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除了今天,最近几周,我每天都过的难忘不已。此事说来话长……

今早7点55,我被闹钟叫醒。

手机提示:火车票

今天是抢11号火车票的日子。我很早之前就在12306网站上看过了,今天放2月11号的票,我必须抢上。原因,10号的票已经没有了,11号再买不上票,回不了家,我猜我一定会抓狂。

昨天早上9点,日历准时提醒:买票。

但是,当我打开网站,我呆了:无座或者无票。

北京到老家慢车要7、8个小时,我这副身子骨,还是不折腾了。等明天发11号的票吧,明天就算是动车票,我也一定要买。

现实情况是,今早我坐在床上,对着手机:呵呵。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你不舍得买动车票,有的是人舍得买。

我早在7点57、58、59分时,就不断地刷新网站。等到8点整,终于放票。我刷出来了,可是,就是在8点整的那一刻,等我往下拉,寻找我需要的那趟车的一秒钟内,所有的动车票,被一抢而空。

我呵呵了……动车票,太TM枪手了。

行,那我买火车票,火车票还便宜呢!

接着就是找硬卧,就在我看信息的一分钟内,我下了单,可是,网站提示:无票。

硬卧也没了。只剩个别的商务座,我点进去一看:八百多。果断退了出来,没别的办法了。

再刷新一次,看到有慢车硬座,不能再犹豫了。就算做个7小时,我也认了!省钱!

我买了硬座的慢车,早上4点多的。半夜打车去火车站,不知道是一种什么体验,我这样安慰自己:你不是没见过凌晨的北京吗?这次就有机会看看了,还能感受一下,一路畅通无阻的感觉呢!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是的,为了过年回家,我买了7个小时的硬座。距离上次坐硬座,应该正好有一年的时间了。那次也是坐了7个多小时。那次,我还是个学生。

2018年的这次回家过年,应该很特殊。而且会很难忘吧!当然不是因为火车硬座,而是这次回家过年,我没有了收红包的借口。是啊,长大了,工作了。收红包这样的事情,从此变成了发红包。我可能还会强颜欢笑说:我现在能自己能挣钱了,能养活自己了!

正想着,回家怎么彰显自己在外面混的多么风光,房间门被敲响了。是我叫的快递小哥,邮寄包裹给回家的室友。她比我年长几岁,在北京混了两三年,最后还是被家人劝着回了老家。欠了些钱,信用卡账单是她在北京待过的最明显的证据了。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眼前的快递小哥有些慌乱,他很客气地说:我一般都是送快递,这是第一次寄快递,你稍等哈。

我看着他不过20的样子,感慨自己老了,可我还是不太懂得怎么生活,我一直给自己找理由:因为我刚刚进入社会,因为我刚刚离开家人的照顾。

可是啊,转眼这就已经半年了。我甚至已经习惯了“姐姐”这样的称呼,只要不是“阿姨”。

我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一般遇到特别老的人我才开口“阿姨”这样的叫,看着40、50多的人,我都不这么开口。自己本身就已经不小了,叫人家阿姨,人家肯定不开心啊。

这一点,我要吐槽一下我们小区的管家,他叫保洁,非要加上“阿姨”这两个字,可我看到的保洁,人家最都也就30多岁,至于吗!管家看起来应该也有20多岁了吧!这么叫,多显人家老啊!

我叫管家上门修一下电视机,他临走的时候还特意说:姐,我帮你把门带上了啊!

哎,不是都已经习惯了吗?我怎么每次听,都那么扎心呐!

后来我从好朋友那里听到这样一种解释:有的地方,比如天津,那里的人都会对陌生女子称姐姐。在那里,“姐姐”是依着自家孩子叫的,泛指对方是我家孩子的姐姐,这样显得亲近和礼貌。

这样的话,我心里稍微好受了些。

2018年,作为应届生,工作的第一年,我准备好回家过年了

电视修好了,快递也邮寄了,卫生也打扫了,就差出门了。

可是出门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每次都弄的特别搞笑。比如:没带公交卡,在地铁站里,四处向人借钱、转账;没带口罩,被风吹的要毁容;没带眼镜,看不清楚几路,做错车;玩手机,做过了站,回头又重新坐回来;骑单车,第二天一整天腿像抽筋了一样;没吃早饭,挤地铁挤到头昏、脑胀、想吐……

可笑死了。

就像我在取经途上,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可我若是细细数来,这八十一难,应该早就历经过了,这尼玛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这个时候,我会劝自己,比如: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吃了一顿很好吃的大餐、看了一场很棒的电影、收到了一笔自己挣的血汗钱……

文中三两笔代过的内容,今后更会成风,疾走八千里。当时多么难熬的岁月,如今成了笑点,慢慢没了痛感,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