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河北赵县城西有个河庄村(现何庄村),出河庄村北口不远,便是古洨河。这可能就是过去河庄村名的由来吧。还有一种说法是河庄村南有一条季节性的河流叫沙河沟,小河自西向东临村而过。每年夏季流水,冬季干涸,传说这才是河庄的真正由来。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何庄民风古朴,人心善良。每年农历十月初六,村里过庙会异常热闹,各地买卖商人八方汇集,各家亲朋好友一并到齐,家家酒宴摆好,盛情招待。还真是应了诗人王驾《社日》中“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诗中意境。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过去,村里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习俗一“拴人”。无论哪一户人家,凡是添了头生儿子,待到满月之后,村里便由几位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待午饭后组织一伙人带上粗麻绳,敲着铜锣,前呼后拥地来到那户人家。拿绳子套上户主的脖子,众人一哄而上,一边吆喝,一边拿棍子敲打着带往大街上的十字路口。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此时,大街上早已聚满了看热闹的人,只见管事儿的大声喝问:

“有酒呗?”

户主赶忙回答:“有、有”。个一普时共,人

“有芝麻盐呗?”

那边答“有”。

“还不快去拿来”。

“是、是、是”。一片嬉笑声中户主跑回家里,掂出早已准备好的烟酒和炒现成的芝麻盐来。乡亲们一边喝着喜酒,一边记上五角钱的份子钱,完事后再由主事的人到商店里扯上一块花布,送给主家给孩子做上一身“百家衣”,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为什么要问有没有芝麻盐?原来赵县当地有这样的婚育风俗:育儿妇女生孩子后,产妇忌食鱼肉菜肴。在“坐月子”期间,每天只吃小米煮的稠粥和煮鸡蛋,用炒芝麻盐佐餐。

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有到新生儿家“拴人”的风俗,场面好不热闹

缺子人家如生了男孩,亲友乡邻往往集资给小儿购买衣物,表示庆贺。生男的人家,有的向各户收取一角布料,求购百家衣,请未婚女子缝制“百家衣”。何庄的“拴人”风俗源于此,体现了相邻之间的和睦,以及友好互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