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海棠诗社做海棠诗时,贾宝玉对钗黛二人持怎样不同的态度?

秋树360


探春偶然起个念头,下帖子招呼大观园姐妹兄弟,要起诗社,大家都来响应。黛玉建议:“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也就是每个人需要有个诗人的雅号。



单说宝玉,他要大家伙替他想一个。看宝钗第一个抢话头:“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宝钗给宝玉这三个字,一下子可以看出宝钗对宝玉的日常所为,很关注,又很是看不上眼,没事瞎忙,一点正经事不干。暗含着讽刺。

李纨是社长,又是长嫂,自然熟知小叔子宝玉的成长史。她提醒宝玉:“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就好。”宝玉自我解释为“小时候干的营生”。可是,我们从这里有没有勾起一丝回忆?那个“绛”字你是不是熟悉?对,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子,而宝玉自小就号曰“绛洞花主”,这里似乎特别不经意地提到了他们的前世宿缘。绝不是闲笔。




因为宝黛之间的感情基础是前世就注定了的,结结实实的,薛宝钗怎能撼动呢!

但是薛宝钗不甘心,抓住机会再次讥讽宝玉,送给他一个最俗的号“富贵闲人”。意思你锦衣玉食,不问世事,整天跟我们这些闺阁中人一起,做这些与孔孟之道,仕途经济不沾边的事情,你就是个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此时薛宝钗对宝玉绝对是爱恨交加,恨铁不成钢。

再往下看。诗社因宝玉正巧得了干儿子贾芸送的两盆白海棠,遂名为海棠诗社,诗社成立后所做的第一首诗就是《咏白海棠》。迎春限韵,燃香计时。宝黛钗和探春四人作诗,其他人都立刻苦思冥想起来,唯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我们的举世奇才,这种诗对于她来说,简直风轻云淡,信手拈来。



宝玉什么表现呢?“背着手,回廊上踱来踱去。”探春先得了,然后宝钗也有了。宝玉心思却没有全在写诗上,他提醒黛玉“他们都有了”,意思是你诗才是第一的,别让她们占了先。黛玉反过来提醒他:“你别管我。”意思也很明确:我已成竹在胸,你只管写你的!两个人相互惦记,相互提携的感情非常细致入微。

宝玉并非孬货,他心里的诗可能早就有了,但他一直惦记林妹妹。时间快到了,宝玉仍然眼睛关注在黛玉身上:“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



每当读宝玉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都要流出眼泪。多好的一个暖男啊!黛玉体弱多病,他的心里眼里只有黛玉。他的这些体贴的言行,旁边心细的宝钗不可能毫无视听,此时她心里一定是嫉妒加酸涩。

四人在限定时间内都写出来了,社长李纨来评诗阅卷。李纨诗歌鉴赏能力很高,评出潇湘稿“风流别致”,蘅稿“含蓄浑厚”,探春挑明:“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探春是个女汉子,总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她,思想观念一定和蘅芜君更接近一些,这可以理解。而且作诗之前她还遭黛玉讥讽了雅号“蕉下客”。

宝玉虽然自己得了最末一个,仍觉得“这评的最公”,岂不知此时他心里根本没有自我,自己得第几根本不在乎,但黛玉得第二,于他心里却是不公平,最后仍要求说“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宝玉不管什么方面,能为黛玉争取的,他从来在所不辞。黛玉在他心里是天生的诗人,才华无人能比,这首海棠诗,明明黛玉的更胜一筹,你们太有眼无珠了,这么清新隽逸的诗,怎么可能第二呢,不应该居蘅芜君之下的。他的感情倾向是丝毫不加掩饰的。所谓情人眼里,可以爱屋及乌,何况黛玉的诗确是极好。



从海棠诗社成立所做的第一首诗的过程,就完全可以看出贾宝玉对钗黛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在这个“三角恋”中,宝钗完全是自作多情,宝黛爱情才是二人发自内心的心心相印,而所谓的“金玉良缘”根本没有爱情基础可言。


山有木兮木有枝6699


先回答题主描述中的问题。宝玉在宝黛钗的“三角”关系里,对钗黛二人持怎样不同的态度?我认为,宝玉对黛玉是真爱,对宝钗是敬重,当然,有时因为少年公子的天性,看见丰腴的宝姐姐露出妩媚气质时会偶尔心生遐想,比如“羞笼红麝串”那一节。但那种单纯因异性相吸而产生的绮思,跟真爱无关。宝玉的灵魂伴侣只有黛玉,愿意生死相随的感情,也只存在于宝黛之间。

详情请见之前回答的《如何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贾宝玉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感情是怎样的?》。

现在具体回答题主问的,诗社作海棠诗时,宝玉对钗黛二人持怎样不同的态度。

其实一言以蔽之,这次作海棠诗的过程,就可以明显看出宝玉对黛玉的关注、理解、欣赏和偏爱。

首先是大家七嘴八舌,各自要为作诗起一个别号。这是林黛玉提议的,大家都很积极附议。探春起名“蕉下客”,被黛玉取笑了,探春回敬她一个“潇湘妃子”,却被黛玉接受了。宝玉迟迟想不出合适的号,宝钗一连给他起了两个,他都没有接受。

——在这里,宝玉和宝钗的互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接着议定章程,决定诗社第一场活动就写白海棠。限定了韵脚的七言律诗,相当于一场命题作文,竞争排序是免不了了。写诗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宝玉对黛玉的关心了。

大家都在默默思考,独有黛玉一会抚摸梧桐,一会欣赏秋色,一会和丫环们说笑,总之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写诗是有时间限制的,宝玉看在眼里着急了,一边自己踱来踱去地思考,一边不停提醒黛玉:别人都想好啦,你赶紧的呀!

……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

写诗过程中,大家都只顾冥思苦想,顾不上互相交流。只有宝玉,自己才情有限,却在冥思苦想之余还不断留心他人。留心是留心,但他只跟黛玉交流,生怕黛玉落后,这显然是小男生倾心于某个女孩子时,不停没话找话的样子啊。

写这种诗对黛玉来说是手到擒来不在话下,所以她才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等大家都写完后,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才女的小傲娇跃然纸上。这种样子,最能折服的就是她的头号粉丝贾宝玉了。

看看当时宝玉是如何捧场的:

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
……

这描写,让我想起影视剧里,旧时世家公子倾心某名角,角儿台上一开腔,台下捧场的公子就大喊一声“好”的情形,那种仰慕追捧的劲儿,不要太明显!

大家看完黛玉的诗,都说这首最好。但李纨是裁判,她裁决钗黛的诗并列第一,探春又加一句,应该是宝钗第一,黛玉第二,李纨接着说,宝玉应该是最后一名。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探春可能对黛玉之前的取笑还耿耿于怀,就把李纨评的并列冠军说成是宝钗胜于黛玉,李纨没有否认,也就相当于默认了。李纨评点时也说出了理由,钗黛诗歌风格不同,显然李纨更倾向于宝钗的风格。总之,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异议,包括当事人宝钗和黛玉都没说啥,偏偏宝玉又有意见了。

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蘅潇二首”,蘅就是蘅芜君,宝钗的号,湘就是潇湘妃子,黛玉的号。宝玉的意思,其实就是不服李纨的裁决,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他坚持认为应该是黛玉第一,宝钗第二。

李纨问的是宝玉对自己被评为最后一名服不服,结果宝玉对自己的名次毫不在乎,反而执着于宝钗和黛玉的名次之争。这多么像两位明星竞争影后,其中一位赢了,另一位的粉丝表示不服气的样子!很显然,只有超级迷恋自己偶像的粉丝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自己偶像都可能觉得是不必在意的小事,自己却替偶像觉得不平。也很显然,这样的粉丝不可能同时喜欢那两位同场竞技的女星,只能是迷恋一个,对另一个无感。

用这样的比方来看待宝玉对待钗黛的不同态度,宝玉倾心于谁,不是一目了然么?

参见之前回答的相关问答:

《中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这首诗有何深意?》

《是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好还是湘云的好?》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海棠诗社做海棠诗时,贾宝玉对钗黛二人持怎样不同的态度?

  大观园里繁花满地,一年四季各种花卉应时开放。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的海棠,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有少院子都种了。贾府的姑娘们,能出去的机会不多,总是在花园里转来转去,做做针线赏赏景,别的乐子也不多。海棠花开又一年,敏感的探春就想借机起个海棠社,姐姐妹妹们一起聚一聚。

  探春郑重其事地给宝玉发过信函之后,把相关人员都邀了过来,宝玉那天到时,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到场了,探春自然很高兴,之后李纨来了,要“夺”探春的社长之权,探春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嫂子要来,还能怎么样?她本就是贾母下令负责督察她们读书做针线的,这会儿要来做诗社社长,探春必然得让位。

  之后大家各起别号,热闹非凡,定了体例,定了韵,众人开始作诗。

  按照约定,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评委,她们都不用作诗。真正下场的就是宝钗,探春,宝玉和黛玉。宝钗和探春先写完,两人都互相欣赏,宝玉一直背着手,踱来踱去的,看到黛玉还摸摸梧桐,看看秋色,,或者和丫头们玩笑,他很着急,一来是自己还没有合适的,二来是这妹妹也太不上心了,人家都写完了,她还蹲在潮地下,他赶紧出言提醒。他和黛玉说:“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让他别管,宝玉感叹梦甜香只剩一寸了,再不做就来不及了。慌忙之中,他看见黛玉还不动弹,又着急地说“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没理他,宝玉没办法,只得自己赶紧先写。在最后关头,黛玉一挥而就,一首风流别致的七律就出台了。

  成绩公布后,宝钗第一,黛玉第二,探春第三,宝玉第四。李纨问宝玉服不服,宝玉自认自己写得不咋的,但是,他笑着说“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最终结果,自然是黛玉第二。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究竟谁好谁歹,当然也不是那么好判断的,李纨的说法,也还算中肯,虽然林黛玉以最短的时间,写了最别致的诗下来,但李大嫂不喜欢,大家愿赌服输。

  咱在这不多讨论为什么探春起的主意,李纨作了社长,咱也不说宝钗和李纨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幕,咱就来看看贾宝玉的态度。

  宝钗最先写完,宝玉没去看,宝钗的诗作第一,宝玉没发表看法,你可以说他没时间,但是他又不断地催黛玉赶紧地,不要落后,等到诗作出来,他自己的倒数第一没关系,他替妹妹得第二名委屈——姐姐得第一不值得恭喜,妹妹第二,他很主疼,偏心就不用多说了吧?

  其实宝玉一向是这样偏心的。宝钗有好东西,都先想着送给大家,宝玉有好东西,第一时间想着的就是妹妹,这个送点,那个送点,有时亲自去,有时让袭人代办。两人的感情比蜜甜。

  就拿作诗这事来说,元妃省亲时他这样,到得后来作菊花诗,他做得更明显。当时参加的人员变多了,诗作也多了,李纨按照她的意思,一口气提名了林黛玉写的三首诗,一人占了前三,宝钗探春等人第四,至于宝玉,仍然是排名靠后。

  探春和宝钗很不服气,两人互相吹捧,湘云也有点小小的意见,就是黛玉本人,也觉得这样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些,一人前三,还让不让人活了,宝玉听得李纨把名次一一念出后,却喜的拍手叫道:“极是,极公道。”

  到得后来咏柳絮,大家又作了一回,这回,李纨把宝钗的诗提上了前排,宝玉啥都没说——不好说什么啊,宝钗李纨等人都不看好妹妹的好令,他一个人翻不了天,好在有上一次的前三,他啥都不说了。

  妹妹得第二,他就让评委再评一评,妹妹一人包揽前三,他就大喊公道。姐姐得第一,他不乐意,姐姐得了并列第四,他暗地里高兴,同是表姐表妹的,宝玉这心,真是偏到腿上去了啊。可是,他就是这么偏心,宝姐姐能咋的?

  一首诗,闺阁女子用来表达表达情绪的东西,本来不值得什么,但是宝玉的态度,说明了他的内心深处只有妹妹,没有姐姐。他坚信:凡是妹妹作的诗就是好的,凡是妹妹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就是这个调调,他要坚决维护!(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海棠诗社的时候是第三十七回,宝玉在诗社的言行举止的确对钗黛有不同态度,对黛玉处处关心在意,而在此之前,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里,宝玉说过: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里,宝玉挨打之后,黛玉两只眼睛都哭肿了,宝玉还宽慰黛玉,又打发晴雯去给黛玉送了两方旧帕子,代表思念之意。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后“怔了”。所以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之前,宝黛之间的感情线已经于明处了,宝黛互通情愫,连宝钗也已经亲耳听到了宝玉梦中对黛玉的表白。

所以在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宝玉对黛玉的格外关照其实并不突出,而且大家也早就习惯了。


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

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宝玉不仅一直关注黛玉,而且宝玉深爱黛玉诗才,觉得黛玉的才是最好的,也不怕大家说,就直接挑明了觉得蘅潇二首还要斟酌,能在众人面前直接表明自己的偏爱,才是真的偏爱啊,在之前宝玉虽然喜欢的黛玉,在大家面前也是经常夸宝姐姐的。不过这里其实也不必非要偏袒,只是宝玉真的欣赏林潇湘的诗才也未可知,毕竟,这会儿宝黛爱情趋于稳定成熟,也没有必要在事无巨细的偏袒上表明宝黛的爱情。

附上二人诗作


次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黛玉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我私心也喜欢黛玉的诗,哈哈,我就喜欢风流别致的,可是以李纨和探春的性格,自然更喜欢宝钗的那首,宝玉则更喜欢黛玉的,所以,从这里来说宝玉对黛玉宝钗的区别对待,其实是非典型性的吧,因为并不涉及什么原则性问题。


清欢浅浅浅


起诗社,原本是探春的主意,所以第一次就是由探春作东道主,以咏海棠花为主题,并且限了“门、盆、魂、痕、昏”为韵。

最先作出来的是探春,接着宝钗也有了,只是她自己不太满意,这时候“梦甜香”已经燃得差不多了,可是黛玉“只管蹲那潮地下”,急得宝玉又是催促,又是干着急。此刻的宝玉,心心念念就担心黛玉的身子,还怕她受罚。可以说是心里眼里都只有林妹妹了,根本无暇顾及宝钗。



这几人写的白海棠诗,我还是最爱黛玉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