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您现在一年读几本书?

褚逸飞


大家好,说实话大多数人一年当中能读几本书的没几个人。甚至有很多人一年一本书也没读过。请别伤心,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就是一年也读不上一本书的人。因为读书你就得买书,而事实真的就是一年也没买过一本书。甚至很多年也一样。原因很多:闲着的时候就都出去打工了。起早摸黑的都好晚才下班,下班洗脸吃饭,以我来讲顶多写个日记。现代的人动笔的人都很少,何况买书看书了。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买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电子用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获得的知识也不必非得买书看书才能获得知识。这就是现实生活一年读几本书的现状。


世界在我心中1


因为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所以一年有比较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并且老师也经常要求我们多看书,多写读书笔记,尤其是大二上现当代文学课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一学期写50篇读书笔记,那个时候应该是大学看书看得最频繁的时候了。

我在那个时候把很多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都看了一遍,现代文学六大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俗称“鲁郭茅巴老曹”,我把鲁迅的很多作品都看了一遍,主要是他的各种小说集、杂文集等等,加上巴金的作品也差不多看了,其他零零散散的,应该有30多本吧。

其实关于“本”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因为一本书可以很厚,比如《红楼梦》那种鸿篇巨制,你看完一本这样的书得花一周吧,有的书是很薄的,像鲁迅的《呐喊》、《彷徨》,你一天就可以看完了。

我觉得要看书的话最好选择名著去读,名著能带给你的审美感受是爽文难以带给你的。比如你去看《红楼梦》,那里面的很多句子单个拎出来就让你觉得韵味十足,像写宝玉外表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这样的文笔比那些网络小说只会写人家长得好看读起来就有趣多了吧。其实很多网文写人的外表也是从名著中学来的。

我现在也一直在坚持读书,大一大二的时候读完一本书就会做记录,那时候一年是70本左右吧,只是后来我觉得去图书馆借书太麻烦,也不想再把沉重的书本背来背去,索性买了一个kindle,也就是不伤眼的电子书阅读器,拿起来很轻便,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看自己想看的书。大三因为考教资和学年论文的事时间挤掉了一些,寒假里我也在坚持看书,估计今年会看50本书。


知宛文苑


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爱上读书的,只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午睡醒来已近黄昏,夕阳把整个屋子染成金黄色,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望着斜阳莫名的惆怅,突然很想知道山外边到底是怎样的世界,百无聊赖中去杂物间乱翻,看见了读高中的姐姐的语文课本,吹吹上面的灰尘读了起来,对读书的喜好便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去年一共读了30多本书,今年的目标是读书100本。不是我贪多,而是今年打算好好写作,如果没有持续输入的话,输出必然不可能成立。而且去年一边带不满一岁的宝宝一边工作,还能读30本,今年宝宝也大了、我自己也有规划了,我对完成100本的目标是有信心的!

因为性别的原因,我格外喜欢读女作家的书籍,比如张爱玲、李碧华、严歌苓等的作品。除此以外,我也非常关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类似于梁晓声的《扦子》、苏童的《妻妾成群》、角田光代的《坡道上的家》这样的作品。

今年我打算读的书主要分为三大类:

  • 1女性文学。因为我特别喜欢张爱玲的作品,虽然以前读过她的大部分文章和书籍,今年计划重读一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们对同一本书的感想也会发生改变。据说30多岁已婚,是最适合读张爱玲作品的年龄。除此以外,网上买了李碧华的短篇小说集,一共五本,已经列入计划书单了。
  • 2写作书籍。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最怕的事情就是——想下笔的时候却写不出东西,受触动的时候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目前就有这方面的困扰,所以今年会特意去看一些教授写作的书籍。比如《如何写影评》、《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等等。
  • 3文学经典。读流行文学读久了,再看经典作品会不习惯,甚至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自媒体红利期,读书也变得越来越功利,但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所以今年会刻意去读一些世界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小妇人》、《呐喊》、《围城》等。

作为一个30出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奔波于工作、生活和育儿之间的中年女性,日常能接触到的外部世界其实非常有限,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努力为自己构建一个“自我世界”,起码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是畅快的、可以自由呼吸。

读书是我为自己构建的一个不同于家庭和工作的“自我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不是谁的女儿、谁的母亲、谁的同事或者谁的顾客,我只是我自己。我能在这里得到珍贵的自由。

骑白马的贝玛:我有一家温暖的民宿和一个可爱的宝宝,喜读书,爱旅行,关注女性成长和终生学习,愿用文字与你分享生活中的美、暖与感动。


骑白马的贝玛


平时喜欢把我的读书情况和电影情况记录在豆瓣小程序里。今年回顾往年的读书情况来看我反2017年和2018年读书比较多,2019年可能因为出去工作的原因,反而没怎么读书了,然后这段时间疫情不能出门,这个月在家还读了挺多书的,我的读书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吧,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件好事,读书读的多没有读懂,其实也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汲取多少知识。

接下来的计划我希望是一个月读4本书,平均一周一本书,但是一定要把这本书读懂,最好还是写一下读书笔记,把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内容,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

未经你思考过的知识永远都不是你的知识

所以读书并不在多,重要的是你真的读懂了这本书没有。可能读有的书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以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读书还是希望能从书中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读这本书是想学到什么东西?这本书又真的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童阿童n


我一般都是睡觉前看个十几二十页纸质书,一本不看完绝不拿出第二本在身边,一年也就看个三五本,都是正能量的学习类书籍。上下班早上散步我选择听书科普新闻类,我自己慢慢总结读书一次不可贪多,要做笔记,理解性阅读


城里乡间的梅姐


2019年读了四十本书,最喜欢的是这几本《背叛》《黄帝内经》《乌合之众》《遥远的救世主》《冥想》《卜筮正宗》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系同一人,这两本书的现实指导意义很深刻,可以跳出表像,学习社会发展的真实不虚的底层逻辑。《乌合之众》让我们知道,进入一个群体,会智慧降低。值得多看几遍!

《卜筮正宗》是一本古代预测未来命运,国运,农业种植,丢失,财运等等的卜卦书。看这本书要辩证学习,同时也可以去看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卜筮在很多时候对事物的走向有一定的意义!

《黄帝内经》我看了几遍,也试着给自己做了一些身体调理,觉得非常棒!中医养生调理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能让人身体健康,长寿两甲子而觉短的高级科学!



量力而为999


没有仔细计算数过,但是每年杂七杂八的也看了不少的书,分享几本最近看的书里我觉得有趣的,不局限于某一类。

1.《哑舍》

这是一本讲述古董故事的书,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默然等待千年,只为再此相遇。古物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人生。

虽然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不影响它吸引人一直往下读。故事都很动人。

2.《俗世奇人》

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本小说,全书包括酒婆、死鸟、冯五爷、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等篇章,都是讲述传奇人物的篇章。

每个故事都不长,但是内涵丰富,引人深思,有几篇故事也在江苏高中语文小说阅读题里出过。

3.《看见》

是记者柴静所撰的长篇自传集。记录了十年间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药家鑫事件等的记录,更有柴静个人的精神成长历程。

其中的非典一章,现在疫情期间读来,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强推!

4.《霸王别姬》

我知道同名电影肯定基本都看过,但是读书的感觉和看电影是不一样的。

据说韩国院线将于4月1日重映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修复版,以此纪念张国荣逝世17周年。

5.《知更鸟女孩》

算悬疑小说,女主米莉安自小就没有父亲,单身家庭长大的她,14岁又被母亲抛弃。因为一场意外,她拥有了预知他人死亡的能力。从此之后,她带着记录死亡名单的日记本四处流浪,在茫茫人群中寻找着濒死的人。这样的生活苦涩而绝望,逐渐被填满的日记本里散发着死亡的浓烈气息。

但是后来她发现了改变人死亡的方法,就是将这个人的死转移到另一个身上。

6.《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你》

这本书是好朋友安利的,作者是一个微博博主叫补梦馆长,他的粉丝将自己做的千奇百怪的梦发给他,他将梦补成完整的故事,有的科幻有的凄美,这本书就是一些故事合集。

看的书各种类型都有,我比较喜欢看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更能抓住我的心。


fw文化窗


一年读几本书,我想很多人不会计算,有些朋友也有拟订计划,但到头来完成的人却不多,我现在在读四书五经,因为前段时间有一件事对我打击很大。生活中的我,也挺羡慕国外的一些文化,从事国外的一些节日,也会在心里默默的拿出来和中国相比,觉得我们这里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然而,我是被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骂醒的。他教育我说,你连我国的文化精髓,四书五经都没读过,有什么资格去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不如别的国家呢?我想这也是呀,等我们彻底了解了国学以后,才可以讨论自己的理解,现在崇洋媚外不就是吹牛逼吗?



郑建强


我大概是平均每周一本的节奏,我读书一般按下面的方式进行安排:

年度主题

我每年元旦之前那几天会对自己一年以来的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复盘,然后做出下一年的规划。读书一直是我这个年度规划里面的一项,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欠缺等等定一个读书主题,然后一年里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书籍选择。例如我2019年的读书主题是:人物传记。当然,这一整年绝大部分是读人物传记,也不排除读一些紧急需求或偶尔特别感兴趣的,我2019年共读了48本书,其中人物传记有40本。

找书屯书

定好年度主题之后,就开始围绕这个主题搜集书籍,现在网上百度这类书籍了解大概情况,然后去当当相关分类里去浏览,看到合适的就添加到购物车,注意这里只是添加到购物车,为了方便自己对比查看用的,而且就算真的要在当当买,也能随时找到链接。购物车添加足够多时,就开始对比、选择、筛选,直至确定第一批书单。然后——我一般会选择去书店现场买!因为在北京,而且公司就在北图隔壁,所以很方便。除非实体书店没有,我才会选择当当。

看书节奏

我给自己定的是每周一本书。这个节奏不快也不慢,不用太着急赶时间,一周的业余时间就算还有其他爱好也足够看完一本300页左右的书了,况且大部分书基本都在300页上下。我看书的功利性不强,只是爱好和为了精神享受,所以喜欢精读慢看,喜欢边看边思考,一周一本恰到好处。而且,这样下来,一年也能看50本,已经很可观了。

简单总结

每次看完一本书,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尤其是把这本书放进书架的已看栏,然后在未看栏挑出一本的时候,有种收获的感觉,很美妙。然后,我会对看完这本书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用一段文字来记录自己读后的一些感受和所得,然后我会分享到朋友圈和大家共享。

纸质情结

最后一点作为补充吧,我有看纸质书的情结,喜欢触摸纸质书的那种亲切感,而且我选择书都是先看封面的,对封面心仪的基本就不考虑其他版本了。我新搬来的这个房子里有三个大书架,次卧一个书桌上面的,书房一个落地的,客厅一面墙落地的!我已经20年不看电视,电视墙的那面墙做成了整面的落地书柜,看着这些书真的是一种享受,很宁静的那种享受。

这是我的看书的一些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同“漫步云书”,让书籍丰盈我们的精神、灵魂和梦想!


漫步云书


以前更多读的是实体书,现在互联网时代读电子书更方便,更快捷。

电子书的方便在于你寻找书的途径更多,而且看完几章以后,如果觉得不好的话直接删除。以往读实体书,去书店选择,回家以后觉得不好也没法反悔。电子书给了你更多的反悔机会。

读书更多的是利用厕上枕上和车上。有空闲拿出手机打开电子书,而且同时读几本书的感觉也挺有意思的__最多的时候同时看10本书。

粗略的估计三天左右看一本书,一年应该在100本左右吧,这已经是极限了。20年才2000本,实际上对浩如烟海的书来说,人的阅读实在是太渺小了。

整理书的时候才知道最近攒的书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