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我的主業是讀史談視說諜戰。談到諜戰片,大家不約而同對《潛伏》《懸崖》《風箏》翹起大拇指,認為其代表了諜戰的最高水準。《懸崖》因其故事曲折,人物細膩,男主成熟穩重而推崇備至。其實,還有一部諜戰片和《懸崖》也有的一拼,甚至毫不遜色。它就是木訥大叔於和偉和清純女特工王麗坤主演的《零下三十八度》。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劇情貼近生活緊張懸疑。多數諜戰片的套路,是為了反抗日本暴行、或反對國民黨而千方百計主動打入敵人內部,《零下三十八度》反其道而行之,男主人公年定邦為了和妻子過平安穩定的小日子,主動退出特工組織,卻不想被國民黨“復興社”的人盯上,令其就範,為了保護妻子他不得已承認了自己“紅姑”的身份。隨著劇情的推進,“紅姑”出山不僅為了保護小家,更是為了保護千百萬水深火熱的百姓。“人是時代的產物”。在那個時代,這也許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人物的轉變也合情合理,上升到了正途之選的家國情懷。其實,外敵入侵,哪裡又能安寧常青?誰又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呢?正是有年定邦這樣原本安穩生活的人,能夠勇敢拿起武器,反抗侵略,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演員演技精湛注重細節。與《青盲》中不苟言笑不同的是,本片中於和偉常常露出淡淡的微笑,尤其是略微突起的牙齒,更是把憨厚老實的性格展露無遺。面對常青時的細微感情變化將一個無報復、甘平凡的居家男人演繹得很傳神、很到位。而女主角王麗坤也將常青的善良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名未經系統訓練的特工,常常又難以控制情緒和感情,讓觀眾對此不滿甚至捏把汗,但這也更符合常青的人物特點和當時的環境。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主角無英雄光環反派有血有肉。很多諜戰片為了拔高主角的英雄主義,把主角渲染的刀槍不入、神出鬼沒。而《零下三十八度》沒有給主角強加光環,即使優秀如年定邦者也會犯下錯誤,常青和其他正面角色也會有失誤,部分情節確實有小問題,但就此吹毛求疵批評說“隊友太傻帽、編劇太弱智,漏洞太頻繁”,我覺得就言過其實了。在敵人密佈的環境中,由於情緒和外部因素影響,每個人都會誤判或決策錯誤。而《零下三十八度》把這些真實的細節和情況反映出來了,或許更加真實,也更加令人信服。如果正面角色都是刀槍不入神出鬼沒,那與眾多神劇又有什麼分別?此外,劇中的反派人物也沒有被邊緣化,很多“鬼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的生動個人:東鄉愛他的妻子,愛他的父親,甚至反對對地下黨人動刑,下田心思縝密判斷敏銳,史廳長雖是和事佬但在大事上也算有勇有謀。這些複雜的帶著“人味兒”的鬼子和漢奸形象該劇增色了不少。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結局並不圓滿反而虐心。很多諜戰片結尾都是以男女主角圓滿完成任務遠走高飛而劇終。不少觀眾也許希望年定邦和常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零下三十八度》並沒有,結尾男主角被敵人包圍了,結局可想而知。我看的心裡很難受,但是我同樣承認,這更貼近於事實,抗戰裡國共戰士犧牲無數,所以年定邦的犧牲是正常情況,而戰爭中的革命者一定比我們看劇的心情難過千百倍,電視劇演出的最殘酷的真實,願中國今後永無屈辱。

中國版史密斯夫婦:《零下三十八度》,一部被低估了的諜戰片

鏡頭考究注重細節。《零下三十八度》導演姜凱陽是美術攝影出身,所以該片的鏡頭非常考究,鏡頭畫面精緻。迷一樣的“紅姑”構成全劇的主線,他的機警過人、勇猛無畏、有膽有謀讓國人崇拜,讓敵人膽寒,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神一樣的人,竟然隱藏在一個膽小怕事、安穩度日的家庭婦男外表之下,強烈反差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期待看他力挽狂瀾的一刻。另外,該劇還特別注重細節描寫,例如鞋底上的泥巴,鞋底上的殘雪,常青的耳釘,等等,細節描寫為故事情節的延展宕開起到了鋪墊作用。

該劇人物設計和細節描寫與《懸崖》有些類似,都是大叔特工+靚女妻子(或假妻)。該劇豆瓣評分7.3,個人感覺被嚴重低估了。該劇上映之初並沒有借中國版的“史密斯夫婦”來宣傳,略顯信心不足。但好酒不怕巷子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被嚴重低估的諜戰片會被諜戰迷們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