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讓孩子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小陽的漂流記


我出生於四川偏遠的農村鄉野,從小都是穿別人給的衣服,背別人用的書包,連蘋果都是10多歲以後吃的,直到初中才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熱天的衣服花了15塊錢。這些成長經歷使我養成了自卑的心態,任何事都不敢嘗試,導致失去了本應該屬於我的機會。儘管大學本科畢業,但是自卑,覺得自己不行,覺得別人看不上自己,造成了沒有好的工作,甚至人生另一半也是湊合。

帶孩子出門長見識太重要了,帶他開闊眼界,從小培養自信的態度,抓住人生中本應該屬於他的機會


91年的女孩


什麼叫世面?

心理學怎麼理解世面?


世面其實就是各種複雜的各個層面的多維度多視角的社會真實的情況。皇帝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面。不過皇帝的孩子更需要見的世面,不是官場,而是農場。

平民百姓的孩子也需要見世面。平民百姓的孩子有機會需要見的是大世面。

我們經常說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在北上廣深的超一線城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城市提供了足夠多的見世面的環境。能夠參加各種各樣的最先進的科技博覽會音樂會。能夠見到最大的博物館。這些都叫做世面。

見世面這個詞其實出自紅樓夢。紅樓夢第16回有句話叫做~~果然如此,我可也見個大世面了。世面在古代的時候指的是衙門面前的一塊圓石。所以見世面也就只是見官,對百姓而言,瞭解官場,這就是見世面。

現在人經常把見世面說成是出外旅行。這其實是見世面其中的一種。王陽明的心學講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說學了多少知識就應該走多少路,見到多少世面,這樣才能把理論和實踐真正的結合到一起。

如果講到兒童教育方面,那麼見世面真正的含義就是讓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讓孩子瞭解社會的不同側面。讓孩子通過社會了解人性的不同側面。讓孩子知道世界如同硬幣一般。永遠有兩面,只知a面不知b面一定會帶來人生命運的損失。

在心理學裡面我們理解見世面,把它作為一個人維持心理健康和增強社會適應性,有更好的應對生活能力的視角去看待世面的。。

一個人是否心理建康不是一個單一的標準,而是取決於社會適應性。所以一個人越能夠適應社會,越代表著他見過足夠多的世面。一個人面對生活難題的時候,是否能夠找到最佳的應對生活的策略,往往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因為每個人應對事情的策略都不一樣。這取決於每個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

而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如何去提升,其中有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足夠多的見識。在與人的交往中見識,在與自然的交往中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尋找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家族背景中去尋找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階級經濟地位中去尋找見識。

因此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才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人生成功並不取決於文憑的高低。

小明經常去央視做節目。發現央視的很多導演製片人都有非常好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模式。不管他們所學的最初的專業是什麼,他們都有足夠多的對世界各個方面的瞭解。甚至也包括對人性各個層面的瞭解。

其中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在一箇中國最大的媒體平臺上,你有足夠多的機會去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去見到形形色色的社會,去見到形形色色的見識。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有一次,我在一家高級自助餐廳裡,遇見一對夫妻帶孩子來吃飯,從坐下來,兩人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個餐廳多少錢一位知道不?如果不是為了讓你見世面,我能花這個冤枉錢來吃嗎?”

“這樣的餐廳賺的都是黑心錢,咱們再怎麼吃,連個零頭都吃不回來!”

“不好吃的就扔掉,不要吃了,我們是來享受的,不是來受罪的!”

“一定要多吃點,把本錢吃回來!”

......

走的時候,他們把剩下趕緊的菜一股腦倒進火鍋裡,然後偷偷摸摸的拿著一些吃的離開了。

當時,我就在想,這樣的父母帶孩子來,到底見了什麼世面?如果父母自己沒有格局的話,就算帶著孩子走遍天下,他們自己依然是孩子最大的世面,也是孩子最大的侷限啊。

所以,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為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自己不努力,天天催孩子努力,自己不成功,天天期望孩子成功,這樣不是教育,這是控制,是違反人的天性的。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曾經說:“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環境中教育他自己。身為成人,我們只是孩子環境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儘可能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環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協調他自己的命運。”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環境,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世面”,不在乎孩子是否見多識廣,在乎的,是父母是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題目說得很對,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才是帶孩子通往更大的世界的途徑。


美可親子


我深深地體會過讓孩子見世面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今年8歲了,要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在今年之前,當地能玩的地方基本上都領著他去玩過。因為孩子小,帶出去不方便,所以最遠去過的地方就是秦皇島。

去秦皇島的原因,其實源於孩子說過的一句話。有一天,帶著孩子到河邊去看水,因為水被橡膠壩攔截起來,水位比較高,孩子看到水比平時寬了好多,突然發表感慨:“好大的海呀!”,啊?什麼情況?這是海呀?

正好有個出去玩的機會,於是帶他到秦皇島近距離看了看海的寬闊。雖然只是到海邊玩了玩,並沒真正領略到大海的壯觀,但回家後再也沒見他對著河水發過對海的感慨。

今年的一天,看到一輛雙層旅遊車,孩子對我說:“媽媽,你看那是雙層公交車。” 我告訴他,那是到這裡旅遊的旅遊車,並不是公交車,北京有雙層的公交車,有空帶他去坐,結果孩子問我:“媽媽,北京在秦皇島哪兒呀”,我直接懵圈了。

後來找了個時間領孩子到北京一趟,觀看了天安門升國旗,瞻仰了毛主席的遺像,在廣場遠距離的給他介紹人民大會堂,有參觀了博物館,動物園也走了一趟。

雖然有的他不是很清楚和明白,但基本上懂得北京是首都,有天安門,有毛主席遺像等。回到幼兒園裡,與幼兒園的小朋友多了好多的話,顯擺了個夠嗆。別人故意逗他問北京在哪裡,他會毫不猶豫,堅定的說北京是首都。

雖然是個小事件,但我認識到,孩子應經常帶著去見見世面,讓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並不是他眼裡的那點兒地方。讓他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時有話說,不至於說起其他的城市,會一臉的茫然。

我認為孩子見世面,玩的同時,又長了見識,也許會有助於孩子的格局,不會目光太短淺,知道謙虛,知道山外有山。


書香育兒經


說一個我的故事,我是山東一個農村的寶媽!對於孩子見世面周圍的人真的不是很重視!2018年的6月份,我單位組織去青島旅遊,我和我對象商量著帶著我女兒去,我女兒3歲半!但是家裡老人都不讓去,因為春天的時候去了一次濟南的動物園女兒回來大病一場!家裡老人都比較擔心,但女兒興致很高,一直吵著要去,也就帶著去了,我青島玩了兩天,也比較輕鬆,孩子很開心,遇到外地的遊客女兒會用普通話給人家對話!這是我在家裡都想不到的!

今年夏天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女兒額頭貼著一個小心心的貼紙,我問她誰給你貼的,她說是老師獎勵的,我說老師為什麼獎勵你啊,女兒說,我們上課的時候有一張圖片,老師問同學們知不知道這是哪裡,全班只有我自己知道是青島,女兒拿出女本我一看是青島五四廣場的標誌“五月的風”,我當時都驚呆了,時隔一年多,沒想到女兒記憶力這麼深,那天女兒特別開心。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每年帶孩子出去轉轉,及時是窮遊也得出去!別老把孩子關在家裡!讓孩子出去見見世面,別讓孩子啥也不知道!


俊俊媽


簡單來講我身邊的2個故事,大家就會明白讓孩子“見世面”的內涵和到底有多重要了。

我理解的見世面,不僅是物質富裕,讓孩子去很多地方玩,更是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經歷不同的人和事情。

第一個例子

我的一個學生的女兒,3歲快4歲的樣子,剛上了一年幼兒園。家裡是相當富裕的那種,但夫妻二人都很低調,從吃穿用度上完全看不出是富貴之家,可是那天我們聚會,她帶了女兒一起去,看到她的女兒,我們終於明白“女兒要富養”的真正含義。


小女孩進門後很禮貌的用不大但很清晰地聲音向大家問好,還說今天會辛苦媽媽和各位阿姨帶她了。飯桌上也是有禮有節,既能坦然的告訴媽媽自己想吃的東西,但對於食物也很節制,不會一味貪吃。媽媽讓她吃蔬菜,她雖然不喜歡,但還是一邊說“吃蔬菜皮膚好身體好”,一邊努力地吃下去。大人問話也是不卑不亢,有問必答,有時會順著你的問題再多說幾句,比如問她最近學什麼,她會介紹學的內容,還會介紹不同的老師,說老師有什麼特點,自己喜歡哪個老師等等。

飯後,我們去ktv唱歌,小女孩安靜的坐在沙發上拿著手鼓給大家鼓掌,盈盈笑著,也不亂跑,偶爾走到媽媽面前找吃的。等大家都唱了一圈,她站起來說,阿姨我給你們唱個歌吧,然後大方的走上前拿起話筒請唱一首英文歌曲,雖然不是驚豔的那種,但氣息很穩、音準也很棒,看得出來孩子非常自信。大家誇她,她既不羞澀,也不過分驕傲,很禮貌的笑著說謝謝阿姨們喜歡。後來大家聊天,她就拿著手機跟自己的外教聊天,聊外教的旅行,聊自己去展覽館看到的植物等等,不時咯咯笑著,真是太可愛了。

第二個例子

我的同學,是個很優秀的女生,全國Top3大學碩士畢業,國家機關工作,高挑苗條,性格溫和。卻一直拖到29歲沒有談對象,今年終於領證了,但周圍人都覺得男孩子條件實在差(外貌、工作、個性等)。當然,談戀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她好也行,可就是這一點也達不到,女孩子經常委屈、哭,找我訴苦,男孩子戀愛中對她並沒有多麼疼愛和包容。這女孩的脾氣我是知道,出了名的溫柔憨厚好說話,所以她的委屈我相信絕不是作的。


我問她為何不分手,她說自己以前一直認真學習,家教也嚴,沒談過戀愛,所以在這段戀愛裡一直覺得有問題都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想要自己改進,而且總是想著,這男孩子畢竟已經談了這麼久很熟悉了,分手後會不會更難遇到對的人。

我聽了心痛,她在戀愛方面太沒自信、太沒自我了,女孩子在戀愛裡想要幸福,首先得肯定自己的魅力,散發自己的魅力。而魅力,很多時候是靠你以前認識、談過戀愛的男生髮現,然後自己感知到的。這女孩壓根沒談過戀愛,她自己不自信,也沒有看到過她在別的男生眼裡熠熠閃光的樣子,所以總是覺得有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尊感很低,委曲求全。看到她,我就想,我將來一定不會阻止女兒在大學裡戀愛,只要不太出格,這些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


所以,“見世面”不光是出國玩、看展覽,更多的是接觸不同的人、看看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去體會生活,去經歷,變得更加獨立,並從他人身上折射、發現多角度的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肯定自己的美好、悅納自己,過好人生。


小毛阿姨聊營養


週末,去閨蜜家做客。

閨蜜的兒子6歲,閨蜜做飯的時候,我和孩子閒聊。

他說在班級是數學小組長。我說那你的數學是不是很好啊?他回答一般吧。我心裡不由暗笑:這小子還挺深沉。我說,那咱們來說說數學吧,你喜歡什麼數字啊?他說:"阿姨你猜。"

我說:6。他搖搖頭,我又說8,他又搖搖頭。我還真就猜了好幾次都沒中。

後來他說是“4和5”。我馬上問為什麼啊?他說:“因為4像旗子,5呢,像五角星。那麼組合在一起就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我們祖國的國旗,我愛祖國,也愛五星紅旗啊。”

天啊,我真心沒想到能聽到這樣的回答。

我跑到廚房問閨蜜:你兒子喜歡什麼數字你知道麼?她想了一下說:3麼?

聽到閨蜜的回答我心下覺得孩子這答案真不是大人教的啊。

我把孩子的回答說給她聽。她聽了很高興但沒有很差異,她說孩子經常會給她帶來各種各樣的“出其不意”。

有一次,她讓孩子做卷子,孩子打了99分,錯了一道很簡單的加法。明顯是馬虎所致。

閨蜜本想教育孩子以後要認真。她就唉聲嘆氣的說:兒子,媽媽都上火了,你說這1分,明明可以得到的啊,這就差1分,多遺憾啊!

她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遺憾,你沒聽過一個故事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麼?牛奶已經打翻了,你遺憾有啥用,你需要注意下次別打翻就好了。”

閨蜜被這套歪理弄的啞口無言。。。。。。


閨蜜的家庭並不富裕,但她每年至少要帶孩子旅行一次。時間都要在一個月以上。


每次旅行中,兒子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還會買幾本書。


每次去不一樣的地方回來,孩子都有不同的收穫。

見識多了,人也自信了,和班級的小朋友總是能侃侃而談。

想象力也豐富,畫畫的老師總說他想象力好。他自己沒事還能作兩首小詩。

閨蜜說:我沒有希望他將來成為大科學家、大畫家等的那種偉大的理想,我只希望他能活的快樂,面對生活,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她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兩件事:

事件一

閨蜜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家境很一般。13歲那年,父親要去省城裡的親戚家辦事,她正放暑假父親答應帶她去。

那是她第一次去大城市,她很高興,找出了自己平時最喜歡的衣服。她說當時她上身穿了一件類似連衣裙的長款衣服,下身穿了一條西褲,腳上穿了一雙布鞋。可以想見這樣的搭配是多麼的不倫不類。

多年以後,她回想起表哥當初那一見面有些震驚的,上下打量的眼神,心裡還是會感覺到尷尬。

省城的馬路很寬,有紅綠燈,還有她在書中才聽過的“斑馬線”。雖然書上說“紅燈停、綠燈行”但是書上沒說怎麼會有好幾個紅燈。。綠燈。。。


不懂,也不敢問,怕被嘲笑。到底,那次去省城,也沒學會怎麼過馬路。只是跟著別人走罷了。


事件二

閨蜜很聰明,可高中的時候就是不學習。

她說:我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我媽總說學習好了將來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我不知道什麼是好大學,也不知道什麼是好工作。

那個時候為了省錢,下著大雨也捨不得打車,回到家渾身都溼透了,母親也沒有一句關心的話。她就認為省錢是對的。

什麼大學,什麼工作,那都是虛無的東西。王叔叔家很有錢,但是他也就上了小學。而且他兒子學習還不如我呢。

青春期的叛逆,和家裡總是矛盾重重。學習,就這麼被放棄了。


閨蜜只考上了專科大學,找工作的時候吃了許多的苦。到了社會經歷的多了,才知道學習的重要。後來她利用閒暇時間考了許多本證書。

她說:一方面為了提升點收入,另一方面我也想證明我自己。

童年的見識短淺和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總是我揮不去的夢,午夜夢迴,都是回到高中,不學習的遺憾在夢裡都那麼清晰,那麼難受。這個遺憾,在我心裡挖了個洞。只有拿到證書的時候,我才覺得它能被填充一下。

一個人的出身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見識,你思想的高度。沒見過更多元的世界就沒法有更高的見解和認識,遇到困難也就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只有見識了更廣闊的天地,才會發現世間有那麼多的美好。定位自己。找到前進的動力。

所以你看,帶孩子見識更廣闊的天地,真的很重要。


雅瀟老師


先舉一個例子,侄女一直生活在北京,雖然我們條件也一般,但每年也能支持1~2次的國內旅遊,週末也可以帶孩子去北京周邊或市區、郊外公園等地玩耍。4歲時回老家和小表妹一起玩(小表妹13歲,一直生活在農村),兩人一起玩橡皮泥,小侄女一會兒捏出一碗麵條,一會兒又捏了一個桌子和幾個椅子,說全家要坐在那吃飯,然後再捏個小人兒坐椅子上。捏的栩栩如生,還真是那麼回事,而小表妹拿著橡皮泥卻只是瞎玩兒,一團團的,什麼也沒捏出來。和鄰居小女孩玩拼圖,年齡相仿,但是小女孩都不知拼圖是什麼,更別提怎麼玩,所以拿了隨便扔。之前給她買了一本兒童版《人類簡史》,是遠古人進化的故事,看完開心地跟我說:“我一直都想知道人是從哪兒來的,人是從哪兒來的,現在終於知道了。”然後還畫了一幅遠古人穿獸皮裙站在大太陽底下的畫,還跟我講鑽木取火是怎麼回事。愛畫畫,畫的每幅畫都有個故事,邊畫邊講,畫完了故事也編完了(我媽一直好奇這麼點小孩,怎麼能想出這麼多事情)。這個是因為孩子平時愛看書,愛聽故事,而且聽完看完自己能複述出來,所以如此也豐富了她的想象力。

當然這些看起來是個小事,但是孩子生活環境、見識多少,直接影響了她的行為和想法。前兩天寫了一個微頭條《豐富的環境刺激對寶寶的重要性》,很多研究已經表明,豐富多樣的環境刺激會使孩子智力發育更好。和朋友聊天經常說“現在孩子真聰明,想想我們小時候那叫個傻”,其實天生智商來講未必差,不過現在時代不同,信息獲取更多也更容易,所以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聰明,不僅智商高,情商也普遍高。比如侄女小小年紀特別會哄人,吃飯的時候會開心地說:“奶奶做飯真好吃”,哄的奶奶開心不行;看見媽媽生氣了,趕緊去哄:“媽媽別生氣,沒事的……”

我們看一些親子節目,家庭優越的孩子從小表現出不一樣的教養和知識體系,有人會感嘆,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這就是見識不同造成的格局不同。不過我們也不用過於羨慕,在自己條件基礎上,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環境刺激和見識機會。當然在製造客觀環境之外,父母本身的表現更重要,出去玩要先儲備那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知識,到了要能夠給孩子講述;平時和孩子一起多看書,不能寶寶看書,我們玩手機,如此也傳到不到正能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社交禮貌,我們不能一面帶孩子去高檔場所見識,一面私下還爆粗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尤其對於一些不好的事情,他覺得新奇好玩就更容易習得。


也正如您問題所提,真正影響孩子的很多時候不是錢,而是父母的格局和眼光,確實也是如此,父母有格局,即便有限的錢也能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世界。


兒童健管師蔣桂雪


我講兩個故事。一個是我的,一個是我六歲女兒的。

先說我的。

我是農村長大的。進大學前,我知道電腦但沒用過。更不會打字。我清楚記得大一上計算機課的情景。我旁邊坐著的,是北京長大的孩子。我還在默記鍵盤上字母的順序時,他已經敲擊如飛了。那年這門課的考試,就是按照要求,在電腦上錄入一篇文章,設置縮進等。那位同學分分鐘搞定。而我,也過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經在多少張白紙上,用筆畫下鍵盤,寫上字母,練習敲鍵盤。

那是一種深深的自卑感。真的。雖然我知道,我可以努力,可以補回來,但那種感覺,真的讓人難受。我到現在還記得。

再說說我女兒的。

她比我幸運。她出生在北京,她的戶口本上就是北京的身份證編碼。我不是說北京戶口有多了不起。我只是說,她有機會見到很多我當年絕對不可能見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她不需要努力,就是她每天生活的構成。當然,作為母親,我也有意識帶她去見識更多,欣賞更多。

比如,我會帶她去看舞臺劇。今年5月帶她在朝陽公園看完《Cavalia·舞馬》之後,又帶她看了一部小劇場的兒童劇《市場街最後一站》。她看完跟我說:“這部劇也不是不好看,可是跟舞馬比起來,太簡單!”我很震驚。因為她的評價很到位。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判斷和品味。

所以,我不想大談特談見世面的重要性。這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簡直無需多言。我只是覺得,作為父母,我們要儘量給孩子創造長見世面的機會。

不為她超越誰,只為她不自卑,有自己的談吐與見識。而我們這些當父母的,盡我們所能去給予,也會不留遺憾。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小公主變形計”。我是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喜歡心理學,也是六歲女孩的媽媽,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來自我育兒的親身體驗。歡迎您關注我,與我交流!


小公主變形計


我父親只是個初中文化,但是我爸是真的對教育來說,絕對捨得投入,也絕對會讓我們主動去見見所謂的“世面”。

我父親對我們幾個孩子的教育,永遠都是“先好好讀書,認知這個世界,用你學習的去實踐,認證是否正確”。雖然我們幾個孩子都沒有說很成功,至少相對我家周圍來說可以說衣食無憂的。也就是俗話說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種。

學習很重要,理論是基礎,去實踐才知道是否可行。

這就是我父親教給我們的所謂的見世面。

很多人說見世面就是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其實真是這樣麼?

答案是肯定得:並不是!

以前的郵遞員,千里行萬里奔,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米粒都多,但是他們的認知並不會真的很豐富,只是知道有過那麼一回事兒。旅遊也是一樣的,走馬觀花,哪兒好看,哪有得玩兒,拍張照,證明自己來過,就算你走過全世界,你的認知裡依舊是如何好玩,如何好看吧!連自己的開心都描繪不出來。

所以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就是對世面的見解;

這也是旅遊和旅行的區別之處;

(請關注我,下期文稿會發布關於”旅行和旅遊對人生的意義的不同”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