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回望,总有一些令人追忆的美好: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部文艺作品,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就是这样。30年过去了,猛然间听到优美的主题曲《满山红叶似彩霞》时,它依然可以使你凝神驻足,思绪飞扬;它依然可以使你品味真情,分享那简单却纯真的爱情故事。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这是一个纯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以长江三峡的奉节作为故事场景,采用当时经典的"爱情加美景"的演绎模式,将故事溶入如同诗画般美丽的三峡风光中。由于三峡特有的自然环境,红叶遍布了三峡广袤的峡谷大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在陡峭峡谷及碧绿江水的映衬下分外鲜艳,韵味别致。红叶成为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

红叶记载了女主人公扬英家庭的淳朴亲情,也承载了兄妹二人的美好童年和成长经历。当童年的哥哥扬明将采摘的红叶交给妹妹扬英时,妹妹止住了哭泣,用稚嫩的声音认下了这个小哥哥。小哥哥背起幼小的妹妹走在漫山红叶的山间小路,当他用童声唱出《满山红叶似彩霞》的美丽歌声时,真的使人深深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纯洁,感叹贫苦人家相濡以沫的动人幸福。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扬英二岁时,家人在川江上全部遇难,是扬明的父亲收养了他。扬明的父亲是三峡航道上的老航标工,一生忠诚守侯在信号台上,他临终之前跟兄妹二人交待,航标灯就是航船人的眼睛,要永远明亮,希望兄妹二人能将他的事业继续下去,这是一个老航道人的至死遗言。哥哥扬明继承了父亲遗志,毅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生活异常艰苦的航道工。

长大后的扬英来到武汉河运学校学习,每次和好友讲起自已的身世后,都会深情歌唱满山红叶,表达对哥哥和川江的思念。哥哥扬明知道妹妹对红叶的喜爱,来看妹妹时,带来了家乡的红叶,红叶,成为他们感情升华的契机和信物。

非常不幸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扬明在搬移航标灯时被洪水卷走,殉职在岗位上,为航道事业付出了青春和生命。从无比悲痛中走出的扬英,独自座在江边,看着闪闪发亮的航标灯,就如同看到了天国中的父亲和哥哥,倍感温暖,也坚定了她为航运事业奉献终生的意志。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影片拍摄得如同诗歌一样的美丽,音乐美,画面美,人性更美。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对于80年代初的人来说,经历的十年禁锢终于解脱,爱情一下成为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但什么样的爱情值得拥有和期待,成为一代人解脱之后的困惑。《等到满山红叶时》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影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没有高调,只有热情和坚守;没有喧哗,只有平淡和执著。贴近现实的故事,自然流淌的真情,使影片在三十年后仍具有绝佳的典范意义。

那个时代的电影总带有特别积极向上的昂扬气息,它将理想信念深深镌刻在剧情里。不追求故事的新奇和繁杂,却通过有些舞台化的演绎折射出正面的非说教的榜样。在80年代火热的情怀中,仿佛现实和人性中没有太多的假恶丑,人们都还有物质以外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如今的人们常常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八十年代初的老电影总是散发出异样的浪漫和美丽,如《牧马人》、《庐山恋》等,它们用简单的人物关系构建感人的故事,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的表达。

《等到满山红叶时》由当年的著名演员丁嘉元和吴海燕主演,其俊美漂亮的扮相给电影增色不少,深受当时年轻人的追捧,而影片画质特别唯美,在三峡的美景中穿行,以景色衬托剧情,以剧情烘托意蕴。

尤其是朱逢博演唱的主题曲《满山红叶似彩霞》:满山那个红叶哎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红叶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崖。手捧红叶望阿哥,红叶映在妹心窝,哥是川江长流水,妹是川江水上波。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蓦然回首,仿佛又看到匆匆逝去的青春岁月。

一部不逊于《牧马人》的经典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

如今,电影技术日趋发达,在声效、化妆、特技、照明等方面有着长足的进步,讲究规模的宏大,叙事的错杂和场景的幻化,却丢掉了某些内在的东西,丢掉了能震撼人心的爱和责任。而《等到满山红叶时》之所以经典,在于其背后闪耀着人性、责任、理想和执著的光辉。三十年过去了,她依然能透过时空的迷雾折射到今天,依然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依然可以使你品味真情,分享那简单却纯真的魅力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