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01 引言

《滄浪之水》,人人都知道,這是一本官場小說,但是每個人看了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而作為未走入官場但是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的我來說。開始的時候,我發現他有一些邏輯難以自洽的地方,但是隨著後續的發展和我的反思,以池大為為主的人的行動脈絡和動機也逐漸清晰。

池大為,為什麼不願意向上級投誠,學習丁小槐一樣溜鬚拍馬?因為他不願意做像丁小槐一樣的豬人狗人[注1]。為什麼池大為不想像丁小槐學習?因為他受到的教育不允許他如此卑躬屈膝。難道他不想升官嗎?想。但是為什麼不做能夠升官的事兒,因為聖賢教導我們:人要有脊樑骨。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孔子畫像

但是,池大為後來為什麼願意出賣自己的同事了呢?因為他也要生活。為什麼要生活,就要出賣別人?因為高的職位就那麼幾個,別人有了,你就不會有,想要上位就只能踩別人!池大為為什麼非要上位?因為他想有面子。為什麼他想有面子?因為他想要房子,他想不讓自己的妻子每天那麼辛苦,他想給自己的妻子安排一個輕鬆一點兒的工作,因為他想給他的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

當生活的重擔,壓在人身上的時候,人的脊樑骨就被壓斷了。然後就活成了丁小槐一樣的豬人狗人。只是丁小槐比池大為更早的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得更快而已。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生活的重擔


02 歸宿與旅途

人生旅途上,我們會收穫很多東西,但是也會一路失去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有的對我們的生存很重要,有的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有的我們願意拿著任何的東西去換取。

池大為想要走的那條路,想要獲得的面子就需要拿著自己的面子去換取。先扔掉自己的面子,然後才能獲得自己的面子,人哪裡有尊嚴可言?為了贏得自尊,就必須放棄自尊,以柔弱無骨的姿態進入那個彎曲的空間,經過了這麼多年池大為才明白這個道理,人就像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寄生在螺殼中,久而久之就成了海螺的形狀。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扭曲的海螺,一如人的掙扎

海螺的姿態,一如池大為在官場上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向丁小槐獻媚,向馬垂章投誠,向無辜的人捅刀子。他想要做人,但是生活卻先把他變作魔鬼,然後再用他獲取的魔鬼的能力將他偽裝成一個人。

池大為的兒子池一波誕生了,因此家庭的矛盾變得更加嚴重。一向退讓的董柳卻處處挾制池大為,讓他有所作為。

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麼淒涼,為了自己,為了妻子,池大為都沒有委屈過自己。但是為了池一波,他的兒子,他也學習丁小槐,做了豬人狗人。生活的重擔,讓我們不得不做豬做狗,做牛做馬!

但是這些難道不是因為愛嗎?

在生命的存在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個環節,莫過於父母,妻子和孩子。父母決定了我們的前半生過得如何,妻子決定了我們能否過得幸福,孩子決定了我們有怎樣的晚年。

人們為了這些,總會做出一些妥協。

讀了讀,想了想,你才能體會到池大為的不容易和掙扎心路歷程。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攀巖者的奮鬥


03 虛設的終極

上帝是因為人的需要而產生的。

人類從矇昧時代走來,對大自然充滿了恐懼。洪災,旱災,蝗災,瘟疫,哪一次經歷過這些,人類幾乎都是損失慘重,近乎滅族。所以人們開始恐懼,希望向未知的神明來祈求幫助,以克服這些天災和禍患。所以神從一開始被創造出來,承載的就是人類的恐懼和安慰的渠道。但是西方和東方走了不同的道路。西方盛行神明崇拜,然後以祈求祭祀,裝神弄鬼幾乎糊弄到近世紀。但是就算是現在,基督仍舊是西方的普世價值,並且在時間範圍內瘋狂如病毒一般蔓延。

東方人以中國為代表的祖先崇拜代替了西方的神明崇拜。西方的大洪水,救人的是上帝的諾亞方舟。中國發生的大洪水,救人的是大禹。就算是有神,也是那些在人世間獲得了無上榮譽的英雄和聖賢。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大禹治水圖

池大為想,既然需要為自己虛設終極,那麼該如何平衡自己的良心和缺德呢?

死亡,讓人們嚮往的一切東西,名聲,金錢變成了渺小的事情。這曾經是池大為在貧窮中的堅持。但是這實在太不對了,因為他是一個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需求的人。他需要給妻子更好的工作,給自己更好的住房條件,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所以,因為死亡,這些名聲和金錢才更顯得有意義。否則,人們可以無限等待,但是等待什麼也得不到。

活著得不到的東西,死後更是什麼也得不到,也沒有人會追加給你!

《滄浪之水》最終篇——人的歸宿與虛設終極

一本書,一盞茶,或許是我們期待的生活


[注1],豬人狗人,書中特指丁小槐這一類只會溜鬚拍馬不幹事的人。池大為說,給丁小槐插上一根尾巴,他就和狗沒什麼兩樣。

參考文獻

滄浪之水,閻真,人民文學出版社【M】2001:1-3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