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電影《無問西東》?

大武漢新媒體


好看。


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一部清華大學校慶的獻禮片,所以當電影幾次三番出現清華的時候,還在疑惑電影的主題,尤其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四代人的故事,選用的敘事結構確實雜亂,如果把四個時代按時間從近到遠的順序編號1234,它的敘事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1234321”,實現環形敘事結構,而是選用沒有規律的插敘,以至於在電影進展到中段的時候,很多人還不清楚電影想要表達什麼。


當然,到了影片的後半段,當吳嶺瀾受到了泰戈爾的啟發,追尋本心,又將這點道理點撥給沈光耀,當沈光耀駕著飛機給陳鵬所在的村莊送食物,當陳鵬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話語交給李想,李想又傳給張果果的父母傳給張果果的時候,觀眾已經可以較為清晰地抓住整部電影的脈絡了。思想的傳承是電影所歌頌的,每代人的青春由於時代的限制,而有所不同,但即便是環境和土壤不同,但種子是一樣的,結出的果實也永遠是一樣的味道。吳嶺瀾,沈光耀,陳鵬,乃至於之後的李想,張果果,遵循本心的想法,突破身邊的桎梏,不顧一切甚至豁出生命去捍衛自己的本心,這便是傳承,這便是影片所要迎合清華大學校慶所讚揚的清華精神。


《無問西東》整部電影其實在敘事結構和鏡頭語言上處理得並不算好,但之所以我覺得好看,是因為這個劇本的創意不錯,在看慣了青春片常有的姿態之後,看到這樣一部跨時代談論青春的片子,甚至生出了驚豔的感覺。感觸最深的是莫過於個人的青春,最美好的年紀往往都是和時代掛鉤,尤其是沈光耀這個人物,遇到迎面而來的女同學也不打招呼,一臉冷漠地走過,卻在死後的筆記中留下了女同學們身穿旗袍的靚影。再想起沈母提及的家訓,不讓當兵,只不過是人身苦短,想讓兒子能享受人生的美好罷了。沈光耀最終違逆了母親,也失去了本該有的愛情和人生的美好,但與其說是時代的需要選擇了他,不如說是他選擇了這個時代的需要,他清楚他想要什麼,所以哪怕犧牲,也應當只有遺憾卻無後悔。


國產的青春片確實需要向《無問西東》學習,少一點矯揉造作,多一點大氣磅礴。



我是星夜行


《無問西東》裡,張果果在開篇時自問: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我提前瞭解了我要過的人生,而我的選擇,是硬著頭皮衝向茫然的未知,我選錯了工作、選錯了城市、選錯了方向;但十年後再回首,我才明白,

自強不息就已經是最好的安排。驅動我前行的,是先行者的犧牲,是先賢的智慧,是不想辜負天賦,不願錯過大時代

年少的迷茫

08年畢業前夕,我的自信已經在清華園的三年裡被天資過人的同學打到了谷底,甚至擔心自己能否如期畢業,繼而躲在宿舍,閉門學易。吳嶺瀾陷入了長期的自我否定與迷茫,我也感同身受(淚)。

我經常在夜深時跑到荷塘邊上、工字廳前、主樓臺階和清華學堂,仰望星空,不停的質問自己到底能做什麼,會做什麼,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會不會暗淡無光。無數次捫心自問,當然沒有結果。

於是,我選擇用紫微斗數窺探自己的未來;相比學習,我在玄學上極有天賦,所以清楚的窺知自己絕對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而每過三四年,總會遭遇種種挫折錘鍊,唯一的好處,在於逢凶化吉,在遭遇挫折之後,卻能打開新的局面。《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但是年輕的我無法在2008年預見到未來十年會受到怎樣的挫折——所以在2018年,在我看到沈光耀的母親對準備從軍的兒子說:「我不想你在沒懂得什麼是人生的時候,就先死了」的時候,淚流滿面。

我的眼淚,是因為畢業十年來,真的過得太辛苦,遭遇的磨礪和心理壓力都太多,遠遠超過十年前那位在清華園苦思少年的最大想象——在清華時,除了顏值,我從未在學業上意氣風發過——十年之後,我可以像電影中的梅校長(時年34歲)一樣溫和而堅定的面對真實——已經發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也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的主線是三段,一是家國,一是報國,一是兼愛。而其中核心,是自強不息,是兼愛綿延。

◇ 家國

抗日時期,華北之大,的確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而為什麼那些學生還要通過考試來到清華、北大、南開乃至西南聯大去讀書?為什麼三代五將,文武雙全的富家公子沈光耀會放棄家中優厚條件,來條件極其艱苦的西南聯大讀書?為什麼學生們沒有直接投身戰場?什麼又促使沈光耀投筆從戎?在沈光耀殉國後,什麼促使大林、小林兩兄弟也加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隊伍裡去?

事實上,學生們一直都是最優秀且最堅定的革命者之一。北伐戰爭有學生軍,太祖也帶過學生軍;當抗日救亡到了關鍵時刻,工農兵學商,大家來救亡並不是一句簡單的歌詞。

那麼為什麼要在抗戰時間堅持教育?因為中華民族要給二十年後留下火種,傳承文化,創新報國——上一代沐風櫛雨、在血與火中救亡圖存;下一代需要接受教育,以身報國,讓國家在遇到戰事時,不必再築起血肉長城艱難抗爭!

◇ 報國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改善我們處境的,不僅僅是十萬青年十萬兵,還有當年那批天資卓絕的少年,孫立人、鄧稼先、楊振寧……不僅在清華學堂,還有西南聯大、黃埔軍校、北京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培養出來的「火種」。

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確保薪火相傳的「火種」更重要。抗戰時期的學生們是民族未來的希望,這也正是以色列能在四戰之地立國建設,而不重視教育的民族只能選擇用人體炸彈破壞秩序。

一飲一啄,俱有前數。當年的吳嶺瀾在泰戈爾演講時頓悟,在十幾年後影響了沈光耀;沈光耀一次次給孩子們空投食物,救活了十幾年後參與核試驗的清華工物系學生陳鵬;而兩彈元勳們以及有幸參與其中的陳鵬,又用他們的智慧為中國創造了六十年太平。

陳鵬作為清華工物系最出色的學生,又是孤兒,他選擇了報國之路。八億人口的中國裡,當然也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壞人」,他們嚴重的傷害了陳鵬的戀人王敏佳;而陳鵬並不會因為對那些人的恨,就扭轉了對國家民族的愛。

◇ 兼愛

張果果所遭遇的,已經從家國、報國過渡到生活本身。無論是Robert、David在商戰職場中給他下的圈套,還是他救助的四胞胎很有可能成為長期的負擔。他最後選擇了兼愛,選擇了服膺守善心無違。

當亡國滅種的危險暫時消除,中華民族已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時候,我們這一代需要的,是自強不息,是服膺守善。

自強不息

我們需要自強。

鄧稼先、錢學森等兩彈元勳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更大,袁隆平團隊發明的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新增的數億人口,飛行員的生命比飛機更珍貴……

我們不該讓自己泯然眾人,我們需要讓自己變得更有經驗,更有價值,發揮天賦,更難以替代。

  • 抗戰時期的飛行員多麼珍貴?沈光耀在20歲時走這條路,也是從尉官起步的一條金光閃閃的將星之路,並沒有辜負他的天賦。
  • 陳鵬能夠被蔣校長評論為清華工物系最優秀的學生,能夠得到鄧稼先的青眼,作為孤兒,一切都是他拼來的。
  • 張果果作為替罪羊離職之後,迅速在三個月內入職競爭對手的公司,取得更高的職位,沒點本事是不可能的。

現在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物資極大豐富,知識不再有壁壘;每個人維持基本生活所付出的勞動時間也在不斷縮短,有了充足的閒暇時間,通過基本普及的智能手機去獲得各種信息,無論娛樂、體育、遊戲,還是知識、課程、專家。只要你願意自強不息,你願意向前奔跑而不是原地休息,你總能找到可供學習的資源,找到糾正錯誤方向的導師,找到並肩作戰的隊友

教育的目標

梅貽琦校長在片中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而韓寒的最新文章中提到的這段話是有問題的:

無論你的家庭,你的父母從事什麼工作,你只要努力讀書,最終成為科學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層、成功商人、政府高官,優秀藝術家等等等等,都是有著不小概率的;在社會階層已經非常分明的發達國家,跨越階層要困難很多」。

想成為4級以上的人物,是需要天賦、努力、家庭、機緣的;但

自強不息和恰當的教育能讓年輕人脫離底層,達到6級乃至5級水平。

事實上,無論中小學怎麼喊減負,在今天的中國,教育仍然是寒門子弟的唯一出路;對於天賦不是特別好,自學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特別是地處四線城市乃至縣城、鄉鎮的學生來說,課堂學習+課外補課,大量的訓練和重複,能讓他們有一個相對有希望的未來,而不是高中畢業就去打工,從此跟學習絕緣,再也沒有時間和機會掌握新技能,學習新知識,打破階層的壁壘。

沒人會給你託底

陳鵬對毀了容的王敏佳說:我會一直給你託著底,我只怕你不要我給你託底了

唐山收費站的員工能夠毫無愧意的說出「我們的青春都交給了收費站,現在我們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已經36歲了,出去工作也不好找」,我可以確定他們可能會被託底;但是對於接受了完整本科教育的學生來說,既然你有競爭力,就不要指望他人給你託底,而要自強不息,月異日新。

既然僥倖上了大學,謀得一份職業,就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水平,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希望,逐步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應對未來的變化

國家會給只接受過初中教育的勞動力託底,是因為這個龐大的群體有拖著所有人一起倒黴的能力;對於我們這些僥倖上了大學的知識分子來說,要靠的只能是自己。

生逢其時 當仁不讓

這個時代是對年輕人、對創業者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僅僅是成長路上的誘惑太多;但是經過百轉千回,最終實現個人成就,提高認知水平,改善周邊環境的道路一直沒有關閉,反而還有一盞盞前人智慧的明燈照耀著前進的方向。

2017年,我讀了40本書,寫了上百篇文章共計20萬字,也曾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發掘虐童事件的真相。既然生逢其時,僥倖有了「立言」的機會,過去的經驗也能讓我言之有物,自然當仁不讓。

2018年,我逐漸明晰了我的道路。 我在未來五年,35-40歲的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對標三曉:曉毅、曉松、曉波。

曉毅是我多次提到的芝蘭玉樹般的大師兄。謹以此文致敬曉毅師兄,並祝曉毅師兄生日快樂,過去兩年裡,深深感謝師兄對我的指導、規勸和教誨,幫我撥開迷霧,看見前程,也希望我們能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話。

悟空問答簽約作者「任易」原創,非首發。

任易


電影《無問西東》是我們在周天的時候去看的,也是聽同事說還可以,又網上看到影評還不錯,就去看了。

電影一開始各種故事來回穿插,我看的都要走了,但是礙於朋友的面子就耐心看下去,但是到後來所有的故事都有了聯繫,原本我是不喜歡看這種文藝片的,但是到最後卻感動得要哭了,“對不起,媽媽"真的是使人淚奔啊。

具體情節我就不劇透了,但是是我感觸最深就是,在一個婚姻生活中不可強求,而且女人是一個認死理的動物,一旦認定了某個人,就會是一生,一生不變,但是這樣的婚姻生活,只要有一方變了,兩個人就是在互相煎熬,最終,一個男人的冷漠,害死了一個人。這是一個婚姻裡的悲劇。王敏佳的師母跳井的畫面真的令人很震撼。

還有就是“晃晃”叔叔救活的孤兒陳鵬,過去只是投放一些事物,如果是現在就可以投放一些藥物,像消炎藥君迪,那個時候的消炎藥好像只有盤尼西林,而感冒藥就是一些山上採的藥,可能以前人的生命力都是比較頑強的,但是戰爭的死亡路率也是令人很震撼的。

引申到現在社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變化不變的職場,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聽從自己的內心。

如果提前瞭解將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前來,四代人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用戶21074323


《無問西東》真的是一部很珍貴的電影。

這是電影上映後,我二刷得出的結論,第一次是我和朋友去看的,第二次,我特地帶了我高三的妹妹一起去看這部電影,希望她能從中有所收穫,因為和朋友討論這部電影,我們一致認為這部電影非常適合像我妹妹這樣還沒有進入社會、甚至連“小社會”大學都還沒有上的學生黨。

《無問西東》講的是清華四代學生的故事,有20年代的吳嶺瀾、西南聯大時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陳鵬王敏佳李想和現代的張果果,他們四個人的故事是前後關聯的,這種四個時空併線敘述的方式有點像沃卓斯基姐妹的《雲圖》,通過這四個時空的故事,不僅還原給觀眾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生活、思想狀態,同時也借片頭身處現代的張果果之口問了全體觀眾一個問題: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而整部電影的內容,都是在給這個問題做解答。

吳嶺瀾,他明明文科滿分,卻偏偏執著於讀自己不及格的理科,因為在他的眼裡“文科無用、實科有用”,最後在清華校長的教誨下慢慢思考,後來還見到了來訪校的泰戈爾,最終改學了自己一開始瞧不起的文科。

沈光耀,他是富家子弟,家裡是三代五將出身,祖先已經有過數不勝數的榮耀,媽媽擔心他的安慰,讓他發誓自己不參軍,但他在一次空襲中,見到了因為空襲而死傷的無辜百姓,最終還是決定打破自己做出的誓言而去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陳鵬,他心愛著好友王敏佳,本拒絕了院長給自己提供九所工作的機會,但最後卻依然決定利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核彈工程獻出一份力量,而他的好友李想,則去了邊疆,通過自己的妙手仁心幫助那裡的人民。

張果果,他是一個受到華爾街狼文化影響的廣告公司小高層,在被自己的上司出賣而離開了公司後,最終不僅沒有幫助Robert報復自己的前上司,還決定一直幫助自己公司當初本來要簽約的四胞胎。

他們四個人,四種人生,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他們瞭解他們要面對的人生嗎,當然——吳嶺瀾知道他轉科後就要放棄自己一直有的“實科有用”的夢、沈光耀知道自己當上飛行員是要去戰場上跟人搏命、陳鵬知道核工程很危險有輻射、李想知道邊疆很荒涼不僅沒有醫療設備環境還十分惡劣、張果果知道自己幫助四胞胎可能會被賴上。

但他們依然決定前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聽從自己的內心。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這部電影教會年輕人最珍貴的東西:你不要害怕思索自己的人生意義,思索自己的人生意義一點都不丟人,相反,你思索出來的你認為對的東西,你不要怕,你做就對了。

無問西東這四個字取自清華的校歌裡的一句“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意思是做學術不問出處,不管東方學問還是西方學問,到了現在,大家都把它理解成為:只要是你從心底給出的對的想法,你去做就對了,不要問它從哪裡來。

所以,這樣的思想,讓我被《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所深深打動,也覺得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這部電影。

最後,想說一下我最喜歡的電影裡的臺詞,那就是沈光耀的故事裡,飛行學校在招飛,當沒有人敢上臺再試一試飛行學校的測試時,飛行學校的長官說了一句話,就是這句話,也讓沈光耀深深地記住,並且付之以行動。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開飛機的人”。

這句話是:

這個時代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陳亦飄


一開始我在豆瓣上只給《無問西東》打了兩顆星,猶豫了一陣我改成了三星。心有不甘,短評裡我添了一句:“可惜了。”

這就是我對《無問西東》的態度。毫不誇張的講,《無問西東》是我最近兩三年內看到的最“正”的電影。我所謂的“正”不是正能量的正,也不是正確的正,而是氣度端正的正。這樣的端正,為《無問西東》提供了這樣一種輿論保證:你可以批評它,但絕對不可以嘲笑它。須知,大多數國產電影是隻配得到嘲笑的,而只有極少數的影片才值得嚴肅的批評,《無問西東》有這樣的資格。

但這樣的資格,卻不能確保《無問西東》在藝術層面上稱為一部好電影。導演花了心思,她想用一個四重奏的形式來講述歷史變遷與人物命運之間的互動關係。四段歷史,四代人物,再加上剛一出生就前途未卜的四胞胎,這個想法很有新意,但實際效果不是很好。導致故事太多枝蔓,主線不夠突出。

不能說導演沒有標明四段故事之間的聯繫,但還是有些遺憾,她強調了它們的對比,卻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因果。而這樣的對比本身意義不大,甚至會讓觀眾產生誤解,以為時代與時代之間只有偶然造成的斷裂和鉅變,沒有因果或緊密的相關性。而這種緊密的關係,本來應該是由電影中那些既平凡又英勇的人物從精神層面予以構建和傳承的。

更讓我遺憾的是,導演有意無意強調了一種今不如昔的感傷。用其中角色反覆唸叨的話說,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是這樣的嗎?死去的人就真的化為虛無,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留下印跡嗎?我想導演的本意不應該是這樣的。但實際效果看來就是這樣,張果果身處的當代社會爾虞我詐蠅營狗苟,王佳敏的時代人心惶惶,惟有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才顯得那麼高貴那麼神采飛揚。如果《無問西東》如果表現的只是這個,我覺得格局太小了。至於王力宏這種只顧著耍帥的演技,我就不吐槽了。

當然,由於該片歷經6年坎坷才終於得以公映,肯定做了不少妥協和修改。它的質量本該達到何等水平,也許要等出了導演剪輯版才會知曉。也許永遠不會有那樣的版本。所以我提前說,可惜了。


西閃


又一次通過電影體會到了情懷和信仰。

我甚至認為這部電影不僅是大學生,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下。感覺近些年學術風氣越來越散漫,連最先的情懷都沒有了。這部電影很重,清華的信仰,那個年代所有讀書人的信仰,動亂時候所有中國人的信仰,都有了。

順便想說,通過沈光耀我get到了王力宏的帥,那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感和將門虎子的信仰感。

張震是真帥,沈煉真是太瘦了,張果果時期的張震顏值簡直我無可挑剔!


城東安家二小姐


昨晚看完晚上12點了,一直興奮,第二天興致勃勃的想和同事分享,卻被同事一句超爛diss回來,說故事沒講明白。我只能說,為啥要用小說的標準要求散文?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電影給我震撼頗多,個人力薦,就這樣。


正經的一汪


不邀自來。

《無問西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妹子發了這樣一句話:願我此生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問西東。

看完《無問西東》後,我首先想到的是標題——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第一次從小說裡看見這句話的時候,那時並不覺得有多好,隨著閱歷的增加,才發現這句話幾乎適用於每一個“時代”。

《無問西東》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沒明白它想表達的是什麼東西,剪輯也很凌亂的樣子,讓人一頭霧水,攝影搖鏡頭太多了,總是出現子怡回眸的樣子……

影片結尾那一段雞湯,完全是拉低了片子的整體效果,結構太鬆散。雖然有許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有幾個情節很是動人。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聯大師生雨中上著體育課,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如何能顧抵禦入侵者?敵機肆意在上空盤旋,師生們就集體躲避,一個人一個“防空洞”,手裡還拿著本子,老師仍舊上著課。暴雨打在房頂上,教室裡的同學們聽不見老師講課的聲音,於是課堂變得不安靜了,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直接就哭了。

現在呢?體育課不上了,應試教育最重要;上課內容隨便講一講,下來以後花錢找我補課呀;更有甚者,簡直就是禽獸,屢屢爆出的性侵醜聞簡直讓人噁心,也侮辱了這個神聖的職業。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戰爭的到來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最感動的是光耀媽說:"我怕你還沒想清楚自己想要怎麼樣的人生,人生就結束了。"

沈光耀懷著對弱小者的愛,懷著對祖國的愛,駕駛飛機撞向日軍的軍船。

那時候的人還來不及想自己的未來要怎麼過,人生就已經過完了,可是我們呢?生在和平的年代,整天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簡直是浪費生命。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面對迷茫的未來,吳嶺瀾聽從了內心的真實,向文人風骨看齊,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並終身為之奮鬥。

面對內心的煎熬,陳鵬聽從內心的真實,照顧起心儀的女孩,陳鵬的深情也讓王敏佳看清自己的真心。

面對世俗的壓力的張果果,聽從內心的真實,獲得了人生的快樂和平和。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能顧找到人生價值的只有少數人,而更多的人依舊生活在只以為幸福的幸福裡。

愚昧和無知從來都是連在一起的,在王敏佳被陷害批判的時候,腦海裡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就是《烏合之眾》這本書,群體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乃至可以顛倒黑白,不分是非,在打死人之後,大家一鬨而散,沒有人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以為法不責眾。

強扭的瓜不甜,放下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如果師母能夠明白這個,又何至於最後落得個跳井自殺的下場!

李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邊疆,可他對不起王敏佳,在事件發生之時,不能勇敢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過錯,實乃惜矣!

人人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出賣他人。

我們總是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他人,張果果以為四胞胎家人一直找自己是為了要錢,結果人家只是想把孩子的胎毛筆送給自己而已!

《無問西東》片尾的彩蛋甚是用心,陳寅格、聞一多、朱自清、錢鍾書、沈從文、華羅庚、馮友蘭、穆旦、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等人悉數登場,伴隨著文字介紹,不禁讓人淚如雨下。

想起片中飛行學校的教官說:“這個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內心發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評論關注哦,麼麼噠!


影視小野菌


看了電影《無問西東》後,思緒萬千,五味雜陳。下筆時,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惶恐,怕自己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述出內心真實的感受,更怕不能充分表達出對導演兼編劇李芳芳的敬意。

這是一部真正大師級的作品,有思想,有內容,有形式。帶給人們思索,更讓人們警醒。

影片由四個不同年代的青年關於選擇和成長的故事交織而成,雖然時間跨度近百年,但其中傳承的精神卻非常清晰,那就是:生命的意義。

在如今“快、快、更快”、“顛覆一切”、“贏家通吃”、習慣於從別人咀嚼出的“乾貨”裡吸取營養的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很忙,忙著賺錢、忙著成功。因為大伽們總在耳邊不停地叨叨,跟不上就會被淘汰,loser是可恥的。

我們不由自主被這股浪潮裹挾著,但這種“麻木的忙碌和踏實”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呢?沒時間思考,卻愈發迷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終於,我在《無問西東》裡看到了這種思索,知道了花時間思考生命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1923年,時任清華物理系教授的梅貽琦(祖鋒飾),耐心地開導文科成績優秀的吳嶺瀾(陳楚生飾)轉系:不要迎合“最好的學生都在唸實科”的潮流,而是要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梅先生的教導、泰戈爾的演講、卓越前輩的自信和從容,讓吳嶺瀾明白了思索生命意義並不羞恥,而是“對自己的真實”。

這一段看似平淡、波瀾不驚的故事,特別是梅先生娓娓道來的一席話,如電流般擊中了我的心。當年高中讀理科只因“學理走天下”,考大學填志願選熱門,找工作看重“穩定”。昔日隨大流的選擇,如今卻冷暖自知。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也只有一次,為什麼我們要“在意那些世俗希望我們在意的事情”,為什麼不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

吳嶺瀾是幸運的,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得到了精神導師的引領;吳嶺瀾也是可敬的,成為清華文學教授後,更是以“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的思想啟迪學生。

1937年,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荒野上簡樸的校舍、四處漏雨的教室裡大家“靜坐聽雨”、躲避空襲的山洞課堂擺放著恐龍化石、朗誦著泰戈爾詩作,在戰爭陰霾下學生們雖身無長物,但內心充實,堅持著學成報國的信念。

而“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在國家危難之際,富家子弟沈光耀(王力宏飾)忠實於自己的心願,違背家訓,投筆從戎,“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他勇殲敵機,最後更駕機撞向敵艦,壯烈犧牲。

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飾)的故事,是那個特殊年代的悲劇。將她推向萬劫不復深淵的,是想為老師打抱不平的小衝動、是為了彌補自己遺憾的善意小謊言、是女生間的小妒嫉、是朋友的膽怯和退縮、是那從未見過面的叔叔、是覺得荒唐和心碎的一絲苦笑……

曾被沈光耀救助的孤兒陳鵬(黃曉明飾),純真善良,堅信世間的美好。就算王敏佳墜入深淵,他的愛也毫不動搖,願意永遠當那個托住她的人;面對懦弱的李想在王敏佳墓前的懺悔,陳鵬只說了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選擇了寬恕。

而這也是多年後李想救助支邊的同事(張果果的父母)犧牲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李想終於用自己的行動,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面對職場的激烈競爭、人情冷暖和爾虞我詐,張果果(張震飾)身心疲憊。當替罪羊被原公司解聘後,他高薪入職另一家競爭公司,以一己之力來完成救助四胞胎的承諾。面對前同事的誤解,他淡淡的只有那句“你猜”;同事間的爭鬥,他不願摻和,只因為“我不是那樣的人”。

他也有過沮喪,感嘆“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但他在被打擊或迷茫時,仍堅持初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謝《無問西東》,鼓勵我們在如今處處宣揚著“叢林法則”和“被人利用,說明你還有價值”的浮躁和焦慮中,在迷茫和挫折中,仍能堅信自己內心的真實,“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吾評吾劇


在看《無問西東》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它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背景,我只是把它當做風聞好看的電影來看了。


看完之後頂著哭得紅紅的眼睛出門,心裡沉浸在電影給我的震撼中,回味良久。


如果要問我學霸學神是什麼樣子的,我以前可能只會簡單地舉上一兩個例子,比如我們那個考上北大的高中同學,可是現在,我就想說,要不你去看看《無問西東》。


這部電影裡的眾多人物形象,可以說完美詮釋了我心目中的學霸學神的美好形象。在我印象當中,君子如玉、臨危不亂的學者就該是那樣的。你要說電影美化了他們的形象,我不反對,可是歷史上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氣質,我相信不會差,怕是隻有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講了4段故事,從民國到抗戰,從文革到現代。


4個時代的年輕人,意氣風發,肩負著各自的使命,展開了各自壯麗的人生。他們都是社會的精英,是清華的學子,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 民國時期,學習實科的吳嶺瀾因為放榜的成績迷失了方向,文科天才的他理科倒數,究竟是學習實科跟上實業救國的步伐還是遵從天賦專心學習文科?老師啟發他,要遵從真實。於是,他開始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文質彬彬
  • 抗戰時期,沈光耀是西南聯大的全能型三好學霸,聚所有優秀於一身,走到哪都是發光體,卻志在報效祖國投身軍隊。顯赫的家世給了他阻力,然而他終究衝破了阻礙加入了空軍,並在訓練期間空投食物給一方村落,拯救了眾多捱餓的人。而最後,他為國捐軀走完了短暫的一生。

    閃閃發光
  • 文革時期,這是一個敏感的年代。王敏佳、陳鵬、李想,3個年輕人在時代背景下湧動著愛與背叛。因一個謊言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也因此王敏佳確認了自己的心。巨大的挫折是檢驗愛情的標準,而失敗的婚姻對人的損耗可以隨時要命。

    青春的詩歌
  •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期,張果果在一個廣告公司做著中層,有很多上司卻也有自己的小秘書,他經歷了職場的挫折和陰暗,聽聞了各種世態炎涼,卻仍然義無反顧好人做到底,也不願被職場染黑。好在好人有好報,他的善行並沒有像別人一樣招致惡報。

    也還是帥

這些故事,剛開始我們並沒有看到中間的聯繫,除了都跟清華有關之外(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設於雲南昆明的綜合大學,清華大學也參與其中。)。直到後來,通過人物的對話,我們才發現了線索把他們串了起來:吳嶺瀾最終選擇了文科,成為了沈光耀的哲學老師;沈光耀空投了食物,救活了一個孤兒——陳鵬;陳鵬和王敏佳的事蹟激發了李想行善和補償的內心,從而犧牲自己拯救了張果果的父母。


因緣際會,我們在世間修行。


如果說現代的故事,並沒有那麼感動,那讓人震撼的便是抗戰時期和文革時期的兩個故事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便是沈光耀的真實寫照。他的意氣風發,他的樣樣精通,渾身散發著光芒,是真正走到哪都是吸引目光的那種優秀人才,可是就是這樣優秀的人才,卻只有這樣短暫的生命,他的犧牲彷彿珍寶被毀一般讓人心痛至極。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沈光耀的母親,米雪演的世家夫人,有氣質有氣勢,沉穩大氣,超級驚豔。母子倆的對話以及沈光耀犧牲之後其母的表現,讓我們窺見了真正貴族世家的一斑。

氣質太好了

文革時期的故事中,王敏佳師孃的悲劇也是讓人難忘。互相折磨的婚姻,明明有愛卻當不見,明明怨恨卻不放手,當看到王敏佳因為自己的揭發被打死之後,那個被婚姻折磨得分崩離析的師孃,經此刺激,徹底絕望,跳井自殺。


我不懂電影的專業技術,不知道在技術方面這部電影的優與劣,沒辦法做出專業的評價。可是,無論是畫面和音樂,無論是劇情和表現,我都深受感動。


她帶給我們感動,啟發我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讓我們懂得愛,懂得傳承和發揚滿滿的正能量。以精英學子為代表的正義、正直的民族精神,難道我們不應該去推崇去學習嗎?


最後,我唯一的遺憾是,覺得自己學得太少,懂得太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需要好好學歷史。學史使人明智,而我們現實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其實沒有哪個是前人沒有遇到過的,學習歷史吸取前人的教訓,更有助於過好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