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保山市積極探索 中小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保山,雲南省與南亞東南亞雙向開放的重要門戶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36.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205公里,城市人口30萬,擁有機動車15萬輛、駕駛人14萬人。伴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交通疏堵、治亂、保暢工作壓力倍增。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總要求,近年來,保山積極探索智慧交通管理新模式,堅持協同共治、科技引領,一個充滿激情和活力,而又通暢靈動的交通管理格局正在形成。

保山市積極探索 中小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強化頂層設計優化管理體制

在保山中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交通作為城市佈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礎要素,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一盤棋”,交通管理從頂層設計開始強化、優化。

一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保山編制和實施了中心城市綜合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專項規劃,短期建設、管理必須符合中長期規劃。交管部門作為主要成員單位直接參與城市規劃和項目專家組評審,將“交通影響評價”納入城市重大建設項目評審內容,從源頭上規避城市交通系統性問題,目前已評審項目72項次。

二是推行 “建管合一”。將交通管理設施納入城市建設項目統籌,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由市、區兩級財政共同投入,公安交警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已完成99條道路、78個交叉路口設施提升改造,既逐步清理了歷史欠賬,又實現了建設與管理的有機融合。

三是實現城市交通直管。

將城市交通管理整體上劃市級,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接管轄,統一對接規劃、住建部門,提前介入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一方面,實現了城市交通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通過上劃大幅精簡內部結構,優化勤務機制,一線警力增長了近3倍。

保山市積極探索 中小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強化協同共治完善治理機制

面對城市大發展和人車流大增長,城市交通凸顯出來的諸多矛盾不僅考驗著市民的文明素質,更考驗著政府的綜合治理水平。近年來,保山市整合管理資源,強化協同共治,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機制,全民參與、全警參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一是明確管理責任。在中心城市範圍內的172個黨政部門和1013個企事業單位全面推行 “單位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並督促單位工作人員完善車輛及駕駛人手續,對交警部門通報的違法人員予以懲戒。公安交警部門和主流媒體對單位車輛交通違法實行抄告和曝光制度,紀委、監察部門將違反交通安全責任制的6類情形納入督查和問責範圍,構建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大交管”格局。

二是強化源頭監管和亂象治理。保山市整合各方執法力量,城市綜合執法、道路運輸、市場監管和公安交警多部門聯動加大專項整治力度。一方面,嚴格三四輪電動車、老年代步車、燃油助力車等車輛市場準入、銷售和路面通行管理,從源頭上強化監管;另一方面重點治理農貿市場、學校、醫院和客貨運集散地周邊的交通亂象,確保城市主幹道不易堵、堵易疏。此外,公安機關實行扁平化指揮調度,推行路面勤務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整合派出所、巡特警、交警等一線管控警力,全警協作,聯勤巡控,聯合開展交通違法查處和通行秩序維護,實現了社會防控力量和工作效能的倍增。

三是優化服務資源。目前,保山中心城市已開放沿街94個單位內部停車泊位5175個,施劃路內停車泊位1523個,有效地整合了社會資源,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改革公交運營體制,重新規劃公交線路25條,投入車輛302輛,優化設置站點440個,大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積極探索“學校+企業”運營模式,投入綠色能源車輛20輛,開設校園專線4條、機場快線1條,提供點對點、面對面的學生和遊客接送服務,交警堅持推行“護學崗”,在校園周邊重點投放警力維護交通秩序,確保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安全暢通。

保山市積極探索 中小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模式

強化科技引領構建智慧交通

目前,保山交警與浙江大學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融合運用國內外先進的交通工程技術和科技信息化手段,梯次實施交通組織優化,努力構建城市智慧交通體系。

一是優化交通組織措施。保山交警挖掘現有道路空間資源,合理渠化道路,在15個交叉路口設置左轉待轉區和摩托車、非機動車前置等待區,在16條主次幹道設置物理隔離,在學校、醫院和商業核心區採取區域交通組織優化措施,實施單向交通組織,挖掘支路和衚衕、里巷通行潛力,形成交通流的微循環,有效緩解了主次幹道的交通壓力。

二是實現交通信號智能控制。一方面,通過運用信號相位搭接、相位跟隨等技術,科學調整信號相位相序,實現了保山主城區路口平峰自適應、高峰協調控制。另一方面,優化信號配時方案,綠波卸載出城流量、紅波截流入城流量,實現了重要路口流量均分。永昌路等主要通道實施雙向綠波控制,主城區路口交通信號控管率達75%,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三是推進管控平臺智能化。建成集管控、分析、預警為一體的交通安全雲管控平臺,拓展了違法停車自動抓拍,重點車輛布控及交通違法數據二次分析等功能,為推進城市交管勤務改革,實現網上網下同步勤務提供了技術支撐。

四是實現貨運車輛限行“電子化”管理。利用定製開發的貨運車輛定位管控平臺和交通安全雲管控平臺,對0.8噸以上貨運車輛實施限行管理,實行臨時准入制度,自動比對準入車輛信息,自動抓拍違規運行車輛,實時監控准入車輛運行時間、路線和速度,對限行車輛實施“電子化”管控,限行時段內的貨運車流量減少70%,貨運車輛死亡事故同比下降67%。

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優化管理體制,強化協同共治、完善治理機制,強化科技引領、構建智慧交通等三大舉措,保山主城區路網通行能力明顯增強,高峰時段縮短至15分鐘,主幹道平均時速達35公里以上, “堵點”和“亂點”基本消除,停車難得到緩解,交通秩序持續好轉,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市民滿意度和宜居感大幅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