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萌萌黄鸭子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其极盛时期也不过997万平方公里,比今天的中国面积也大不了多少,远不如唐、元、清的疆域大。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统一中央集权王朝,开国皇帝为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明朝初期经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仁宗、宣宗的仁宣之治,国力达到最鼎盛。中期因为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开始由盛转衰,后虽经孝宗的弘治中兴、世宗的嘉靖中兴及神宗的万历中兴,国力有所提升,但晚明党争不断,天灾人祸不息,农民起义爆发,后金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明朝迅速衰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于煤山自缢殉国,明朝宣告灭亡。




那么明朝疆域最盛时是在什么时期呢?普遍认为是明成祖永乐年间明朝的疆域为最盛,此时北元残余势力经过洪武、永乐二帝不遗余力的征讨,几乎被败得无所遁形,明朝在北方的疆域得以大大拓展延伸。到了英宗时期,蒙古高原中的两大部落瓦刺、鞑靼崛起,而英宗又在土木堡之变中遭到惨败,明朝北方的疆域也就开始慢慢缩水。据《明史.计十六》所述之明朝疆域: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从该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疆域并不稳定,有不少地方明朝是遥领,并没有在那里设立管理机构。朱元璋于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从元朝继承来的行省制度,改行省为承宣布政史司,宣德三年(1427年)明朝放弃对安南(今越南)的统治,明朝始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史司(即两京十三省),另外,在青藏地区设朵甘都司和乌思藏都司,在东北女真人故地设奴尔干都司,还有少数位于西北地区的由少数民族首领为首脑的羁縻卫所。明朝总计共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8所。




而所谓的羁縻卫所,是指明朝政府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来管理的领土,而明朝并没有在当地设立统治机构,包括地域广阔的我国东北地区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青藏地区(包括现不丹王国,克什米尔地区等),新疆哈密地区,都是属于羁縻卫所,这些地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哈密卫等。所以,明朝真正的核心统治区及直接统治范围只有两京十三布政史司,面积也只有大约350万平方公里。


如果算上面积广大的羁縻统治区,则明朝疆域最盛时期当在成祖永乐年间。面积997万平方公里,在中国的封建王朝疆域排名中可进入前5,大于西汉的609万平方公里,比唐朝的1237万平方公里,清朝的131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1372万平方公里小,面积大小位居中国各封建王朝中的第四位。


大国布衣



明朝的版图在朱棣时期最大,朱棣北击蒙古,东收辽东,南下南亚,西建藩部,形成了庞大规模的大中华时代。

北面朱棣四次深入蒙古,蒙古部落不断分裂北迁,明朝得到了大量领土。

东北收复辽东,用于牵制蒙古,设立三卫,由于女真最大活动范围远达白令海峡,因此名义上明朝在辽东的领土范围很大。

西面明朝继承元廷对西域西藏的统治,设有设有羁縻卫所。

南面收复安南(今越南缅甸柬埔寨),并且下西洋后,并设置旧港宣慰司,管理东南亚诸地区,曾一度占了马六甲。


如今在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还有未证实的中国村,因此明朝的领土范围远不止地图所画那么多,大明王朝远迈汉唐,就可想而知其世界的影响力了。据明粉统计,明朝疆域实际大于2000万平方公里。


曹老师xixi


明朝疆土在网上其实争论不休,明粉认为明朝疆土极盛时,被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方向征服女真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南管辖西藏、南方收复了交趾,其中郑和更是七下西洋,建立了旧港宣慰司,可以说四海臣服,实力远迈唐朝,不逊于满清。而大明在西南少数民族设立的卫所制度与土司制度,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




而一些人认为明朝疆土只有两京一十三省可以作为国土,而两京为南京和北京,一十三省山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




个人认为明朝前期疆土是非常辽阔的,在永乐盛世时期应该处于最盛为977万平方公里,而仁宣之治期间开始收缩国土,到了土木堡之变更是国土大幅减少,到了后期只剩下两京一十三省了。


Sylar弈


有效、稳定的统治大概300万平方公里。

【注:对明、清都不喜。】

图一

至于所谓的1200,那只是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时期实力最强时的盛世附加区,也就是中原王朝最强势的时候表面臣服,中原王朝弱一点就脱离的。也就是朱棣以后,就不再属于中原王朝的名义统治。而朱棣驾崩后,明朝还有超过200年的寿命,也就是说,明朝中后期两百多年里,一直在300多万平方公里内

也就是图二中比图一超出的部分。

图二

至于越南北部以外的东南亚所谓的领土,都是朱棣到处册封人的产物。比如旧港宣慰司什么的,那是下南洋的华人取得实际控制权的地区,实际统治者是华人,而不是明朝人。因为郑和下西洋有影响,所以趁机巴结郑和,要了一个册封,抱明朝大腿。

明实录、明史里,明朝甚至支持爪哇夺取旧港控制权。即使是明史黑明朝,但是旧港被吞并,而明朝对此没有实际行动,这就是事实

还有明宣宗弃置交趾事件。

可见明朝压根就没把它们当实际领土。倒是总有一些明粉给明朝地图开疆。


黑眼历史观


中国明代的实际控制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其国土面积也备受人们关注。

其实明朝的实际国土面积并没有后世宣传的那么辽阔,大致际疆域都只限于长城以南的地区,清代叫关内十八省。

(清代由督抚管辖的汉地十八省,大致相当于明朝的领土范围)

中国古代的汉族人对于关外领土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兴趣,那里的土地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反而还要花费巨额军费去派兵驻守,十分劳民伤财。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古人,在中原或是江南吃着烧烤,泡着澡,喝个小酒,遛个鸟。但突然有一天朝廷号召你去支援西伯利亚搞建设,你去不去?

在当时,去西伯利亚=发配!

就是搁到现在,也没几个人去西伯利亚,还是北上广深过的舒服。

当然,像是盛唐和两汉都曾经控制过西域,甚至蒙古高原地区。但这些控制也都是采取羁縻政策,大多是采取驻军威慑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并没有派驻官员直接管辖,相当于内藩。(这是一张明朝永乐年间最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但实际上明朝政府的控制面积远远没有这么大,帝国对于东北和西藏主要还是采取羁縻政策)

明代,明帝国的主要控制地区基本还是是关内,但在前期也收复了一些关外的汉家故地,比如说辽东地区,并一直保持到了明末。

除此以外,明代初期还曾经占领了关外的河套、哈密地区和越南,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些土地都渐渐被明政府放弃了。

(明朝万历年间的实际控制疆域,明朝的疆域虽然不及日后清朝辽阔,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个伟大的王朝)

其实我们现在没有必要纠结明代的领土大小问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对于领土面积有了一种莫名的痴迷,总认为中国古代王朝面积都应该是辽阔至极的,恨不得整个东亚都是天朝的。

但其实中国古代王朝的强盛还真不是因为其领土的辽阔。

而是在于文化、科技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的领先。。

明代在科技、市民文化、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发达的国家,这一点是之后疆域更加辽阔的清朝远远比不上。


千佛山车神


说起中国的领土面积,那是人尽皆知为960万平方公里。可是,在历史上我国领土面积全盛时期并非只有960万平方公里,而是1380万平方公里(元朝全盛时期中国领土面积),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天我国的领土面积版图为960万平方公里呢?这还得从满清帝国说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历史领土面积,如下:

夏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全盛时期为1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商超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

周王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继承了商朝的领土约为200万平方公里。

战国后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秦朝时期秦始皇一统六国,中国领土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公里左右。

西汉时期中国的极盛疆域领土面积达到570万平方公里。

东汉时期中国领土面积有所收缩,约为500万平方公里,主要是因为附属国脱离汉朝。

三国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魏国170万平方公里,吴国160万平方公里,蜀国70万平方公里。

西晋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

东晋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大约在220万平方公里左右。

同时期的十六国里,前秦短暂地统一过北方,中国领土极盛面积在39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南北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加起来大约在450-550万平方公里之间。

隋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460万平方公里。

大唐王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全盛时约为1076万平方公里。

五代十国时期,领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北宋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公里。

南宋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33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大约在1380万平方公里左右。

明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公里。

以上就是历史上我们领土面积的变化数据,但是到了清朝乾隆时期,1759年8月,清朝屠灭准噶尔汗国,领土达到全盛期。我国清朝时期领土面积全盛时期为1320万平方公里,括今天的外蒙古、外东北、外西北、拉达克等地区,在清朝时期都属于中国领土。

满清王朝后期由于列强侵犯中国领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在1858年被迫签下《中俄瑷珲条约》,割据了黑龙江以北,失去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清廷与列强议和签下了《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失去了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

1864年清廷又与列强侵略者签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中国西部地区约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1881年清廷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失去了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1892年沙俄侵占萨雷阔勒岭以西帕米尔高原2万余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到了道光末年时期,清廷被英属印度侵占的西藏拉达克地区,大约9万平方公里。

1917年沙俄吞并中国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计17万平方公里。1921年外蒙古宣布脱离中华民国独立,从此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从我国领土版图脱离,到现在我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满清帝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中国领土面积全盛时期,面积辽阔,主要就是从满清后期开始,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文化思想落后,经济贸易停滞不前,封闭了国内文化与世界文化思想的共享互通。要知道欧洲列国当时已经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他们已经确立了人权的自由平等制度,但是清朝时期中国还是处于被封建王权的压迫与剥削之下。与欧洲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再加上满清王朝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才导致了与列强国家的大规模战争,被迫割据领土,赔银议和。

二、冷兵器时代与火器时代的碰触。清朝时期虽然在军事力量上依然很强大,但是清朝仍然还是处于冷兵器时代,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火器科技时代,双方的军事力量瞬间就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大清国与列强开战节节败退,这是输在了军事装备与科技力量下的结果。

三、民间起义军与革命的力量。在清朝晚期,民间起义军层出不穷,清廷一方面要与列强国家开战,另一方面还得与民间起义军对抗,所以导致了大清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局势,在加上革命的力量也已经萌发新芽,清廷已经失去了控制国内形势的主动权,各个地方政府也逐渐宣布独立,走进了民国军阀大混战时期,直到革命成功,满清王朝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文献参考:《清史稿》《二十四史》《中国历史地图集(1-8)》





散仙说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领土大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领土也在随着li历朝历代国力的兴衰而不断的增减。

而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领土面积也成为很多人争论不休的焦点,那么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静夜史认为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疆域和明朝的国力紧密相连,在古典王朝,封建王朝的疆域会随着国力的兴衰而出现领土的增减,因此在明朝276年时间里,其疆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那么明朝的疆域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静夜史认为应当分为几个阶段来看:

1、明朝前期,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

和明朝之前的所有古典王朝相同,明朝的疆域并没有明确的国界线,烽燧所及,就是明朝的边界,因此明朝的疆域只能是一个大约的数值。

因为是古典王朝,所以说明朝疆域最大值往往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而明朝相比于其他朝代,最大的特点是明朝在王朝建立初期,即朱元璋在位时期就达到了国力的巅峰。

所以明朝疆域的巅峰也出现在朱元璋在位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随即发起了对元朝的讨伐,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将领前赴后继收复了中原地区,将元朝势力赶回蒙古高原。

在完成了驱逐元朝统治者的历史使命后,明军和北元军队又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直到1388年蓝玉取得捕鱼儿海之战的胜利,彻底消灭北元朝廷。

除消灭北元势力外,朱元璋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例如在西南方向平定云南的梁王政权,消灭四川的刘夏政权;在西北方向招降吐蕃,攻打哈密,并于其后设置哈密卫等卫所。

在正北方向,朱元璋在驱逐北元势力后,陆续在长城以北数百里的地区建立大宁卫,东胜卫、开平卫等一系列卫所,组成极为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而在东北方向,朱元璋则降服了元朝丞相哈纳出,收复辽东地区。

不过为了争取李氏朝鲜的支持,朱元璋将鸭绿江以东的铁岭卫内迁,使明朝失去了鸭绿江以东的大片土地。

应该说经过了朱元璋的一系列猛烈扩张,明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为后来朱棣设置努尔干都司、完善关西七卫、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以及收复安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古典王朝,明朝的疆域统治形式和前朝一样,都是分为直接统治区和羁縻统治区。

明朝的机密统治区,大致包括后来形成的“两京一十三省”及长城以北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一区域,明朝设置流官进行管理,并在西南广大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的统治。

但是除了面积不到400万平方公里的直接控制区,剩下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皆为明朝的羁縻统治区。

因为明朝属于古典王朝,因此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有军队驻扎才算领土的原则来核算明朝的疆域面积,事实上只要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受明朝政治影响的羁縻统治区都属于明朝的疆域范围。

因为明朝奉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因此对于直接控制区之外的蛮荒之地,明朝并没有直接管理的兴趣,因此他们采取的是因地制宜的方式。

以东北地区为例,虽然在永乐二年设置了努尔干都司,但是东北地区的卫所,基本都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军事长官,比如努尔哈赤就是明朝的建州都指挥使司。明朝并未向东北北部地区派遣流官和进行军事驻扎,所以明朝在东北北部地区统治的力度相当薄弱。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当明朝国力强盛时,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乐于接受明朝的赏赐,向明朝称臣纳贡,但是一旦明朝的国力转衰,这些少数民族就会纷纷改换门庭,对明朝置若罔闻,明朝也就失去了这片土地。

2、明朝中后期,疆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

因为明朝在朱元璋时期就达到了疆域的顶峰,因此朱元璋驾崩后,明朝的疆域就开始了不断的缩水过程。

虽然朱棣在1407年征服了安南,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版图,但是相比于明朝在长城以北土地的丢失,安南的补充并没有起到增加领土的作用。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陆续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首先是朱棣为增强造反势力,绑架了宁王朱权。这使得宁王驻守的大宁城成为一座空城,大宁城的废弃使明朝长城以北防御体系出现巨大漏洞,为整个体系的崩溃埋下了祸根。

靖难之役成功后,恰逢明朝的气候开始转冷,长城以北的卫所再也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这使得朱棣开始考虑将长城以北的卫所陆续内迁。1403年,朱棣内迁东胜卫。

这导致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一是明朝在河套平原再也没有军事存在,为其后的蒙古侵占河套地区提供了便利;二是东胜卫的内迁直接使开平卫成为孤悬长城之外的独堡。

作为元朝的上都城,开平卫位于北京的正北方向,对于巩固北京的防御,增加北京的战略纵深意义重大。但是此时的开平卫已经难以维持,长城以北防御体系的崩坏,气候的转冷加上明朝腐败的横行,使得卫所逃户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宣布内迁开平卫到独石口。

此举意味着明朝在长城以北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明朝长城以北的土地也全部丢失,都城北京成为真正的国门。

长城以北土地的丢失,是明朝疆域缩水的一个重要缩影。

事实上今天我们看历史地图,努尔干都司以及乌思藏都司等地区标注非常模糊,边界也非常平直,这说明明朝缺乏这些地区的详细资料,也意味着明朝在前期短暂统治了这些边疆地区后,很快就将其放弃。

1427年,明宣宗放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1435年,明宣宗撤销奴尔干都司。

明代中期间,蒙古部落开始侵占河套平原;明世宗时期,关西七卫被陆续放弃,明朝退守嘉峪关。

而与此同时,朱元璋前期在青藏高原地区推行的多法王制度,也因为青藏地区宗教上层的相互倾轧而烟消云散。

最晚到明世宗时期,明朝的疆域已经萎缩到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这一局面基本保持到了明朝末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西方殖民者已经纷至沓来,在澳门地区建立了殖民据点。加上前期的明蒙战争,以及明朝中期以来的倭寇进犯。明朝始终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疆域也随之不断萎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明朝疆域的巅峰--880多万平方公里

在汉地地区,疆域和元朝基本一致。明朝在全国设立“两京十三布政司”。分别是南京、北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包括辽东半岛)、河南、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其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内部实行有土司制度。其疆域面积大约为420万平方公里。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将黑龙江地区纳入了管理的范围。奴儿干都司内部各族的赋税也有了具体的规定,明朝还曾经在松花江地区建立造船厂,建设驿道,因而该地区可以说是疆域。该地区的面积大约为160万平方公里。明朝初年,明朝宣布继承元朝对乌斯藏地区的管辖,并册封了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这些官员均由当地的首领担任。明朝将吐蕃地区划分为了乌斯藏都司(西藏)、朵甘都司(西藏)两部分,实行了政教合一和僧官制度。另外明朝还在青藏建立驿道,规定了该地区的赋税,因此,青藏地区的确属于明朝版图。不过明朝对青藏地区的控制还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没有驻扎军队,没有派遣官员。该地区的面积大约为240万平方公里。因此可以说,明朝疆域的巅峰在永乐时期,大约为88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越南)。明朝大部分时间的疆域面积为690万平方公里左右。


华夏一老卒


先放结论。明朝版图最大的时期是永乐年间,彼时明朝北部边界为长城以北百里之外,西部到达哈密卫,东部控制东北地区的奴儿干都司,南部将安南并入,乌斯藏勉强算上,一共大约是九百七十万平方千米。

这个数据的水分实际上很大,因为明朝在东北和乌思藏并没有做到实际控制,如果说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可以勉强算得上是羁縻统治的话,那么乌思藏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附属国。如此一来,将乌思藏剔除,明朝实际上控制的区域大概是八百多万平方千米。

但这也仅仅是巅峰时期,这个版图只维持了不到二十年。北方由于朱棣的五次北征,导致了军力疲惫,于是将长城以北完全放弃;安南地区的明军在朱瞻基时期被安南人赶出;而奴儿干都司因为朱瞻基的全面收缩战略而彻底成为一个空壳。因此,明朝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超过六百万平方千米。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版图持续缩水,朱祁镇时期丢失了河套地区;朱厚照时期丢失了哈密卫,明朝退守嘉峪关;万历皇帝又基本上丢掉了辽东地区,明朝末年的版图,大约三百万平方千米。

因此,明朝的控制地区,并不是很大。很多人都看过谭其骧先生绘制的这张明朝疆域图,如下图所示:

但谭其骧先生也说过,这张地图的绘制实际上是考虑到了一些Zheng Zhi因素,明朝的实际疆域并没有这么大。也就是从此图中,才能计算出明朝九百七十万平方千米的疆域。实际上,在国际上公认的明朝疆域,远远小于这个数值,下图为美国的历史教材

其中出现的明清疆域直接对比,更加直接地反应了明朝版图的大小。

以上。


庭州行者


实际上我国关于明朝版图的划定是大大美化了,如果对比一下国际史学界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中国和国际上关于清朝的版图是没有争议的,但关于明朝版图的划定差别非常大。以下是我国历史书和哈佛大学地图册的明朝地图,可以发现差别很大。

(哈佛大学的明朝版图与国内的版本差别很大)

可以发现,哈佛大学的明朝地图不包括乌斯藏,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也小了一圈,和国内划定的明朝版图比缩水了一大截,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乌斯藏不算明朝领土,连明朝人自己都不认为是

实际上,明朝时期对于西藏的管辖并不符合现代国际法对于领土的定义,现代国际法的领土定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领土所有权,二是领土管辖权,三是领土不容侵犯的主权。而明朝对于乌斯藏的控制一条都不符合,明朝在乌斯藏没有一点驻军,也没有派遣官员,乌斯藏与朝鲜一样,完全处于自治状态,对于明朝中央政府的义务除了朝贡别无他物。因此,乌斯藏实在算不上明朝领土,很多人总是指责西方人双标,说罗马地方自治也很普遍,为何那些行省依然算作罗马领土,但熟不知人家罗马虽然奉行地方自治,但好歹有军团驻守,皇帝也任命总督来监督地方,总督拥有收税权和最终决策权,而明朝在乌斯藏是一个官员一个军人都没有,如果说乌斯藏是明朝领土,那朝鲜也应该是。

其实这一点,看看明朝的记载就知道了,明朝人自己都没有把乌斯藏算作自己的领土。在明朝的外夷朝贡表里,将西藏(西番)禺日本、朝鲜一并列为外夷,明显视作外国人,连明朝人自己都不认为乌斯藏是明朝领土,现代人凭什么将其划入呢?

乌斯藏和朝鲜一样,都属于羁索,这是一个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于附属国的意思,这些国家名义上对明朝臣服,按时进贡,但享有完全的自治权,这些地方顶多算明朝的势力范围,而实在算不上明朝版图。

二、清朝将西藏正式列为中国版图,进行直接统治

西藏成为中国版图是清朝的时候,清朝消灭准格尔后,在西藏设立驻军,并派遣官员,虽然西藏仍拥有一定自治权,但必须受到中央派遣官员的监督。

除此之外,清朝还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控制了达赖和班禅的选任,从而彻底完全的控制了西藏,现代中国对于西藏的法理也完全来自于清朝。

可以说,我国对于西藏的领土主权几乎全由清朝所确立,承认清朝对西藏的控制是我国最为有利的法理武器。

(哈佛大学清朝版图与国内完全一样,这表明国际史学界都公认清朝时西藏已成为中国正式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