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董卿,高自尊的女人會發光

從《中國詩詞大會》中的出口成詩,《朗讀者》中製片主持一人挑,再到《主持人大賽》一針見血、一語中的點評,近幾年的董卿不斷帶給觀眾驚喜。

董卿,高自尊的女人會發光

她用高雅談吐和儀態萬千,完美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為新時代女性的標杆,她站在臺上,即便不說話,也是閃閃發光。

和董卿一樣的女人還有很多,她們大多成功、自信、溫暖,因為她們都有高自尊。

199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在“總則”中規定,

“國家鼓勵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婦聯的口號一直是這八個大字: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自尊排在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自尊,就不會有自信;沒有自尊自信,女性無法自立,更談不上自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自尊感對於女性有多重要!

董卿,高自尊的女人會發光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從兩歲左右,開始意識到我和他人的不同,也就是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但這個時候僅僅是軀體上的自我,直到12~18歲這個階段,人們開始完成自我同一性,也就有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自我概念,即:我是一個____的人

自尊就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自我情感、自我體驗或評價。

舉例來說,如果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有潔癖的人”。

自尊感就是圍繞“我是一個有潔癖的人”這個自我概念形成的自我情感、體驗和評價。

低自尊感的人可能這樣想:因為我是個骯髒的人,我需要被清潔。

高自尊感的人可能這樣想:雖然有時候會有人讓說我很麻煩,但我喜歡乾淨的環境,這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自我概念是:我是一個誠實的人

低自尊感的人可能這樣評價:因為別人總是不相信我。

高自尊感的人可能這樣評價:誠實讓我收穫來很多珍貴友誼。

自尊與成功

有關自尊的研究發現,自尊與成功預期成正相關

低自尊感的人對外界影響更加敏感,需要他人的認同,需要從別人那裡得到積極的評價,因此他們更樂於贊同他人的觀點,更注重取悅他人,也傾向於按照自己尊重的人的信念和行為行事,所以他們很少站在不受歡迎的立場上。

而高自尊感的人相信自己擁有成功工作,不太喜歡選擇傳統性工作,對他們的工作更為滿意。

自尊與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低自尊女性常常低估伴侶對他們的愛,感受到更多的拒絕和傷害,變得容易發怒。

親密關係遇到問題時,高自尊者願意拉近和伴侶的距離,努力修復關係,而低自尊者往往防禦性的把自己隔離起來,很難有建設性行為

低自尊女性常見問題:無條件依賴順從,需要男性首肯,害怕衝突,過度自責,無能力表達憤怒,非自願性行為,有更多可能受到暴力,神經性厭食症,抑鬱症等


為什麼有些人有高自尊,有些人沒有?

我們看看心理學認為有哪些影響自尊的因素:

性別差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低自尊

父母的教養方式:權威性父母,比專制型、忽略型、放任型父母,更容易培養出高自尊孩子

社會經濟地位:經濟地位高的人普遍自尊感高

夥伴關係:周圍人對自己的認可多,自尊感高

教師評價:老師的稱讚和正向期待越多,孩子自尊感越高

大眾傳媒:尤其是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低自尊的諸多鼓勵,例如“三從四德”等,增加女性對低自尊感的認同。

除了上面這些不可控的因素之外,一個女性可以為提升自己的自尊感做些什麼呢?

1、降低不切實際的預期。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有一個自尊公式:

自尊=成功/抱負水平

抱負水平,也就是自己內心的期待。

所以提升自尊感,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現實成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

例如:總是希望自己有一套和同事一樣的200平大房子,可現實情況根本不可能實現,與其仰望他人的豪宅天天生悶氣,不如降低自己的期望,一套120平的三居室,努努力還是有機會實現的。

2、做自己擅長的事

人們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上,是可以獲得高自尊的。

股神巴菲特的摯友兼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商人,他說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他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事,也就是做自己擅長的事。查理·芒格的投資集中在傳統工業製造業,而近年來火爆的人工智能方面,他堅決不碰,因為不懂。

同時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查理·芒格非常擅長學習,他喜歡做公共交通,而不是自己開車,因為可以節省開車的時間用來看書。

董卿,高自尊的女人會發光

董卿的床頭永遠有一本書,所有的電子產品一律不帶進臥室,每天睡前的一小時閱讀,已經成為她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讀書旅行,思想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多去戶外旅行,體驗另外一種生活和人生態度。

3、提升自尊,從接受真實的自己開始

美國一所大學的科研人員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叫“傷痕實驗”。他們徵集了10位志願者,分別安排在10個沒有鏡子的房間裡,告知此次研究方法:他們將通過化妝術,變成一個個面部有疤痕的醜陋的人,在指定地方觀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反應。

好萊塢專業化妝師在志願者的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他們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之後,心理學家們告訴志願者,為了讓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們需要在疤痕上再塗抹一些粉末。事實上,他們已經用溼棉紗把化妝出來的假疤痕和血跡徹底擦乾淨了。然而,每一位志願者卻依然相信,在自己的臉上有一大塊讓人望而生厭的傷疤。

志願者們被分別帶到了各大醫院的候診室,裝扮成急切等待醫生治療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診室裡,人來人往,志願者們在這裡可以充分觀察和感受人們的種種反應。實驗結束後,志願者們各自向心理學家陳述了感受。

他們的感受出奇地一致。

志願者A說:“候診室裡那個胖女人最討厭,一進門就對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她都沒看看她自己,那麼胖,那麼醜!”

志願者B說:“現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來有一箇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個沙發上的,沒一會,他就趕緊拍屁股走開了。我臉上不就是有一塊疤嗎?至於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我嗎?這樣的人,可惡得很!”

志願者C說:“我見到的陌生人中,有兩個年輕女人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她們穿著非常講究,像個有知識、有修養的白領,可是我卻發現,她們倆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換成兩個小夥子,我一定將他們痛揍一頓!”

志願者們滔滔不絕,普遍認為,陌生人對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厭惡、缺乏善意,而且眼睛總是很無禮地盯著自己的傷疤。

實際上,他們的臉是乾淨的,沒有疤痕!

這個試驗告訴我們:你怎麼看待自己,他人就怎麼看待你!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我們焦慮的、畏懼的種種,都可能只是幻想中投射的“疤痕”,

你心中有這樣一道“疤痕”嗎?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有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看見真實的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這是女性心理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ID:CXZJ91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