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时下古董收藏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假拍、诈拍时有发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收藏的“水”很深,初涉藏海的人,难免“呛水”,首先得练好“水性”,由浅入深,循环渐近。

一大怪:

没藏品是“人才” 出书鉴宝赚外快

不少所谓的古董鉴定专家,很难有自己的藏品;没有藏品的鉴宝人,到处拿别人的“孩子”说事,给收藏颇丰的人做“真伪”鉴定,收费不手软,说话不留情。一些藏友们调侃:“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造假”。虽是笑话,细想起来不是没有道理。

二大怪:

真才行家不出台

闲隐都市桃源外

真正有才的也是很有鉴识经验的收藏家,很少抛头露面,也不给人做鉴定,更不请人做鉴定,面对藏品,做做学问,收藏领域的媒体效应似乎与他们无关。

难得听人说过张伯驹、王世襄和一些很有造就的收藏家做过什么鉴定活动。就连在“百家讲坛”讲课的马未都先生,也鲜见他在那里寻过宝做过鉴定活动。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三大怪:

古董文物天价卖

能买之人多款爷

想卖卖不掉,想买买不到,人人都说古董价格一年几翻,和田玉论克卖,比黄金还要贵百倍,你去买就是天价,你要卖没人要,就是垃圾;能买得起的人,也大多是那些没有多少内涵的款爷,俗称“爆发户”,喜欢在拍卖会上举牌显派,满足自己片刻的虚荣。真假先不论,要的就是那一刻的广告效应。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博傻现象:傻瓜卖,傻瓜买,还有傻瓜在等待。

四大怪:

文物价格很是怪

真假新旧倒过来

真的卖不过假的,老的卖不过新的,新的卖不过原石,这是古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又一笑话。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古董,居然连一块和田玉籽料都卖不过。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五大怪:

古董文物无人识

真货被人忽悠坏

面对一件文物,十个鉴定的人就会有十种说法,谁也不服气谁,自己的鉴识就是真理,最后把一件古董忽悠成了真假难辨的垃圾。就像故宫的展品被人盗出来,都说是全仿,害得小偷一气之下,把宝贝当垃圾扔了几件。

六大怪:

金镂玉衣是新做

汉代玉凳未曾有

鉴定专家处处在,价格明标在门外。只要给钱!假的也是真的,要是不给钱,真的也是假的。上次鉴定是真的,这次没交鉴定费就是假的。处处都有潜规则,让人心酸很无奈。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失范事件,如金镂玉衣、汉代玉凳等等。

文物收藏界八个怪现象

七大怪:

鉴定资格花钱买

不懂鉴识有招牌

听说过吗?前一阶段曝光的一些黑心拍卖公司聘用的鉴定专家的资格证书,居然是花了几千块钱从一些权威部门买来的。

八大怪:

国宝古董在我这

儿子也能喊成爹

别人的东西都是假的,自己的东西都是真的。这是收藏界的怪病,你睁着眼看他在那里说瞎话。卖前古董是垃圾,买到手后的古董就变成国宝。只要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