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夏午後我尋尋覓覓,穿過了陽光與暗影斑駁相間的廣場與街道。整整兩個小時的偏行,我感覺到我的身體被掏空了,但我也很確信這片街的Pokémon已經被我全部掏空。
——題個記
作者:陳達,美帝持照投顧,熱愛各種有趣的投資門路,喜文史哲書,略懂劍術,倡導詩意生活之沐
現象級的Pokémon Go
就算僅僅以截止目前的戰績來論英雄,Pokémon Go已經絕對可以說是一朵嬌豔欲滴的大奇葩。讓我們目睹了最刀鋒的技術與最沉澱的IP合體後人類集體高潮的大場面。有這麼幾張圖能夠從大數據的角度描述一下這種碾壓級的爆發力,就如同向雪地裡撒熱尿一樣勢如破竹。
下圖是Pokémon Go在發行後兩天內達到的數據成就。僅僅在兩天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其在美國Android平臺上的下載量已經秒掉了著名約會(音同“泡”)軟件Tinder。要知道Tinder可是一個四歲的大齡APP。
僅僅兩天,在Android上日活數(Daily Active Users,DAU)直逼推特 (NYSE:TWTR)。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此刻推特在此數據上已經投降。
在Android平臺上單日使用時長為43分鐘23秒,睥睨 Whatsapp, Instagram,Snapchat, Messenger 一干大佬。
有人會質疑,他們會說來得快必然去得也快。當然我們需要去考察Pokémon Go 發行後7天、30天、90天后的移動應用留存率(app retention rate)來看看此爆款的用戶粘性如何,這些事以後自然會有人會去做;但是目前而言,據App分析公司SensorTower的調研,Pokémon Go在美國的的Google和蘋果商店下載量已經突破750萬,僅在iOS平臺上,其每日營收已達160萬美元。我們可以比較一下,著名巨擘《部落衝突》每日營收是32萬,而網易旗下全部手遊的日流水大概是500萬,全部。
iOS App流水前十強
數據來源:thinkgaming.com
英語是一種有過度渲染傾向的語言,日常對話動不動就是awesome,magnificent, fantastic, superb, one of the best等等,但在某一個詞的使用上大家還能稍微保持一點矜持:phenomenal (現象級)。什麼叫現象級?Pokémon Go就是現象級。
Pokémon Go的乍起讓AR (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實現了風光逆襲。有些人會說:你別逗了Pokémon Go贏在IP贏在情懷好嗎,跟是不是AR有半毛錢關係。不可否認Pokémon Go的IP確實騷包,但持這種觀點的人對一些基本事實不尊重:
任天堂的遊戲全是情懷:超級瑪麗、口袋妖怪、塞爾達傳說,情懷既沒讓Wii打敗PlayStation,也沒讓Wii打敗Xbox
打情懷牌的手遊多如牛毛,到目前為止真正的爆款就這麼一個。
親測,樣本容量不夠神奇數字30,所以聽過就好:身邊認識的妹子正在沉迷於抓怪的,沒有一個摸過GameBoy,也沒有一個看過寵物小精靈。
說到底:沒有AR就沒有Pokémon Go。也有人片面理解AR就是要有穿戴設備,沒有穿戴設備就不是AR。那我只能表示對此理解確實無解,這就如同認為穿警服的才是警察,而便衣就不是警察一樣。
什麼是AR?
如前所述Pokémon Go的乍起是AR界的一記怯生生的打臉。曾經在許多人的眼中,AR就是是VR (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斜線後的表弟:被稱為VR/AR 技術,比如各種行業報告都是如此給個籠統。雖然AR和VR的掰手腕已然幾十年,但顯然目前來看,VR已經婦孺皆知,而AR會被很多人一個不小心看成AV。
從Google Trends的搜索興趣來看,VR在近幾年搜索數量上已經遠高於AR,當普羅大眾的興趣點都在VR上,投資者的錢自然也會向VR狂撒;但是經過Pokémon Go的洗禮,投資者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在投資標的上稍微精耕細作一下,給AR這個表弟一個獨立的名分?
從Google Trends的搜索興趣上來看近年來VR遠高於AR。
數據來源:Google Trends
我們應該先從概念將AR從VR中區別出來。我個人的理解是,VR是虛擬世界覆蓋現實世界,而AR是虛擬世界重疊現實世界。VR做的是用設備和技術來遮擋掉你對現實的認知,而AR做的是用設備和技術來增強你對現實的感知。在一個AR渲染的情景中你應該能清晰地將現實從虛擬中辨認出來,比如我特意停下車去抓皮卡丘,我知道鏡頭裡的皮卡丘是虛擬的,但鏡頭背景裡我的老婆大人慍怒而即將爆發的臉是真實的。
AR簡史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看圖不方便的這裡是文字內容:
1968年
雖然是表兄弟,但VR和AR在早期並不分你我,來自於同一個孃胎。追溯到1968年,虛擬現實之父 Ivan Sutherland研發了第一代“頭戴式”顯示系統來呈現3D透視圖。當然這一代設備純靠頭戴會導致體驗者斷頸而暴亡,需要從頭頂懸掛下來方可承受其重量。
1974年
計算機藝術家Myron Krueger設立了“人工現實實驗室”Videoplace。不同於現在主流的可穿戴設備,Videoplace的思路是直接通過投影機、攝像頭和其他硬件模擬出一個人工現實環境。這個idea最後慘遭淘汰。如果此思路成為主流,你現在玩VR買個潛水鏡就不夠了,得買個家庭影院。
1990年
AR 終於從概念上取得了獨立。波音員工Tom Caudell首次提出“Augmented Reality”一詞。
1992年
發明家Louis Rosenberg研發了一套叫Virtual Fixtures的AR系統,為美國空軍提供遠程操縱體驗。Rosenberg這哥們由於腦洞太大,現實已經不能滿足他,他最後改了行去寫科幻小說和劇本。
1994年
AR技術首次在藝術上得到發揮。藝術家Julie Martin設計了一出叫Dancing in Cyberspace(賽博空間之舞)的表演。舞者作為現實存在,在虛擬的環境和物體之間婆娑,這是AR概念非常到位的詮釋。
1998年
名為 1st &Ten的圖像處理系統第一次為NFL (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在電視轉播中畫出了一條黃色的虛擬線,讓“首攻”(first down) 需要進攻的距離一目瞭然。
1999年
NASA (美國航空航天局)在X-38 航天飛機上使用AR技術來投射地圖數據,增強試駕的視覺感受。
美國海軍開始使用戰場增強現實系統(Battlefield AugmentedReality System, BARS)。以後當美國大兵遇上ISIS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看見的是一個鋼鐵俠,美國大兵看見的是一條血槽。
2000年
日本物理教授加藤博一創建了一個叫ARToolKit的一個軟件圖書館,致力於研發可以將虛擬的三維影像投影到現實世界的技術。此項目研發的技術目前仍然被AR界廣泛使用。
2003年
NFL首次嘗試使用空中攝像機Skycam來投射first down線。
2009年
ARToolKit將AR應用於瀏覽器之上。
美聯社在紙質媒體上首次使用AR。Esquire雜誌出了一次AR特別刊,讀者將雜誌某些頁面掃入攝像頭,會在終端設備上顯示動態圖像。
2013年
大眾汽車發佈MARTA(移動AR技術協助)App來使修理員工獲得手把手的修車協助。
2014年
谷歌宣佈發售跨時代意義的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遭到跨時代意義的慘敗。
Magic Leap宣佈完成截止當時最大的A輪AR融資:5000萬美元。
2015年
AR/VR合計7億美元投資。
2016年
AR/VR合計11億美元投資。
微軟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發貨。
Meta 2 開發者版本發貨。
AR手遊Pokemon Go橫空出世。
AR的優勢
我們可以說VR的核心是內容。VR是沉浸式的內容,讓我們沉浸在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用全面扭曲的三觀來體驗一種情境或是一個故事。當你臉上綁著一個潛水鏡手舞足蹈,你旁邊的哥們還以為你在抽抽。VR的優勢就是實現你與現實的隔絕從而帶來夢境般的體驗,但也註定了沒法與更為廣闊的真實世界互動,原因很簡單:你出不了門。
AR的核心在於用更大的可能與世界進行互動,如前文所言,AR不覆蓋現實,AR是將新的信息重疊入現實中,從而你對世界的感知被大大強化了,你對世界的反應也會產生更多可能性。當然這並不是說AR不注重內容,無論是VR還是AR,內容都是 the jewel in the crown,尤其涉及到遊戲與其他娛樂。但AR對內容並無完全的依賴,因為現實世界可以是最好的內容,AR要做的是讓這種內容變得更有趣。
另外,AR的體驗可以是不中斷的,比如你玩Google Glass,你可以一直使用持續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裡不間斷地使用;但是如果你用VR設備玩遊戲,那麼媽媽一喊吃飯你就必須要先按暫停。因此AR的最大潛力可能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革命,而目前來看,VR只是提供一個炫酷的平臺,類似於出一款新的遊戲機或一種新的電影院。
高盛預言在未來AR會比VR發展得更快更好。他們做了個類比:VR之於AR,就好比是臺式電腦之於智能手機,一個需要你身處安全的環閉的空間內,而另一個可以帶你出門帶你飛。
熟能勝出?
幾個AR界的壯士
高盛關於AR/VR產業的報告裡提到在AR硬件方面,目前有如下幾個主力壯士正在為之奮鬥。簡要介紹一下。
1. 微軟 Microsoft HoloLens
萬眾矚目的全息投影眼鏡,高光率讓人吃不消。HoloLens是微軟為Windows Holographic這個AR平臺推出的主要設備,為Windows 10提供AR支持,因此不止是對遊戲娛樂,HoloLens對其他的多種應用都可以起到增強體驗的奇效。HolenLens的消費者版仍然處於跳票狀態,但研發者版已經在今年三月發貨,售價3000美元。從已經宣佈效忠的一些AR應用來看,HoloLens目前能做到以下這些:
Holograms:將3D物體放置你的周圍並予以褻玩,比如走獸、比如艦船,比如冥王星。
HoloStudio:3D模型與3D打印。
HoloTour:3D虛擬旅遊軟件。
RoboRaid: 遊戲,在你身處的環境裡打怪。
Holographic Workstation: 花旗研發的3D交易平臺,想象一隻只股票漂浮在半空中,你用手抓上一隻,K線圖浮在你的面前。
等等等等。
難怪微軟CEO Satya Nadella 最近樂呵呵地說, Pokémon Go和任天堂的勝利也是微軟的勝利。佈局AR多年的微軟正在等著大風吹來。
2. 谷歌眼鏡
這是一款典型的over-promised 然而 under-delivered的AR產品,曾經眾望所盼的顛覆沒有如期而至,最終在2015年1月停產停售。對於谷歌眼鏡為什麼會失敗可以寫一篇論文,如隱私問題、產品外觀、電耗等等,這裡也無意展開。不過天降大任於斯人,顛覆級別的產品不順是自然而然的事,好在谷歌這種巨無霸挫得起實驗的失敗,她仍然在努力。另外在某些領域谷歌眼鏡仍然混的風生水起,比如一些醫生對其依然愛不釋手。
3. Magic Leap
這隻獨角獸目前估值45億美元,2014年Google領投B輪融資5.4億,阿里爸爸領投了剛過去的C輪融資7.9億,蔡崇信入Magic Leap董事會。大A股的華策影視和利亞德也有參股。
這家公司神秘到沒朋友,外界對其產品還是基本靠猜:因為其目前沒有發佈任何產品,只有各種流言蜚語與公司時不時發佈的一些科幻片一般的小視屏。有興趣的可以上他們的網站感受一下這些小視頻帶愛的心理衝擊。此司的遠大理想是用AR技術來取代電視和個人電腦,目前為止我們尚未得知要通過何種方式成其宏願:是頭盔?是眼鏡?是裸眼光學成像?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這家公司在獨角獸的獸榜中名列前茅,還有他早期的一些專利文件就如同科幻小說。
對了不要太執念於Magic Leap上那些開人腦洞的神奇小視頻,他們還不是現實,仍然只是特效。
4. Atheer
這家公司有盛大參與的身影,其產品是智能眼鏡AiR。因為直接面向企業型用戶,產品受眾主要受眾包括維修工、裝配線工人、測量師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等等。基本上其產品的追求是為了實現工作的“脫電腦化”,不需要藉助電腦之類的媒介,用智能眼鏡即可看到空中的信息,並實現與平臺的操作和互動。正如前文所言,AR技術的核心是增強對現實的感知,並增加對現實反應的可能性,達到與現實世界的互動。
結語
零零碎碎對AR做了一些介紹,希望AR的概念從VR中能獨立,不再被人當做VR斜線後面的表弟小跟班。至於AR或是VR抑或是將兩者合體而出的MR (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誰更有未來,這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我個人認為AR更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轉化為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就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如Pokémon Go已經讓我那些不愛運動的基友們逐漸適應了晨跑與夜奔。
The next big thing is around the corner.
微信公眾號:浩哥說(ID:haogetalks),程浩,迅雷創始人,目前專注於互聯網金融/創業服務/VR/AR/人工智能的投資,歡迎創業者發送BP到[email protected]郵箱與我交流。
閱讀更多 程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