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永远不懂事,偶然制造点麻烦

1

一位好友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那天,她的妈妈带她参加亲友间的聚餐。

饭桌上,一位婆婆当着媳妇很多娘家人的面,不断地夸自己的儿媳温柔又听话。而已经四十多岁的媳妇害羞的低下头,女方亲戚满意的谦让着。

一片其乐融融,祥和景象。

回去的路上,好友的妈妈突然语重心长的对她说:“我希望,你以后结婚了,你的婆婆在我面前不要夸赞你温柔听话,反而希望你有点不懂事,充满孩子气。”

好友不解地抬起头看着她的妈妈。

原来那个已经四十多岁的媳妇,虽然孩子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可不论自己做任何事婆婆都会参与主要意见,即使买一件衣服都会被公公公婆婆唠叨几句。

家里一切事务都是媳妇在家全职打点,媳妇花一分钱给一分钱。

辛苦大半辈子,为了家庭任劳任怨的母亲,看到那个四十多岁媳妇被婆婆夸赞的场景,突然痛悟了。

她不在想自己的女儿重复她们的路,不想她再吃“贤惠”的苦。让婆婆觉得自己的女儿好欺负!

结了婚,嫁个男人,就唯唯诺诺过一辈子。

而是希望自己的女儿结婚后做个“不懂事,有点麻烦”的女人,那样才是幸福的婚姻模样。

2

这段时间被一则两分钟的短视频刷屏了,题目是《父亲去已婚女儿的家中,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故事是这样的,寡言的父亲去女儿家做客,被女儿一直忙碌不停的身影刺激到了,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

他虽心疼女儿,却认为没有资格去批评女婿对家庭一切事物的不帮忙,袖手旁观,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可当他作为旁观者,静观女儿一家的相处模式时,才体会出女性的不易,以及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和付出。

原来自己的家庭相处模式,竟然潜移默化影响了自己的女儿此刻的婚姻状况,以及相处模式。他深感后悔!

回到家里后,他开始慢慢帮妻子做家务,开始体谅妻子的不易。最终他俩的感情更融洽,生活更幸福。

3

前几天跟一位比我年长不少的姐姐聊天。她说她的两个孩子自从出生以后全是自己一手带大,丈夫常年在外地,做甩手掌柜。公公婆婆虽在身旁却从未帮忙过,反而什么事情都依靠她去做。其中的艰辛,里面的苦,自不必言说。不过现在终于熬过来了,因为孩子们都大了。

可她又开始担心自己已经长大的女儿,很多事想不到去做。以后恋爱,结了婚,不知会被婆婆讥讽成什么样子。

我该说些什么了

难道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反而是为了取悦某人,获得称赞,让自己成为婚后男方家庭的佣人。

突然明白那位姐姐为何在婚姻会那么辛劳,那么劳累了。在她的教育观影响下,她女儿以后的婚后生活也不难想象了。

而我们身边真的很多父母,都如我的那位姐姐那样。自己的女儿现在所学习的一切,都是为了结婚做准备,都是为了婚后能够伺候男方一家老小为目的。

有时候想到这些,总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

正是因为父母有这种教育观,所以现在“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很盛行。

4

最近看到很多文章都说父母原生态的家庭相处模式,会影响自己对爱情的态度,进而延伸到自己的婚姻生活模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都说一个家庭里父亲对于家务的参与度,对妻子的爱护度,会影响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对未来世界的认知度。

一个人,是一个家庭的缩影。一个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中定充满美好。

当我们在羡慕霍思燕的幸福婚姻时,不就是羡慕她有个把她捧在手心的老公,拥有一个懂事爱她的孩子。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能够成为范本,不仅是彼此两情相悦,心灵相通。更是杨绛的父亲注重教育的结果,要求她学会自尊自爱,男女平等,给予自我选择的权利与自由。

5

如今我也成为了母亲,也有了女儿。

在她的成长之路上,我希望她健康快乐,不受伤害。更希望她学习任何东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成就自我,而不是所谓的为了婚后取悦他人,服务他人。

毕竟婚姻生活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的苦苦支撑,另一个的视而不见。

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儿,同时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女孩,都去做一个不委屈自我,善良中有些锋芒,懂事的时候有人心疼,偶然制造点麻烦的人。

愿每个女孩都能遇到良人;愿每颗心都不会被辜负;愿每个人都能幸福美满!

如果你也希望如此,赶紧点赞分享,让我看到你的心意。

作者:微蓝,个人微信公众号:微蓝若晴。一个有品有味充满生活文艺气息的公号。记录生活点滴,分享日常感动,在这里遇见真实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