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三文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虽然农夫没有完全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但是也是常常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起过以前那段艰苦的岁月。

那个时候,好像正是人民公社的时候,家家吃食堂饭。而且要想吃饭,还得挣工分。不只是男人要出力,家里的女人也要去挣工分。听爸爸说起过,那时他才十五六岁,但是却跟着大人们在外面修建水库了。因为不出去挣工分的话,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而且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购买东西都是需要粮票的,吃饭有饭票、买油有油票。可以说那个年代是无工无商的,因为都是集体生产,放工一回来。大家就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吃饭的场景了,大家都是不在家里吃饭的,而都是端着大碗聚在门口、路边吃,十户八家都是一样的饭和菜,当然了基本上都是以咸菜、红薯这些为主。

虽然那时候条件差,但过的比现在充实开心的,大家也都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过着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农夫也疯狂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Sayings:

深夜的写字楼里靠咖啡吊着一口气的白领,半夜凌晨徘徊在五环的滴滴司机,中午11点在密集街道的夹缝中奔波的外卖小哥......

生存,劳动即荣光


二十世纪的中国,仿佛每种工作都带着一股艰苦奋斗的力量,透过这些老照片,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到他们在那段岁月里力所能及的快乐。

图文选自《彩色的中国》


1

1968年,北大荒,知识青年在农场的果园摘苹果改善生活

2

20世纪60年代,海南黎族的农民在水田中挠秧

3

20世纪60年代,海南黎族的农民在水田中劳动

4

位于太行山南段的河南省辉县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1973年,辉县组织人力开山采石,建水库

5

20世纪70年代,大连的果园中,姑娘们在劳动

6

1970年,云南峨山黎族自治县,知识青年与农民一起挑着担子、扛着锄头下地劳动

7

20世纪60年代后期,毛主席提出建设农村开展“合作医疗”,让农民在本地培训医护人员,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这些医护人员称为“赤脚医生”。图中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赤脚医生”

8

1958年,大连獐子岛,以文淑珍为代表的几位女性冲破传统观念,毅然出海捕鱼。她们努力学习航海技术,取得了出众的业绩。1962年,她们的渔船被命名为“三八”号,文淑珍成为当地的第一位女船长。图为1971年“三八”号在海上捕虾

9

1971年,“三八”号渔船接到海事指挥部通知后,赶赴黄海,捕获了大量 对虾,创造了当时对虾捕捞的高产纪录。对虾的出口是当时我们国家获取外汇的重要途径之一

10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上海第九棉纺织厂的女工在工作的间隙聊天谈笑

11

20世纪80年代,西藏日喀则制毯厂,正在工作的工人

12

20世纪70年代,浙江嘉兴的绣娘正在做绣花鞋面

13

20世纪70年代初,首都钢铁厂的轧钢厂建成,图为车间试车的情况 、上海钢铁厂的工人在炼锅炉前工作

14

20世纪70年代初,大连港的清晨

15

20世纪70年代初,上海港的码头工人

16

20世纪70年代初,上海港的码头工人

17

1972年,广州电业局女子带电作业班在维护高压线。工作人员坐在高压线上作业,表情轻松

18

20世纪70年代,海南兴隆华侨农场的割胶能手袁碧莲

19

1966年“五一”劳动节,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市民见到中央领导同志时的兴奋情景

20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五一”劳动节“大头娃娃”表演

21

20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城墙下的剃头师傅和他的老主顾

22

20世纪70年代,东单菜市场,市民在春节前夕购买活禽。在那时的北京,只有在重大节日前夕,才有活禽供应

23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冬天的早晨,人们冒着风雪去上班

这些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彩色反转片从未被发表过,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从翁老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一位眼光独具的摄影师如何在上世纪中国产生巨大变化的几十年,将个人视角和观看方式融入到国家、社会的进化之中,用细节和百姓的形象、故事,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的理解。


摄影师:翁乃强,中国著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沿的南国大都会广州近郊,基本是蔬菜区,吃蔬菜不成问题,已是全中国最发达的农村了,但村民平均月收入不足三十元,当时猪肉每斤一元,冰鲜红杉海鱼每斤0.3元,都要凭肉鱼票供应,每人每月限量只有一斤。三级大米每斤0.14元,人均每月二十斤左右,蜂窝煤每只三分钱,家里有收音机,可收听香港商业电台,也可收到美国之音和亚洲之声广播电台。生产队开始有黑白电视看了。出入市区的公交从0.04至0.11元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