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中国的马鞍山古墓,惊动了整个日本?

第一军情


这座古墓的发现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的偶然,时间发生在1984年的6月份,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场大暴雨,在土岗之上冲出了一座古墓。



起初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但是几名村民随意挖掘后,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具。于是立刻上报了当地的文物局,之后才揭开了这座古墓的谜题。

这座古墓被大雨“发现”之前,其实是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几次。但是即使是这样,还是从里面发现了300多件三国时期的文物,以及6000多枚三国钱币。

经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是东吴名将朱然,虽然他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当时的东吴时期,其是周瑜、吕蒙、陆逊之后少有的东吴名将,历史地位还是比较重要。


这座古墓采用的是土坑砖窒的布局,整座古墓坐北朝南,其墓道在墓坑的正南位置,墓室位于墓坑的中央位置。地面铺设了两层人字纹的地砖,墓壁采用的是三顺一顶的砌法。

出土的文物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漆木器具,也就是涂抹了“油漆”的制具。其上的图案多是三国之前一些故事,诸如百里奚会故妻图等为研究三国前历史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而这些内容虽然很珍贵,但是关乎于小日本什么关系?

重点还是在于其出土的一件文物——木屐。


其实对于日韩这样的小国家,他们的文化底蕴很差,近乎于没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都是从中国这里学过去的。甚至是一些本来就属于中国的内容,他们还会硬掰着说是自己的文化。

在日本人眼中,木屐一直是自己发明。但是现在出土的文物,证明了木屐在中国三国时期就出现过,这是实力打日本人的脸,日本当然是坐不住了。


史之策


整天“震惊!震惊!”有完没完了?说来说去,这里面的绝大多数回答都是抄网上的,即马鞍山古墓里出土的木屐实物打了日本人的脸。

然而实际上,这个说法恐怕也是我们自己的无聊网友YY出来的而已。因为第一,马鞍山发现的木屐,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木屐实物;第二,日本学界也并没有硬把木屐的“发明权”归给日本啊。

马鞍山的古代木屐实际上来自于朱然墓,这个朱然就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东吴将领,曾经参与擒杀关羽的行动。朱然死于于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墓则于1984年发掘。

这座墓规模较大,墓中保存环境也比较好,因此许多有机质的文物得以保存下来,比如写有朱然名字的名刺、绘有精美图案的漆器,当然也有这双木屐。






(朱然墓及出土文物)

这双木屐外形接近椭圆形,底部有屐齿,表面涂漆,除了原来的绳子已经腐朽,其他主体部分保存完好。不过,我们可以说它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漆木屐,却不能说是最早的木屐。

答主在另一个专门谈木屐的回答里曾经说过,在浙江宁波慈溪湖遗址、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木屐,造型已经非常“现代”,给人的感觉是只要重新绑上带子就能穿着跑。



(慈溪湖遗址发现的木屐实物)



一个距今1700多年,一个距今5000年,要是论起木屐的起源,是不是后者比朱然墓出土的木屐要更有说服力?

可能有人觉得,慈溪湖遗址1987年发掘,卞家山遗址2002年发掘,这两处木屐都晚于朱然墓木屐的重新面世,因此影响力应该比较小吧,那我们来看另一个 。

考古工作者在南昌的一座东吴墓中,同样发现了木屐实物,墓主人叫高荣,是东吴官员,没准跟朱然还有过交集呢。而高荣墓1979年就发掘了,比朱然墓发掘还早五年。

(高荣墓出土木屐)

因此,无论从制作时间还是重新面世的时间看,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木屐都不是最早的,又何以引发惊动呢?

说起木屐的发明,答主曾经跟同样从事考古工作的日本、韩国朋友交流过。他们有的认为根据目前的材料来看,中国是最早的,应当起源于中国,有的认为木屐这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存在多个地区起源的可能。但是并没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木屐起源于日本或者韩国啊。


学术研究是用实物说话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能掺入过多的其他因素,更不能动辄带入“打脸”“嘲讽”的感情。与其以讹传讹,整日沉浸在因为发明权而产生的优越感中,不如静下心来,真正好好去学习了解一下我们的历史文化。


考古军中马前卒


首先来说,马鞍山的古墓在当时的80年代,已然被列入中国考古十大发现,虽然被偷盗过很多次,但是仍旧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和6000多枚铜钱,对于中国考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此墓的主人虽为朱然,但是真的无法可以对日本影响那么大,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日本人很正关注的只是墓中的一件文物,因为这个文物日本人被打脸,且很疼很疼,可以说颠覆了他们的文化认知观。

朱然何许人也?

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关注?

因为一件文物,日本人的传统文化被颠覆。他是就漆木屐,因为在此件事之前,日本人都会大肆宣传这是他们发明的,而此次的发现,则直接证明漆木屐是日本人偷窃而去的,然而发扬光大的而已。

出土的漆木屐?

此双漆木屐是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发明,而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漆木屐

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不见。
木屐主体刻凿完成后,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腻,一面发黑漆,漆面光泽,另一面在灰腻中镶嵌细小的彩色石粒,然后上漆,磨平,露出点缀其间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现一定的美感

固然中国一些文献里记实了木屐,好比《晋书·宣帝记》记实穿木屐交战,“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东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还曾对木屐做出如许的描写,“昔作屐,妇人圆头,男人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但是却没有历史文物的证实,以至于日本将木屐的历史窃为己有,直到三国朱然古墓出土了这一文物,才给了日本人有力的回击,并打的他们哑口无言!

这件事让我想起来一个词: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

其实在韩国,很多中国发明被说成他们韩国发明,比如《本草纲目》被说成他们的国学精粹,听了真的觉得很不要脸,而且很多老师都是这么教学生,然后学生肯定信任老师,思想被固化。我这的想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多创造发明,岂是尔等可以说是你们就是你们的。苍白的谎言下,证据一出来就是你们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

总之,这件事很解气。


合肥视觉


一双漆木屐惊动整个日本还不置于,日本人又不是什么没有见过世面。这样的题目也就是为了博大家眼球而已。先泼大家一盆冷水,不是说这个墓葬不重要,也不是刻意诋毁其他答友,只是想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毕竟这双漆履与70多年前的那两颗原子弹先比起来,分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就曾有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推送本国的科技、文化的发展。到今天还能在日本看到很多中国文化因素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如建筑、文字、饮食、书法绘画、瓷器、漆器等方方面面。

中日建交以后,日本的电视媒体,曾多次到中国拍摄纪律片,系统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马鞍山的朱然墓也不是日本NHK电视台一次报道中国文化,只是日本人对墓葬中出土的漆屐有着别样的感情。我们都知道日本传统服饰和服都是配木屐的,日本人也一直将木屐视为他们的传统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发明的,但是这双漆屐的出土,“无情”地宣告了木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对他们来说只是舶来品,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日本人比棒子实趣,起码人家实事求是,不会颠倒黑白。

不过马鞍山朱然墓,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拿这双漆屐去打日本人脸,那就显得我们太没有风度了。朱然墓对我们研究三国时期吴国贵族墓葬以及三国时期绘画艺术提供了极其重要实物证据。三国时期的书画艺术一直是书画史上空白,朱然墓中出土了众多漆画,如季札挂剑图漆盘、宴乐图漆盘等等,展示了三国时期绘画艺术的真实风貌。另外,朱然墓中出土的漆器,也改变了我们对犀皮漆器的认识,以前的学术观点认为这种工艺是在唐代发现的,但是朱然墓中出土了该工艺的漆器,将它出现的年代提前了至少数百年的时间。另外,我们对三国时期,贵族墓葬的形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公子想


马鞍山古墓是1984年安徽省马山市发现的一座三国时期古墓,它的墓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名大将军,名叫朱然。马鞍山的古墓在当时的80年代,已然被列入中国考古十大发现,固然被盗窃过很屡次,但是仍旧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和6000多枚铜钱,关于中国考古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此墓的主人虽为朱然,但是真的无法能够对日本影响那么大,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日自己很正关注的只是墓中的一件文物,由于这个文物日自己被打脸,且很疼很疼,能够说推翻了他们的文化认知观。

这件文物就是木屐,日自己不断说和服与木屐是他们本人造出来的,这双木屐的呈现恰恰否认了日本的说法,实真实在的打了日自己的脸。中日建交以后,日本的电视媒体,曾屡次到中国拍摄纪律片,系统的引见中国传统文化,马鞍山的朱然墓也不是日本NHK电视台一次报道中国文化,只是日自己对墓葬中出土的漆屐有着别样的感情。我们都晓得日本传统服饰和服都是配木屐的,日自己也不断将木屐视为他们的传统文化,是他们本人发明创造的,但是这双漆屐的出土,“无情”地宣布了木屐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对他们来说只是舶来品,不过有一点还是能够肯定的,日自己比棒子实趣,最少人家脚踏实地,不会颠倒是非。

这也突破了日自己“木屐是日本发明”的说法,中国再一次用历史证明,日自己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对着这可见的证据,日自己当然慌了,这直接打了他们的脸,也就是说,木屐并不是他们最先创造的,而他们却宣称是他们先创造的,因而该古墓震惊了整个日本!

日自己自身源起中国大陆,比方日本文字,日本文字就是标准的中文繁体字和中文草书分离在一同的,源起于书信交往,也就是说远古时中国大陆的老先生给日本岛上亲人写信,而岛上的先生学识有限,对草书读起来费力,只好连读带猜书信的内容,此后他们把来自中国大陆的繁体字和草书的信件作为教科书,教育下一代读写文字,再夹杂着一些方言天长日久就构成今天的日本文字和发音。


百晓生日常揭秘


中国的马鞍山墓惊动日本的不是墓主人,不是墓中出土的钱币,而是一双木屐,这对一直将木屐作为自己传统文化,引以为傲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认知颠覆与颜面尽扫之事。

(马鞍山三国墓出土的木屐)


1984年,三国古墓被大雨洗刷显露出来,随后被发现。墓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朱然。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从墓葬的规模来看,朱然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古墓采用的是土坑砖窒的布局,整座古墓坐北朝南,其墓道在墓坑的正南位置,墓室位于墓坑的中央位置。地面铺设了两层人字纹的地砖,墓壁采用的是三顺一顶的砌法。朱然墓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在被发现之前,墓已屡次遭盗,但还是出土了发现了300多件三国时期的文物,以及6000多枚三国钱币。另外一件就是惊动日本的木屐。日本电视台先后两次来到朱然墓拍摄大型纪录片。


这双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实,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只是没有实物证实,这双木屐的发现,则证实了木屐并非日本发明,而是在中国出现,后传入日本,并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日本传统服饰之一。


据《庄子》记载,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曾制作过木屐,《庄子·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却隐居不言禄,最后抱树自焚。晋文公非常悔恨,做木屐是为了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足下"也成为对人的尊称。

后来木屐渐渐普遍,据说孔子当年就穿过木屐,他的木屐还被人偷走,当作"异宝"典藏于库。《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论语隐义注》:"孔子至蔡,解于客舍,入夜,有取孔子一只屐去,盗者置屐于受盗家。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异。"

汉代木屐成为一种时尚,在首都洛阳,还流行一种习俗:新娘出嫁,嫁妆之中必备有木屐,考究者还在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绳为系。如《后汉书.五行志》以及应劭《风俗通义》所说:"延熹中,京师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画屐,五彩为系。"

这种木屐就是朱然及其妻妾合葬墓中所出土的那种,应该是朱然妻妾的随葬物品:屐身小巧精致,木扁上凿有三个较小的孔眼,周身施以漆绘,屐底则装有两个木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最为盛行,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如《世说新语·忿捐》记晋人王述性情急躁,用餐时以筷子戳刺鸡蛋,刺之未破,便大怒掷地,鸡蛋圆转不止,王述便"下地,以屐齿碾之。"

东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描写中国古代木屐云:昔作屐,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而日本的木屐式样也多为方形,妇女也常用圆头木屐。

南朝诗人谢灵运常穿一种活络木屐游山,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后被市井人所模仿,并相沿成习。由于这木屐优点甚多,便很快流传到南方。

(谢公屐)


宋代以后,木屐多用作雨鞋;明清时期将木屐称之为"泥屐",也是常在下雨天穿。

木屐源传入日本,在日本称为下駄(geta)。木底通常是用桐木或者杉木制成。有连齿和一齿的区分,连齿下駄是指台下前后两片屐齿相同的木屐 。只有一齿的用于山道的步行,可能源自谢公屐。

日本四面环海,雨水较多,穿木屐比较方便,木屐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发展,流行至今。

(日本木屐)


蔡骏


马鞍山古墓的发现,与其说是惊动了日本,倒不如说是狠狠地打了日本的脸,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只因为在众多出土的一件文物中,有一件非常特别的文物,它的出土,狠狠地打了日本的脸,到底这件文物是何方神圣呢?

1984年6月,在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发现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古墓,后来挖掘到一片刻有主人的头衔、字号等的木刺,相当于现在的名片,通过此物得知这个古墓的墓主人为吴国大将朱然,他当年凭借着跟随吕蒙擒杀关羽而功成名就。

一件不起眼的文物的发现,惊动了整个日本。该墓虽曾被人盗,但仍能挖掘出140余件葬品,绝大部分为漆木器,有“宫闱宴乐图”宫漆案、“百里奚会故妻图”、“伯榆悲亲图漆盘”漆盘等珍品,但有一双保存千年的漆木屐,直接震惊了整个日本。

日本人和韩国人一样都喜欢抢别人家的发明专利,以此来增强民族自信心。长久以来,日本人就宣称他们脚上穿的木屐是他们伟大的祖先发明了,并且以此为荣,为此他们一直和我国争论不休,而我们苦于没有实物的发现,而陷入尴尬地位。

三国时期的木屐的发现,狠狠地打了日本的脸。马鞍上古墓中的漆木屐的发现,直接颠覆了日本的认知,有了这个千年的实物为证,直接证明了日本人的木屐是从中国剽窃过去的,等于狠狠地打了日本的脸。

除了日本人,韩国人也一直抢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称“什么孔子是韩国人,《本草纲目》、端午节是他们”,诸如此类的事情可谓层次不穷,令人啼笑皆非。作为国人,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并且要以身作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马鞍山古墓是一座三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墓主人是东吴大将朱然。古墓发掘于1984年,是当年马鞍山市兴建纺织厂开挖地基的时候发现的。虽然古墓被发现时已多次被盗,但考古人员还是从中发掘出了数百件珍贵的文物,而其中一件文物的出土让日本为之震动,这件文物到底是什么呢?

墓主人朱然

朱然,字义封,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本姓施,早年被舅舅朱治收为养子。朱然和孙权同岁,两人关系甚好。219年,朱然和潘璋在临沮擒杀关羽,后接替吕蒙镇守江陵。夷陵之战时,朱然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223年,曹魏围攻江陵,朱然坚守6个月,迫使曹魏退兵,由是名声大震。

此后,朱然累有功勋。陆逊去世后,朱然成为东吴仅存的名将,得以总览全国军事,位高权重。249年,朱然去世,终年68岁,也是三国高寿之人。

让日本震惊的文物——三国时期的木屐

古墓出土了大量精美漆器和数千枚三国时期的钱币,而其中一件文物让日本人大为震惊,这就是一双三国时期的“木屐”。

说起“木屐”,人们总会想到日本。但事实上,木屐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后流传到了日本,在日本流行开来。但由于没有实物证据,日本人一直否认这种说法,并强调木屐是日本人自己发明的。而朱然墓出土的“木屐”则狠狠地打了日本人的脸,这双1700多年前的木屐证明了木屐并非日本人发明,是从我国传到日本的。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曾多次派使臣前往曹魏朝贡,进献的贡品是童男童女和布匹。魏明帝赏赐给日本大量绸缎布匹和百枚铜镜,极大改善了日本人的生活。这些铜镜据说就是神器“八尺镜”的原型。

而曹魏也派出带方太守弓遵为使臣前往日本,木屐很可能就是弓遵随身穿着的物品,在那个时候传到了日本,并最终在日本流行开来。


石头说历史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为了解历史文化发展轨迹,考古成了重要途径。特别是收集的文物,对于进一步了解古朝代,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今天有书君要跟大家说的是:80年代,因一场暴雨而发掘的马鞍山古墓,给我们国家考古带来新发现的同时,让日本也为之震惊,到底是啥新发现呢?



1、惊现古墓


1984年6月的梅雨季节,连日阴雨绵绵,给马鞍山某个村庄带来一次非同寻常的山体滑坡。滑坡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冒出一座古墓。


接下来发生的连有书君做梦都梦不到的事。附近经过的村民,居然随手就能挖出很多钱币。这些村民意识觉悟也是足够高,立即上报给当地政府。


考古队收到信息后,立马封锁并进行挖掘。这个古墓用砖彻成了两个墓室,全长8.7米。据载:墓砖上都印有篆体的“富且贵,至万世”字样。


2、揭秘墓主


古墓挖开后,墓主身份随之浮出水面,竟然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朱然。

要了解这个古墓的考古价值,有必要了解朱然的身世。


谈起三国,估计大家想到的都是:关羽张飞等知名人士,对朱然却知之甚少。实际《三国志》里记载,朱然做为东吴的全军总司令曾生擒过关羽。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有点暗自佩服呢?


出生豪族的朱然,起点就比一般人高。他13岁时过继给膝下无子的舅舅朱治。因年少与吴国老大孙权年龄相当而成了同窗好友。


孙权哥哥孙策遇刺,孙权接位坐上江东老大位置。


做为同窗好友的朱然义不容辞帮助孙权一起治理江东。孙权初始只分配几个县让朱然管理,结果让孙权很满意。


接下来孙权又让朱然去当丹阳市长。当时的丹阳山贼横行,没想到朱然上任一个月就全部消灭。让孙权刮目相看,开始让朱然参与具体管理。


此后朱然先后参加两次吴蜀大战,两次大胜。他还创造了三国时期的吉尼斯纪录:得不到增援,却让攻方撤退的守城战大捷,因此"名震敌国”。朱然的卓著功勋让他在当时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朱然相对吕蒙、周瑜等,算是三国时期命较长的,活到68岁因病去世。孙权为他素服举哀。墓葬隆重程度可想而知。



3、宝藏挖掘


经考古学家挖掘确认,朱然墓是当时东吴最高统治者墓葬特色的代表。在当时发掘的吴墓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等级最高。对研究东吴的埋葬制度及历史文化价值非同寻常。


朱然墓室曾被盗,好在有许多陪葬的精美漆器幸免于难。这些漆器画继承了汉画传统,件件价值连城。


还挖到一片刻有主人的头衔、字号内容的木刺。有书君不由感叹:原来"名片"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


其中,金器,银器,玉器更是出土不少。除此之外,挖掘六千多枚在如今是稀世珍宝的三国古钱币,这些都极具考古价值。


4、打脸发现


众多出土的文物中,一件神作让日本受到不小刺激,甚至不远万里来中国拍纪录片。到底是什么神物有如此大的威力?


日本也非常感兴趣的三国朱然古墓中发现了一双"木屐"。



日本人一直宣称"木屐"是他们祖先发明的,为此洋洋得意,居然还与我们中国争版权。结果"木屐”却在中国1700多年前古墓中被发现。


这次古墓中"木屐"的面世,充分证明:"木屐"是中国发明的。整天吹嘘大和民族文化的日本这就尴尬啦!想将木屐的历史文化窃为己有的日本,这回是被"啪啪"打脸咯!


考查研究发现: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朱然墓让世人见证中国古文化的渊源流长,任何覷覦我们国家宝藏与文化的,都是妄想。但我们大中华有着宽容而博大胸怀,借用三国名句: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三个巴掌,啪!啪!啪!打的日本人的脸生疼

1984年,马鞍山墓出土了一件文物——木屐,这双木屐一问世就受到了巨大的关注。

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一直和中国争,木屐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还大肆宣扬他们的木屐与和服文化,直到这双木屐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日本人的臆想。

马鞍山墓的墓主人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朱然,他当过大都督,也和陆逊联合过大败刘备。三国我们都知道,距今已经1700多年了,1700年前的墓里出现日本人发明的木屐?日本肯定也有质疑的人。

但是文物本身是不会说谎话的,鉴定文物年龄最好的方法就是碳元素的同位素法,事实证明,这双木屐的确经过了1700多年的岁月。

同样的,这也打破了日本人“木屐是日本创造”的说法,中国再一次用历史证明,日本人的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其实木屐在尧舜禹时代就开始存在,在汉隋唐宋时期尤为盛行,汉朝姑娘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带子的木屐,宋朝的时候,贵族为了省钱,也会穿木屐。木屐更是平民和军队里的标配,起着防止被带刺植物扎的作用。

到后来木屐在中国便没有那么流行,现在的人基本都不会穿木屐,用拖鞋代替了。但是日本却发扬了中国的木屐文化,小逸认为木屐很可能是在唐朝时期流传过去的,唐朝的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让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过现在日本也不敢说木屐是自己发明的东西了,说一次就是打一次自己的脸,让他们颜面无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