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端午节快到了!10大习俗太齐全,还有这4件事你切记不要干!

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都有什么样的开运习俗?又要注意一些什么?

端午节快到了!10大习俗太齐全,还有这4件事你切记不要干!

1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2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3

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端午节快到了!10大习俗太齐全,还有这4件事你切记不要干!

4

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5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端午节快到了!10大习俗太齐全,还有这4件事你切记不要干!

7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划龙船时,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8

佩戴观音/佛牌催吉纳福

对于自身运势比较低迷的朋友来说,最旺运的莫过于为自己催吉纳福,助旺自己的好运气,驱走霉运。自古流传“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皆因男子杀伐之气太盛,以观音慈悲普度;女子因嫉生恨居多,以佛之胸怀弥合。佛言不分男女皆有佛性,实则男女均可佩戴观音与佛,因缘而戴,具保平安,无需有男女之分。

9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古俗,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10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快到了!10大习俗太齐全,还有这4件事你切记不要干!

端午禁忌

1、端午节毒气伤人,需要插艾桃、挂菖莆、喝洒雄黄酒等,以驱毒避邪。

2、端午节祭祀悲伤,需要结伴郊游,或与家人团聚,以调节身心健康。

3、端午节邪毒伤身,需要严禁房事,女子归宁父母,是最好的避灾方法。

4、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人们在这天纪念屈原、伍子胥与勾践,因此在端午节不宜道快乐,只能互送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