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小龙如果当初还活着,成龙、李连杰这些功夫巨星还会像现在这么红吗?

一个人独奏


个人观点,成龙和李连杰能成为巨星,一是他们本身能力。和李小龙没太大关系。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风格。

其实如果你理性的看待事物,在细致的查阅资料,你就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

先拍一下功夫电影的发展史。

1949年,著名的爱国艺人关德兴。在埋首创作了三年后,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两部功夫片,黄飞鸿系列的《鞭风灭烛》《火烧霸王庄》

事实上关德兴还是首位导演主演有声电影的中国人《歌女情潮》也是首位把现代时装武打剧搬上舞台的《摩登霸王》《神鞭侠》

关老先生的神鞭技术,能挥动长鞭打灭五米外的蜡烛。的确是神技。也是关老先生的功夫卖点。



注意这些胸前的奖章,这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关老先生为抗日所做的爱国行为的肯定和嘉奖。


1953年,刘家良跟随关德兴拍摄黄飞鸿系列。

如果说关德兴的动作电影更多的是模仿日本动作电影。那么刘家良和唐佳则改变了这个局面。

1963年刘家良和唐佳(袁和平父亲袁小田的首徒)在担任《南龙北凤》武术指导时,不再承袭关德兴的拍摄手法。

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金鹰》展示了摔交,套马等功夫,有一部创新的动作片。

1965年应长城公司力邀,刘家良唐佳参与《云海玉弓缘》拍摄,担任武术指导。并首次使用了威亚钢丝,武打动作片再次推向高潮,1966年上映时,武术指导这四个字首次出现职员介绍表。

1967年,邵氏公司邵逸夫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刘家良和唐佳便与张彻合作拍摄新派武侠片电影《独臂刀》。刘家良还参演了。凭借主演《虎侠歼仇》和《江湖奇侠》而名声鹊起的王羽担当主演,。当年票房超过百万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王羽因此名声大噪。



唐佳

刘家良

王羽和李小龙。


1969年,张彻为《死角》挑选主角,从十位新人试镜中,选中了谭富荣。主演了主角张纯。一炮而红。这个谭富荣有个艺名叫“狄龙”。



其实后来的香港四小龙。名字真正带龙的,只有梁小龙一人而已。李小龙原名李振藩,成龙原名陈港生。

之后李小龙返港,签约嘉禾公司。以一万五千美金的片酬拍摄两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而名声鹊起。

此时正是香港影视圈最繁荣的时候,各种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立。长城,金鹰,邵氏等老牌号受到了挑战。嘉禾的鹊起,成功的分到了一杯羹。但是很快长城就挖角了,李小龙和嘉禾导演罗维发生冲突,嘉禾老板邹文怀私下两边赔钱,息事宁人。结果是罗维跟王羽合作去了,李小龙和长城公司合作去了。

再后来李小龙参与美国和长城公司合拍的也好,嘉禾和美国合拍的也好,都是片酬7500美金。差不多相当于六万港币不到点,附1970年,美元港币汇率1:7.5。

同期的王羽已经达到40万港币,狄龙是12万港币。

也就是说,以李小龙死的那天为截止日。

当时在香港电影参与拍摄的明星排名是,关德兴>王羽>狄龙>李小龙。

后来的成龙和李连杰,受关德兴,王羽,狄龙压制了么?

可能有人会说,凭李小龙的本事,应该会如何如何。那么现实呢?没有现实,李小龙死了。如果不死,会如何发展都是想象出来的。俗称意淫。

江山代有人才出。凭什么认为李小龙在就没别人的事了?更何况就在当时,就算关德兴已经老了,王羽和狄龙的年纪可比李小龙小一个四岁一个六岁。他们的片酬都还在李小龙之上呢。

如果拍几部电影轰动一时,死了,就能意淫成天下无双。那么好吧。看看后来的泰国托尼贾,最开始的两部电影轰动效应够大吧。他没死,现在各种电影中配角的存在。甄子丹,后起的吴京,张晋的片子中,不乏出现他的身影。樊少皇凭一部《力王》惊艳一时,现在呢?

都省省力气吧!李小龙很伟大,但他不是武打电影发展的绊脚石。有他在发展,没他在一样发展。《少林寺》也不会找他演觉远和尚。《蛇形刁手》《醉拳》也不会找他拍摄,因为这是吴思远和罗维的电影公司拍摄的。我想罗维也不会忘记曾经有个叫李小龙的人,拿了把匕首顶着自己的脖子的事吧!


阿坚大叔


李小龙如果活着,成龙、李连杰这些功夫巨星一样会红。

佛家讲究因果,这些明星的成长与他们最后的结果也是有必然的关系,观众的审美永远是多样化,李小龙说过他是武术家然后才是艺术家,这种定位一开始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电影,他的四部半电影都是以表达实战为主题,传递截拳道的思想,都类似。


成龙是戏剧学院出生,十年的专业练习,舞台的表演一点都不输李小龙,他的京剧武生的扎实基础,在舞台的表现力比李小龙花样多,就是所谓的毯子功,要求高、轻、飘、准。大致包括:

①基础功,如拿顶、下腰、前桥、后桥、虎跳、踺子、跺子等。

②单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单小翻、单前扑、单提、单漫子、单蹑子、单云里加关、单折腰等。

③长筋斗,又称大筋斗,即两种以上筋斗的组合,并借助助跑完成者。

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过桌、上桌等。

⑤弹板功,这是近年来从杂技、体育项目中吸取演化来的项目,如弹板前扑、高台弹板等。

⑥软毯子功,属扑跌类,包括抢背、吊毛、前后僵尸、虎跳等。还有刀、枪、剑、戟、棒、棍、斧、钺等。

这李小龙可比不了。这些因素决定了成龙的电影花样多卖点多。

李连杰是体制内的运动员,竞技套路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创新运动,它是在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的基础上,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而成。这是独立无二的新艺术形式。

他的动作舒展、挺拔、节奏鲜明、各种刀、剑、棍、软兵器样样都是独一无二。

李小龙不会这么多花哨的动作。


福州禅武


李小龙如果还活着,这样假设性的问题已经非常多了。因此,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老调重谈的问题,那么老问题也应该有新答法。

比如有的回答,把李小龙,李连杰,成龙这几个人的经历排比了一下。然后就认为即使李小龙活着,李连杰和成龙等人依然会红。肤浅!

其实这个提问是能回答出新意的,这个问题其实隐含了两个层次,一般人很难看得出来。

第一,是红不红的问题。

第二,是为什么李小龙如果活到今天就不会红!

那么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成龙,李连杰等人在我之前的很多文字中都已说过,他们从本质上讲,都属于演员。演员的含义就是表演。当然吃表演饭的人非常多,而为什么只有李连杰和成龙脱颖而出呢?这件事有目共睹,他们两个人是李小龙之后代表了中国武打影片的,两个完全相反的极致风格。一个走的是喜剧之路。而另一个走的则是侠骨柔肠。而在武打风格上,一个也是谐趣精巧,而另一个则是潇洒自如。成龙是南派风格见长,李连杰则是北派武术的风格。综上,我们能清晰的看出来。作为演员李连杰和成龙在八十,九十,2000年代,以他们两人覆盖南北的武术表演技术。他们所创造的一系列经典的人物。统治了中国武术类电影近30年的时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如甄子丹,吴京,樊少皇,赵文卓等一些武术演员,虽然这些人的武术表演能力各有长短。但非常可惜,这些演员并没有能在表演风格上有任何的突破。因此红也红不过这两个人。

在这里,所谓红不红的问题,是指电影表演而言。

问题回答到这里,有必要把李小龙拉进来了。这一众武打明星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两个人,那么果真李小龙没有死,又或者复活了。那么他作为7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大明星,必将要面对这两个人的挑战。或者他要重新挑战这两个人。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了,李小龙的红和这两个人的红,说起来有点异曲同工之处。李小龙是60年代末,回到香港。那是香港的武打电影,表现形式非常单调。属于延续了民国末年的上海风格。武打形式也多数脱胎于,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一部电影投资十几万,20几万港币。票房能达到30到50万,就算回本了。能突破100万,就属于是票房大卖的影片,将载入香港票房史册的。而李小龙从美国带回的不仅是他的截拳道武术风格,更重要的是他带回来好莱坞的叙事风格,这才是他的票房每一部都能够超越百万,甚至数百万票房的本质原因。对于当时的香港武打电影市场来说,李小龙无异于是一个革命者。他是一个超越那个时代的人物。在当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香港文化界的冲击。用耳目一新来形容都不足以形容他给整个香港带来的震撼。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成龙。成龙几乎是接续了李小龙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人物。当时的嘉禾是希望把把成龙培养成你另一个李小龙,但是,无论是形象还是表演方式,以及武功的水平。两个人都天差地别。于是成龙另辟蹊径,一喜剧武打的形式,最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那段时间,当其他人仍然在执迷不悟的延续着模仿李小龙风格的时候,成龙的警察故事,a计划等一系列喜剧,武打电影脱颖而出。成龙的风格在当时,也算是一场革命。也可以说是对李小龙风格的一场革命。成龙彻底红了。

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喜剧功夫片在香港大行其道。所谓风水轮流转,多了总有厌的时候。90年代。当许可把李连杰弄回香港之后,香港武打片,又注入了一股清流,飘逸潇洒的武侠片。但是,李连杰不是一个革命者。因为他的黄飞鸿等电影虽然也在香港红透半边天,但是并没有对成龙形成取而代之之势。

本质原因,是因为香港观众的成熟。当香港观众经历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观众们对多口味的需求,使他们可以并存。假如这个时候李小龙,再次回归影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其实前些年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物。是与李小龙,但是又完全不同。他就是甄子丹。甄子丹的生活经历,和李小龙有几分相似。比如他也是美国人。也非常热爱武术。甚至他热爱武术也源自于李小龙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从内在的心理,到真实的行动。很早就以李小龙为楷模了。那么走上电影这条路,对他来讲是必然的。但是很可惜,他不是李小龙。没有李小龙对武术的理解那么深刻,也没有李小龙对表演的那个天分。我们都知道,甄子丹最火的一部电影,叫做叶问,据说2018年第四部已经开拍了。不过我对他的故事和票房不报任何期待。这是因为甄子丹不同于以上三个人,表演不是他的专业,武术也不一定是他的专业。说起来他有些尴尬。先不说甄子丹了吧?可能跑题了。反正他在本质上和李小龙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我们还是要假设李小龙真的复活了,复活的现在这个时代。那么我认为她依然会非常红。有两个理由支持我。第一,李小龙是个不折不扣的武术家,他创立的截拳道就是证明。第二,李小龙也是个完美的艺术家。这从李小龙的一本书的书名中就可看出来,《生活的艺术家》。说红不红的话题,其实是指电影有个形式而已。但其实我要讨论的是一个更宽泛的领域,我认为作为武术家和艺术家的人,他应该是有能力,自由穿越这两个行当。虽然他的电影是被成龙和李连杰这个时代所取代了,但我们不能否认,李小龙过早的离世,是造成客观真空的事实。也就是说他的死,给成龙和李连杰这些人留下了机会。另一方面,他在70年代创造的电影风格,在当时火爆东南亚的。而它的内涵,直到今天还依然散发着影响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加宽容的今天,即使李小龙不对自己曾经的风格,做出任何改变。与成龙和李连杰放在一起,他仍然会有自己特殊的空间。那么实际上,李小龙是一个,非常机警而聪慧的人。他在60年代末回到香港之前,曾经在好莱坞专门进修过表演。他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不做明星,而要成为一个演员。”这说明在李小龙的内心。他非常清醒的知道,电影是一个娱乐产品,要想使电影具有生命力,具有影响力,就必须要把表演看作一个事业。他的专业态度,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他对武术的态度。研究阴阳指导,并理解阴阳之道。从而创造出截拳道的李小龙,我相信他是个最懂的平衡原理的人。假如李小龙在我们这个时代复活,并且回归影坛。

我相信,他和成龙和李连杰等人在一起,应该是可以量齐观的。当然建议今天人们对多元化的需求,显然他已经不可能完全掩盖李连杰成龙,甚至甄子丹,吴京等人。他们应该是一个类似于百家争鸣或此消彼长的状态。



哲学指导技术 技术印证哲学


姚宇时代频道


可能不会的了,李小龙当初还在世的时候,已经是华人之光,好莱坞中国最有名的明星了,那时候洪金宝和成龙都只是动作演员。

当时的武行就比一般的群众演员地位高一点,因为受李小龙的表演风格影响,那时的动作片都是走的实打实的路线,成龙还没有发明功夫喜剧,李连杰还在为几个全国武术比赛做准备。那个时候谁都没有这么大野心,谁都认为只有李小龙风格才能走进好莱坞。


后来李小龙去世了,市场没人了,成龙,李连杰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两个人市场还算平等的竞争,迫使成龙爪出了自己的风格,李连杰也开始更加努力学武术。

他们才能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下走到今天,同样的例子,我们反过来看一下吴京,赵文卓和甄子丹。


他们都是李连杰的师弟,都是从一个武术学校被一个师傅带出来的,李连杰和成龙最火的时候他们出道了,经纪公司都有意识,让他们模仿他们俩的风格,直到现在他们在演员领域都没火起来。

吴京还是通过做转行导演,甄子丹有人量身定制为他打造剧本才让他们变成巨星,如果是成龙和李连杰火的时候,哪里有他们的市场份额?

同样的,对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也是这样道理。


炭烧的菠萝


邵氏功夫片时期,张彻大红大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观众审美的疲劳,也得让位于后辈。李连杰受病磨所致,拍片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所以也不得让位于甄子丹、张晋等,成龙虽然现在仍然活跃在功夫片中,但是有一天他有拍不动的时候,周润华也拍了很多经典的影片,但是后来烂片很多,一是因为人老了,二是观众的审美也在慢慢的提高,三是市场决定了好片未必有好票房,就像什么妖?什么煎什么?烂成啥样子,还那么高的票房,所以这一现象也抑制了好片的出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小龙有他的奇迹,成龙也有成龙的优势,李连杰也有李连杰的独特,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复制不了谁,正因为各有特色才会红,要是有雷同反而可能红不了。


星际时空门


这类如果的问题本身其实没什么意义。权当娱乐了,这也只能是戏说,是对电影历史的戏说。

首先肯定一点李小龙如果还在,武术圈与功夫电影圈的第一尊位应该非李小龙莫属了,毕竟到今天李小龙年龄也是最尊了,但是成龙与李连杰的出名跟李小龙的电影位置没有冲突,当年那些电影角色李也没兴趣的,而且李可不是一个为了电影而电影的人,他是为了功夫而电影,成龙那些搞笑功夫电影,估计李就不会去玩,那些超出人类本身能力的危险动作估计李也不会接,因为那些违背了李追求真实功夫的理论逻辑思维。

作为李连杰靠少林寺出名,作为天下功夫出少林这一个说法,关于少林寺的电影一定会拍,而主角肯定也不可能李小龙,李连杰作为当时武术冠军对于电影来说仍然最好的选择。然后李连杰也是一系列的商业化功夫电影,跟李的展示中华功夫与精神理想也不合。

当然以上纯粹个人理解,一蝴蝶效应可真实存在,一个如果整个世界的今天一定不是今天了,只是从他们三人的电影路子风格分析,并没有冲突,作为香港电影最繁华多样的8090年代,他们三人完全都可以生存,唯一的大家公认的功夫电影大哥可能会是李小龙吧。

还有一点,个人感觉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不知道是否6070年代电影技术限制,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更讲究中华功夫的精神,他拍电影是讲理想的,而不只是为了电影而拍,这跟香港8090年代的电影过度商业化的快节奏理念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那种环境下,李小龙是否还会在那个浮躁的年代拍电影都难说,说不定他会把全部精力放在传授发扬格斗功夫的推广。

结论:如果李小龙有如果,也许真正改变的不是成龙李连杰或者功夫电影圈,而是中华传统功夫的实战圈。

PS:人类没有如果,所以以上文字不存在。


帅八叔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李小龙当年实在是太红了,他是华人唯一一位红遍全世界的巨星,也让老外知道了中国功夫了不起。



很可惜的是1973年,突然去世,年仅33岁,真的是英年早逝,太可惜了,听说是遭人暗杀,但一切都晚了,留给观众的就是几部经典百看不厌的影片。



言归正传,如果李小龙活着的话,并不影响到其他几位巨星,娱乐影视圈太大了,他们几位走的路不同,风格不一样,可能会更加让世界人知道华人武术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国武术精神!



甘南阿谦


有句诗说的很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电影圈也一样,不同的时代,影迷喜欢的风格也不同,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明星各领风骚。

李小龙之前,有动作明星关德兴,还有独臂刀王羽。

李小龙之后更是百花齐放,涌现出一大批动作明星,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刘家辉,刘家良,元彪等等。

有些明星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成龙的诙谐,李连杰的飘逸。有些慢慢的跟不上观众 的观影洗好,开始淡出,如硬桥硬马的刘家良刘家辉。

晚一批的动作明星,在成龙的李连杰的阴影下,被压制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期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开始火爆,如甑子丹、吴京等。

不同的时期,观众的喜好也会有变化,没有一个动作明星能一直统治影坛的。即使李小龙没有去世,他的动作风格也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年轻人的洗好。

所以即使李小龙没死,李连杰和成龙也会成为功夫巨星。有能力的明星,不会被一直压制的。


历史的天空history


李小龙如果还活着,成龙的成名时间会推后一点而已,因为成龙走的风格跟李小龙完全不一样,都是功夫片,但是成龙的是功夫喜剧。





但你不能说李小龙活着对成龙没影响,首先成龙后来也在嘉禾电影公司,李小龙来香港也是和嘉禾签的约,资源分配是肯定是满足李小龙的,但是随着洪金宝的崛起,再加上处初成龙、元彪和洪金宝构成的铁三角,风靡整个亚洲,三人从小到大一起的友谊和兄弟情,一起练武,他们那种叫杂技,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那些笑料又岂不是多少80、90后的回忆。李连杰是拍少林寺成名。

然后去香港发展,虽然李连杰和李小龙都是真功夫,体现的都是民族英雄,但是他二人的武术风格不一样,李连杰的武术风格打出来很具有观赏性,再加上他有洪家班的元奎帮手,他二人的组合可以说是李连杰进好莱坞一大助推力,不得不多提一句,元奎导演也是香港不可多得的武指人才,在荷里活也还是有一席之地,只是他是幕后工作人员。李小龙对二人的影响是有的,但他二人的成名是必然的,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像成龙这样拼命的演员,他的成就是他该得的。李连杰的机遇是最重要的,因为那个时代,再加上他是武术全能冠军,当时拍少林寺选它也是必须的,再加上徐克的黄飞鸿系列,让他的英雄形象深入民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垠弦


李小龙开创了截拳道,弘扬了中国武术精神,并且把中国人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他的贡献不在于他的武术造诣有多深,而是在于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我们中国人,把东亚都是孱弱的男人这个概念重新审核了一翻。 开始承认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

当然李小龙个人的武术资质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想象的地步,他是实干派,不是把武术功夫表演在荧屏的男人。


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和李小龙隔了一代人,李小龙的离开,是我们中国全体同胞的损失,不是数字可以估计的,我们惋惜同情,更多的是痛苦。李小龙先手的事业刚开始,他就离开了,他若是活着——世界就不止是认识中国功夫。 而是被中国功夫所折服,被李小龙所折服,被我们中华文化所吸引。

所以显而易见的就是,李小龙的活着,不会限制这些功夫巨星的发展。而是会把中国功夫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能是离世界文化的中心更近。

痛失李小龙,实为我中华之大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