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现代科学家普遍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

弦就是物质的基本组成粒子了。弦的长度为10^-32cm(1乘10的负32次方厘米);

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闭弦,闭弦的振动和自旋有涨落现象,涨落形成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也就是说,目前科学家发现的63种基本粒子,都是因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所产生出的结果。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同时科学界也存在一种观点:

当一个物质小到1×10^-34cm(1乘10的负34次方厘米)时,可见物质的界限打破,所有微观粒子融合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当时间短到1×10^-44秒( 1乘10的负44次方秒) 时,物质分不出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循环,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这样一个不可分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由此有“一微尘映彻世界”,“一滴水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一颗沙子里有三千大千世界”,“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等说法。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中国有一句古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说得就是基本粒子弦,以及我们所处的宇宙的状况,弦就是其小无内的状态,宇宙就是其大无外的状态。

其实,科学家在研究弦的状态的时候,发现有两种状态的弦,直观来说就是点状和线状况。

如果熟悉易经的人,就会发现,这和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何其相似啊。

尤其是《易经》中的阴阳爻位。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如果对上古时期,易经符号熟悉的话,还会发现一件更加巧合的事情。

那个时代,阴爻,阳爻符号,竟然是这样表达的。如下图: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大智慧的先贤就是用一个圆点和一条横划线,来表达阴爻符号和阳爻符号。

无独有偶科学家认为基本粒子有63种,刚才说的点状和线状的弦是形状的分类,英国科学家在2012年前后宣布发现了62种基本粒子。

听到这里,手里捧着《易经》在挑灯夜读的中国人,就开始动脑筋了,掰着手指头就算了起来,易经一共有八八六十四卦,该不会基本粒子也有64种吧。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耦合《易经》的内容

反正,《易经》已经给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包括N个版本的英文译本,相信这些科学家是会看得见的。

顺便说一下,在哈佛大学人满为患的课程竟然是中国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