水源地的话,那一般在100-200米内不能进行养殖。并且在禁养区内,养殖场、圈舍都要进行拆除。

那么散户们的出路在哪里?

1.种植业

既然不能养殖,那农民也可以依靠规模化的种植赚钱,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特色的种植产业,这样才不会受到市场滞销的影响。毕竟现在的规模化种植也会受到市场的滞销影响。

2.特色养殖

虽然那些大型的家畜养殖已经被禁止了,但实际上现在的很多特色小型养殖也异常的火爆。要知道现在的蚂蚱、鸽子等都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其实现在的小户养殖完全可以将目光放到更远的天地,毕竟现在的新型农业也非常的火爆。这些项目都没有太多的人进入,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