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若论《西游记》整部小说中出现频率最多最常用的字,除了些“的”、“了”、“唐”、“师傅”“悟空”“八戒”等之类的字眼,金箍棒也当属高频词之一了,那么,此时就“箍”这个字《西游记》里实在也是别有一番用意的。

大家注意没,主角孙悟空手里拿的金箍棒是“箍”,头上戴的紧箍咒也是“箍”,最有意思是如来送给观音菩萨的三个用于辅助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之用的对付法力强大的妖魔的三个宝贝,都叫“箍”,分别是孙悟空的“紧箍儿”、黑熊精的“禁箍儿”、红孩儿的“金箍儿”,音同意不同的三个“金、紧、禁”箍儿用法基本上相同,都是念咒,都是一个见肉生根,越念咒越“箍“”的越紧。

吴承恩为什么如此钟情“箍儿”这个法宝?“箍”到底有何深意之用呢?首先,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吗?妖魔与佛道根本的区别就在心性的修养上,所谓,佛魔一念间,很多獐鹿虎豹,飞虫走兽的等修炼有道就成了佛道神仙,茹毛饮血兴风作浪便就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了。而这就很有意思了,金紧禁三个“箍”,用了一个收服了一个魔头,紧箍儿助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终成斗战胜佛,最后紧箍儿自动消失;金箍儿助号山占山为王的红孩儿成了善财童子,禁箍儿助黑风山大王熊罴怪成了守山大神。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呵呵,这么好用的“箍”功劳不小呀,如来何不多生产些呢,这样岂不广度众生,胜却苦口婆心,如此方便法门,让那些兴风作浪无恶不作的妖怪,见一个就给他带上个“箍儿”。这岂不功德无量?或许,问题是,估计批量生产是不能够的,或许,是本就天地间自生成不可再多的宝贝,一如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芭蕉扇那都是天开地辟鸿蒙初判之时天生地长的灵物不可多得?

不过,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珍铁,为何两端也各套一个箍呢?而且,这个带“箍”的金箍棒那可是功绩卓著的,是革命的武器,专革妖魔鬼怪,虎豹犲狼的利器,磕着点亡,擦着点死,不知在孙行者的手里结果了多少洞妖山怪的小命,命大的吃上几金箍棒,打的妖怪求爷爷告奶奶的,命小的直接都是一金箍命呜呼。何以,非是带“箍”的棒,把“箍”去掉就剩个金棒行吗?以上这些,关于“箍”的问题,原著似乎都没明说。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不妨探究下呗,首先,箍,字典给出的基本的意思就是,用篾或金属条等围束器物。

显然,言外的引申之意,主要就是围束的意思,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难不成,修行修养都要圈住自己,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嘛,若是,不修行心灵还是自由的,修行了反而都不自由?那又何必呢?其实这样理解就错了。“箍”只是表示自制自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这个规绳——这在《西游记》中,衍化成了“金箍棒”“紧箍咒”的“箍”字,强调我们这颗心须加以管束。管束不是陈规陋习,抱残守缺喔。

梁启超把奴隶分为身奴和心奴。

被迫做奴隶是“身奴”,心甘情愿做精神奴隶是“心奴”。崇拜古人,是先人的奴隶;苦乐随人,为世俗的奴隶;听天由命,是境遇的奴隶;放纵自己,为情欲的奴隶。解放身奴须要革命,解放心奴则须医治灵魂。

海德格尔认为,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说人们能够接受的话,做人们能够认可的事,甚至连思想和潜意识都被捆上了各种绳索。

庄子常常把我们的心灵描述成井底之蛙一样,在德国诗人里尔克的笔下,我们的心灵成了一只笼中豹,被坚固的铁栏杆围困得疲惫不堪,死气沉沉。

卢梭说:“人生来自由,而处处都在枷锁中。”

箍,或许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被戴上了无形的各样箍的,只能通过自己心悟医治消除了。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是以,总之, “金箍棒”“紧箍咒”“金箍儿”“禁箍儿”核心都是“箍”字,寓意心灵的自律。而《西游记》中各种妖魔形形色色的妖洞、平顶山莲花洞的众多宝贝、青牛精的圈套、狮驼洞的阴阳二气瓶……这些则才是心灵的作茧自缚。他们终究跳不出一个鄙陋的窠臼,只会令心灵愈加羁越难收。而“金箍棒”、“金箍儿”等终究只是助力修身养性、战胜自己的目的,是心灵的通透圆融,是心灵的自由自在,所谓合规矩脱规矩不逾矩,为是心灵不受约束,最后正是达到,心中无剑手中无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平和的佛道境界,到达灵山后紧箍咒自动消失就是此意呀。

箍——《西游记》里举足轻重的一个字

金箍棒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