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赵州扇鼓是流传在河北石家庄赵县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也是河北省十大舞种之一,因鼓形似团扇而得名。舞蹈具有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赵州扇鼓鼓面直径24厘米,狗皮蒙面,边缘绘有图案;鼓柄长13厘米,下端弯成云钩状,钩有9个铁环;鼓槌长35厘米,竹篾制成,末端坠红色吊穗儿。“扇鼓扇鼓生得圆,上面缀着九连环,虽然不是值钱宝,我靠扇鼓讨吃穿。”这段扇鼓唱词透露了它的些许起源。据考证,扇鼓起源于汉代,由乞讨者所用工具和演唱行为演变而来,俗称“唱门飱儿”。起初,乞讨者手执扇鼓并即兴编些唱词,在别人家门口演唱求取施舍。后来,民间艺人将其进行加工改编作为卖艺谋生的手段,这才逐渐传播发展起来。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赵州扇鼓于明末清初流传至赵县一带,经过几百年的传承,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据悉,早先受物质条件的局限,扇鼓艺人表演时只着便装而不穿戏服,以红辣椒充当耳坠子进行装扮。扇鼓表演也多出现在农闲时节、丰收之后以及各种祭祀和庆典活动上。传统扇鼓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它集击鼓、唱词、舞蹈于一身,手中的扇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点缀道具,而是控制表演节奏的乐器和工具。其演唱也有多种形式,在传统曲目中既有独唱和对歌形式的《十二月》、《丢戒指》,也有角色、人物、情节兼具的《二姑娘骑驴王小赶脚》,还有以说唱形式呈现的《吕蒙赶斋》,以及载歌载舞、舞蹈性突出的《扑蝴蝶》、《四辈上工》等。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过去赵县城乡的庙宇众多,信众如云。每每庙会时节,大大小小的庙会上总少不了善男信女们自娱或娱神酬神敬神的民间艺术表演,扇鼓更是不可或缺的节目之一。扇鼓源于乞讨者的工具和演唱,俗称“唱门飱儿”。乞丐们在富家门前敲打演唱求取施舍:“扇鼓扇鼓圆又圆,上打下坠九连环。虽然不是值钱宝,我靠扇鼓讨吃穿。扇鼓扇鼓圆又圆,上打下坠九连环。敲打扇鼓心里乐,盼的是不愁吃来不愁穿。打了几年没有来,你的门楼盖起来。你的门楼盖得高,不缺吃来不缺烧。”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此时,如果主人给端出饭来,乞丐们会立即唱到:“牛成对,马成双,院里鸡鸭闹嚷嚷,鸡鸭鹅,闹起来,里添人口外添财。”如果碰到不给饭的,还对乞丐们斥骂的话,他们会立即反抗,唱到:“你这门楼盖得宽,哪年不出几口棺”。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已故老艺人杨小黑在总结赵州扇鼓表演要领时说:“扇鼓舞的表演关键是三看,即看肩膀、看屁股、看眼神。”就是说,表演中肩膀要上下耸动、臀部悬空扭摆,斜眼用眼神与女角戏逗。

信不信,河北石家庄赵县民间舞蹈扇鼓舞来源于乞讨者的唱门飱儿?

有人说赵州扇鼓打起来土气,其实,扇鼓珍贵的就是它的“土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