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二戰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一張黑白航拍照片,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在戰爭期間捱了14顆炸彈,卻奇蹟般地沒有被炸得片瓦不留。

二戰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1944年盟軍轟炸機把德國科隆炸成一片廢墟,只剩科隆大教堂矗立其中

有一種說法是,大教堂高聳的雙塔為那些轟炸科隆的盟軍飛行員提供了絕佳的導航地標,所以他們也就手下留情,沒有對它趕盡殺絕。

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戰爭快結束時,盟軍已經牢牢掌握了空中優勢,導航地標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事實上,在戰爭時期大部分軍人對歷史遺蹟也心懷敬意,只要沒有明確的命令,他們會有意識地放過這類目標。

二戰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科隆市區被炸得滿目瘡痍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轟炸德國本土的轟炸機大都是高空投彈,追求的是打擊面積而不是精確度。即使是針對科隆大教堂這樣一個巨型目標,來自高空的打擊也很難精準命中它。一名盟軍飛行員曾表示:“要確保一枚來自高空的炸彈落在一片35到40平方米的區域,需要出動108架B-17轟炸機和1080名機組成員,總共投下648枚炸彈,這樣的成功率才能達到96%。”

二戰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1944年盟軍轟炸機飛過萊茵河留下倒影

科隆大教堂從1248年動工,到1473年還未完全建成,直到19世紀才重新啟動工程,並於1880年落成,前後歷時600餘年。教堂長144.5米,寬86.5米,塔高約157米,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二戰結束後,德國對科隆大教堂的維修工作於1956年完成。戰爭期間德國人對科隆大教堂也進行過多次搶修,其中1944年對西北塔的一次搶修使用了附近被炸燬建築的劣質磚塊,這處搶修痕跡一直保留到2005年,以向世人提醒戰爭的殘酷性。不過2005年後,科隆市政府決定按照大教堂的歷史原貌重建這一部分。下面是科隆大教堂今天的照片:

二戰中被神奇保留的文物——科隆大教堂

今日的科隆大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