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的坚守“30多年来,在画家的队伍中,我掉队了,但论对油画的感情,我却从未扔掉过!”谈到作为画家的经历,刘长海如此总结。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1976年高中毕业时,刘长海就想当一个画家。然而,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后,他发现,要实现这个看似朴素的理想,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环境之下,属实很难。画油画在当时被叫做“封资修”;画家笔下必须是工农兵、“高大全”;谁的作品如果不反映劳动人民的东西,谁就和各种评先进沾不上边儿……无奈,刘长海只好每天认认真真地画他的黑板报、画他的宣传画。画画,刘长海是颇具天赋的。很快,他的宣传画就画得小有名气了。然而,刘长海心里很明白,比起画这些让他名声在外的“高大全”,他还是更喜欢那些所谓的“封资修”。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改革开放后,刘长海也融入了下海经商的洪流。他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时间做得也是风风火火。与此同时,在多了包容、少了限制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画家涌现出来,并被世人接受。刘长海却难以兼顾,公司经营、应酬客户占用了他大量时间,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他才能随心而动地画上几笔。刘长海所说的“掉队”,正是这个时候。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之后,当代艺术兴起、西方印象派在中国渐具影响,刘长海真切地感受到油画的生命力。他去北京、上海参观画展,又亲赴欧洲去近距离感受达·芬奇……那是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其愉悦感绝非一次成功的谈判或者一笔不菲的订单可比。刘长海决心真正重拾画笔,将自己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理想延续下去。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所以,他本可以把企业做大,却选择放弃;朋友劝他转投房地产,他不感兴趣。最让他感兴趣的还是油画。于是,他创建了大连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心。20多个签约画家、经常性的小型展览;自己有时间画画,还可以与同道交流……“把工作与爱好结合起来,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现在,我实现了,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快乐!”刘长海说。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刘长海喜欢画人物。他的人物特点鲜明,符号感很强。这种符号感表现在与现实的脱节。五官模糊,面部抽象,看上去甚至有些丑。另外,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去现实化的,比如本次画展展出的《山涧》,刘长海在画面中使用的红或绿,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看不到的。这大概就是刘长海的绘画语言。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一个“掉队”画家对油画的感情的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