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朝陽溝》是豫劇的代表作之一,在它誕生的60年時間裡全國巡演5000場,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即便是90後、00後的河南娃,也會哼上兩句。在河南人心中,朝陽溝就在河南,然而很多人搞不清,鄰省河北也有一處朝陽溝,而且比河南做得好。在旅遊界,這幾乎形成了一樁公案。這場競爭中,手握好牌的河南為啥會處於劣勢?河北朝陽溝的模式對河南是否有一定的借鑑?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初白丨文

《朝陽溝》演出累計5000場

它早已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親家母,你坐下,咱們說說心裡話。親家母咱都坐下,咱們隨便拉一拉。”

“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

“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裡空氣好實在新鮮。”

作為一個河南人,你可以不懂戲,但你肯定知道豫劇;你可以不知道楊蘭春是誰,但你肯定聽說過他的作品《朝陽溝》。

截止到今天,《朝陽溝》已在全國各地演出近5000場,同時,它還被京劇、評劇等諸多劇種移植,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外文版本已有20多種,與其說《朝陽溝》是一部豫劇,倒不如說它早已成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朝陽溝》創作於1958年,大凡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那一年,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了比較特殊的時期,歷史書上的專有名詞叫“大躍進”。

“大躍進”時代,不光工業要趕英超美,文藝創作的速度也要跟得上。所以那個時期的絕大部分新創作的作品,都是速成之後難逃速朽的命運,很少能流傳至今,唯獨《朝陽溝》是個例外。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從它誕生那一日起,就引領了整個河南乃至全國的風尚。女主角銀環是成了年輕姑娘的偶像,一時間,全國都流行起“空氣劉海兒”和“大辮子”。

甚至有人聽了“我堅決在農村幹他一百年”的唱段後,卷著鋪蓋卷毅然決然到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去了。

這在現在看來似乎有點好笑,但其本質和韓劇帶火的口紅色號是一個道理。試問,還能有哪一齣戲可以創造出這般不論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為“流行”歌曲的奇蹟呢?

由於《朝陽溝》太過膾炙人口,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下令修改《朝陽溝》,歷時八年,先後參與修改的作者達近百人,但最後無果而終。

觀眾喜歡的,仍然是那個他們已經瞭然於心、傳唱於口的《朝陽溝》。即便是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朝陽溝》的藝術魅力仍然不曾褪色。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電視臺向來是以收視率來評判欄目的好壞與存在的價值。2007年至2011年期間,鄭州電視臺曾有一個戲曲欄目《好戲共賞》,它的收視率與播出的劇目關係甚大。

如果播出的劇目觀眾不喜歡,收視率會立刻跌到谷底。每當收視率持續下降的時候,該欄目都會拿出“殺手鐧”,重播一次《朝陽溝》。效果立竿見影,每每奏效。

所以,這個欄目開辦幾年來,不同版本的《朝陽溝》播出過數十次,成為重播率、收視率最高的劇目。

即便是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

《朝陽溝》仍是豫劇三團的保留節目

就是這樣一部膾炙人口的戲,從編寫到排練上演其實只用了七天。

1958年2月,在文化部召開的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工作會議中,發出了戲劇工作大躍進的號召,《朝陽溝》就是在這場運動裡誕生的。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楊春蘭)

根據楊老先生自己口述而成的《楊蘭春傳》記載,3月初的一天,時任河南省文化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的馮紀漢找到他,要求他一個禮拜拿出一部戲。

楊蘭春以為他在開玩笑,“別人不懂你也不懂,連寫帶排七天能搞個戲?”然而,馮局長哈哈大笑,撂下兩盒煙走了。

楊蘭春雖口說不可能,但對這位對他本人和現代戲非常關心、非常支持的馮局長的話還是很在意的,況且,他在曹村已經有了一定的素材儲備,只是還不成熟。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李豔紅的採訪稿裡,楊蘭春仍面對著不小的緊迫性:

當時寫《朝陽溝》時,前幾場有草稿,中間兩場有唱詞,後面兩場草稿、唱詞都沒有,想出幾句就順手寫在紙菸盒上,最後一場乾脆是現場口述,演員當場記詞,作曲當場譜曲,導演當場排練。

就這樣連軸轉了七天,3月20日,戲終於在鄭州北下街的河南劇院首演。然而臨到開演,戲還沒有名字。

這個細節,楊蘭春在自己的作品《豫劇朝陽溝誕生記》裡有詳細交代:曹村的山坡上有個朝陽寺,那一帶的地理環境都是丘陵山溝,朝陽溝這個劇名應運而出。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現代的曹村朝陽寺,這個名字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和情感符號。)

只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名字後來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和情感符號。

在鄭州演出後,河南豫劇院三團又開始了林縣太行山區的巡演,受到了當地群眾熱烈歡迎。

1958年6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座談會”,豫劇院三團的《朝陽溝》和《劉胡蘭》參加公演,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1963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朝陽溝》搬上銀幕。隨後京劇、評劇、呂劇、眉戶、滑稽戲等都移植、演出過該劇,豫劇著名演員常香玉曾經扮演過拴保娘這一角色。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朝陽溝》劇組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3年12月31日,《朝陽溝》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真等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並接見了全體演職員。

改革開放以後,《朝陽溝》又數度復排,數次進京,至今都是河南豫劇院三團的保留劇目。

今年是《朝陽溝》創演60週年,河南開展了一些列紀念活動,包括展演、研討會、專題節目、巡演四大板塊。可見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單位對此十分重視。

手握資源的登封

在講故事的方面或許需要借鑑競爭對手

《朝陽溝》是一部豫劇,河南話唱出來的,它的故事原型地也確實在河南。對於戲的誕生始末,楊老先生曾在《豫劇朝陽溝誕生記》中明確寫道,這和他在登封大冶鎮曹村的生活經歷有關係。

但是河南人恐怕並不知道,在河北武安也有一個叫朝陽溝的村子,而且人家在全國範圍內的接受程度更高。不信的話可以搜一下“朝陽溝景區”、“朝陽溝攻略”、“朝陽溝遊記”,蹦出來的都是河北朝陽溝。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河北也有個朝陽溝,還做成了景區)

那裡不僅有拴保、銀環塑像,還有楊蘭春、拴保銀環舊居。只要能與豫劇《朝陽溝》沾邊的,景區裡都能找出“實物”,就連當年毛主席接見河南省豫劇三團的照片,河北都能“為我所用”。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朝陽溝景區的雕塑)

而且,我們得承認,人家建設得不錯,不然咋能評上4A景區呢?

但這麼多年來,登封曹村的發憤圖強也確實令人感動。先是2001年,新鄉一家公司向朝陽溝村投入30多萬元,計劃在朝陽溝開發旅遊,建設農家小院,讓前來旅遊者“吃農家飯,住農家店”,並且還與四川某酒廠聯合開發了“朝陽溝酒”。

2006年,不甘服輸的曹村人決定投資600萬元拍攝電視連續劇《日出朝陽溝》,全程在曹村取景。甚至還投資1億多元大規模開發朝陽溝的旅遊觀光資源,從而實現朝陽溝的絕地突圍。

去年,登封又拉來了30億的投資想要把曹村打造成戲曲文化小鎮。

今年又恰逢創演60週年,河南又組織起《朝陽溝》四代演員同臺展演、省內外專家研討會、《梨園春》專題節目和全國巡演等紀念活動。

作為豫記《朝陽溝》的發生地,為啥河南朝陽溝比不過河北的?

(現代展演)

但從旅遊的角度來說,不是說擁有資源就完事兒了,市場接受的是“誰會開發”。站在這個層面上講,河北開發朝陽溝無可厚非,因為楊蘭春的故鄉就在那裡,只要有那麼一點聯繫,就可以開發。

要想讓“朝陽溝”文化符號繼續活下去,河北朝陽溝的模式或許值得河南借鑑。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