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联合用药,警惕1+1<2

联合用药,警惕1+1<2

联合用药,警惕1+1<2

联合用药,警惕1+1<2

近日,一篇名为《27岁研究生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的报道被热传,人们在感慨年轻生命陨落的同时,也对发生这个事件的原因感到心惊。据报道,27岁的研究生小张只是因为感冒发烧,自行购买感冒药吃,便付出了这样惨痛的代价。为了让感冒发烧好得更快些,他联合服用了好几种感冒药,有中药,有西药,并且自行增加了剂量。对此,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金锐表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严重危害,值得大家警醒!

不是所有的“银翘”都是中药

感冒药是老百姓家中常备的一种药,在“感冒药家族”中有一类药,名字中往往有“银翘”二字,例如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等。“银翘”二字,分别是金银花和连翘的简称,而名字中含有这两个字的药物,组成中都会有金银花(或山银花)和连翘。人们也就自然而然认为,这些药就都是中药。那么,果真如此吗?

金锐向记者举了4种药品的名字: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和精制银翘解毒片。“这4种药都含有‘银翘’,成分很像但不完全一样。比如有的含有人工牛黄,有的没有;有的用薄荷,有的用薄荷油等。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4种药里有2种不是纯中药,而是中西药复方制剂。一种是维C银翘片,其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种是精制银翘解毒片,其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金锐解释说,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过敏药,对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有效;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退热药,用于治疗感冒时的发烧。这两种成分是西药感冒药的常用成分,如白加黑、泰诺、新康泰克等药品中均含有。“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患者误将上述名字中含有‘银翘’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当成纯中药来吃,就会容易出现安全风险。例如,维C银翘片与白加黑一起吃、精制银翘解毒片与感康一起吃等,都会造成西药成分的超量,造成机体的损害。”

“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咽喉痛、恶心、食欲不振、烦躁、皮肤瘀斑等。药物过量时还可出现瞳孔散大、面色潮红、惊厥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一般,患者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每日最大量为24毫克,超量服用十分危险,”金锐说,“又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常见副作用包括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用于退烧和止痛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日最大量为3250毫克,超量服用十分危险。”

吃药不是量大疗效就好

金锐表示,从药物功效上看,西药感冒药,基本上都是缓解感冒症状的对症用药,例如感康、泰诺等。“因为感冒的症状表现很多,有发烧、打喷嚏、流鼻涕等,所以,西药感冒药往往是复方制剂,一种成分解决一个问题。例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这样的抗过敏药,主要就是针对打喷嚏、流鼻涕而设,不打喷嚏只是嗓子疼的感冒患者,其实不需要这种成分;又比如,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针对发烧而设,不发烧只是流鼻涕的感冒患者同样不需要,”金锐说,“西药感冒药也不是随便拿来就吃的,同样需要辨‘症’用药,而且需要注意用法用量,不可超量。”

如何测量用药量是否超过每日最大剂量?以下就以泰诺和维C银翘片举例说明:

“因此,含有相同成分的西药与中西药复方制剂的联用,是非常危险的用药行为。也正是这个原因,含有上述成分的感冒药,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都会明确标明‘不能同时服用含有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金锐说。

问:中药比西药更安全吗?

答:不是的,中药里面也有毒烈性很强的药物,而西药里面也有安全性很好的药物。怎么才能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答案很简单,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服药,遵循中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用药。自行用药、盲目用药、养生用药都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问:很多人认为中药疗效慢,需要长期服用,请问长期服用中药对身体有没有危害?需要注意哪些?

答:不少人认为,中药不像西药,副作用小,长期吃也没关系。其实,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中药的安全性也应该引起重视。

不同中药的偏性(药性,即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大小不同,能够“纠”的“偏”也不同。偏性大的中药,能够挽救患者于水火,但是克伐的作用太强,长期服用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也大。所以,如果需要长期服用哪种中药或中成药,就需要多了解一下该药物的制剂和有害残留方面的因素。

问:像砒霜这种有剧毒的中药,是不是就不能吃?

答:答案是否定的。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疾病,偏性小的中药治疗能力有限,需要偏性比较大的中药治疗。也就是说,对于特定病情的患者才可以用偏性比较大的中药,用得好的话,治疗效果会超过预期。例如,像砒霜这样的剧毒中药,可以用于白血病、肝癌等疾病的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治疗方式是注射三氧化二砷。

问:听说罂粟壳是毒品,但一些中成药中却明确标注含有罂粟壳,请问这些药可用于儿童吗?

答:儿童是否能用罂粟壳治病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药典禁止罂粟壳用于儿童,但临床传统确实存在使用的情况。另一方面,怎么用是关键,1岁和15岁都是儿童,但身体条件和药物敏感性显然不一样,应区别对待。

建议患者及家长,不要自行使用含有罂粟壳成分的中成药,或是以罂粟壳为原料的偏方,更不要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成人患者不要大量使用或小量长期使用,如果要用,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严格控制用法用量。对于18岁以下人群,在有替代选择的情况下,不建议选用罂粟壳或含罂粟壳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西药复方制剂最易被忽略

“有位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在原有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听熟人介绍增加了一种降糖中药,而这种中药实为含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之后患者接连发生了2次低血糖不良反应。”金锐表示,这种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显著增强了治疗方案的降糖作用,从而导致了低血糖发生。

事实上,中西药复方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专门发过警示。金锐认为,目前人们更多是将中西药复方制剂与相同成分或相同药理作用的西药联用视为“头号大敌”,而一般不去考虑中西药复方制剂与相同或相近功效中药的联用问题。

为什么中西药复方制剂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类药物?金锐表示,首先从药品名称上看,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药的药品名称较为接近,而与西药的药品名称较为不同。对于“新复方大青叶片”“感冒清片”等名称,一般人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中药。即使是从组方配伍的角度看,中西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标注成分时,写在最前面的仍是中药,而西药成分往往写在最后面。“这样一来,如果不是耐着性子把说明书上的成分看完,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含有西药成分。如此用药时,一些并不适合使用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患者,就会因为不知道此类信息而造成错误用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金锐说。

“此外,如果将中西药复方制剂误认为是中药,除了带来安全风险之外,还有另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金锐说,一般而言,人们往往认为中药更加安全无毒副作用,所以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往往会觉得比较放心,多吃一些,吃的时间长一些都无所谓。而不是像服用西药那样小心翼翼,生怕吃多了出现副作用。“出于这种认识,使用中西药复方制剂,肯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无论是中药与中药的联用,西药与西药的联用,还是中药与西药的联用,均应十分慎重。金锐建议,患者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不宜自己加用药品。

并非所有的藿香正气都不能与头孢同服

夏季暑湿容易生病,藿香正气在这个季节使用范围特别广,很多人都知道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一起吃,但是名字中有“藿香正气”的中药有很多,比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滴丸等,这些药是不是都不能同头孢一起吃?

金锐说,众所周知,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同服,原因是藿香正气水里面含有乙醇,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需要乙醛脱氢酶,而头孢会阻断这种酶的作用,使得大量的乙醛蓄积在体内,出现中毒。这种中毒症状表现或轻或重,有些人可能就是脸红一下而已,而有些人可能会致命。所以,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不能在一起吃。“可是,如果把藿香正气水换成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和头孢一起吃吗?”

金锐表示,很多人会认为藿香正气水就是口服液,其实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中成药。“虽然它们都是液体药剂,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乙醇,”金锐说,“虽然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提取制剂过程中用到了乙醇,但最后都回收除去了,最终的给药液体是不含有乙醇的。所以,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说明书上,就没有提示乙醇(酒精)浓度这样的话,甚至在注意事项里标注‘忌烟、酒’。所以,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和头孢一起服用。”

金锐说,藿香正气的其他剂型,如胶囊、滴丸、片剂等虽然在制作过程中也用到了乙醇,但都逐步除去,最终给药形式并不含有乙醇。一般来看,如果质量合格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与藿香正气滴丸与头孢一起服用的话,应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藿香正气制剂都不能和头孢一起同服,目前,列入这个名单的也只是含有乙醇的‘藿香正气水’而已。”

文并图/本报记者 张迪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