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15,他的職場身份經歷了三個階段:普通員工到職業經理人,再到餐飲創業者。

他認為,每一次身份的轉變都是一份獨立的職業,讓他的眼界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發生了變化。

《洪波高端訪談》週刊

欄目策劃/主持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鄭如師談餐飲創業

“十年磨一劍,不必爭朝夕。”這句話是鄭如師的座右銘,也正是這句話,讓他的職業生涯只專注於一個行業。

他將十年的職業經理人經歷,慢慢累積成了勢能,通過時間的發酵變成能量,找尋到了他心目中一輩子的事業。

而這一切,要從15年前說起。

01 用十年時間,為創業做準備

2003年,鄭如師從武漢大學旅遊管理系畢業後,進入川國演義擔任普通職員。

剛剛進入職場的他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很快,鄭如師便得到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晉升,一躍成為了川國演義的總經理。那年他25歲。

在走馬上任總經理後,鄭如師更加用心工作,並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餐飲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然而時間久了,鄭如師開始慢慢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在鄭如師的工作中,他圍著一個3000平米的酒樓,每天從前廳到後廚,再從後廚到前廳,循環往復。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我這跟驢有什麼差別,驢拉著磨是轉小圈,我轉的是大圈,我的人生不能就這樣‘轉掉’了。”

2009年,鄭如師從川國演義辭職,辭職後的他天天想著創業,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那時候把創業想得太簡單了,雖然有了6年的經驗積累,但創業資金不夠。”

無奈之下,鄭如師只得重回職場,積累資金。機緣巧合之下,鄭如師進入了九毛九,這一干就又是4年多。

兩份工作,10年履歷。看似簡單,卻十分厚重。

“所幸,這兩家企業都是極其優秀的。”除了學習積累了大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經驗外,鄭如師還攢下了第一桶金。

02 “試錯”,只為了積蓄勢能

2013年夏天,鄭如師認為時機到了,他決定出去闖一闖。

憑藉著過往10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短短4年時間裡,鄭如師就創立3個餐飲品牌,分別是9窩、老簋烤魚、砂師弟。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任何一個品牌,都需要在市場、產品、定位、運營系統之間建立一個完整的鏈接,而這種鏈接的形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像你的店,必須在前一個店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和升級,才有可能跟得上時代的節奏。”

至此,鄭如師用4年時間做了3個品牌,看似“不夠專一”的他,其實很清楚自己未來要幹什麼,在他的腦海裡,第四個品牌的構想呼之欲出。

“剛性需求,高頻消費,滿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符合健康的趨勢,不過分依賴廚師,能實現適度(40%-60%)標準化。”

在鄭如師看來,只有滿足這些需求,才真正符合他心目中對一輩子事業的定位。

2017年5月1日,鄭如師的新品牌——定位“西北小吃城”的大師兄肉夾饃·陝西面館正式創立,並在廣州萬勝圍廣場開設了首家門店。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沒想到生意會那麼火。”

在鄭如師的預期裡,像大師兄這種業態及品類,單店月營收達到45萬元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大師兄的銷售數據卻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大師兄的門店擴展到了8家。

03 創業,要先把車組裝好

“一個優秀的經理人,並不意味著就能當個好老闆。”鄭如師不由感慨。

“做職業經理人的時候很優秀,是因為你開的是別人的車,摔了不心疼。輪到自己創業了,必須得先有車,而這臺車的每一個零件都得自己去裝,最後組裝好了才能上路。”

像大師兄的核心產品肉夾饃,在被組合成產品前,從門店到供應鏈已經研究了三年。“必須是很成熟的產品,才能拿出來組合開店。”

據瞭解,僅肉夾饃一個單品,8家門店的月銷量可達15萬個。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此外,在幾年的積累過程中,鄭如師還收穫了許多創業經驗。

收割團隊

“從創立品牌到開店,大師兄為什麼能在一年內擴展到8家,並且每進駐一個商圈,基本上都能坐到老大位置?”

在鄭如師看來,這一切都是因為之前的積累。

他認為,積累是為了收割團隊,收割企業的軟競爭力,包括企業文化的塑造、運營系統的標準化、管理的制度化、組織的系統化等。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積累,是金錢買不來的。

“如今,我們的團隊不需要磨合,只是換了一個平臺來作戰而已。”

找到適合做企業的路

“掙錢做生意的方式有一萬種,但是做企業的路只有一條。”

在鄭如師眼中,生意只跟老闆一個人有關係,而企業是跟整個團隊有關係。正是因為團隊的成長是依賴在平臺的成長之上的,他才要走具有持續性特質的企業道路。

“就好比砂師弟,從掙錢的角度,它沒錯,但是從做企業的角度來看,它卻錯了。”

對砂師弟的定位失衡,曾讓鄭如師寢食難安。他把砂師弟定位成多人快餐,剛性需求,但是市場告訴他,顧客似乎更願意把砂師弟當成嚐鮮的特色餐。

“特色餐是短暫的,具有周期性,如果不能保證品牌的擴張速度,那團隊的需求也無法保證。”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鄭如師說,大師兄是他這幾年創業的終極版本,他堅信大師兄是可以永恆往前走的。“因為麵食在全國的接受程度很高,而小吃品類又是持續性的,它沒有天花板、可成長,是一個能滿足一個團隊的需求而不是老闆個人需求的品類。”

未來,鄭如師及其團隊會圍繞著陝西面食品類堅定地往前走。

04

為了品質 不惜與“效率”和“標準化”抗衡

“大師兄是反效率、反標準化的。”採訪中,鄭如師的這句話讓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頗為吃驚。

眾所周知,在餐飲行業,捨棄了標準化,效率必然會降低。大師兄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絕對標準化背後的邏輯是復熱,也就是中央廚房加工好了,門店只需要通過簡單的設備加熱即可,這是對品質的極大犧牲。”鄭如師解釋,和傳統快餐不同,大師兄對中央工廠的界限是僅做粗加工。“像切菜、洗菜這種最簡單的活由供應鏈來完成,但是涉及到味道、新鮮度等,則全部由門店完成。”

大師兄的每一個饃都是現烤的,每一碗麵從和麵、醒面、揉麵、切面都是現場做的。和傳統標準化的快餐相比,大師兄的出餐率僅為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肉夾饃月銷15萬+,5年創立4個品牌,鄭如師是如何做到的?

儘管如此,作為一個從骨子裡對品質有堅持的餐飲人,鄭如師堅信,所有的犧牲都是為了品質,品質體驗帶來的粘度可以彌補出餐效率的不足和缺陷。

事實證明,鄭如師的決定是對的。從排隊和人氣等市場表現來看,大師兄已經甩開了其他品牌一大截。

據瞭解,大師兄的所有門店每天翻檯均可達到7輪之多,五號停機坪店的最高一次甚至達到了20輪。

結 語

十幾年的積累, 大師兄的創立,讓鄭如師終於找到了他未來要行走一輩子的路。

“餐飲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跑到終點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懈的努力與堅持。”

我們相信,鄭如師會一直堅守著傳統餐飲人的純粹,而他的大師兄也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好品質,帶給顧客好味道。

記者 | 紅餐網_周洪楚

視頻 | 紅餐網_羅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