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国最好的武侠片是哪一部?

品味延安


首先,票房!

据说,上影当年真正的万人空巷,1.36亿的票房用1毛的单价折算一下,那得有多少观影人次啊,何况当时电影院比起现在少之又少!

其次,真正的功夫片

影片中的主要演员,都是各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在那个不仰仗特技,不需要替身的年代,将中国传统武术结合电影艺术,表现出绝妙高超的形式美,阳刚遒劲之余令人看出酣畅淋漓澎湃激情。

而且电影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功夫的多样性,无论是拳术、刀、枪、棍、棒等“十八般武艺”,通过练武或者不同的打斗场面,从头到尾,向观众呈现了各种精彩绝伦的外家功夫,眼花缭乱又赞不绝口。

更不用说,当年有多少男孩子看了此片想要离家出走,到少林寺去学功夫哇。

寺院后花园当中,十三棍僧练武的戏,其实就是在展示这些真功夫。

最重要的是,一代功夫巨星的诞生

李连杰,这位19岁的全国武术冠军,俊俏青涩,功夫了得,完全符合《少林寺》全力打造的觉远小和尚这个人设。

从天真烂漫到社会担当,无论是情窦初开的浪漫,还是斩断情丝的坚韧,形象演技都无可诟病。

再加上李连杰本人不遗余力的真打实干(据说为拍摄此片伤害累累,疾患无数),一跃成为无可取代的武打巨星。

比如,这场四季练武的戏就是他最好的功夫秀:春天练到,夏天练拳,秋练三节棍,冬天练枪。

最后,非常经典的音乐

片头曲,“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都来把你传扬……”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而片中插曲《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那悠扬婉转又与剧情相辅相成的词曲,既荡气回肠又无比令人心碎……

忍不住,上我最爱的几句歌词——

莫道女儿娇,无暇有奇巧,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腰身壮 胆气豪,常练武 勤操劳,耕田放牧 打豺狼,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辣妈追剧


金庸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出侠之大义,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此皮哥觉得中国最好的武侠片,应该是讲“侠之大者”的电影。

1983年程小东自编自导的《生死决》,就是这样一部讲大义的武侠电影,因此皮哥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武侠片。

“生死决”是一场中日剑术最强的高手对决。明朝倭寇猖狂,犯我中原,致使中日武林矛盾日益尖锐。江湖约定每过十年,中国和日本要各选出一位最强的剑术高手,来一场的比较剑术的生死决斗。

中原武林最强是有剑圣之称的剑客步青云;而日本最强剑派柳生一族派出了得意弟子宫本一。两人按照约定赶到比武的地点夏侯山庄,一路上不嫌事多的中日武林高手却为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电影不只讲了家国情仇,也讲了江湖的腥风血雨,人心的尔虞我诈,道貌岸然的武林前辈背地里却狼子野心;飘洋过海的日本忍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面对宿命之战却终究身不由己。

印象最深是惺惺相惜的步青云和宫本一两人关于中国梅花和日本樱花的一段对话。中国以梅花为美,因为雪梅傲骨;而日本人喜欢樱花,即使生命短暂也要开得灿烂,两种花各有所长。

而电影最后那场惨烈的决斗将故事升华到一个后来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宿命之战最终结局是一死一残,令人扼腕叹息。


皮皮电影


这个标准其实很难定,如果是将武侠电影和传统的人文风范两项结合的,很多人可能会将台湾武侠片大师胡金铨的《侠女》摆到最好的位置;然而也有一些人喜欢在武侠电影中看到盘肠大战,看到江湖兄弟,也希望看到男主角袒胸露乳,那么张彻的武侠片《独臂刀》就会在他的神龛上了。

不过笔者认为最为大众且优质的武侠片应该是徐克的《笑傲江湖》,这片子其实也有胡金铨的参与,所以应该算是两位武侠片大师的合作了。胡金铨在其中主导的是文人气息,比如那一首由黄霑填词谱曲的《沧海一声笑》便是得益于胡金铨的安排,有着令人荡气回肠的豪情洒脱。

而徐克则负责影片中各种精彩的武侠动作和想象,这让影片在胡金铨和徐克的合作下,成为一曲瑰丽的豪歌。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后来在《笑傲江湖》系列中一直出现的东方不败,而是令狐冲成为绝对主角。其他的反面角色也相当让人惊艳,无论是元华扮演的左冷禅、刘洵扮演的东厂厂公,还是张学友扮演的灰色人物欧阳全,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

不同于后来的李连杰版本,由许冠杰扮演的令狐冲,虽然功夫上的专业和动作的流畅减少了,但是却豪气冲天,有举重若轻的宗师风范。

这部有着老派武侠大导参与,同时又有新派武侠力量注入的电影,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从不会褪色。


巴塞电影


中国好的武侠片太多了,要说最好的一部,在我心中就是《卧虎藏龙》。

近些年,把这几个时代关于武林的不同想象与描述用影像表达出来,我想,李安是最伟大的还原者以及创造者之一!

中国的传统武侠是一个江湖梦,而李安的《卧虎藏龙》,不止讲了一个名叫江湖的地方,更谈了一部关于人心的故事。

李安的武侠世界,讲的是情欲与克制。

我认为《卧虎藏龙》的最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浓郁东方色彩的写意江湖。

还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刻画。

作为李安的代表作,《卧虎藏龙》更多的是东方的含蓄的情欲与西方的释放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其中道家哲学思想很多在电影中展露无疑.

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俞秀莲和李慕白便是这规矩的恪守者,所以苦恋多年无果,困住自己。

他们是中国东方面子大于里子代表人物,而至死李慕白才明白终其一生他也无法得道,只因心中有欲。

在碰到玉娇龙后,李慕白想回归俗尘凡事,为时已晚。

而玉娇龙这个人物则代表了西方浪漫主义敢爱敢恨的这一特征。

但是江湖也不是她想要的自由世界,历经世事,心中空有沧桑,唯纵身一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解脱。

不念悲哀,不畏寂寞。

如果说俞秀莲是李慕白的爱的伴侣,那么玉娇龙则是他的精神传承人。

李慕白一生达不到的道家境界,玉娇龙或许可以达到。

李安电影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强烈的人文性,对人物情感刻画得十分饱满,江湖中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在这部影片里,李安用几个个性迥异又鲜明的角色,描绘出了一个隐秘又浪漫的武林世界,李慕白的“道”、余秀莲的“忍”、玉娇龙的“傲”、碧眼狐狸的“恶”、罗小虎的“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命运与归宿。

电影中的每一个主角,在内心深处都被一座牢笼囚禁着,而这座牢笼,就是封建世俗社会与传统道家思想。

俞秀莲自小与孟思昭定亲,而后孟思昭为救其结拜兄弟李慕白,被对手一刀杀死。

之后俞秀莲与李慕白彼此逐渐情投意合。

但是,两人都一直坚持要“对得起”已故的孟思昭,表示不能忘记那“一纸婚约”。

就因为这,真心相爱的两个人,苦熬数年,不得相守,错的,是一生该服从的道德礼教与囚禁人性的社会牢笼。

而李慕白,一生压抑自身情感,不敢越过雷池一步,结果白白浪费掉自己人生。

仿佛有一堵看不见的墙,横亘在俞秀莲和李慕白之间,隔开两人这重不可言说的爱。

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才意识到,他不需要永远,也不需要得道,不需要物我两忘,不需要无悲无喜。

他要的是眼前人。

他用尽最后力气说:“此时我还有一息尚存,我只想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可惜俞秀莲等到这句话太迟了。

于是影片最后,当玉娇龙来的时候,俞秀莲举起青冥剑,却没有杀她。

她把自己的簪子插到玉娇龙头上,说:去武当山,小虎在那里等你。

“答应我,不论你此生的决定如何,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

这一话话,是俞秀莲用几十年的光阴和一次永别换来的悟。

有些道理,总是太晚了才懂。


电影烂番茄


讲到中国的武侠片,一定离不开导演徐克。作为天马行空导演的代表人物,徐克创造了太多的武侠经典,也成就了一个辉煌的香港武侠电影时代。

纵观其众多作品,如果非要我选出一部中国最好的武侠片,不能否认我带有一点私人感情来挑选,那就是徐克在1995年的武侠电影《刀》。

不知道大家对武侠武林这些概念的理解是什么,刀光剑影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就我看来,武侠更多是一种精神,一种快意恩仇的感觉。给我这种感觉的,只有《刀》。

《刀》是徐克的作品,由赵文卓、熊欣欣主演,讲述背负血海深仇的刀客定安,在失去一条右臂之后,发奋练成独臂刀法,最终手刃仇人的故事。

电影不像一般的武侠电影,在它的构图剧情之下,一切似乎都是朦朦胧胧的,充斥着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武侠江湖就是充满着凶险的弱肉强食的丛林,身处其中的人要么变强保护自己要么弱势被杀。这才是充满血肉感的武侠。

定安因为刀法不够快,才会在一开始任人鱼肉,后来失去右手的他明白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用精彩绝伦的刀法复仇成功。多痛啊,我在想,他难道不想要安安稳稳地生活吗?是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他,也改变了其他人。

在我心目中,《刀》的艺术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它的画面很粗糙,甚至是粗粝,但它的艺术内核将武林讲得清清楚楚,没有实力和胆量的人在恶人横行的武林中是活不下去的。

此外,赵文卓和熊欣欣的对决很精彩,你的刀太慢了,从被说到说对手,赵文卓饰演的定安不但完成自己内心的蜕变,更反过来狠狠地嘲笑了一把武林。

徐克真可谓鬼才也!


管窥影视世界


提到自己心目当中,中国最好的武侠片,其实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就是李连杰的少林寺。

为什么说少林寺这部电影非常的伟大,就是因为它是一部划时代的电影,他完全与之前花拳绣腿带有表演性质的武侠片,进行了很好的切割,让人电影观众第一次领略到中国武侠电影的精髓。



李连杰做到了这一切,靠的不是镜头的剪切,而是他和他的弟子们朴实无华的招式。有很多人看完之后突然发觉,之前看的都是假功夫片,而这部电影一出,让大家不由得心生安慰,原来真功夫依然在中国。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好运也依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通过这部真功夫的电影,李连杰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了中国功夫电影的领军人和象征。


这部电影究竟获得了多么的成功,可以用当时的电影票房数据来衡量,在1982年,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端的状态,而当时内地的票价是一毛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竟然收获了一亿以上的票房。


学渣菌的冥想曲


在说“最好”之前,我么先来聊聊“最早”。

中国开始形成蔚为壮观的武侠神怪片潮流是从1928年上映的《火烧红莲寺》开始的,导演张石川。《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广受欢迎,一时万人空巷,此后在三年内连续拍出了18集,足见其商业的成功,同时更引来了无数的效仿者。

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了227部武侠神怪片。片中的特技摄影在当时也充满了创新意识,银幕上的剑光斗法、隐形遁迹、空中飞行、口吐飞剑、掌心发雷等也使它获得了“武侠神怪片”的恶名。1931年,鉴于武侠神怪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背离,包括《火烧红莲寺》在内的所有宣扬怪力乱神的电影被禁查,这波武侠神怪片热潮戛然而止。

不过,一些导演遂转至香港,并于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烧红莲寺》,武侠电影的传统也在香港得到传承。


关于“最好”我们尚无定论,每个人评判标准不同,甚至,我们有理由相信,之后还会有更好的武侠片涌现出来。

既然香港武侠片在此后获得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就来聊聊几部香港的巅峰武侠电影: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新仙鹤神针》

“仙鹤已随云影渺,神针犹带月光寒。”

《新龙门客栈》

“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

《飞狐外传》

“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新流星蝴蝶剑》

“江湖本是无情的,但江湖人有情。”

《笑傲江湖》

“沧海一声笑。”

《六指琴魔》

“你容得下别人、别人未必肯放过你。”

《刀》

“剑走轻灵,刀法刚猛。”

《刀剑笑》

“横刀名剑笑三少。”


武侠片,又称武侠电影、武侠剧、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电视剧类型,我们常看到武侠片又有写实和写意的区别,有的人喜欢刀光剑影,有的人喜欢恩怨情仇,或许武侠片的魅力就在于力与美的交融和扑朔。期待更多优秀的武侠片!


二环观影少女


小编觉得应该算是港产的作品了,《笑傲江湖》!

电影一共拍了三部,分别是:

1990电影版《笑傲江湖》由许冠杰、张学友、张敏、叶童主演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林青霞主演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由林青霞、王祖贤、于荣光主演


《笑傲江湖》(1990)

想必大家都知道令狐冲的主角光环了,对剧情也更了解。大陆也拍摄过相关的电视剧,大家仁者见仁,感觉好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徐克一个人的王朝,无数凄绝的故事经由徐克手中,演变为今时今日的惊之作,本片更是徐克导演生涯里的一个颠峰。

本片改编自金庸的同名武侠小说,描绘出一个侠义沉沦人心贪婪的江湖,更是隐隐暗喻时政。剑走偏锋的气势,形形色色的人物,绝顶武学的争夺。徐克的江湖,金庸的江湖,阴险诡诈的江湖,尽在血腥杀戮之中。

要说还是港产的电影版武侠题材,更有一种武侠的内在。可能这有些先入为主,在我这个年龄下,小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港产电影作品。那个年代,港片是主流,几乎任何题材的电影电视都是以港产为主。也是因为它的开放程度,近一二十年大陆的日新月异,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庞大市场和电影帝国,电影题材也很多。

即使这样…

武侠应当是一种情结,是对武术侠客英雄人物的一种定向思维。即使回顾电影发展历程,我依旧认为,武侠的世界里,《笑傲江湖》才能算得上是真的“笑傲江湖”。

你是怎么看?欢迎大家发表高见,喜欢就关注我喔~


湘香小姐姐


徐克导演,张曼玉、林青霞、梁家辉主演的''新龙门客栈'',当时看的我好震撼,故事讲的清晰扣人心弦,武打动作新颖,人物神秘却有情有义,张曼玉演的也特别生动,整部片导演创作手法别致,不同于别的武侠电影,一直很喜欢,''卧虎藏龙''也非常好。七十年代有些张彻的武侠片也相当好,现在看也不落后很好看。


小火炉210959557


我喜欢洪金宝导演的那部一刀倾城,纳部电影虽然在八十年代动作片的热朝中被埋没了,但确实是精典中的精典,这部电影中的场景和台词我依然记得,那是关芝林送大刀王五的那一段,关芝林对王五说,江湖风雨多,英雄多珍重。还有一个场景好像是袁世凯,谭司同和大刀王五,大刀王五说的那段话,不防去看看回忆一下那逝去的精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