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我的文友康辉贞,讲述了民国年间的一件往事——“洋灯笼”。故事风趣诙谐,令人捧腹。民国年间河北赵县有个爱茶的人叫康黑子。一天,雇了一辆骡子车去北京访名茶,学茶艺。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在天桥,听到有一个买东西的在吆喝:“西洋宝贝耀眼明,赛过三圣母的宝莲灯,电门一开白光闪,分明是一道霹雳下九重。任你夜路黒漫漫,走路照样脚生风,十里路就当一里走,走三刻钟的不到半刻钟,还有那狼头虎豹狐狸精,一见这白光就藏了形。”其实就是手电筒。自然价格不菲,不过康黑子还是咬牙买了。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康黑子回家就给七八位茶友下了请帖,邀请他们八月初一到他家品茶。康黑子说道:“这一遭逛北京,不单买回十几种平生没喝过的茶叶,还得了一样宝物,人称‘千里白光照妖灯’,宿在保定客栈时,那老板非要用一个成化粉彩大茶壶换我的照妖灯,我都没舍得,为的是拿回来让老哥们开开眼界。‘千里白光照妖灯’这名称是他从某本评书借来的,一边说,一边拿出手电筒,往炕头上的麒麟送子图一照,尤其是麒麟身上的鳞片,被这道白光照耀光彩夺目,众人啧啧称奇。在这个跑了调的品茶聚会中,这个手电筒可谓是出尽风头。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几个茶迷临别的时候,还对这手电筒念念不忘,有人自言自语道:“戏台子上的油火盆子点三个,没这个娃娃胳膊粗的铜棒棒照的明远。”这句话正好触碰了康黑子脑子里一根脑弦,康黑子心想:俺贾村今天夜里刚好请来梆子戏班唱戏,正好我到戏台前亮一亮我的宝贝。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康黑子夜饭一撂碗,把手电筒藏在袖口之内,摸黑来在戏台前。戏台前已是十分热闹,年老的搬着凳子,互相讲着将要上演的戏出的精彩处,孩童们一边喧哗,一边在人群中胡挤乱串,大姑娘小媳妇躲在暗处低声说着悄悄话。康黑子站在人群以外,微微笑了笑,又用手捋了一把八字胡子,再把手电筒电门打开,向戏台上一晃,一道白光直射出去,戏台上下被这突如其来起的白光,惊的是鸦雀无声,在这一刹那可谓是万籁俱寂,掉针可闻。紧接着就炸了锅,哗的一下都朝康黑子围拢过来。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人群中有给康黑子看场的长工说:“这几天夜里,有灯笼鬼老围着咱那草屋子转圈子,我放了几声鸟枪,屁事不顶,要用这个玩意一照,险让它露了形。”康黑子一个本家孙子说:“村北边大杨树上,夜里老有呱呱䳑吼笑,这鬼鸟叫不出好事,今夜把这洋玩意借我用用,让我逮住它,谁家孩子胆子小,炖汤让他喝了!”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就在这最热闹的节骨眼上,洋灯笼突然熄灭了,熄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电池没有电了,可是康黑子哪知道这还有更换电池一说。洋灯笼虽然不亮了,但是瞧热闹的是有增无减,有个扮演七品官,挤掉了乌纱帽,露出精光的脑瓜。康黑子在众人拥围之下,凑近戏台的灯火盆子,敲、拍、磕、晃、。胡乱摆弄一通。这洋玩意就像生了气的神仙,怎么求他就不显灵。

民国年间河北赵县康黑子北京访茶,买回一个“千里白光照妖灯”

康黑子断定这洋玩意是不会再亮了,咕哝道:“都说洋人不是东西,靠不住。他娘的洋玩意更不是东西,更他娘的靠不住!”紧接着就听嗖的一声,把“洋宝贝”’扔出人群,落到了戏台旁边的粪坑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