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一、分蘖的生长发育

(一)分蘖发生规律

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一片叶,叶腋里有一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三片叶子。N叶伸出=N-3叶分蘖。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二)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

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

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

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5.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

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三)叶的生长

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15片叶,晚熟品种有16-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1片叶。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1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每7-9天长1片叶。叶片的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1-3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逐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四)根的生长

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第四次根。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一)一个苗应该有几个蘖?

12叶品种有效蘖应该有7个,实际生产中平均由2点几或1点几,好一点能达到3-4个,达不到7个标准。这样就能计算出每平方米25穴,插5棵苗,基本苗就是125棵,按着3个蘖算,125棵×3=375穗,加上125个基本苗,每平方米就是375+125=500个穗!前期壮苗标准每平方米是125棵,单株分蘖达到3个,这样到秋天打10吨粮就能完成60%以上。

(二)如何做到单株分蘖达到3个?

影响分蘖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合理的碳氮比、苗的充实度。

温度要根据当时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分蘖的多发生。如何提高温度?20度以上才会发生分蘖,可以使用就是水,有的人说大水分蘖多,有的人说浅水分蘖多,这不是绝对的,最理想的水层管理是白天浅水,晚上深水。晚上深水有利于保证夜间温度的提高。从年份上讲,低温阶段深水好于浅水,高温阶段浅水好于深水。一定要看当时的温度和天气进行水层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低温天气水层深点,高温天气水层浅点,这样对水稻分蘖非常有利。

(三)如何使叶片(含氮量)的碳氮比合理,叶片浓绿?

水稻插秧时是3叶1心,返青时是4叶,出蘖关系是N-3,也就是在1叶叶芽有1蘖。返青有植伤,一叶出蘖的很少。5叶时出蘖关系是2叶叶芽,如何保证这个蘖顺利出来非常关键,这个蘖出来才能保证6叶、7叶、8叶的顺利长出,对水稻的基本苗数和收获穗数非常有利。这就存在如何施用返青肥的问题。为什么插完秧要立即施用返青肥?插完秧是4叶,立即施肥肥效的反应在N+(1-2叶期),也就是肥效反映在5-6叶期,6叶期得到的肥效最多。5叶同伸蘖是2叶叶芽的蘖,此时施肥促进它快速长出;6叶同伸蘖是3叶叶芽蘖,此时施肥对这个蘖的萌动生长非常有利。所以返青肥一定不能等,插完立即施用!12叶品种的分蘖盛位是主茎叶数除以2,也就是6叶,4叶期施肥肥效正好反映在6叶,施用返青肥是水稻最关键的一个肥!

施用水稻返青肥方法,不是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50公斤+尿素50公斤+30%颗粒硫酸锌8公斤;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150公斤+30%颗粒硫酸锌8公斤。

分蘖肥的施用方法,12叶品种分蘖的临界叶位是8叶(主茎叶片数-伸长节间数12-4=8),所以蘖肥肥效不能晚于8叶。应在6叶期施肥(6月10日),再晚会促进无效分蘖的发生。不是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尿素80-100公斤或硫胺150公斤加冠力硼8公斤;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150公斤(盐碱不重的也可以施用尿素80公斤)。6叶期施肥,促进分蘖是在7叶和8叶,都在有效分蘖临界蘖位之前,这样才能使分蘖发生的快、发生的多,对水稻生产非常有利。

如果管理正常,从2叶、3叶、4叶、5叶的单株分蘖可以争取到4个蘖,这是理想栽培的长相。如果单株分蘖可以争取到4个蘖,插秧按5个基本苗计算,4*5=20,20再加5个基本苗就是25个,25*25=625个穗,每穗80个粒,每粒25克,每平方米就是625×(80×25)=1250公斤,一垧地就是1250*10000=12.5吨粮!所谓的打11吨或12吨,关键技术都在这里。这个时期如果抓不住这个蘖,每平方米穗数不到500以上,不可能打10吨以上的粮,所以说水稻分蘖期是决定水稻收获穗数最关键的时期。

二次封闭除草一定不要在返青肥中加入,等到6月10号,要在分蘖肥中加入。强调一点,插完秧后15天之内不要用除草剂,不管是叶面喷雾还是毒土。

(四)控制无效蘖

12叶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是8叶,6月10日是6叶,8叶应该是6月20日,5天时间8叶同伸蘖已经长出,6月25日控蘖,对8叶同伸蘖没有影响了。控蘖的目的是通过晒田,减少水稻叶片含氮量,使9叶以后的同伸蘖不再发生,抑制无效蘖的发生,减少养分浪费,提高分蘖数的有效性,有利于大穗的产生。

控蘖讲究的是晒田,晒田要晒到地表出现小的龟裂,在进行复水;盐碱地不能晒田,晒田易返碱,要采用深水控蘖的方法,深水可以减少植株对氮肥的吸收,减少叶片含氮量,使晚生分蘖不宜成活。控蘖应在8片半叶期进行,因为9叶进入生殖生长阶段,7天长一片叶。水稻分蘖期大约25天时间,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五)插秧的深度

在好多书上介绍是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严格说2厘米就深了,应该是不超过1.5厘米,以不漂苗为准,越浅越好。过深造成双生根,分蘖节都在土里,导致分蘖难发生,而过浅易漂苗,所以插深最好控制在1.5厘米,以不漂苗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