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象眼中盲人

西游记乌鸡国这一章节,大致是说唐僧师徒路经乌鸡国,在一座皇家寺院里梦见国王鬼魂诉冤,说自己被一个全真害死,又变成他的模样,霸占了他的宝座和王后。故事梗概简单的很,但细说来也颇多有品味。

当然,其一,至于此章节最后通过文殊菩萨口给出的一个明晰的来龙去脉,什么所谓,“国王把文殊菩萨御水河里浸了三天三夜,文殊菩萨的坐骑金毛狮子——青毛狮猁王奉佛令把乌鸡国国王推入御花园的井里,谓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样来表达一个佛教的因果报应,当然不乏合乎其理,但是,显然又有些牵强附会。因为果报竟然是如来佛祖一手安排的,这不但不是在扬佛更是在贬佛呀!佛家讲虚空,超脱六道了何来是非对错。安排青毛狮猁王到乌鸡国公报私仇,显然是教主显威名的邪教论而已。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其二,人情世故上说,全真道士,全假国王。这完全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嘛:全真道士做了三年的假国王。然而,三年里乌鸡国比真国王在位时还要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富足安康,讽刺的是国王可分真假,人民生活只是生活,是一无二的,生活还有真假嘛,真假只是对待的立场不一样而已呀。是真是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另外,当战败的青毛狮子精变成唐僧模样时,真假唐僧,让悟空也一时难辨,原著写到,“这行者,举起棒望唐僧就打。可怜!若不是唤那几位神来,这一下,就是二千个唐僧,也打为肉酱!多亏众神架住铁棒道,‘大圣,那怪会腾云,向上殿去了’。”悟空能辨别出整个乌鸡国臣民包括太子王后都辨别不出的假国王,却辨别不了临到自己头上一样的真假唐僧。这就是在说,人在局中迷的道理呀!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其三,正在无法辨别,无可奈何时,急的猴子抓耳挠腮,眼冒金星,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有句话说,“当聪明人的法子都不灵时,笨人的办法往往最管用”这不一向被悟空开口不离叫作夯货囊康的八戒一语点醒大师兄,念念咒呗,这下一下子便辨别出了假唐僧。笨蛋法子管用。

西游记乌鸡国寓意的几个小道理

其四,悟空变兔子引太子。从井底八戒背国王,这多少扯得都是些道家修仙练道的隐语。不十分明确,也说两句吧:

张衡《灵宪》则云:“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

也有视兔为仙物,《抱朴子》曰:“兔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既为仙物,也就可以助人为仙,故尔道家之说认为,以兔入药,服后可与神仙沟通。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悟空变成是兔子而非别的动物的原因吧。

而八戒属肾井底正是水之源泉,必然八戒背,太子比喻婴儿,玉圭为信物,圭双土比喻黄婆,非媒不得,太后比喻宅女。然后什么所谓的,金公木母,黄婆牵线,真铅真汞,婴儿安宅女,五行攒簇,最后太上老君那弄来一个九转还魂丹,意思就是道家的九转还丹术了,至于细致道理,是不是那回事,笔者也不太懂,兹不妄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