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零獸,有點故事

說起北京,最具代表的就是老北京胡同了,

衚衕,原為蒙古語,發音為"火曈",即小街,

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

皇城根兒裡冒出的滋味

衚衕印巷小館的創始人尹家的祖先就曾住在王府旁的衚衕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皇城根兒"。尹家祖先喜好烹調,做得一手好菜,於是開了個小店。因為人緣好、菜品味好、價錢又便宜,很受四方鄰里的歡迎。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小店與王府大院互為鄰里,經常有府裡的下人過來品嚐,其中就有在王府裡做菜的廚師。他們混熟後,常對菜品的味道、製作相互交流,故而留下了一些非常經典的官府菜餚。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後因國內戰亂,物價飛漲,小店也只好關了門。改革開放後,尹家後人重操舊業,傳承祖上留下的文化遺產,決定重開門店。因為"尹"姓和印巷的"印"諧音,有緬懷祖先之意;祖輩當初又將小店開在衚衕裡,衚衕又叫"巷",店面不大,所以取名"印巷小館"。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用最古老的方法做新派京菜

往上數六代都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老北京尹彪,一個86年的年輕人,把老北京私房菜印巷小館做到了20家門店,日流水50萬元。他用最古老的方法做新派京菜,固執地想恢復老北京最對味的餐飲文化。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置身在印巷小館中,彷彿穿越到清末民國初的老北京。從印巷小館裡的宮燈、花梨八仙桌、屏風、木製餐牌、門框、琉璃,這些老北京司空見慣的物件,都可以看出這兩個字:講究。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琉璃的隔斷,北京的衚衕名字印在宮燈上,古色古香的環境,彷彿置身於老北京的巷子裡。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北京的衚衕菜由"宅門富戶菜"和"平民居家菜"兩部分組成。

"宅門富戶菜"由衚衕裡宅門富戶的"家廚或女主人"烹製招待來府賓朋的菜餚。因是富戶,有巧婦,所以北京宅門衚衕菜的餚饌,選料精而廣且技法多而巧,具有濃厚的戶主家鄉的本土氣息。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而"平民居家菜"則是衚衕裡尋常百姓人家自己烹製的家常飯食。雖無大菜,但著實講究以自然道法而遵循的"時令"。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無論是春日的香椿嫩芽面,炎夏的冰水汆面,金秋的炸醬麵,寒冬數九天,醬個豬頭配烙兩張餅,還是火爐旁隨便烤的焦黃窩頭抹上臭豆腐,全部都是一頂一的美味。

無需太多的技法,只講究物盡所用,用找得到、買得起、做得出的食材,來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及對美食的淳樸嚮往,這不就是我們所一直在尋找的匠心本味嗎?

穿越清末民國衚衕兒裡的新派北京私房菜(上)

在印巷小館京味十足的樂曲韻律中,不論宅門富戶菜,還是平民居家菜,"老北京胡同菜"的味道在這裡都可以品到。一個年輕的老北京,一直保持著對菜品和對老北京文化的敬畏與堅守,想通過自己的方式,通過自己的餐廳去恢復老北京餐飲文化。

如果您想去了解最純正的老北京文化,品嚐一口地道北京味兒,那下一期當家的阿菜就帶你去印巷小館坐一坐,定會不虛此行。

【零獸】釋放行業原力,零獸如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