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马志明是天津卫视《笑礼相迎》节目的常客,由于自身的能耐和地位,每次到来都受到欢迎。不像有的嘉宾,根本不说相声不懂相声也被请来充数,实在是让人看不习惯。少马爷很实在,坐在那里笑呵呵的,尽量都给予年轻演员鼓励,但该点出的问题还是要说。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关于马志明提倡的相声应该论老师学生,而非师父徒弟,其实也是很实在的话。在这样的一个新的时代,相声传统确实需要讲,但师父徒弟这种传承已经出现异化。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旧社会讲收徒有其必要性

拜师收徒这种方式,在旧社会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还立有很多规矩。这从很多相声艺谚中就能看出来,比如“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徒弟,三年奴隶”、“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就拿“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来说,为了防止徒弟将来艺术方面超过自己,师父一般都要留一手,这反映了那时候师徒关系中保守消极的习气。

另外,那时候的规矩还包括徒弟终身孝顺师父师娘,三节两寿要带礼物探望,最后还要为师父养老送终。可以看出,不能说所有的相声规矩都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中确实有很多不与时俱进的地方。新时代,需要有新时代的师徒关系。

马季与姜昆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

在解放之后,其实师徒关系这种做法就基本抛弃了,因为它属于“四旧”,是新社会需要扔掉的旧习气。这种习惯一直到八十年代还依旧保持。

马季当时收了姜昆、冯巩、刘伟等众多徒弟,但在马季看来,他和姜昆他们的关系并非师徒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些徒弟们称呼马季并不是师父,而是称他为马季老师。随着徒弟们的成名,有些人说你们应该举行拜师会,马季坚决不同意。一直到进入九十年代,徒弟们才举办了一场所谓谢师会,也算是完成了仪式。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马季是不讲究那么多程式化的东西,注重相声实际业务的人,他很瞧不上的就是老艺人身上的旧习惯,因此在他身上也根本找不到。

马志明坚持不收徒

这些年之所以相声拜师收徒的仪式又开始兴盛,与德云社的兴起有直接关系。郭德纲非常注重相声传统和程式,拜师收徒每次都比较正式,而且随着小剧场的兴盛,越来越多的新人进入相声行业,拜师仪式也变得多了起来。很多演员自己还没有把相声说明白,却开始收起了徒弟。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对于这种现象,生性低调的马志明也不以为然。马志明是现在为数不多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之一,由于辈分太大他不方便收徒弟,另外最主要的是他这个人爱清静,不想因为收徒拜师的事情影响自己过日子。因此,辈分那么大能耐那么大的少马爷,到现在也没有正式开门收徒,只有一个黄族民,算是他的学生。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新时代期待新师徒关系

相声名家杨议也不主张拜师,他认为相声行业拜师总是容易拜出矛盾,引发各种争议,索性还不如不拜师好,你觉得谁能耐大投脾气就跟谁学,不算师徒,就算老师和学生。这样既可以行学相声之实,又抛开了一些困扰。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相声从讲究拜师到不讲究拜师,而后又发展到如今的拜师风潮,其实已经产生异化现象。最典型的要数侯耀华,他本来极少说相声,却也收了那么多徒弟,其中有的根本就不是相声行业的人,因此也闹出不少笑话。


相声表演有功力,德高望重人谦和,但马志明为什么坚持不收徒弟


相声发展到现在,是需要确立一种新型的求教和学习关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