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蕴是佛经用语,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其五蕴中,除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他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蕴的理论。五蕴在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中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和合。在佛教中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色)--色法--物质

(受)--感受

(想)--思想,心所法

(行)--精神的活动

(识)--心

如标题《心经》中的“五蕴皆空”,是指五蕴都无自性。其性是空,而相可见,不是断灭空。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五蕴中的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到底是什么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