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練完九成宮後該練什麼行書?

朱門浪子1


問題:練完歐陽詢的九成宮,該練什麼行書?

理論上來說,練完九成宮你可以選擇任何風格的行書進行練習,因為你練習的楷書已經為你打下了用筆、結構、章法和用墨的基本功。掌握了這些,寫其它任何書體都是可以的。

每兩種書體都是兩個相互獨立的技法系統結構,因為每個字帖的風格和章法都不一樣;但同時它們之間還存在著練習,這種聯繫就是用筆,而用你無非提、按、轉、折。

學完楷書你選擇什麼行書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想像一個更加容易上手的,我給出一下建議:

1、可以先學習一段時間歐陽詢的行書,你本身是學習歐體的,寫他的行書更容易上手,另外歐陽詢本人見過大量的王羲之的真跡,他的行書對於學習二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學習王羲之的行書,王羲之行書和歐陽詢的楷書都屬於內㩎一路,同時歐陽詢也是王羲之筆法的優秀繼承者。他們算是一個技法體系的,也比較好上手。

不管你學習哪本行書字帖,都要堅持練習,不要頻繁的更換字帖。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因為沒有看到題主的書法作品,也無從知曉所謂的練完了《九成宮醴泉銘》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姑且猜想一下,大概是已經練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目前的感覺大致是兩種情況:練習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果,在具備了一定楷書基本功後,希望能接觸一下行書學習;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臨習歐楷遇到了瓶頸,希望改變一下學習方向尋求新的突破。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我都需要說明一下,對於初學者來說,歐楷比顏體和柳體難度更大。因為歐體不僅結構嚴謹,很多字結體堪稱險絕;而且筆畫變化豐富,保留了很多隸書和行書的筆畫特點。大概是考慮到這些原因,二田的楷書經過規範處理,對於初學者來說,更容易把握。當然,由此引發的藝術水準的爭議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既然歐體已經練習了比較長的時間,基本功應該還是有一些了。不管是出於前面說的哪一種情況,選擇性地練習一下行書應該是可取的。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特別的興趣,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從《蘭亭序》入手。畢竟天下第一行書的名頭擺在哪裡,總不會在選帖上出現大的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還是從《聖教序》入手更好。因為聖教序更為規範,包含的內容也更為豐富,上手也要容易一些。

其實這也只是一般情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確定為經典法帖的前提下,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也最感興趣的字體,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因為不瞭解具體情況,只能揣測著提了一下建議,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參考。謝謝!


驚龍軒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九成宮是很多書法愛好者,確切的說是喜歡學習歐楷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臨摹的非常好的字帖。如果說九成宮練完了,想知道該怎麼學行書?這裡就有兩個問題。楷書難學,是練習一生的作業,另外,九成宮所晉級的行書本身這個叫法也不夠準確。

我試想你所表達的意思,是楷書如果選擇九成宮開始學習,那麼,到什麼階段可以學習行書?這樣就可以說得通了。

首先你要把九成宮的字練習熟練,一筆一劃合乎歐楷的要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一模一樣。達到這個水平,說明楷書的功底是具備了,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這個時間長短因人而定。

如何選擇行書?個人沒有過多的研究,但是總的原則還是有的,第一要注意行書的筆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楷書的快些或帶少許遊絲引帶;但是,嚴格說楷、行、草的筆法,都會有各自的嚴格結構和筆法,需要仔細研究和揣摩。第二要自己喜歡的行書風格,在嚴謹的筆法和結構基礎上再選擇喜歡的或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的字帖、真跡。千萬不能選擇另類,或不規範的行書來學習。上兩個圖來形象的說明一下。


王秉琦


當然是繼續練習歐陽詢的行書了。歐陽詢的行書很多,有些很好,比如《卜商帖》《行書千字文》《張翰思鱸帖》等等都非常好。最好是練習歐陽詢的行書,當然學習王羲之的行書也可以。

之所以可以這麼做,理由如下:

第一、學習歐體行書有助於歐體楷書的書寫

我們都知道,歐陽詢的書法,是以楷書傳世的。但是歐陽詢的楷書,全部都是碑刻,幾乎沒有什麼楷書墨跡傳世。

但是歐陽詢的行書墨跡傳世很多。比如,卜商帖、千字文這些行書,都有墨跡本傳世。

有了這些墨跡本,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歐陽詢的筆法到底是怎麼寫的了而且歐陽詢的行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些地方非常接近楷書,這樣的話就為我們學習楷書提供了參考。

畢竟歐體楷書全是碑刻並不能真實反應歐陽詢墨跡的書寫,有了行書墨跡本,就很好的給了我們一個提示。

第二、學習歐體行書有助於從楷書到行書的學習

每個書體之間的變化、切換,都有一個難以度過的“危險期”。這個危險期處理不好,不僅學不好新的書體,還會讓你把原來的書體寫的一塌糊塗。

那麼為了更大程度上能讓我們平穩的過渡到新書體的學習,最好是學習新書體時,要選擇同樣一個書法家的書法進行學習。

比如我們學習了歐陽詢的楷書之外,就可以學習歐陽詢的行書,學習完顏真卿的楷書就學顏真卿的行書,學習趙孟頫的楷書,就可以寫趙孟頫的行書。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有助於我們各種書體之間的來回切換和過渡學習。

第三、學習二王行書也可以

如果你認為歐陽詢的行書不好,也可以直接上手學習王羲之的行書。因為王羲之和歐陽詢是屬於同一個書法體系的,準確的說,是歐陽詢屬於王羲之這一書法體系之下。因此學習完歐陽詢的楷書之後,學習王羲之的行書也完全可以。

對於其他人說的學習完歐陽詢九成宮之後就學不了其他書體了,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松風閣書法日講


很榮幸地提醒樓主:練完九成宮後練不了行書!我這裡說的意思是:如果樓主是從九成宮入門的,而且學的時間較長,或者理解為九成宮學得較好了,再去練任何行書,都會很難很難。也許樓主認為我這個話說得太絕對了,我想凡有過相關經歷的朋友肯定有所體會,就是不能單獨一種字體學得太久或太好。特別是歐體楷書,說句嚇人的話,歐體練久了會害死人的。

為什麼這樣說?樓主說練完九成宮,表示歐楷練了很久或練得較好了的意思;練完九成宮後該練什麼行書,表示樓主之前可能沒接觸過行草。言下之意,樓主入門即為歐楷,而且是從一而終的!那我真表示遺憾了,歐楷本身很好,但歐楷學久了極為禁錮手,雖不敢說絕對是這樣,但從歷史上及現在身邊朋友學歐的,你能找出幾個行草寫得好的?真希望樓主剛好就是一個特例,沒有被歐楷禁錮。

為什麼說歐楷寫多了禁錮手,是因為歐楷主要取法六朝碑版,魏碑的一筆一畫,一手一腳的書寫習慣,對於行草的使轉會是一個極大阻礙。如果樓主初學是歐楷、而且練的時間還比較長,更會受先入為主的影響,今後手始終難以擺脫使轉的問題。初學書法,除行草外,任何一種書體都不能學得太久或只專注於一體,在楷書中特別是歐體不能學得太久,在練歐楷的同時應夾雜行書的練習,這樣才能保證用筆不被僵化,對今後學行草在使轉上打下基礎。

小編就簡單的說這些,但願我的觀點是錯誤的。


五美軒十三紅


1如果已經臨摹《九成宮》很久了,二折有一定書法功底了,又想學習行書,我建議選擇二王一派的行書字帖來學習。


2當然也可以直接學習歐陽詢的行書,歐陽詢也有行書千字文傳世。首先要弄明白歐陽詢的用筆特點,從而才能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範本。

3歐陽詢也是學習過二王的書法的,可以說在用筆上有很多共通之處,學完歐陽詢轉而學習二王一體的行書會效果比較明顯,進步也快。王羲之的《蘭亭序》是歷代書家學習行書,不可繞過的一座高峰。要想在行書上有所造詣,我建議直接學習二王。因為歷代行書法家都是學習的二王書法!!



4如果作者喜歡其他書法家的行書,也可以,例如米芾,董其昌等人的行書也是很好的版本!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清涵書法


您說的練完不知何意,是寫的超姚孟起了嗎?不可能,只能說明你剛入門,只臨寫完了幾遍,尚不知結構變化,字形欹側。在這個狀態下練誰的行書均可。對上面有位書友回答說,練歐之後很難再練行書,不知這位學兄從何得來此論,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為什麼你只提到被尊為“楷書極則”的歐來說呢?依你所論,凡寫楷者,皆不能寫行?社會潮流噴田傷歐,切忌隨波逐流,拾人牙慧,徒增笑耳! 那舉個例子,繼歐後寫歐最像的姚孟起,先看作品吧!



再細緻點!




寫歐寫到傳神的人,行書如何?那再看一幅隸書。



樓主尚年輕,真正練好一家楷書,已是大修為,能把寫楷的毅力和精神,用到行書,無論草篆,我覺的都能有所作為,不要被偏左或極右的觀點所左右,靜心修學,終成正果。


肆工齋


《九成宮》楷書練完了,是什麼意思?


一本技法指導教材或是《九成宮》作品通篇練完了,沒有個三五十年可不能這樣說。練完不等於練到出神入化了,特別是“化古為我”的階段,那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從沒有聽什麼現代的歐楷大師說過什麼對《九成宮》練完了。古代經典書法作品的技法和藝術內涵,一般來說是我們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源泉,從求精求準求神來說,確是如此。

學習書法能夠對一本字帖練個三幾十遍,對其中的書法知識有所掌控,從入門到登堂和入室能完成這個初步的學習就非常非常不錯了。我們知道:凡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既遷。

其實面對經典書法,是沒有練完的時候。個人經驗認為,對一家經典法帖的學習,往往是一個階段一重境界。還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理解力的提升,對法帖的理解認識層次也有很大的差別,甚至會對原本不理解不喜歡的書法作品理解了,變成熱愛樂了。如歐陽詢臥碑三日的故事,也證明這一點,一天有一天的認識與理解。

如果確需有所把握或心得之時,可以改換歐陽詢的其它字字帖臨摹一下。

《九成宮》是碑刻,我們可以換歐陽詢的一些墨跡本作品練練,不僅可以豐富一下書法的內涵 還可彌補碑刻所缺乏的那種墨韻等方面的不足。因為碑刻畢竟不是墨跡,墨跡才能進一步更深層次展現書家的精氣神韻和風采。如歐陽詢的《千字文》、《仲尼夢奠帖》等。



《仲尼夢奠帖》行書,信本行書,蟬聯起伏,凝結遒聳,裁蕭永之柔懦,拉羲獻之筋髓。比之諸勢,出於自得。

此本勁險刻厲,森森焉如府庫之戈戟,向背轉摺,渾得二王風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

《夢奠帖》可謂歐體行書的登峰造極之作。


翰墨書道


在一本字帖上浸淫多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個“完”字。這是我對學書的一點膚淺認識。



至於你所說的練完,是通篇臨完了一遍或者幾遍,還是巳經掌握了九成宮的結構特點,運筆要領。能夠熟練運用其所學習的技藝進行書寫了?如果這些都可以了,下一步是對楷書筆法的理解。




古人楷書和我們現在所寫的楷書,有很大差別。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可以說,一開始,大家基本上是從碑帖開始。這對我們初學者來說,要找準下筆的地方,不是件容易事。碑刻,是工匠二次加工而成。對原作細節的地方破壞嚴重,而且字形比較墨跡來說,生硬了許多。這是現代人寫楷書呆板無趣的原因。



回頭來說你的提問。如果你一直在練習九成宮,現在想學寫行書的話,那麼,仲尼夢奠帖,是學習的最佳選擇。仲尼夢奠帖,是歐陽詢唯一存世真跡,是學習歐陽詢書法的重要寶貴資料。



在碑刻中不能知道的運筆痕跡,在此帖中,都能得到啟發。在練習楷書的同時,結合行書一起來練習,是提升自己的運筆能力、增強對用筆理解的重要手段



。所以,不要有一定把楷書寫好了才能練其他書體的想法。行書楷書結合起來練,才能讓呆滯死板的碑版字,變化出無窮的活力。



子衿書法


冒昧的說,練完是個什麼概念?什麼程度?

注重積累,多去體會。

融會貫通,寫心如我。

如果感覺基礎可以了,從楷書範疇來講,可以涉獵隋《龍藏寺碑》,魏碑系列《張猛龍碑》、《元懷墓誌》、《張黑女墓誌》、《龍門二十品》等,豐富用筆技法,開闊眼界,融會貫通。

此外,輔助練習行書《聖教序》,二王手札等作品。這些並不矛盾,主要是要用心體會里邊的內涵魅力,風骨情懷。這也是薰陶,滋養,積累,慢慢由內而外昇華。潤心,養心。



正所謂:

品遍百家帖,方得字真如。

閱盡狂與怪,羈心又返樸。

老安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