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评价陈道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这番话?

纣王在坏终是王


陈道明在接收《东方时空》采访时说,艺人应注意职业操守,别乱拍神剧误导下一代,少拍伪历史剧。明确表示自己从不拍抗日神剧这样的烂片,这关系到正确的历史观问题,不能误导90后、00后、10后的孩子。彰显了他作为一名演员应该坚守的基本底线,作为影帝级人物应有的艺术良知和道德操守。

对于陈道明的观点,社会上绝大多数还是持赞成、肯定的态度的。但在娱乐圈和文艺圈却有不同的声音:

陈道明是影帝级别的人物、大咖,当然能“任性”而坚决不接、不拍,可那些默默无闻的跑龙套者需要这些抗日神剧,他们要生存、要生活,观众需要一些抗日神剧,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有需求就有市场。那些编剧和导演都是为了钱才会拍摄的,不是所有人或者是说演员都能够有陈道明那么任性,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你陈道明是演员而不是评论家。再说,文艺作品允许艺术虚构、艺术加工的,是允许采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我认为以上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能为钱而丧失底线和原则,艺术加工和虚构不能违背史实,更不能“艺术加工”得离谱。

“抗战神剧”的出现甚至大行其道而误导孩子,绝不仅仅演员和市场的事,还有:

1.导演。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些导演在选择影视文学作品时总以为只要主旋律不错使劲夸就行,不过大脑、不走心的粗制滥造而留下笑柄。

2.编剧。编剧是剧本的作者,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为了增添抗战剧看点、博取观众眼球、提高抗战剧收视率,便以大量夸张、恶搞、空想等手法拍摄抗战影视作品,一些神剧的编剧用着浮夸的台词人设,甚至违背历史和常识的剧本,来实现 “天马行空”想象,将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如手撕鬼子、石头炸飞机、裤裆藏雷等雷人剧情,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先烈们的不敬。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历史价值观与民族认同感。

3.审查监管。审查监管是最后也是最关键一关,对抗战题材影视剧把关不严格是不争的事实。14年的抗日战争中,3500多万人伤亡、5600余亿美元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取得抗战胜利。真实的抗战如果有神剧里那么简单我们当年就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孩子们会产生一种错觉抗日没有那么艰难。

因此,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规范文化市场,既要有行政审查更要有法律约束,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对于抗战历史理性、客观、全面、严谨、合理化的认知,才能让抗战剧真正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正确弘扬主旋律。


罐头辰


陈道明明确表示不拍抗日神剧这样的烂片,彰显了他作为一名演员应该坚守的基本底线,作为影帝级人物应有的艺术良知。在那些不负责任编创人员的粗制滥造下,抗日神剧通常会呈现出战争游戏化的“神转折”,在将我军偶像化的同时,将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像手撕鬼子、石头炸飞机、裤裆滚雷这样过分夸张不实的雷人剧情,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

陈道明是一位严肃的演员,有着作为老戏骨应有的艺术造诣和价值观。他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标杆意义,引导和规范着演艺界的艺术情操和底线。

他敏锐地发现,现如今传统抗战片的剧情及其各种元素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一些影视编创人员为了增添抗战剧看点、博取观众眼球、提高抗战剧收视率,便以大量夸张、恶搞、空想等手法拍摄抗战影视作品,致使不少抗战剧中出现奇葩性的虚假内容和雷人镜头。这是极不严肃且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

抗日神剧大多没有什么逻辑思维,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受众大多以文化水平不高的青、少年儿童群体为主,这些人明辨是非能力较低,难免使他们产生代入感,使得他们认为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这些神剧的出现,如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历史价值观与民族认同感。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恐怕后人就很难理解与反思为何这场战争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因此,公众必须要力挺陈道明拒演抗日神剧的创作态度!


述娱


我个人觉得陈道明老师说的话很有道理,“抗战神剧”这种产物的出现,是影视制作团队对历史抱着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的最好体现。虽然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影视作品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戏说历史的风格,不会像正史史书那样严肃,厚重和沉闷,但底线是真的不能够逾越的,一旦逾越,对于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人来讲,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历史观,从而将那一个混杂着钢铁与血泪的年代里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给毁灭得一干二净。

而抗战神剧却严重地逾越着这条底线,这些神剧的编剧用着浮夸的台词人设,甚至违背历史和常识的剧本,来实现所谓的“天马行空”,简直可以称得上无耻。那毫无原则的鼓吹我军神武,无论是对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还是对于电视荧幕前的观众,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定程度上的侮辱,侮辱我们的智商。

勿怪网络上的观众在痛呼网络神剧的雷,你来看看下面的剧本台词,是一个正经编剧用脑子想得出来的么?


  • 一百五十公斤的炸药,也就是三百斤的炸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至少是两个成年人的体重之和,也就是我们的革命战士个个都是大力士,能够一个人背着两个人上战场和敌人拼刺刀。

  • 著名的“手撕鬼子”笑话,从这个角度把人给撕开,已经懒得吐槽。

  • 编剧是不是欺负我们没看过《金刚狼》?日本忍者大战美国金刚狼?就算要表现英雄主义,也得来个颇具中国意味的武术功夫吧,比如太极拳,八极拳,形意拳,这都比上面这雷人的画面要好得多。

  • 又是常识性的错误,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我只想说,编剧能走点心么,在遇到不清楚的常识的时候稍微问问身边的人,都不会闹出这种笑话出来。


从上述我举得几个例子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抗战神剧”这种产物,绝不是导演天马行空别出新裁有意而为之的创新风格,而仅仅只是不走心的粗制滥造留下的笑柄,总以为只要主旋律对使劲夸就行,却往往丢失了作为一个影视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素养,这才是最为可悲的地方。而用这种剧来纪念抗战这段时光,更是让人无非接受。

所以,真心希望更多的演员能像陈道明老师一样站出来,说出这些剧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抵制这种剧的出品。


我是星夜行


陈道明有气场,不容置疑。但他把所有角色都演成他了,扑克脸,无表情,深思状。这个可以理解为沉稳有深度的表演,也可以说是无表演。所以他必须挑剧本,结适合他演的角色。姜文也是,演啥都带点痞子味。中国男演员可塑性不强,很难改变自己像巩俐演秋菊那样塑造完全不同的,有挑战性的角色。另外,他最近做个广告,说有个角色,别人说他演的最好,无人超越,他反问人家,要是我再演一遍呢?意思是只有自己能和自己比。作为演员,应该谦虚。赶上好剧本了,成功的塑造了几个形象,就目空一切了吗?他敢不敢演喜剧?敢不敢演不吊脸摆酷的反派?


文娱百晓生


陈道明接受记者采访的话,网上骂声不断。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文艺界没有文艺批评的声音,乱象丛生:编刷胡编,艺人胡演,娱乐圈互捧,媒体互吹,观众乱骂,玄得离谱,假得稀奇。还批评不得,谁批评谁挨骂。听听陈道明说了什么,大约说了艺人应注意职业操守。这是一句话。二是别乱拍神剧,误导下一代。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少拍伪历史剧。这些批评,应由文艺批评家说,不能由陈道明说,因为他是演员,他也在被批评的位子上啊。可是他从被批评者变成了批评者,无奈说了几句千百万群众或千百万观众想说找不到地方说,想痛批也找不到对象批的话,就有人骂他这也虚伪,那也东东。而且质问,要他陈道明举几个抗日神剧的例子出来。好可笑,还用举倒子吗?我来替陈道明回答吧,打开电视机,几乎几十个台,天天至少有二十部抗且神剧在播放。陈道明该点哪个频道的哪一部或哪几部片子作例子,满足一下一些人们的求证呢?所以我看算了:我们人人应有的常识是:文艺作品允许艺术虚构,艺术加工,在创造艺术人物个性上,允许采用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但是,文艺的娱乐角色既要来自生活,又不能照搬生话。其表现形式是在一一 似与不似一一 之间。可是我们每天在看的,充斥了每个频道的那些神剧,到底演的什么名堂?武器有德式冲锋枪,二十响的王八盒子有射不完的子弹,神勇的抗日志士个个身怀绝技,皮夹克,马靴,飞檐走壁,女流们也是家国情怀武装到牙齿,满嘴现代口号喊着拚杀在日本人的狠窝虎穴,面不改色心不跳。抗日战争是这样打过来的吗?难怪张召忠调侃说,真佩服一些人的耐心,居然能把一部神剧从头到脚看个完。虚构是允许的,但拜托不要虚得太离谱了。所以我们普通观众是赞成陈道明的谈话观点的。他主演的《康熙王朝》和李雪健主演的《水浒传》,是不是伪历史,无知的喷子们骂了不算。作为艺术家,他们在银屏上的形象和银幕下他们在观众心目中的修为,也是他们自己认可不算,广大观众认可才算。


李老根2017


我赞同陈道明先生的批评,但也理解神剧演职员的作为。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就天生具有满嘴胡天的生理基因,这个基因导致的行动总要表露出来,那就让它由戏子在虚构的演戏里发泄出来总比在真实的生活中真的表现出来害人要好


孤独的精灵5


首先,正确看待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大环境金钱至上,粗制滥造卖钱是市场需求,只不过良心剧求真的人大部分不被现今娱乐圈接受。

论抗日剧,只服《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直视第一人称对战争的直面感受,国,家,人,生存,欲望,理想,信仰。面对机枪人类的恐惧,其实打起来人只会第一想法是活下去,只有面对死亡压力时迸发出求生的意志。里面看似吊儿郎当,但是心有大志,内心有韬略的正是当时无数年轻人的写照,内心无比彷徨,对未来茫然失措,时代迫使他们去奋斗拼搏,就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家,缅怀先烈同时我们不去歪解不去跟风,做好自己就可以,对错误理解的人不要去谩骂,知识贫瘠的人太多,喷子也太多。年轻人别被s13洗脑就好。


Evilsoul78507866


呵呵,最近以来,关于抗日神剧和小鲜肉等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要我说啊,这都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注意:这是娱乐圈!什么是娱乐圈?就是供大家娱乐的地方、人、物及话题,这里面发生的一切不要当真,充其量也就是一群戏子们通过假哭、假笑、假悲欢、假离合来让你满足一下罢了,你愿意看,愿意被感动、被愤怒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就像股市,你赚钱了,兴高采烈,你赔钱了,哭爹喊娘,你怪谁?谁生拉硬拽要你进去的?就像谁死皮耐脸的让你看电视剧的?至于历史,你想通过娱乐圈的东西来了解真实的历史,这不是笑话吗?即使你通过专业的书籍来了解历史,就一定保证它是完全真实的?不是有句话吗,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再次强调:这是娱乐!不是课堂、不是百家讲坛、不是纪录片!至于小鲜肉,你不喜欢,但有人喜欢啊,一个社会,不能千篇一律的只出现一种人,一个腔调,如何去正确引导人们去了解、去思考,这不是娱乐圈的事。最后谈谈演技,这也是最近很热门的话题,其实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问题,我试问一下,你去问问大部分人,这个演员的演技好在哪里?他们最多给你一个回答:演的好、演的像,具体是怎么像、怎么好,用了哪种学派的理论?保证一个个蒙蔽!所以演技的探讨还是留给影评家吧,你我基本上都没有资格。


我用的可是真名


很支持。

那我自己来说,我从小跟我爸看抗日剧。以至于我觉得日本人只要看到一个女的就会叫嚣着花姑娘然后那啥,男主角可以一个人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嗖嗖嗖地打败十几个装备精良的敌人。到后来繁衍出来的什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啊各种,都让人觉得,很无语啊吧

抗战剧的本意应该是让人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过去的不容易。我看那年那兔看的眼泪哗哗,看一些抗战剧,真的我有点想笑。有些编剧太夸大这个个人主义,让人觉得反感。

而且现在很多演员动不动就晒个什么伤疤,凸显自己的敬业。何必呢。我很赞成陈老师的这番话,有些时候小孩子对一些事的印象就来源于网络,来源于你拍的电视剧。与其要误人子弟,不如一开始就拒绝。当然还是有良心抗日剧的存在,亮剑就是我心里永远的第一,但是真的少,太少了。


慢慢健身


我不看电视剧多年.为什么不看?绝大部份电视都粗制乱造即无思想性,更缺艺术性,演员是找些小鲜.肉穿插不伦不类的内容吸引眼球,难道我们的创作人员水平差?怕不是,现今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各行各业都湧现出大批人才,为国国家发展丶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文艺创作方面当前我觉得还是为了谁的问题,文学作品的优劣将影响一大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