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媒称美国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大家怎么看?

一勺小盐盐


当iPhone已经不再讨喜,美国还有什么能卖给中国?

iPhone作为划时代的产品,曾经是中国消费者最偏爱的手机,没有之一,每年的苹果新产品发布会之后,中国大陆因为种种原因,产品不会第一时间上市,这时候,土豪们就开始花重金去求购海外版或港版,而这个价格有可能比官方价格高一倍,但是还是有人趋之若鹜。正式上市后,各大苹果旗舰店也是门庭若市,排队的大打出手的都要,而且新上市机器的价格也会比官方指导价要高,也催生了很多黄牛党。

而今年,这个现象结束了,iPhone8发布后,没有出现以往求购水货的现象,也没有引起消费者排队求购,很多旗舰店甚至尴尬的撤下了“此处排队”的牌子,市价也头一遭的和指导价5888一致,就这样还有很多经销商降价出售,让官网预定的很多用户退单,实在是尴尬。

苹果今年的滑铁卢,应该说除了产品没有新意之外,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消费者更加理性,2007年苹果出世,应该说一下颠覆了手机行业,惊艳的外观和操作系统,买一个iPhone可以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而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手机产品的丰富,消费者不再像以前一样追求iPhone。

二是国产品质的提升,iPhone直到4代都是神机的存在,而此后随着没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以及各大品牌手机,尤其是国产手机的迎头赶上,高性价比,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像华为这样的手机,在欧洲都有很好的市场,小米也在印度广受欢迎,国产手机品质的提高,也让iPhone品质的门槛逐渐消减。

可以说iPhone只是众多洋货的一个缩影

国产已经不是“次品”和“假货”的代名词

吴晓波老师2015年写了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起了广泛讨论,很多人去日本旅游或者专程去日本就为了带回来一个好用的智能坐便器或者电饭锅、菜刀等等,一时间国内制造业企业有很多不服气的,也有很脸红出汗的,我们一个制造业大国还要让消费者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反思,国内的消费追求,已经早已不只是追求低廉的产品价格,而更多的开始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内制造业逐渐从以往低端大规模的拼“量”时代,逐渐到了今天追求“质”的时代,很多国产品牌在国际都有很好的声誉,无人机领域的大疆是世界NO.1;华为做手机之前大家可能不了解,华为之前是世界前三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可以说十几年硬件的底子给华为造手机打下了坚实基础;振华是世界港口设备的NO.1,世界7成港口用振华的吊装设备,像这样的中国企业现在已经是比比皆是,国产不再是“次品”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已经是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现在不是中国羡慕国外,已经是歪果仁羡慕中国了

前一阵流传网络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中国高铁、共享单车、网购,是世界各国羡慕的对象。

中国的移动支付是世界最普及也是最领先的,在中国居住的德国小哥阿福,给默克尔写了一封信,称移动支付的便利,希望德国也可以参照,他在中国杭州体验了一日不带钱包的出行,一点障碍没有,而他也成中国高铁比德国准点的多。

中国高铁快、准、稳早已被大家习惯,网上晒的硬币稳稳立在车窗的视频早已大火国外,前一阵日本中标印度高铁,而印度媒体配图用了中国高铁,阿三是百度的吧

而网购,中国的物流配送可以做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而在俄罗斯,你知道要多久吗,两个星期。

中国这五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亚投行设立和“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到来,中国的策略已经不再是跟随,而是超越和引领。

近日参观了“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看到中国有那么多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厉害了,我的国。


十分有财


对此,我是认可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崇洋媚外是个贬义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对欧美科学文化制度生活方式的盲目推崇与模仿。但批评人崇洋的前提,是对西方的全面学习和借鉴,是一种矫枉,而不过正。



但是,现如今的状态是这样吗?恐怕并不是的。恐怕我们“崇洋媚外”得很不够。我们不够了解美国,也不够了解处于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此才会对贸易战准备不足,以为美国未必敢发动。



在科技方面,我们也存在严重的短板,因此芯片一受制裁,就仿佛被捏住了七寸。



我们对国际科技发展水平一无所知,以为我们的“新四大发明”可以傲视全球。不知日本的机器人技术,美国的太空技术,和德国的工业革命4.0已经精致和发达到了什么程度。只知道自夸大飞机(并未真正投入使用)、高铁(核心技术是山寨的)和量子技术(实际应用效果不明),实在令人堪忧。



我们对国际货币市场的复杂程度准备不够,对人民币非自由兑换的篱笆盲目乐观,对有钱人资金外流的需求估计不足,以为能扛得住贬值恐慌。



这一切都导致了我们在当前贸易战和汇率战中处于下风,难以应对——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不学英语,不学国际法,不重视国际贸易规则,还在批评“崇洋媚外”,合适吗?



相比崇洋媚外,更应该提防的,是自我封闭,和走不重视知识的旧路。最近北大常务副校长的这番言论令人心惊。



幸好后来发现了另一个事实,大家才放下心来:



幸好不是真的自我封闭,而只是呼吁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蠢,只是坏而已,令人还觉得稍微有点欣慰。



以上意见就是一个意思:我们远没有到崇洋媚外的程度,我们向西方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不知从何学起——但这并不是不学的理由。也许网友会觉得我们这些留过洋的人都是“心怀洋胎”,不认祖宗——那就随便他们说去吧。


林海


雾里看花,岭南观察借您一双慧眼!“美媒称美国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从刚开始的美国盲目自大到今天发现在中国已经强大,不得不说美国政府有误判,而中国的确也发展起来啦!


一是曾经中国的韬光养晦是正确的,是为了打牢经济基础,从而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那些年美国与俄罗斯斗得您死我活,而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因为中国一直都在购买美国国债,也包括将黄金放在美国,而且进口美国大豆和波音飞机,所以当时美国觉得在经济上已经控制了中国,这也使得没有像对付俄罗斯那样来针对中国。

二是美国没有想到好莱坞影视也就是西方文化传播的手段,在其他国家很灵,但是到了中国之后,被机智的中国网民和中国影迷发现了破绽,原来美国塑造的美国大兵是救世主,这种手法不灵了,被网友纷纷用美国如何侵略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家的事实所对比,而且让美国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中国人居然拍出了如此正能量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和《红海行动》,不仅仅是国内叫好,而且还增强了海外华人和其他国家公民对中国的自信心!



三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和全球互联网的开放,中国人去美国旅游学习和就业的人员大大增加,通过互联网对美国的认识更加深刻,以前“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谎言也就被揭穿了,原来之前的美国的民主自由法制是被包装和宣传出来很,美国的民族和种族矛盾突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制造国,自己不但不消化还想办法卖给其他新兴国家,美国穷人区的治安与富人区的治安就像地狱与天堂,所以导致很多中国年轻人去了美国之后,就发现了差距,就变得更加热爱中国了!



我爱您中国!美国的假面具已经被摘下,所以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也是正常现象!欢迎更多美国青年来大家学习生活和就业!



亚北农产品


大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确实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这些差距无疑正在缩小,这也是国民自信的基础。

崇洋媚外的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不仅国力大为增强,国民物质水平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往由于我们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远渡重洋后往往只有崇拜和向往,也很容易全盘接受西方价值观和照搬西方模式,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我们国力的提升和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国人现在出国往往会持有一种客观批判的态度,不再对西方的一切照单全收、盲目接受,而是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相比较之下我们的优势和劣势。之前华尔街日报里有篇文章提到,留美学生目睹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种族歧视、政治荒诞化等现象纷纷开始反观自己的国家,觉察到中国的崛起才是这个日渐纷乱的世界上一股稳定而积极的力量。留学生中现在也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周游列国反而让留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也让他们更加爱国。所以留学生现在学成后不再全部都执着于留在国外,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归国就业或创业。


胡哲


这个问题确实如此。

大家想一想,现在美国还有什么商品是中国没有的,或者说中国赶不上美国的商品(民用)。自我国建国以来,轻工业和重工业全部都是一穷二白,别说什么高端的军事装备,就连火柴、钉子都需要进口,没经历过的90后和00后可能不知道洋火和洋钉的由来。

回首二十年前,满大街商场里有什么中国货吗?凡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家电、家具、日用品都是进口的,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台电视就属于高端生活了,而这些全部都是进口的。那时候谁敢想中国的家电能够制霸全球,现在大家再到商场里看看,那些日韩家电的专柜全都在角落里摆放,因为租金便宜,而大行其道的是国产货。这一切不过短短的二十年左右。



再想一下十年前,那时候谁要是腰上挂个BB机就是高端人士了,拿手机的全是大款,什么三星、爱立信、摩托罗拉……国产货全是杂牌子,而现在呢?除了一个苹果还在中国苦苦挣扎,其他品牌都消失了,这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手机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宠儿。


现在,不管是美国货还是日韩商品,说实话对本人是没有一点吸引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奶粉了,国人为了让孩子健康,不惜花费高价代购外国奶粉,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中国人在全世界的标签,但事实却是,很多洋品牌的成分并不见得比国产的好,只不过是被代购们过份夸大的。而且这一现象正在慢慢改变。

所以本人认为,不光是中国的年轻一代,连中年人也不再在乎外国货,中国制造不仅改变了国人,也正在悄悄改变世界,十年后,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大宝视频


【美国媒体称“美国面临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在崇洋”?】对此“大正”认为我们国家年轻人不再崇洋媚外这是一件大好事,证明我们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国人也越来越自信了,中国再也不是那望洋兴叹的落后国家,而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准超级大国,大国气象已成,中国与国外差距也越来越小,甚至某方面实现了对外国的超越,这一点“大正”也是感同身受的。

何曾几时,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文化、教育、科技等等领域,人家什么都比我们先进。在刚改革开放时,国人正式与外国自由的交流,很多国人梦想就是到美国看一看人家有多发达、多富饶,向往着到美国留学甚至工作、生活,这一幕场景可以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能够看到,一个学生在美国使馆拒绝签证被拖出去时,高喊“美国人民需要我”!想一想那时的中国是何等的心酸。

仅仅短短几十年的功夫,在我们中国人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下,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中国建设出了世界奇迹,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绝对是世界一流,比美国都不多承让。我们新一代的国人一出生就有手机、电脑、电视以及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和西方发达国的人几乎实现同步发展。

“大正”出生在90年代初的农村,在我刚记事(三四岁时),村里刚通电没有几年;在五六岁时,家里才买了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也只能收到地方县城电视台,天天播放着卖农药、化肥的广告,广告时间也是非常长,就那样,每天家里挤满了村子里其他的人来看电视,由于电压很低,电视画面乱晃,需要调压器。而且还经常停电,一停就停好久,一来电,很多同龄人(当时是还很小)满村子高叫着“来电了!来电了!”

“大正”就当时就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拿在手中的电视机,自己看各种想看的动画片,小时候村子里还处于最原始的农耕方式和机械农耕方式并存的局面,我家也曾经用牛来拉犁子耕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是十分落后的。

仅仅二十年,我们生活生产就实现质的飞跃,我曾经梦想拥有一个掌上电视机,早已经解决了,不就是手机吗?当年“大正”能够幻想掌上电视的先进程度,也就是能够看视频的山寨手机的水平,根本想不到还会有智能手机这么先进的手持设备,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想一想今天我们的生活,在想一想小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种穿越的感觉,我们中国用了30多年时间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所以说今天我们能够有幸生活这个时代,简直是幸运的,太超值了,所有的大变革就在我们眼前发生,“大正”就是见证人之一,我相信你也是。

我们国家今天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产品供应到全世界。美国有苹果手机,我们中国有华为手机,美国有的东西我们中国也有了,而且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今天我们国家网购体验远好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年轻人为什么还要崇洋媚外,美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崇尚的?也可能还有一点,但绝对不多了。二十一世纪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大正”深信不疑。

以上就是“大正”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履历,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理由不够充分,但“大正”真的为我们的祖国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感到由衷的骄傲,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大正看世界


西方人有个优点就是喜欢夸大危机,也就是说忧患意识非常强烈,这就使得他们经常把一个小的信号无限放大。

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比如中国威胁论,比如将来白人要给中国人当佣人之类的论调。这种论调若反过来说,放在中国,一定会被喷得体无完肤。

中国人是既自卑,又自大。一方面骨子里极度自卑,一方面又渴望自大。所以网络舆论中可以清晰得看到两种心态,一种是只要与中国有关的,他就嘲笑、奚落。一种是能吹多大吹多大。往往外国人的一句话,他就开始自嗨。这个特点相较于西方人的忧患意识,我们是有问题的。西方人夸大忧患是为了激励自己努力,警惕危险。而我们自卑或自大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情感需要。我在网上说古中国人如何伟大,招致最多的就是奚落,当然你不懂或没看懂,也可以说我是自大。但不认真了解和对待就是问题了。今天中国人既需要自信心回升,还需要防止满目自大,更需要治愈普遍的自卑。

今天中国人真的不媚洋了吗?并非如此,只是在某些方面开始有冰川消融的现象。离不媚洋还远着呢。尤其知识分子和精英的媚骨还没有剔除,这些人会误导非常多的人。走在街上,到处都是莫名其妙的商标,这是给中国人使用啊,你搞一些英文或者莫名其妙的词汇是什么意思?一到圣诞节,无数的明星、文化人就开始自嗨,一本正经地宣扬,反而普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好玩的日子。可见媚骨更多是这些成功者身上带着的。

有甚至喊出了女人没有祖国这种数典忘祖的口号。试问这叫不媚洋吗?中国急需让根文化回归,让审美自信回归,让民族意识崛起。


國病


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爱国,这是事实。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正是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艰难,从一出生,就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福利。

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而且现在北、上、广等不少城市的年轻人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可以说这一代的年轻人,见过世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所见所闻,让他们对外部世界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他们眼中的外国是真实的、绝不是某些人宣扬的那种高大上、完美无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家。

2,不少年轻人出国留学,对国外有切身的感受。他们给出的最直观的感受:美国、澳大利亚也就那样,中国的上海不比他们差。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其实笔者身边也有不少留学生,俄罗斯、韩国、欧洲的都有,在他们看来,中国发展真得很迅速。

中国真的很好了,上海、大连、北京,有好多来中国寻找中国梦的老外,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真的发展的很好了,要不然,老外怎么要来中国赚钱?

3,中国的大国地位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这是事实。中国近些年来推行的一带一路计划、亚丁湾护航等行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还展示了中国的现代化海军。

这些年,中国的撤侨行动。利比亚撤侨、亚丁湾撤侨,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牵挂中国国民的政府,不仅仅在国内圈粉无数,在国际上也获得各种赞誉。中国强大了,我们身处国内可能感受不多,但是身处国外,大国数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关爱。

4,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了种种社会危机。美国今年爆出了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对立危机,甚至都闹出加州独立的传闻。而且这几年美国白人警察枪击黑人的时间屡屡发生,让不少人对美国的自由、平等产生了怀疑。

欧洲出现了种种分裂危机。先是英国脱欧,欧盟分裂;紧接着今年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也搞了独立公投,最终在英美各国的反对声中,成为一场闹剧。

未来一定是属于中国的。从一些城市到二线城市,都能感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的痕迹。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过世面、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的伟大与繁荣。

不少年轻人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对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年轻人也会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年轻人加油,未来属于你们。


风云世界观


虽然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长,人们的民族自尊心也在不断地增加,不再感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了。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被西方人从武力上战胜了,从此中国人仿佛失掉了自信了,不自信了,开始了怀疑了自我,甚至不惜自己拿刀阉割了自己,阉割自己的文化,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因为文化,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中表现的的特别明显,比如有的人就主张废除汉字用拉丁文字来代替,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胡适,有的人认为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就开始要打倒“孔家店”,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

诚然过去的一百多年,由于西方国家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要快于东方国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国家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人就开始过度的反思自我,这一度让外国人在中国掠去了大量的资源。

中国人饱受歧视。比如之前新闻上报到的,大众车因为刹车问题全球的召回,唯独不召回中国的。有的品牌也在价格上歧视中国,比如同样的一种产品,外国的价格要比中国低很多,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外国人歧视也就罢了,就连我们的邻居之前也歧视中国人,比如三星Note7爆炸,全世界都在召回,唯独不召回中国的产品,当然自作孽不可活,中国人现在也不买韩国人的帐了,看看三星手机的销量就知道有多惨淡了。

所以,当国货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洋品牌在中国横行霸道,目中无人,挣足了中国的钱。但是,随着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国产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迅速的占领市场,以手机市场为例,中国的前四位——华为、oppo、vivo以及小米,已经不见外国的品牌了。这个事情说明中国人不再一味追求外国品牌了。

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滑,这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外国人来说确是一件坏事,因为不能在中国挣外快了。这也正是外国人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对于美国是一件新的挑战。


管窥历史


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自明末以来,西学东渐逐渐散布开来,“崇洋媚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任何事情的评判莫不都是以“外国之是非”为是非。(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长久形成的习惯,使得后来人在考虑中国的现实问题时,基本上都是拿西方的所谓“先进理论”来审视套用中国的问题,不合适的话还能够提供“削足适履”的服务,总之,极尽“崇洋媚外”之能事!

在中国社会,还不说晚清与民国,就是在当下社会,仍不乏西方绝对正确的现象出现,大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妄自菲薄感。

西方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什么洋火、洋钉、洋车和洋妞,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或者用品,莫不都与一个“洋”字沾边,就现在,谁要是娶个外国老婆,比如说乌克兰美女、俄罗斯大长腿,都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因为在国人普遍的意识里,西方人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天然比中国优越,娶洋妞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人家算是“下嫁”。

当然,中国人在仰望西方的过程中仰的脖子疼,但西方等欧美国家却早已习惯了这种仰视,哪天你是低着头看他或者说没有正对他,对他们表现出足够的前辈和尊重,往往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比如说美国,他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看成是对他的挑战,好像谁遇见了美国跪舔是天经地义的,鄙视是极其不合理的,如果都是打的膏药旗,都是小日本,也就情有可原了。

但中国不是日本,“崇洋”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洗礼,早已不是西方侵略者1熟悉的闻到熟悉的配方,当下的世界,是中国人站起来的世界,说实话,谁又愿意跪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